史记读书笔记摘抄总结

| 新华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时光的阴暗已撒满世界角落,随波逐流的种子已经在人心深处萌发。

而屈原呢?“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从长长的历史通道中走出,带着一身正气凛然,带着满腹诗书的才华,然而与众不同的个性在世故的社会中不能保全,最终,为独行于世,不忘初心,他选择了悲壮之路。在涛涛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得澄澈,他拒绝随波逐流。

而伯夷叔齐二人也是这样,当殷商要灭亡而周要兴盛时,连微于这样的贤人都抱着祭祀器具离开了殷商。武王是圣人,率领天下贤士和诸侯前去进攻殷商,未曾听说有人批评他,唯独伯夷、叔齐认为他不该,殷商灭亡后,天下承认周为宗主国,伯夷叔齐二人却认为吃周的粮食是羞耻的,即使饿死也不后悔。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忠实信仰。

在众人苟且偷生时,岳飞特立独行,想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展不世豪情,将精忠报国谨记心间,为领土完整而浴血奋战,在与金求和时,岳飞坚决反对,在临安朝见时,对高宗说:“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但在最后,高宗为了与金和议,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而他,也用一生践行了母亲的教诲“精忠报国”,岳飞虽然被杀害,但他的功绩不可磨灭!他坚持初心,对自己生命负责。WWw.hAOzuowEn.com

而在现代,在众人皆麻木不仁、浑浑噩噩时,鲁迅以笔为剑,斩除旧思想的荆棘,直指社会愚昧与腐朽,将中华这条巨龙从梦中唤醒,他在混乱的年代中,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为信念而奋斗不息。

屈原在江畔遇见渔翁,将自己高洁的品质流露在言谈之中,当时怀王身边已无他的立足之地,他身后是郑袖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身前是令尹子兰的肺腑之言,他不能从俗,他便行吟泽畔:“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他不愿与人同流合污,只好措填则问:“指九天以为正兮,其惟灵修之故也,”他还不愿随众而降,只好赴清流了。

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社会过于复杂,人们来不及思考就被一双手推进看不见的轨道,多数人在这里随波逐流,平凡地走过一生,而那些坚持自我,特立独行的人,会随着岁月轮转,成为人们心中的闪光点。

史记读书笔记摘抄总结篇2

这个寒假,我拜读了韩兆琦先生的《史记精讲》一书,受到了很大启发,其中的《屈原贾生列传》一文,给我的触动最大,

对于屈原,作者先写他的才能之高。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但也因此深受上官大夫的嫉妒。上官大夫进谗言使怀王疏远屈原。屈原被贬之后,作者极力表现他忠君爱国的一腔热血和满怀赤诚,“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但屈原最终也没能使怀王觉悟,反因此得罪了令尹子兰,惨遭放逐。

屈原被放逐之后,作者重点写了他的壮烈牺牲。上不能为国尽忠效力,下不能躬耕垄亩,归隐田园,“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一种伟大的、难得的孤独,唯有坚强者方能如此,唯有高尚者方能如此。所以屈原才表示:“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蠼乎!”就这样,屈原怀抱沙石,沉江而死,实现了自己“伏清白以死直”的诺言,其正直刚烈堪称千古之冠。

但是,合上书页,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当故国沦陷之时,向那滚滚汨罗江水纵身一跃,了却残生,当真是最好的选择么?在重新阅读过《史记》和《史记精讲》中的相关章节后,我对屈原以身殉国的做法有了更多的认识。我认为:当自己的国家深受外敌蹂躏之时,我辈青年当拍案而起、跳将出来,拼尽自己的力量,为国奋斗,哪怕马革裹尸,血染沙场,也算死得其所!而不是丧失信心与勇气,独自徘徊于江湖一隅,毫无意义的轻易了结自己的生命。

话虽这样说,屈原的做法却仍值得后代永远尊敬,我认为:他的以身殉国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讲确有值得商榷之处,但他的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在这个喧嚣、轻浮的时代,当金钱的作用被夸大到一个令人瞠目的地步时,当爱国精神被大众所讥讽为“老土”时,当有识之士们惊呼“我们已经穷的就剩钱了”时,我们太需要屈原的精神了!他的正直、他的刚烈,他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般高洁的品质,正是我们所极为欠缺的!所以,让我们暂时忘却身旁的浮华,闭上双眼,让思绪飞过千年的风霜,去聆听一下汨罗江畔那凄凉的歌声,与伟大的心灵做一次深入的对话吧!

史记读书笔记摘抄总结篇3

在许多本教师规定的海量阅读书籍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本《史记》,因为它的里面有一个个能改变人心灵的历史故事。

《史记》中有三大类:本纪、世家、列传。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平原君列传》中的《赵胜惜才》,体现了平原君赵胜的知错能改和珍惜人才的高尚品格。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是汉朝的太史令,我很佩服他,首先是因为他能博览群书,归纳出这么多的历史故事,是很了不起的。其次是因为他能在富有哲理的历史故事后,加上那几句振奋人心的话,真是让人无法挑剔,赞叹不已呀!

在《韩信被杀》的故事之后,太史公写道:假使韩信能够谦恭退让,不夸耀自我的功劳,不自恃自我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我以前一向以为韩信是一个英雄,原先他也有狂妄的一面,让我重新认识了他。从而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有才能的人,既然已经显现出了自我的光芒,就不要太骄傲,不然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史记》里有许多这样的故事,让我明白了人生的道理。这本书振奋了我的精神,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启发了我的人生,还彻彻底底地改变了我的心灵!

史记读书笔记摘抄总结篇4

《史记》是中国史学上第一本记传体通史,并且是司马迁走遍大江南北,经受了各种打击,呕心沥血在公元前91年完成的旷世巨作。这本书中,最吸引我的是撰些时代中各领域英雄豪杰和记载国内外少数民族的“列传”,是它让我感受到了历代英雄人物的气概与豪迈。

比如说列传中的“刺客列传”里的聂政、荆轲等人。以前,我认为刺客可是就是那些品行不正,只明白搞偷袭的人,但史记上的叙述,让我明白,有些刺客是不仅仅仗义疏财、劫富济贫,并且对君子赤胆忠心,像有些为了自我的国家去行刺君王,是冒着生命危险的,随时都有可能被处死,真可谓是有去无归。虽然如此,但他们依然一心为君,就像荆轲临走时在易水河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更有那之后身中八剑却仍一心想着太子丹,这就是他们的赤胆忠心的最好表现。

在《史记》里,我认识智勇双全的蔺相如,立木取信的商鞅,巧言退兵的陈轸,少年有为的孟尝君,错失良才的魏惠王,贪利失地的楚怀王……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不从浊流的屈原。

屈原是楚国著名的大诗人,他知识十分渊博,口才也很好,无论是对外交际,还是管理内政,他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楚怀王很赏识他。可是,屈原的才华受到了上官大夫的嫉妒,只要一有机会他就在楚怀王面前造谣生事,楚怀王听得多了,也就信以为真,渐渐地疏远了屈原。德才兼备又清高孤傲的屈原,怀着悲愤的心境,写下了长诗《离骚》,多年来屈原报国的愿望未能实现,最终跳进汨罗江自尽了。

读了《史记》后我才明白,原先在古代所谓的“品行不正”也大多都仅仅是“行”不正而“品”正,他们一心只为王,他们如果没有那“品”不正的王,必须是英雄,这让我深刻的了解到了一个决策者的重要性。包括屈原等人在内,都是因为社会腐败、堕落的现象,导致有些人只想着个人利益,才会让那些真正为国家着想的忠臣落到悲惨的下场,也许在古代,皇权才是最重要的吧……

17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