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简介

| 吴泽

张桂梅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简介篇1

张桂梅作为千千万万基层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人身追求,而且在工作的这三十年中也一直积极践行这一人生追求。

作为一名教师,她心系困难群众,始终相信群众利益无小事,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投身教育扶贫行列,在她的努力下,华坪建成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她坚持树人先树魂,把思想政治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立校之本。她长期拖着病体,坚守工作岗位,以实际行动兑现了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她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自己却甘守清贫。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张桂梅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家访。张桂梅身体不好,但是她却从来不让学生家长来开家长会,自己拖着生病的身体进大山挨个对学生进行家访。在遇到有辍学思想的学生时会不厌其烦苦口婆心的给学生和家长做工作,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就是这样的家访,张桂梅坚持了十年,帮助很多想辍学的孩子又重新走进了学校,坐在了课堂上学习。

拜读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用生命点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领会到一个智者和仁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张桂梅不是制造出来的英雄,她是那样朴实,那样真实,也许她在悄悄的改写着英雄的概念。”张桂梅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张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回报,具体落实到自己的事业和学生上,在普通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学习张桂梅的精神,学业上不断进步,修养上不断完善,做学生热爱、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做无愧于时代的光荣教师。

张桂梅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简介篇2

“如果我是一条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润一片绿洲。”这句话出自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一位坚守滇西贫困地区40多年的乡村教师。从照片看,她身躯瘦小,脸庞沧桑,但目光坚毅而执着。40多年来,她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毅然投身深度贫困山区教育扶贫主战场,用持之以恒的无私奉献,帮助乡村女孩走出大山,去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作为时代的“燃灯者”,张桂梅的故事让许多网民热泪盈眶。圣者渡人,40多年来,张桂梅笑对人生风雨坎坷,始终坚守在祖国西南边陲的教师岗位上。从寸寸青丝到头发花白,未曾改变的`是对山区学子的爱心,对教育事业的信仰。她帮助一个个孩子改变人生的轨迹,进而帮助一个个家庭改变困难的处境,这是何其崇高的事业啊!

张桂梅让人热泪盈眶,还因为她激发了人们对教师特别是乡村教师群体的感怀。我们相信,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还有无数像张桂梅一样的老师。他们终其一生或许默默无闻,用生命践行使命,用情怀抒写担当,看似普通平凡,却无比崇高。他们持之以恒的坚守和奉献,温暖了每一位学子的心灵。社会不该也不会忘记他们的贡献。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每一位识文断字的读者心中都有一份师恩难忘的情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张桂梅恰似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这又何尝不是教师群体的写照呢?致敬张桂梅,就是致敬每一位润育桃李的教师。谢谢你们——让知识传承,让青春激荡,让学子成长,让梦想飞扬!

致敬张桂梅,同时也表达了党和国家尊师重教的一贯立场。事业发展,人才为先。我们期待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扎根基层,扎根西部,扎根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培养人才、积聚力量。

张桂梅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简介篇3

云南一位县级领导在教育局工作的时候,有幸和张老师有了面对面的接触。

2008年香港教育工会组织了“向张桂梅老师学习分享活动”,一行30多人到了儿童福利院看望张桂梅老师。

香港教育工会的副理事长李副秘书长临行前,特意递了个信封给这位领导,说“张老师身体虚弱需要加强营养,建议每天喝袋牛奶,但没有冰箱牛奶不易存储,上半年我给了她3000元嘱咐她买个冰箱,昨天去她住房看没有买,这笔钱都用孩子们身上了!这里面有2600元,请你在张老师搬到新的儿童福利院时,帮忙用这笔钱给她买个冰箱,拜托了!”这位领导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副秘书长的用心良苦,接受了这个重托。

可还没等到张老师搬新家,组织安排这位领导到了新的岗位,临行前他到儿童福利院看望张老师,一是辞行,二是把李副秘书长的心意告知张老师。他诚恳地对张老师说,“请您不要辜负李副秘书长的心意,一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笔钱只能用来买冰箱……”再三嘱托后便离开了。

半年之后,这位领导到新福利院看望张老师,发现宿舍里除了原有的书和物件外,没有看到冰箱的影子!“牛奶只是我喝,孩子们却没得喝,我怎么能喝呢?”张老师说到。

后来知道张老师把钱用在购买孩子们的生活用品上了。这位领导深深地自责,觉得辜负了李副秘书长的重托!耳边回响起秘书长的话“张桂梅老师的.身体太弱了,她的工资不用在自己身上,连我们寄给她买药的钱,她也用在孩子们身上了,请你给她买个冰箱,华坪天气热,鲜奶必须放冰箱保鲜,希望她能每天喝上一袋鲜奶。”

万般懊悔之后,这位领导陷入沉思,每天喝一袋牛奶于常人不过是平常之事无可厚非,况且身体健康需要,张老师却视为奢侈,孩子们有的她才能有,有人说张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真诚赞同。

张桂梅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简介篇4

作为在云南待了大半辈子的东北人,张桂梅对待学生成绩时的“苛刻”,一如她一生的倔强和坚韧。

1974年10月,张桂梅响应党的号召,随姐姐从东北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此后的时间里,她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边陲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

1996年,张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不久后张桂梅放弃了大理优越的工作环境,申请调到深度贫困山区华坪县。她放弃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在全县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并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语文和政治课教学任务。

1997年4月,张桂梅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需立即住院治疗。但为了不耽误初三毕业班的教学进度,她偷偷把检验结果藏起来,直到7月份把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才住院接受手术。

得知张桂梅身患重病,县妇联主席和工委女工委主任同时看望了她。几天后的县妇代会上,全体代表为这个“外来的姑娘”捐款。有人借钱捐款、有人把给孩子买衣服的钱捐了、有人捐了自己回家的路费……县领导说:“张老师,你放心,我们再穷也要把你的病治好。”

手捧着这山乡的情义,张桂梅的泪水夺眶而出:“华坪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为华坪做些事。”这一坚持,就是20多年。从那时起,张桂梅的生命就和华坪、和教育扶贫连在了一起。

丈夫去世后,张桂梅没有再组建家庭,没有亲生儿女,全身心投入教育和慈善事业。2001年,她一边在民族中学当老师,一边兼任“儿童之家”院长,成了众多孤儿的“妈妈”。2003年,维持“儿童之家”的资金面临短缺。为缓解窘境,张桂梅到华坪各部门筹措资金,“求人很丢人,但如果孩子们生活得不好,我这个义务院长更丢人。”

2003年至2007年的寒暑假,张桂梅在昆明为孩子们筹措到两万多元。对此她说,一切辛苦都值了。

张桂梅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简介篇5

张桂梅,女,满族,中共党员,1957年6月出生,辽宁岫岩人,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

心系山区,不忘教育初心。

从2001年3月起,张桂梅一边在华坪县民族中学当老师,一边义务当政府新建的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民族中学里不仅女生很少,有的还会时不时从课堂上“消失”,经过多次家访,她终于找到了女孩从课堂上“消失”的原因:“农村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很多女孩上到中学,就因为经济负担而辍学”,她们中的不少人早早被定下了婚姻,或是在家务农,或是外出务工。于是,张建梅萌生了“建一所免费的女子学校”的想法,于是她开始筹备为这些孩子建一所在校学习期间免除一切费用的女子高中,让这些贫困家庭的女孩有一个继续深造的机会。

心系女中,牢记教育使命。

2008年,在张建梅的'努力下,在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建成。办学12年来,张建梅走过长达11万公里的家访,翻过的大山更是不计其数,白天她是校长、晚上她是保安,长时间的高强度劳作,使得张桂梅的身体每况愈下,肺气肿、小脑萎缩等/16种疾病纷纷缠上了她,可张桂梅依旧坚守岗位。在2019年的高考中,全校118名毕业生的一本上线率高达40.67%,位居丽江市所有高中排行榜的首位,在12年间先后让1600多名来自大山的女孩走出大山、圆梦大学。

没有家庭、无车无房、一身病痛……张桂梅用“蜡炬成灰泪始干”般的执念,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党、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贫困山区人民。我们要向张桂梅同志学习,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岗位职责,果敢应对挑战、善于攻坚克难,自觉在党的领导下埋头苦干实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桂梅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简介篇6

一心执着为学生。“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为孩子们多做点事。”朴实无华的语言,蕴含着张桂梅老师对山区贫困学生最深沉的爱。女孩辍学在贫困山区较为普遍,为了让更多女孩能返回学校读书,家访成为张桂梅老师生活的常态,走访1500多户家庭,为的是了解到每一个学生最真实的情况,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她把那些姑娘一个一个往回“捞”,哪怕是她自己掏钱,也一定让她们读书。

理想信念永不变。

40多年来,她探索教育扶贫,把绝望变成希望,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张桂梅老师有一段令人肃然起敬的独白:“有人说我爱岗敬业,有人说我‘疯了’,也有人说我为了荣誉,也有人不理解……说到底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让我直面这片热土时,心里不愧。”多么铿锵有力的话语,她就是这么一个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朴实纯粹为事业。

常有人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桂梅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学生和华坪儿童福利院50多名孩子的.“妈妈”,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她多次受到中央、省、市、县的表彰,但是她没有骄傲自满,始终视自己为一个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价值铭刻在了平凡的工作岗位中。

张桂梅老师尽显巾帼英雄本色。她那坚韧执着、无私忘我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同样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从张桂梅老师身上汲取到了很多力量,今后,我一定将张桂梅老师的精神落实到工作的每一处,脚踏实地工作,用专业的水平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去教育学生,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张桂梅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简介篇7

张桂梅是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她将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终身使命,踏实地、无私地践行着。在收看完张桂梅的先进事迹后,我们被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深深感动。

她用柔弱的身躯支撑起400多个贫困家庭的希望,用微薄的.工资资助着学校里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多年来捐赠资金达70余万元。张老师这种为了孩子而忘我牺牲的职业操守让人肃然起敬,她的精神将激励我在今后更加努力工作!

张桂梅同志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贫困山区女孩的期许,用自己的赤诚之心、乐观向上的作风,一门心思扑在教育事业上,用真爱点亮了贫困女孩的希望之光,无私奉献的张老师、张校长、张妈妈,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像张桂梅这样的先进典型,就生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使命担当,我们将用心学习,努力践行,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张桂梅事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使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她的事迹感人至深,令人肃然起敬。甚至有同志在看了张桂梅事迹后,眼含泪花,情不自禁哽咽起来。大家一致认为,在当前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如火如荼中,一定坚持把张桂梅同志事迹带入工作中去,促进各项工作开展,把张桂梅同志作为一面镜子,认真开展问题查找、认真检视,一条一条拟定出问题清单,落实整改措施,认真对照边学边改,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为大关同全国全面建成小康尽责尽力。

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用自己的一片真情点燃了无数贫困家庭的希望,用自己的赤诚爱心托起了无数孤儿和困难学子的人生梦想,用自己真情挚爱,诠释了什么是大爱无疆、大爱无私、大爱无声;以勇者无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续写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和信仰。

张桂梅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简介篇8

张桂梅同志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立志用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让1600余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托举起当地群众脱贫攻坚的信心与希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张桂梅同志是“四有”好老师要求的榜样,是教育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先进教师典型;是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珍视教师职业荣誉和肩负的职责使命的先进典型代表。我们要学习张桂梅同志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崇高品格,学习她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学习她执着奋斗、无私奉献的至诚情怀。要大力弘扬她矢志不渝跟党走、痴心执着为教育、无私无我育新人的.崇高品格。

学校要以党建引领,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活动,要将学习活动和教育教学紧密结合,与身边爱岗敬业的先进典型、全国优秀模范教师代表、教师节表彰的先进教师代表相结合,通过组织专题学习、集中研讨、座谈交流等方式。把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学习活动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引导和教育师生厚植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让自己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教育有方。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自觉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始终保持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将满腔热忱献给党和人民教育事业,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张桂梅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简介篇9

教育是拔掉穷根、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可以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为了帮助困难家庭的孩子通过知识摆脱贫困、改变命运,张桂梅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滇西深度贫困山区,无私投身教育事业,帮助无数大山里的女孩圆了大学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贫困地区大多存在教育短板,常常会陷入“越贫困越不重视教育,越不重视教育越贫困”的恶性循环。过去一段时期,受自身教育水平和认知的限制,一些贫困家庭对子女教育重视不够,尤其是女孩的辍学现象非常严重。在“女孩子如果有文化,她可以改变三代人”等理念的支撑下,20多年来张桂梅执着地投身教育扶贫事业,既“雪中送炭”又“授人以渔”,帮助1600多个农村贫困家庭改变了命运。“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张桂梅的这句表白,让世人看到了她的力量来源。

张桂梅的力量,来源于她对教师职业的崇高信仰。一名好的教师,可以影响学生的人生,张桂梅便是如此。她仿佛黑夜里的灯盏,照亮了贫困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成长之路。在全省各地,还有许多像张桂梅一样的老师,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坚持用知识温暖孩子的心房,用梦想点亮孩子的希望,用行动改变孩子的命运。教育,不仅能帮助孩子们学习知识、增强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带来观念上的改变。

张桂梅的力量,来自于她对教育扶贫的深刻认知。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文化知识,更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为了让贫困山区的女孩有受教育的'机会,她每年寒暑假都会深入大山做家访,把“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带进大山;为了让孩子们都有成才与出彩的机会,她默默付出,辛苦耕耘,帮助学生们铺平前行的路。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不仅改变着学生个体的人生轨迹,更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作出贡献。

为梦想燃灯,为希望开路。张桂梅就像一盏灯,点亮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像一团火,温暖孩子们的心房;像一颗星,启迪孩子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像一面旗,引领孩子们奔向更美好的未来。向张桂梅同志学习,我们要牢记初心、不忘使命,积极主动作为,立足岗位建功,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张桂梅感动中国人物事迹简介篇10

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张桂梅,但对于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学生来说,张桂梅却是改变她们命运的人。2008年,张桂梅创办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免费接收贫困家庭的女孩。十多年的坚守,18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所学校走出、走进大学,也走向她们更广阔的人生。

张桂梅的坚守,源于对“知识改变命运”的坚定信仰,源于对教育扶贫的信念。华坪女子高中的办学成绩,也说明了一个道理,贫困地区孩子缺的不是天赋,不是智慧,而是缺少优质教育资源,缺少像张桂梅这样呕心沥血付出的优秀教师。当他们遇到像张桂梅这样的燃灯者,兴趣被点燃、潜力被释放,也能拥有灿烂的未来。而且,发展乡村教育,帮助贫困地区孩子走出大山,接受更好的教育,还具有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

所以,弥补乡村教育短板,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了国家共识和教育强国建设的行动方向。不可否认的是,受限于客观条件,乡村教育仍面临人才下不来、留不住的问题,制约着乡村教育质量的提高。据统计,全国普通高中学校教师中,研究生的比例是9.8%,而OECD国家达到45.5%。

打造一支热爱乡村、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队伍需要教师自身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也需要给乡村教师一份坚实的'制度和物质保障。只有让乡村教师的腰杆更直、钱包更鼓,切实为在最边远、最贫困、最艰苦地区默默奉献的乡村教师解决收入、住房、医疗保障、职业发展等问题,让他们可以为乡村孩子付出的同时更好实现人生价值,才能让更多优秀人才扎根乡村教育,为实现教育公平、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此前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从乡村教师职业发展、职业供给、地位待遇保障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创新举措,瞄准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痛点,也反映了广大乡村教师的心声。希望各级政府落实政策要求,保障教育投入,善待乡村教师,不断提高乡村教师的获得感、幸福感。

178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