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徐虎精神

| 刘慧

徐虎事迹精神

徐虎(1950— ),1969年参加工作,1975年分配到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房管所,成为一名水电维修工,担负起管区内 6000多户居民的水电维修、房屋养护工作。几十年来,不分昼夜,无私奉献,为群众排忧解难。1998年以后,历任徐虎物业经营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党支部书记,2002年调任上海西部企业集团任物业总监。2010年底退休,而与此同时成立徐虎志愿者服务工作室。徐虎1986年、1988年两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89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五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6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精神内涵】

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上海市企业文化促进会主办的新视界网2014年10月23日刊载的上海西部企业集团的经验材料《弘场徐虎精神 创新企业文化》,在全面剖析徐虎先进事迹的基础上,凝练出徐虎精神——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这也是徐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徐虎的先进事迹,也充分展示了这句朴实无华话语的深刻内涵。

1975年,徐虎从郊区农村来到上海城区,成为普陀区中山北路房管所一名普通水电修理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工作就是通马桶、修电灯、换电线,每天重复”,但正是这份重复单一的工作,他一干就是一辈子。

1985年6月23日,为解决高峰时段水电故障,方便居民水电通畅,3只有醒目标示的“水电急修特约报修箱”出现在了徐虎所管辖的地区居委会、电话间、弄堂口。上面写着“凡附近公房居民遇到夜间水电急修,请写清地址,将纸条投入箱内,本人将热忱为您义务服务,开箱时间19点”,落款:中山房管所徐虎。

每晚19点,都会有一个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男子,背着工具包,骑着一辆被上海人称之为“老坦克”的破自行车,穿梭在上海西北面一片陈旧的居民区里窄窄的街巷深处。

有一回,家住管弄新村的居民夏成民的舅舅从台湾回上海探亲。由于房子老旧,家里的抽水马桶堵住了,一家人折腾了半天也没解决。这时,他想起了徐虎信箱。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他给“夜间服务箱”投了张纸条。没想到,徐虎果然带着工具袋上门了。

当时,在这片陈旧的居民区的六千多户居民看来,虽然住的是陈旧、落后的简易公房,但只要有徐虎在,他们就不会陷入缺水断电的困境,不会做不成饭看不成电视。“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这是徐虎给那个年代的自己所定下的人生信条。

方便了“大家”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小家”。

11年间的8个除夕夜,徐虎都没有和家人一起度过。因为他深知,越是节假日,用水用电量就越大,水电的故障就越多。1988年除夕,徐虎19时去开箱,发现三只箱子里没有一张报修单,于是便安安稳稳回家吃年夜饭,女儿徐洋看到这么早回来的父亲,高兴得不得了,还和父亲约定半夜12点一起放鞭炮。想不到夜里10点,还是有人来敲门,徐虎二话没说,立刻拿上工具袋匆匆出门了。

1989 年、1995 年和2000 年,徐虎3次被评为全国劳模。在徐虎事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水电工开始挂出了夜间特约小木箱。上海普陀区房管系统的便民夜间报修箱一度从当初的3只增至116只,“当徐虎,学劳模”在上海普陀区房管系统已蔚然成风。劳模的精神,不单是传颂,而是确确实实得到了传递和发扬。在徐虎精神感召下,形成了广泛的“徐虎效应”。

1997年前后,一条24小时的“徐虎热线”开通了。徐虎办公室的电话乃至家中的电话,都成为“徐虎热线”的延伸。热线开通的十余年来,每年都要接到各类报修、咨询电话3万个左右。

【精神价值】

社会的进步,无不需要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精神力量所推动。徐虎精神,作为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一面旗帜,激励着当代的人们。徐虎精神,并不是凭空产生的精神现象,它是社会主义历史条件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反映。徐虎精神是共产主义光辉思想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时代先进的民族精神。

徐虎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具体说就是心系群众,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集中地体现在他“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实际行动中。徐虎精神的产生和存在有其历史必然性,并反映出这一特定时代的鲜明特征。徐虎精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相融的,而弘扬徐虎精神则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优质服务。市场经济要求人们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确保产品质量。

集体主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只有服从集体利益,以集体利益为重,才能获得保障和最终的满足。

无私奉献。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按劳取酬,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提倡徐虎那种无私奉献精神。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和颁奖词

多民族孤儿的妈妈阿里帕•阿力马洪:母爱最真

事迹:从1963年收养邻居家的3个孤儿开始,维吾尔族阿妈阿里帕又先后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的10余个孤儿。为了不让孩子们饿肚子,阿里帕的丈夫阿比包每天下了班就去帮人家打土块。阿里帕则每天都要到菜市场捡别人不要的蔬菜。虽然家里养了两头奶牛,但谁也不舍得喝奶,全部卖了换钱以支付孩子们的学费和购买生活必需品。2008年8月,操劳一生的阿比包病逝。子女们争抢着赡养阿里帕老人。每到过年过节,孩子们都会回家团聚,180多口人围在老人身边。每当有孩子问:“阿妈,你对哪个孩子最好?”老人总会大笑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样亲!”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阎肃这样评价她:手心手背都是肉,身前身后都是娃,星星伴着月亮笑,每天都迎来一片金灿灿的朝霞。 王晓晖:她温暖的关爱没有民族之分,没有偏见之心。她把孩子们无助的眼神化作对世界的希望,把弱小心灵的惶恐抚平成面对尘世的从容。

颁奖辞: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

感动中国2010年度人物名单

钱伟长:视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学泰斗

孙水林、孙东林:信义兄弟

才哇:玉树不会忘记的康巴铁汉

郭明义:家中几乎一贫如洗却资助180多名特困生的好人

王伟:冲入泥石流救23条生命的军人

王万青:扎根草原42年的上海医生

王茂华、谭良才:冲入火海救出5名孩子的平民

何祥美:三栖尖兵

刘丽:资助了37名贫困学生的“洗脚妹”

孙炎明:患绝症后仍拼命工作的警察

海地中国维和人员:特别奖(特别致敬)

K165次列车乘务组英雄列车:特别奖(特别致敬)

中国志愿者:特别奖(特别致敬)

4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