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追梦人感动中国事迹

| 吴泽

航天追梦人感动中国事迹(篇1)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航天追梦人的颁奖辞:“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 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

枣阳籍航天员聂海胜接受颁奖时说,飞向太空,出征太空是我们航天人的使命。太空,确确实实有很多让我们留恋的地方,非常非常的美妙。作为一名航天员,我就应该时刻做好准备,随时准备出征太空。

聂海胜弟弟聂新胜说,在电视上看到哥哥和他的战友们神采奕奕,我感到非常高兴。感谢祖国对他们的培养,他们在航天事业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也获得了崇高的荣誉,我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航天精神深深地激励着我们,聂海胜取得的成绩备受家乡人关注。聂海胜从2005年驾乘神舟六号,到2013年进入天宫一号,再到2021年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平均相隔约8年。聂海胜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作为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特级航天员,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学校将继续弘扬航天精神,精心教书育人,努力为祖国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聂海胜曾经就读的湖北枣阳一中副校长陈建军十分激动地说。

聂海胜,籍贯湖北枣阳,博士学位。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专业技术少将军衔。曾任空军航空兵某部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48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入选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3年9月,入选神舟五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05年10月,执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航天功勋奖章”。2006年,荣获感动中国 2005 年度人物。2008年5月,入选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2013年6月,执行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担任指令长,同年7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二级航天功勋奖章”。2014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大队长。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担任指令长。2021年6月,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担任指令长,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一级航天功勋奖章”。

航天追梦人感动中国事迹(篇2)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随着一声巨响,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在三位航天员中,有一位女性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王亚平。至今,我的眼前仍时不时的浮现出她出发前的画面。在送行人群自发唱起的国歌声中,王亚平的眼里泛着泪花,而她的女儿不停的喊着“妈妈,妈妈……”

王亚平出生在山东烟台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她从小要强、好学,不仅学习好,体育也棒,尤其擅长长跑。17岁高考那年,她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报名参加了女飞行员的选拔,没想到顺利通过体检,并收到飞行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幸运地成为了全国第七批37名“女飞”中的一员。从此她与飞行和蓝天结下了不解之缘。

空军飞行学院的生活是艰苦的,入校第一天,她就被迫剪去长发,来不及悲伤,就投入到了紧张的理论学习及艰苦的军训中。那时候,面对枯燥的理论及高强度训练,好强的她始终咬紧牙关。拉练、跳伞、游泳等特训科项目更是不甘落后,能争第一不做第二。特别苦时她也曾偷偷哭过,但不服输的她总是擦干眼泪,又继续训练。两年后,她顺利地进入哈尔滨第一飞行学院,开始了真正的飞行生涯。

第一次在教员带领下飞上蓝天,当穿过洁白的云朵,俯瞰祖国大好河山的那一刻,她才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女飞行员的自豪和骄傲。尽管不能像其他女孩一样穿漂亮衣服,没有充足时间打扮自己,可作为飞行员,这种畅游蓝天的感觉,别的女孩永远也体会不到。

2009年5月,通过层层严格选拔,她成为我国首批女航天员。她十分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努力投入训练。刚开始,由于一直没能突破超重训练二级,身体极限难以承受。她急得不行,一面向航天员中“老大哥”们讨教,一面加班加点增强心血管和肌肉练习。努力没有白费,第二年她的成绩就达到了一级。

回顾十几年飞行生涯,王亚平笑着说:“人生就像一场长跑,我在飞行这跑道上,有困难,有险阻,但这里的风景也独一无二。我会继续飞下去,因为只有坚持下去,才知道哪一站的风景是最美丽的。”

辉煌的背后,是坚持不懈努力与数不清的艰苦训练。为了圆航天员的飞天梦,她背着200公斤的水下训练服,连续在水下工作好几个小时。有时候,她手脚都不听使唤,连夹筷子的力气都没有了。尽管如此,王亚平也从来没有退缩过一步。她立志要成为一名飞出地球的航天员。她相信自己有朝一日会穿上宇航服,成为遨游太空的首位中国女航天员。鲜为人知的是,王亚平在成为航天员之前,曾经是军队中的运输飞行员。2008年汶川地震中,王亚平开着军机救灾。此外,她还参加过多次重大任务。2010年5月,王亚平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2013年6月,王亚平与聂海胜、张晓光乘“神舟十号”进入太空执行任务。2019年12月,王亚平入选“神舟十三号”任务乘组。2021年10月,王亚平与翟志刚、叶光富乘坐“神舟十三号”进入空间站。在这11年间,王亚平的生活只有训练与学习两件事。她深知,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拼搏,只有每天刻苦训练,才能每天取得进步,才能距离目标越来越近。王亚平也深知,女性与男性由于生理结构不同,天生在力量方面不如男性,这是制约王亚平飞天的最大阻碍。但通过不断的训练,王亚平缩小了与男性航天员的体力差距。

11月7日,王亚平身穿我国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女航天员。

这次航天员要在太空中生活半年时间,春节要在太空中度过,她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不惜失去和家人的团聚时间,我想说,航天英雄,你真了不起!

航天追梦人感动中国事迹(篇3)

从1960年中国第一发导弹首次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今天,中国人探索太空、发展航天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

“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

在《感动中国》的录制现场,“载人”“探火”“北斗”“探月”四大工程的总设计师齐聚一堂,讲述了几代中国航天人从仰望星空到遨游星辰的故事。

过去的一年,中国航天有很多难忘的成功瞬间,也见证了五院人奋斗担当、日夜兼程的身影。

作为“航天强国建设引领者、空间事业发展领导者”,五院在2021年圆满完成51星船 研制发射任务,空间站建造 任务连战连捷,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天舟三号和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神舟十二号乘组安全返回,航天员出舱、机械臂操作、太空授课等重大任务表现出色;天问一号 成功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祝融号圆满完成火星表面巡视探测任务,首次在火星上留下中国印迹,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连续稳定运行,以一流的指标、一流的服务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嫦娥探月、天问问天、神舟逐梦、北斗环宇。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人从未停下对宇宙探索的脚步,探索宇宙,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不变的情怀与浪漫!未来,中国航天必将走得更稳、更远!

航天追梦人感动中国事迹(篇4)

2021年5月15日清晨,“天问一号”平稳成功着陆火星。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具有重要的历史性意义。从那一刻,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此时,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但仍有一位女调度员保持平稳的语速,准确而坚定地发出一条条指令。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沉稳冷静的女孩就是“天问一号”北京总调度。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位还不到三十岁的女孩,却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40年来第一位女性总调度。

1992年,鲍硕出生于北京丰台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母亲是首钢的一位普通工人。上学后,每当别人问起她将来的理想是什么,她都会毫不犹豫地回道:“成为一名航天人。”时光如梭,从小学到高中毕业,鲍硕心中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丝毫未变,并为此发奋学习。除了学习,她找不到第二条可以实现自己理想的道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0年,十八岁的鲍硕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并选择了一个令很多人陌生的专业: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学校是好学校,专业更是强专业。

众所周知,北京理工大学是“国防七校”之一,实力相当雄厚。因在各个行业与各个层面曾培养了大批领袖人才与优秀的建设者,被誉为“红色国防工程师的摇篮”。鲍硕选择的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对外人来说极其陌生,但绝不能小觑。全国只有十所学校设此专业。前三名分别是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而此专业在北京理工又称得上“王牌专业”。鲍硕之所以选择此专业,还是源于那个一路执着的理想。这次,她向理想跨了一大步。她并没有为此丝毫放慢脚步,因为后面的路更坎坷,更艰难。个人兴趣、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时时刻刻督促着她努力向前。她曾回忆道:“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王越院士的课,老先生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深深影响着我,引导着我为热爱的研究方向不懈努力。”毕业后,鲍硕成功进入航天系统工作。

在航天系统工作了五年,鲍硕的工作地点虽然离家不到四十分钟的车程,但为了工作,为了理想,她经常几个月不回一次家。父母只是担心,但并没有丝毫怨言,因为他们知道女儿虽身体累,但心中是喜悦的。女儿的快乐就是父母最大的心愿。五年的不懈努力,使得鲍硕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上都达到极佳的状态。身体上要练到二十个小时连续工作后还能精力充沛,专心致志;心理上要在面对高强度的状态下,保持平稳的心态,应对与处理随时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各项都优秀的鲍硕在2019年第一次担任首席调度员,并指挥了嫦娥四号。这一年,她才27岁。一年后的2020年,已有丰富经验的鲍硕被任命为总调度。在担任总调度的一个月前,鲍硕已经秘密进行训练。

每天只能睡三个小时,就是为了能在指挥嫦娥五号时,坚持三十个小时不休息,而为了能保持体能,鲍硕坚持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晨跑,这样一练就长达一年。为了改变自己的娃娃音,她下班后偷偷练习,练到能从娃娃音瞬间变为铿锵有力的声音。因此,在2020年11月24日清晨,当嫦娥五号探测器一飞冲天。二十八岁的鲍硕用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调度口令,开启了“嫦娥五号”二十五天的地月旅行。就这样,在任务期间,鲍硕连续20多个小时没有吃饭和休息,并以“北京”为代号,密集发出上千条沉着有力的指令。因此,同事评价她:“只要一进飞控大厅,她就像变了个人,成了钢铁侠,可以长时间不喝水、不吃饭、也不休息。”那根弦在她的心中始终紧绷着,不敢有丝毫懈怠,因为她知道“这个岗位上40年来都没有过女生,自己一定要开个好头。”

从嫦娥奔月到天问火星,鲍硕不负青春不负梦想,不懈地探索浩瀚星空,追逐航天梦,终于实现了自己一直坚持的理想。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年轻人的责任与担当。

航天追梦人感动中国事迹(篇5)

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长三乙”火箭点火升空。此时在测试间里,有一个女孩紧紧盯着大屏幕上发射的直播画面,眼里却噙着泪水。那是激动的泪水,喜悦的泪水。这个女孩名叫许哲琪。令人想不到的是,许哲琪不仅在这次发射中独立担任测量系统指挥,还与上文的鲍硕一样,是一位90后,并且比鲍硕还年轻两岁。

许哲琪出生于1994年。在成为一名航天人之前,她对航天、对火箭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一些信息与形象的画面也只是从新闻报道中获知。后来,她为何又毅然决然,甚至不惜三投简历也要成为一名航天人呢?这一切都源于一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宣讲会。在那场宣讲会上,许哲琪了解了一代代航天人为航天事业前仆后继,不懈奋斗的故事。这些故事中的人物事迹深深触动了她。从此,她认定了航天事业,并下定决心要成为火箭研制队伍中的一员。然而,在她毕业时,火箭院并没有在她的学校开展宣讲会。为了能成为一名航天人,她跑了三个不同的学校,并同时在网上投简历。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她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了一名航天人。

参加工作后,让她感触最深的是,作为一名航天人一定要“细致细致再细致”“谨慎谨慎再谨慎”。这几个字绝不是说说而已,而一定要落到实际行动中。许哲琪记忆很深,自己曾因为一件小事情,差点让师傅黄皓发脾气。在一次接线时,许哲琪从线上削下一段只有三毫米左右的胶皮,因为太短太小,她就没有直接扔进垃圾桶,而是随手放在桌子上了。没想到,这让师父黄皓看见了。黄皓突然严肃起来,并朝着许哲琪喊道:“这是人为制造多余物,桌上那么插孔、插头,这么小的胶皮随手放在桌上,极可能造成堵塞!”

许哲琪清晰地记得,那是师父黄皓第一次这么严肃。在这之前,师父在她心中是个有耐心的航天前辈,突然因为这样的“小事”批评她,让她有些委屈,也有些不解。很快,她明白了师父的用心,也懂得了师父为何那么严肃。航天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半点大意。每一次发射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每个人对细节的把控,如有一个人粗心大意,都可能将所有人的努力毁于一旦。从此以后,许哲琪在做试验时,更加关注细节,更加严谨。

在“长三乙”火箭发射场,许哲琪作为“长三甲”系列火箭研制团队里最年轻的队员之一,虽然内心激动不已,但表情沉着冷静。过去的谨慎与细致,对工作细则和规程的熟悉与掌控,增加了她的底气。这是她第一次担任指挥岗,又是北斗全球组网的最后一次发射,意义重大。随着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北斗导航工程具备向全球开通导航服务的能力。

持续二十年,四十四次北斗发射任务,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接力与传承。正是有了像许哲琪这样心怀航天梦想,不断努力奋斗的年轻一代,才完成了一项项庞大而复杂的航天工程。薪火相传,永远创新,努力前进,才是年轻人的使命担当。

航天追梦人感动中国事迹(篇6)

刘伯明,籍贯黑龙江依安,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66年9月17日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9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某团中队长,安全飞行105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刘伯明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飞行任务备份乘组。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同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航天功勋奖章”。2018年进入北京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9年12月入选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乘组。

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正师职,少将军衔。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7月4日,航天员刘伯明出舱。8月20日,航天员刘伯明第二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9月17日13时30分许,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反推发动机成功点火后,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聂海胜、刘伯明 、汤洪波顺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刘伯明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

航天追梦人感动中国事迹(篇7)

“三、二、一,点火!”一声令下“神舟七号”运载火箭婉如巨龙般承载着炎黄子孙的梦想,从世界的东方腾空而起,飞向那神秘、深邃的宇宙。此刻,刘伯明,翟志刚,景海鹏这三位航天英雄的名字已永远地铭记在我的心中。

这一次飞行,是我国进行太空行走的第一次,也是我们有史以来搭载宇航员人数最多的一次这一次,也是最激动人心,最让我们炎黄子孙自豪的一次………这三位航天英雄不知带上了多少个“第一次”而奔向了太空。

我们在欢呼、激动、为这次飞行的成功而庆祝的时候,有谁能想到他们在成功之路上流下了多少汗水?他们每天都要在失重的环境下进行艰苦的训练,而且还要在许多常人无法想象的环境下经受考验……不过他们不负重望,每次训练的成绩都相当出色。他们知道,自已肩负着伟大的使命和每一个中国人给予他们的厚望。除了这些,我们也应该为这次飞行的圆满成功来感谢那些在自已的工作岗位上日夜奋战,无私奉献的科学家们。没有你们夜以断日、废寝忘食地工作,那么谁会去设计火箭,谁来研究火箭的性能呢?更别提发射火箭了。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讲,你们也是航天英雄!是你们,把荣誉给了别人,将劳苦留给了自已。是你们,始终默默无闻,但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伟大英雄!

这些人,和那三位宇航员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一群人,正是因为他们发扬着团结一致,百折不挠的精神,正是因为中国有这样的一群群人,中国才会大步地前进,国家的事业才会像火箭一样腾飞,祖国才会更加繁荣昌盛。他们,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正因为这些,他们的名字不仅会在我心中,还会深深地铭记在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

44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