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革命人物故事7篇

| 吴泽

有"双枪黄八妹"雅号的她,在江浙一带组成抗日游击队,多番重创日本部队及击沉敌艇,日军虽千方百计但始终无法将这各响当当的传奇女子打败。

黄八妹原名黄翠云,原籍浙江平湖,一九0四年出生于江苏金山县黄家埭,父母共有子女十三人,她排行第八,故称"八妹"。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儿,从小就得父母兄长的宠爱,可是家境不好,因而幼年失学,父亲后因生计而从事私盐买卖。

金山与平湖是沿海县份,盛产鱼盐,该处也是江湖好汉出没之区,所以贩运私盐的都得有一手看家本领,黄八妹为应付生活环境练得一手好枪法。有一次,遭另一帮私盐贩子抢航道,黄八妹被迫火拼,在寡众悬殊下,幸赖她一轮左右兼施的快枪才反败为胜。"双枪黄八妹"的雅号所以在江湖上崛起,在太湖一带成为响当当的人物。

日军于一九三七年底席卷江浙边境一带,黄八妹的家乡亦告沦陷。那时,黄八妹在地方上经已颇具势力,眼见日军及汉奸在家乡奸淫,掠夺财物,胡作非为,激于爱国义愤,随即带了一部分人枪下乡打游击战。之后,她罗致了部分失散官兵和地方自卫武装的分子,实力逐渐强大,并借着她的帮会关系,得到部分武器供应和掩护,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大,经常袭击下乡来骚扰的小股日军,常有斩获,使盘踞浦南海北一带的日军深感头痛,于是屡次下乡对她发动"清剿"。

这时黄八妹已于谢友胜结婚,并理解浙江省政府浙西行署和忠义救国军的正式番号。他们夫妇虽然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头脑灵活,深明事理,另有一套带部队打游击的方法。在地方基层方面,谢友胜广收门徒,黄八妹广收干女儿,部属中大部分都是他们的门生子女,此时的"黄八妹"三个字,老百姓视为传奇女英雄,日本人却对她恨之入骨。

一九四三年,黄八妹部队在平湖乍浦海口击沉一艘日本炮舰,日军大举"扫荡"谢友胜的家乡渡船桥,把他们的长子谢其昌和老少村民数百人(大多为黄谢两家亲友)逮捕,要胁黄八妹谢友胜投降。日军派人往返谈判,结果黄八妹拒绝投降,只答应如果日军释放全村人质,她的部队不再袭击当地日军。

然而,不顾人道和信誉的日本兽军,第二天就把三百多人质在渡船桥村头机枪屠杀清光,噩耗传到山区基地,黄八妹痛心欲绝,这一份血海深仇更加深了她对日军的切齿痛恨。于是,指挥部队对日军各地据点大举进攻。自一九四三年夏天起的一年中,她把海北地区日军四十八个乡镇据点,攻克了三十六个,并在友军的支援下,攻进海北重镇乍浦。

不久,她的部队又因抢救国军飞行员程百祥,得到上级嘉奖,委任为江浙护航纵队司令,以配合日渐接近的盟军反攻行动,日本军阀自此更视黄八妹为心腹大患,三番两次调动大军对她进行"围剿"。

一九四五年六月,在平湖的一次战役中,日军没有出动战车重炮,只派遣两百多名骑兵包抄突袭,等到黄八妹的警戒线发现情景不对时,已来不及向她通报。黄八妹于危急关头机警地越墙逃出,跳进一条傍村的河中。她游得精疲力尽,几乎葬身河底,幸得一位正在河畔采菱的李老太太搭救,又把她藏在木桶之下,才避过日军搜查而脱险逃生。

日军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终获最终胜利。黄八妹的"护航纵队"番号结束了,部队改编为平湖县保安总队。黄八妹则以地方士绅身分被选为平湖县参议员,参加地方复兴重建工作。由于她自我未受教育,深知失学的痛苦,于是,出资在地方创办了两所小学,造福家乡。

战后,黄八妹因经营业务仍往来于平湖、乍浦、金山之间,常在激战过的地方凭吊,不时探望她的战时袍泽和阵亡将士遗属,加以慰问和救济,尤其是对救过她的李老太太,更以"干娘"名义侍奉,足见黄八妹义胆仁心,忠孝两全,是游击队伍中的巾帼典范。

红色革命人物故事【篇2】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应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景。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忙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日军明白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明白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职责,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日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期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期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红色革命人物故事【篇3】

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中平原的白洋淀边上,有个村庄叫“鬼不灵”。村上有个孩子叫张嘎,他一心想当八路,想缴一把真枪,有一位在他家养伤的八路老钟还特地为嘎子削了一把木头枪。

张嘎仅有一个惟一的亲人——奶奶,他爱奶奶,因为奶奶对他无微不至,他崇敬奶奶,因为奶奶竭尽全力维护着八路军,生活虽然艰苦,却充满着幸福。可是,奶奶为了掩护隐藏在他们家里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老钟,惨死在敌人的刺刀下!幸福的家被敌人摧毁了,嘎子最敬爱的老钟叔也被敌人抓走……同学们,你们想想这一切,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悲惨的啊!

突然之间,他变成一个家破人亡的孤儿了!可是,张嘎是个勇敢刚强的孩子,失去亲人的悲痛没有使他消沉,敌人锋利的刺刀更不能使他屈服;相反,在他幼小的心里燃起了炽烈的复仇之火,必须要为奶奶报仇,要救出老钟叔!并且他要实现自我向往已久的梦想——像老钟叔那样,当一个勇敢而又机智的侦察员,狠狠地打击敌人。

在中秋前夕,我们部队的大批药品要在指定时间走过白洋淀。有个日本鬼子叫龟田,他企图在最短的时间内,经过奸细石磊将区队八路的药品一网打尽,鬼子的计谋被嘎子无意中发现,以嘎子为首的孩子们,粉碎了敌人的阴谋,配合区队八路使药品顺利过境,并一举歼灭这伙小日本鬼子。在战斗中,嘎子还真缴获了一把真枪。

张嘎是个可爱的孩子,他勇敢刚强,在敌人面前无所畏惧,表现出威武不屈的精神。当老满父子为掩护他而遭受伪军的毒打时,他敢于大义凛然地挺身而出,并且沉着有力地告诉敌人:“我就是你们要找的八路军,跟他们没有关系!”当他被敌人关在炮楼里进行拷问时,他敢于勇猛地咬着敌人执着皮鞭的魔手……

同学们,嘎子的爱国热情、幽默、滑稽、可爱、坚强不屈,不到达目的绝对不罢休的精神感动了我。

从嘎子身上,反映出了他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我们也同样能够把他的精神运用于此刻的生活和学习中,应对困难勇于克服,不怕挑战,不怕挫折。

同学们,在战争年代,小小年纪的嘎子就不怕牺牲,打鬼子。而我们此刻处在和平年代,更应当好好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加倍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建设祖国。

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未来的中国属于我们,我们要发奋学习,像嘎子那样毫无保留地把一切贡献给我们的祖国。

红色革命人物故事【篇4】

革命烈士郭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他在长沙侗官东山寺小学读书时,就一身正气,敢说敢为。

有一次上作文课,郭亮写了一首题名《问问社会》的白话诗,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当局的腐败。这下子可触怒了反动派,郭亮立即被传进了东山寺自治所。

郭亮从容不迫地走进自治所的大厅,只见所长懒洋洋地躺在榻上,正吞云吐雾地吸着x片。里间屋,传出了刺耳的麻将声。

郭亮有意跺了一下脚,所长这才抬起头来,以审问的口气说:“你是学生,为何倡导邪说”

“我一不提倡吸毒,二不提倡嫖赌,三不鱼肉百姓,四不坑害好人,怎叫倡导邪说”郭亮面无惧色,针锋相对。

所长一惊:这学生好不厉害!他想了半天,才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来:“你想诬赖不成!”

郭亮冷笑一声,反问道:“我的作文既未贴在街头,又未刊于报端,岂能说是蛊惑民心再者,作文提问,乃学生之学业。学者不问,教者不容。请问,办学校是干什么的”

一席话驳得所长哑口无言,只好让郭亮回去了。郭亮走出大门,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立即写了一副对联,贴在自治所门上:“鱼所、肉所、麻将所,所内者甜,所外者苦;猪公、狗公、乌龟公,公道何在,公理何存!”

这副对联骂得痛快淋漓。老百姓见了无不拍手称快,扬眉吐气。

红色革命人物故事【篇5】

1906年2月2日生于湖北省麻城县许家洼(今河南省新县许洼)一个贫苦农民家庭。8岁随拳师入嵩山少林寺。习武8年中,既学会了十八般武艺,也学了飞檐走壁之术。在回家乡探亲时,失手将以势欺人的地主恶少打死,被迫弃家离寺,四处流浪。后到直系军阀吴佩孚部队当兵。

1926年在武昌国民革命军独立第1师1团任连长,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离队回乡,8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1月参加黄(安)麻(城)起义。

1932年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12师34团团长。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中,7次参加敢死队,两次任敢死队队长,屡挫强敌,4次负伤。同年11月在红四方面军主力向川陕边转移途中,指挥第34团在漫川关与堵截之敌勇猛拼杀,为全军杀出一条血路。

抗日战争爆发后,向毛泽东请缨上前线,于1938年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9师386旅副旅长。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员,参加了夏季反击作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85年10月22日在南京病逝。

红色革命人物故事【篇6】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这是抗日名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贯长虹的就义诗。下头我就给大家讲讲他的故事。

吉鸿昌18岁加入冯玉祥的队伍,开始戎马生涯,他有胆有谋,作战勇敢,他所率领的部队被称为国民革命军的“铁军”。吉鸿昌不愿替蒋介石打内战,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共产党工作。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头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仅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 国 殃 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抢,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浑身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 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我的生命。可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红色革命人物故事【篇7】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个小村庄叫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住在这个村子。雨来喜欢游泳,他的游泳本领可高了。后来雨来上了夜校,在夜校里他学会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又开始扫荡,一天雨来趴炕上念识字课本,忽然听到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雨来把书塞在怀里往外跑,他刚迈出门槛进来一个人他抬头一看,是李大叔,随后听见鬼子呜哩哇啦地叫。李大叔忙把缸搬开,跑进洞里,小雨来忙把缸搬回原处,雨来刚到堂屋,鬼子应闯了进来,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被敌人抓住。他在敌人严行拷打下,他坚强不屈把敌人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拉出去枪毙。这时河边响起几声枪响。

敌人走后,乡亲们来到河边寻找雨来,在芦苇丛里,水面露出一个小脑袋来向岸上说道:“鬼子走了吗?”大家高兴的叫起来“雨来没有死。”原来枪响以前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进河里,从河底游到远处,这就是小英雄雨来。

45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