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天祥的名人故事

| 吴泽

关于文天祥的名人故事(篇1)

文天祥小的时候,父亲教他读书,并且总是喜欢在功课之外给他讲一些做人的道理,这些道理让小文天祥受益匪浅。

一天,父亲和他在书房读书,一陈凉风吹来,窗外的竹叶发出一陈细微的声响。父亲喜欢竹子,所以家里种了好多。小文天祥看着窗外几百棵翠竹,不禁问道:“您为什么这样喜欢竹子”

父亲拉着他走到窗前指着窗外的亭亭玉立、硬朗有节的绿竹对他说:“你想想看,竹子还在没出土的竹笋时就已经有节了,就像人从小就要有节操;而竹子长到了凌云的高度竹竿里还是空心的,就像很多人在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后依然很虚心一样;竹叶也不像别的树叶天气寒冷就会凋落,此刻即使是冬天依然是翠绿的,它有一种坚强不屈的性格。竹子本身也是,你能够将它折断,但却不能让它一向弯曲地存在着,就像人一样宁折不变。所以说,竹子本身的构造很有寓意,象征着人的一些完美品质,做人也要这样才行啊!”文天祥听得入了神,也从心底萌发了对竹子的喜爱之情。还将“像竹子一样做人”的话写成条幅,并当成座右铭贴在床头,挂在书桌前,以警示自我。

文天祥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所以他暗下决心:“将来,我不但要为国家做事,成就一番事业,还要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不屈不挠。”从此后读书更用功了,他要像竹子一样,做很优秀而对社会有用的人。

文天祥长大后果然实现了自我的誓言,在元朝军队入侵宋朝时,他自我招募军队,反抗“侵略”。在不幸被俘后,应对高官厚禄的引诱不为所动,最终被杀,成为著名的民族英雄。而他的壮节高义,也鼓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关于文天祥的名人故事(篇2)

文天祥少年时候,有一次跟父亲到侯城书院去。一进大门,只见对面墙上挂着几幅人物画像。

“这是谁呀”文天祥指着一幅画像问。

“欧阳修。”父亲不假思索地回答。

“我读过他的文章!”文天祥兴致勃勃地说,“那篇《醉翁亭记》,写得妙极了!”

“这是本朝初期的一位大忠臣,名叫杨邦义,”父亲沉思片刻,又指向另一幅画像,“他被金兵俘虏后,坚贞不屈,宁死不降。金国大将张真怒无可奈何,只得把他杀了,还挖出了他的心……”

“太惨了!”文天祥眼睛里喷射出怒光。

“这边两幅画像,分别画的是周必大和胡铨。他们也都是本朝很得民心的人物。”父亲深情地介绍着,每一言每一语都强烈地撞击着文天祥纯真的心灵。

文天祥决心学习欧阳修的文章道德,周必大的气度学识,杨邦义、胡铨的气节忠勇,长大了报效国家。为表达这种雄心壮志,他当即从附近的山坡上找来五棵柏树苗,栽在书院门前。前四棵柏树,象征欧阳修、周必大、杨邦义、胡铨,第五棵尾梢入士,兜根朝上,代表自我。之后,这五棵柏树不仅仅全成活了,并且长得格外苍翠。

清代著名诗人胡友梅还写过一首《吊侯城书院古柏》的五言古诗呢!可惜,由于战乱,先后有三棵古柏被大火焚为灰烬。幸存的两棵,现已列为重点保护文物,理解人们的凭吊。

关于文天祥的名人故事(篇3)

文天祥十九岁时获庐陵乡考第一名,第二年进入吉州白鹭洲书院读书,同年中选吉州贡士,随父前往南宋首都临安应试。在殿试中,他所作的「御试策」切中时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负,宋理宗亲拔为状元,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公元1275年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宋军的防线崩溃,朝廷下诏让各地组织兵马勤王。文天祥拿出家产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起兵勤王,组织义军三万,开赴临安,以文官之身走上战场。次年正月,元军兵临临安,文武官员纷纷出逃。文天祥被任命为左丞相兼枢密使南宋大臣,派他出城与元军伯颜谈判。但与此同时,南宋朝廷却派人到文天祥军营,解散他的军队来讨好元军,文天祥于是被伯颜抓捕。但他宁死不屈,被押解去北方,途中得当地义士相救脱险。之后南宋朝廷投降了元军,但文天祥仍带领宋朝军民坚持抗战。公元1278年战败,为元军所俘。

元将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大臣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便将自我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他。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廿天后,南宋灭亡。张弘范向元世祖请示如何处理文天祥,忽必烈说:“谁家无忠臣?”命张弘范对文天祥以礼相待。他因为始终不肯投降元朝,在监狱中度过了数年。

1282年三月,元世祖问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谁是渠能?”群臣回答:“北人无如耶律楚材,南人无如文天祥。”于是,元世祖下了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显位的命令。文天祥的一些降元旧友纷纷劝说他投降,遭到文天祥的拒绝。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见文天祥,亲自劝降,说:“你在那里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虑,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对朕,那朕能够在中书省给你一个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国家灭亡了,我只求速死。不当久生。”元世祖又问:“那你愿意怎样样?”文天祥回答:“但愿一死足矣!”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第二天,文天祥被押赴刑场,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年47岁。

文天祥被捕之后写下了许多诗文,流传后世;他的气节光耀千秋。这是人们明白的一面。可是在这期间,他得遇道家高人,修炼“大光明正法”的事,却鲜为人知。

经考证,在一本《分类古今笔记精华》,又名《古今笔记精华录》的“卷二十”中,有《文文山遇仙》一篇,文章未署作者姓名。但却记录了下头的资料:

宋代文天祥,号文山,在他的《指南后录》中,记述他以往遇到一位道家高人,名叫“灵阳子”,向他讲述过道家的学问。文天祥事后写了一首诗,抒发自我的感情:“昔我爱泉石,长揖离公卿。结屋青山下,咫尺蓬与瀛;至人不可见,世尘忽相撄。业风吹浩劫,蜗角争浮名。偶遇大吕公,如有夙世盟。相从语寥廓,俯仰万虑轻。”文天祥在这首诗中,叙述自我以往远离嚣尘,结屋青山;想遇高人,不能如愿;回身尘世,争名染业;现遇吕公(灵阳子),大受教益。

之后文天祥写了另一首诗,根据诗的题序,该书的作者认为:那是文天祥被俘后,在狱中遇到异人后所写。但这位作者自我未修炼,他不懂得那位异人怎样会进到狱中,传授修道之法给文天祥呢?其实,视监狱若无物,来去又自如的异人多的是,不足为奇。

文天祥是怎样在狱中“遇异人,指示大光明正法;于是,死生脱然若遗矣!”的呢?他在诗中写道:“谁知真患难,忽悟大光明。日出云俱静,风消水自平。功名几灭性,忠孝大劳生。天下惟豪杰,神仙立地成。”如果说,文天祥的前一首诗,是写他从灵阳子处闻道受益;那么,这后一首诗,就是写他得道修炼了。诗的一、二句“谁知真患难,忽悟大光明。”写他在遭逢大患难后,命在旦夕之间,得到大光明正法,了悟人生。三、四句“日出云俱静,风消水自平。”是写他修炼大光明法,到了那种异常平静的境界,超脱了生死的恐惧,心胸豁然开朗。五、六句“功名几灭性,忠孝大劳生。”写他对过往人生经历的认识,已经看淡人世间的功名利禄,乃至忠孝仁义,将这些视为“灭性”和“劳生”的枷锁。最终两句“天下惟豪杰,神仙立地成。”是说真正顶天立地的豪杰,心性极高的人,才能超脱人世间的一切,能够很快修成为更高级的生命——神仙,这也是他的“夫子自谓”。

由此可见,文天祥之所以能够在生死之间,完全脱然若遗的原因,很得力于大光明法,得力于他在生命最终几年的修炼。根据他自我的文章来说,在这个时候,对成仁的意志,更加确定,把名利情都放了个干净,不再动摇了。

文天祥以状元宰相之身,为国为民,尽职尽责,道德永存。而他自我,晚年闻道得法,到达了他早年所想得到的境界,真是足慰平生。

关于文天祥的名人故事(篇4)

公元1275年,元军侵略南宋。元军在元朝统帅伯颜的率领下,离南宋的都城临安只有30里路。大兵压境,南宋朝廷无计可施,决定求降。伯颜声明,只有南宋的丞相才有资格与他谈判。

这时,南宋朝廷的左右丞相都闻讯逃跑了,朝廷只好让文天祥为右丞相,去和伯颜谈判。

文天祥见了伯颜后,义正词严地问:“贵国是要与我国交好呢,还是要灭掉我国?”

“我们不想灭掉宋国!”

“既然如此,请你们后撤百里,以表诚意,否则我们将以死相拼!”

伯颜感到文天祥像是向元朝下挑战书的,就扣留了他,并让其随行人员回去传话说,如果南宋不投降,元军马上就发起进攻。

南宋朝廷在伯颜的威胁下,向元军投降。文天祥得知真相后,痛哭流涕,仰天长叹。

四年后,文天祥带兵到广东潮阳抗元,全军覆没,文天祥被俘。

元世祖很钦佩文天祥的忠心,把他软禁在大都的“会同馆”里,每天派人去轮番劝降,但都被文天祥骂走了。元世祖见劝降不成,就把他移送到兵马司衙门,戴上脚镣手铐囚禁起来。在狱中艰苦的环境下,文天祥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正气歌》,其中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了几年,元世祖决定亲自劝降文天祥。

文天祥见了元世祖,不肯下跪。元世祖和颜悦色地劝说道:“你的忠心,我非常佩服。如果你能改变主意,做元朝的臣子,我仍旧让你当丞相,怎么样?”

文天祥慷慨地说:“我是宋朝的宰相,怎么能再做元朝的臣子?如果这样,我死了以后,哪还有脸去见地下的忠臣烈士?”

元世祖说:“你不愿做丞相,做个枢密使怎样?”

文天祥看了看元世祖,斩钉截铁地说:“我别无他求,只求一死!”

元世祖知道劝降已没有希望,就下令把文天祥处死。

刑场上,文天祥面色从容。他对监斩官说:“我的祖国在南方,我要面对南方而死!”说完,整整衣冠,朝南方拜了几拜,仰天长叹道,“我事已毕,心无悔矣!”

关于文天祥的名人故事(篇5)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蒙古兵排山倒海般南压,南宋危如累卵。拉着四岁的宋恭帝垂帘听政的谢太后连忙鼻子一把眼泪一把地下“哀痛诏”,急命各地方官招兵“勤王”,抗敌保“国”。谁知“满朝朱紫贵”,真正领兵“勤王”的只有六人,文天祥是其中之一。

文天祥毁家纾难,捐资充当军费,招募兵丁三万人赴临安救难。途中,他接到命令,任平江府知府,领兵救援常州。可怜这位平江府知府还没来得及踏上平江的土地,只是领了个虚名,就带着他的破烂“消防车”去常州“救火”。这支没来得及训练的“蚁军”有点乌合之众的味儿,一碰上强大的蒙古军铁骑,立刻化为齑粉,一战下来,仅余六人。文天祥死里逃生。

一个文天祥纵使有三头六臂或有分身之术,也难以抵挡蒙古军滚滚南下的洪流。

1275年,临安,元军兵临城下。谢太后已决心投降,派人去元军大营谈判,然而却遇到两个棘手问题。

一是“大宋”对蒙古怎么称呼的问题。谢太后先派人前往伯颜营中,主动提出称侄或侄孙并纳币的屈辱条件,请求元朝罢兵议和,当即遭到伯颜拒绝。伯颜大帅不要这个“侄子”,更不要这个“侄孙”。谢太后继而又派人去伯颜营中“奉表称臣”,又是答应给钱又是许诺给物,仍遭到伯颜大帅的怒斥。太皇太后无奈,只得用小皇帝赵显的名义向元“百拜奉表”,主动削去帝号,改称“国主”,派监察御史杨应奎带着宋朝传国玉玺三去伯颜营中,拱手送上尚存的全部河山。宋朝彻底玩完。

关于文天祥的名人故事(篇6)

公元1283年十二月初九,即元世祖至元十九年的一月九日,是南宋名相文天祥从容就义的日子。这一天,已经被历史铭记,被后人刻在心中。

公元1278年,元至正十四年,文天祥在广东沿海被元朝将领张弘范俘虏,于次年送至京城大都。元世祖忽必烈对文天祥的事迹早有耳闻,想要让他投降,于是在宫中召见了这位南宋官员。当时,元朝宫廷礼仪是下跪,而南宋的礼仪则是作揖。文天祥见到忽必烈,只是按照南宋的礼仪作揖,却不肯下跪,忽必烈也没有强求。忽必烈让文天祥投降,表示只要文天祥肯投降,原有的官职待遇可以维持不变。文天祥不愿当元朝的臣子,于是被关进了大都柴市的一个胡同里。

在文天祥被关押期间,元政府多次派人劝降,文天祥都没有答应。最后,忽必烈出于文天祥的号召力,还是决定杀掉他。文天祥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显得从容不迫,神态没有丝毫改变。这一天,关押文天祥的地方布满岗哨,老百姓听说文丞相要被处斩了,纷纷奔向刑场。快到行刑的时候,监斩的元朝官吏问文天祥有何话说,并表示回答就可免于一死。文天祥没有回答,向南方下拜后从容就义,终年四十有七。

文天祥就义后,家乡的学堂将他的画像和欧阳修像挂在一起,供学子们顶礼膜拜,而他那威武不屈、忠贞爱国的精神也得以流传后世,至今流芳。

关于文天祥的名人故事(篇7)

十月间,文天祥被押至燕京,被安排在释馆,坐以待旦。蒙古人见他不肯屈服,把他移往兵马司,派兵看守。元丞相李罗在枢密院召见他,文天祥长揖不跪。蒙古人强迫他跪,他说:“南方人的.礼节是作揖,北方人的礼节是下跪,我是南方人,行南方的礼节,为何要跪?”

李罗命左右拉他下跪,有的按头,有的按背。文天祥不屈,昂首说道:“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帝王将相灭亡诛戮,哪代没有?天祥只因忠于宋室,才有今日,愿求早死。”学罗说:“你说有兴有废,请问从盘古至今,有几帝几王?”天祥说:“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我今天不是参加博学宏词科、神童科考试,哪有工夫细谈?"

李罗说:“你不肯说兴废事,请问自古以来有把土地、宗庙给人而自己逃走的吗?”文天祥说:“把国家拱手送人,是卖国之臣。卖国者因有利可图,必然不去,去者定非卖国之人。我前辞宰相不受,奉使出使你朝,遭到拘押。不久有贼臣献国投降,国亡当死,我之所以不死,是因为度宗有两个儿子在浙东,我有老母在广东。”

李罗说:“放弃德佑皇帝的嗣君而立赵是、赵二王,这算忠吗?"文天祥说:“当此之时,社樱为重,君为轻,我别立新君,是为宗庙、社樱着想。好比历史上跟随晋怀帝司马炽、晋憨帝司马邺向北去的不是忠臣,跟随晋元帝司马睿到南方去的才是忠臣。跟随徽宗、钦宗到北方者不是忠臣,跟随高宗南迁者才是忠臣。”李罗语塞。

停了片刻又说:“晋元帝、宋高宗都有所受命,算得名正言顺,而二王之立没有名分,应是篡位。”文天祥降,国亡当死,我之所以不死,是因为度宗有两个儿子在浙东,我有老母在广东。”字罗说:“放弃德佑皇帝的嗣君而立赵是、赵二王,这算忠吗?"文天祥说:“当此之时,社樱为重,君为轻,我别立新君,是为宗庙、社稷着想。好比历史上跟随晋怀帝司马炽、晋憨帝司马邺向北去的不是忠臣,跟随晋元帝司马睿到南方去的才是忠臣。跟随徽宗、钦宗到北方者不是忠臣,跟随高宗南迁者才是忠臣。”李罗语塞。

停了片刻又说:“晋元帝、宋高宗都有所受命,算得名正言顺,而二王之立没有名分,应是篡位。”文天祥反驳道:“景炎帝赵呈是度宗长子,德拓帝赵氟亲兄,不能说不正。他登极于德佑帝去位之后,不能说是篡。陈垂相宜中奉太皇太后之命拥立二王,不能说是无所受命。”李罗等无话可说,仍说二王没有天授之命。

文天祥说:“皇天赞成,众望所归,虽无传授之命,推戴拥立,有何不可?”学罗大怒道:“你拥立二王,建立了什么功劳?”文天祥道:“立君以存宗庙社翟,君存一日我尽一日臣子之责,要什么功劳!”学罗不屑他说:“既知立二王建不了什么功劳,为何还要拥立?”文天祥道:“父母有病,虽明知不能治愈,也没有不下药之理,那是尽人子之心,不能治愈,那是天命!天样至此,有死而已,何必多说!”李罗欲杀死天祥,元世祖忽必烈没有同意。

时间一晃就是三年,至元十九年(1282年),元朝多次派人劝说,文天祥仍不为所动。这年年底,中山(河北定县)有人自称宋朝天子,拥众千人,声言劫取文丛相。京城也有个名叫薛保住的人上匿名书说:“定于某日烧蓑城苇,率两翼兵为乱,垂相不必优虑。”元世祖恐有骚乱,撤掉蓑城苇,把宋朝宗室迁往上都(内蒙正蓝旗)。

又把文天祥召来说:“把你事宋的忠心用来事我,当封你为垂相。”文天祥说:“天祥为宋朝宰相,岂能事二姓?愿赐之一死!”元世祖不忍,没有答应。他身边的人再三摔掇,元世祖便下诏杀文天祥于柴市,但过了一会儿又后悔了,派人制止,已来不及了。

来揭秘吧据悉文天祥被押至柴市,观者万人。临刑前,文天祥态度从容,问市人哪个方向是南面,有人指出后,他向南再拜说:“我的事办完了。”引颈受戮,颜色不变,享年四十七岁。他的衣带中有一篇赞(文体的一种,多用韵文写成),上面写道:“孔日成仁,孟日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文天祥就义这天,大风扬尘,天空阴霆。元世祖在宫中叹息说:“好男子,不为我用,杀掉太可惜了。”文天祥之妻欧阳氏说:“我丈夫不负国家,我岂能负丈夫!”遂自刎而死。文天祥的两个儿子也自杀身亡。文天祥不愧为民族英雄,他的高风亮节,至今仍激励着人们。

48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