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讲给孩子的爱国红色故事10篇

| 福萍

要善于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红色故事,增强红色故事的感染力,真正使红色故事蕴含的精神力量内化为受众的情感认同,外化为行为习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家长讲给孩子的爱国红色故事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

家长讲给孩子的爱国红色故事10篇

家长讲给孩子的爱国红色故事精选篇1

民族英雄杨靖宇的故事

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原名马尚德。他十四岁时,在河南省确山第二高等小学读书,那时,正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第二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下,杨靖宇很快成长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积极分子。他以满腔热情同进步同学一起参加了罢课斗争,走上街头贴标语,散发传单,到火车站查烧日货。

学生们的罢课斗争使军阀官僚们胆战心惊,他们慌忙采取卑鄙手段阻止学生的爱国活动。一天,教育局派了几个“学监”,到确山第二高等小学进行“视察”、“监督”,并以“钦差大臣”的姿态命令学生复课。这些“学 监”不仅仇视学生,对教员、工人也是指手划脚,神气十足。

有一天,一个学监的衣服丢了。他无根无据地猜疑是在学校的李老头作的案,不问青红皂白,就叫来几个兵差,把李老头捆绑起来,吊在树上,硬要他“招认”。李老头是位老实人,无端地受此冤屈,气得呜呜直哭。

正在这时,杨靖宇来到了现场。他压根儿不相信李老头会偷衣服,拳头一攥,就冲到兵差面前:“你们诬赖好人,再不把人放下来,就揍你们!” 话音未落,几十名学生也都围了上来,包围圈越来越小。几个兵差见学生来 势汹汹,龟缩在一起,没有一个敢说话的。

校长闻讯赶来,怕惹出乱子,就对同学们说:“快散开!快散开!你们要少管闲事!这非同小可!”这时,杨靖宇又挺身而出,冲着校长说:“我们反对陷害好人,这怎么叫管闲事?”校长指着他说:“马尚德,你还 想不想读书!”杨靖宇毫不示弱,理直气壮地说:“不读就不读,你们开除吧, 这里不是教育人的学校,是衙门!”校长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连摇头带跺脚地走了。几个兵差见学生人多势众,就无可奈何地把李老头从树上放了下来。

这件事发生不久,杨靖宇就离开了确山第二高等小学。

家长讲给孩子的爱国红色故事精选篇2

战斗英雄董存瑞

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五日,攻城的大炮震撼着整个隆化城,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那座桥架在隆化中学墙外的一条旱河上。狡猾的敌人在桥的两侧筑了墙,顶上加了盖,构成了一座暗堡。冲锋的部队被压在一个小土坡下面,抬不起头。冲在最前面的一个战士倒下了。

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

“连长,我掩护!”战友郅顺义也恳切地说。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同志们打手榴弹!”连长给战士们下了命令。董存瑞抱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榴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上去。他们互相配合,郅顺义扔一阵手榴弹,董存瑞就向前跃进几步;郅顺义再仍一阵,董存瑞再前进几步。跟在后面的战友把一捆捆手榴弹送到郅顺义手里。

敌人的机槍更疯狂了,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身边,地上冒起点点尘土和白烟。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又向前滚了好几米。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槍。他用手一摸,全是血。敌人的机槍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织成一道火网。董存瑞离暗堡只有几十米了。他隐蔽在一小块凹地里。郅顺义接二连三地仍手榴弹。董存瑞趁着腾起的黑烟,猛冲到桥下。

董存瑞看看四周。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呢?他想把炸药包放到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就在这时,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拖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巨大的响声震得地动山摇,前进的道路炸开了。战士们冲过烟雾,沿着董存瑞开辟的道路杀向敌军司令部,消灭了全部敌人。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

家长讲给孩子的爱国红色故事精选篇3

红色革命故事《小英雄王二小》

王二小,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人,是个放牛娃。

1941年,12岁的王二小加入了儿童团。

他的任务是边放牛边给八路军和乡亲们放哨。

1942年的一天,王二小把牛赶到山坡上吃草,自己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因为近来日军经常来乡下扫荡,所以王二小十分小心。

碧绿的山坡上,牛啃着青草,王二小一边四下观望,一边哼着小曲。

“哎呀,不好!”王二小忽然叫了一声。

原来,他发现很多日军正悄悄地向一条山谷前进。

“这是日军来扫荡来了。”王二小一下子急坏了,因为在不远处的山谷里还隐藏着几个八路军伤员。

为了消灭日军,保护乡亲们,八路军张连长带着尖刀连埋伏在附近的小山谷里。通常,县城的日军总是从右边过来,没想到这次日军从另一侧过来了。

“回去报信已经来不及了,我必须想办法把日军引开!”王二小皱着眉头想。

“对了!”王二小一拍脑门儿,“我把日军引进埋伏圈不就行了嘛。”

想到这里,王二小大声吆喝着牛,还使劲甩了几下鞭子,这样一来,立刻引起了日军的注意。

日军一看,山坡上有个放牛娃,指着他说“你的,下来!”

王二小装出害怕的样子,赶紧从山坡上下来。

日军指挥官拔出刀放在王二小的肩上,问王二小:“小孩儿,告诉我,八路军伤病员藏在哪里?”

“在……在……”王二小装作吓得哆哆嗦嗦的样子说,“藏……藏在右边的小山谷里。”

日军一听乐坏了,收起刀,假装亲热地说:“好的,快带我们去找!”

王二小很快就带着日军走向了右边的山谷,进了山谷,王二小还使劲儿地甩了几下鞭子——他要给埋伏在这里的八路军发个信号。

山谷里传来几声鸟叫----这是联络信号,王二小知道八路军听到了自己发出的信号。

狡猾的敌人起了疑心,拔出刀威胁王二小,“你的,是不是给八路军通风报信?”

“没有,没有!”王二小急忙说,“军官,你看那边!”日军都下意识地向王二小指的方向看去,王二小借机钻到了一块巨石后面。

“啪!啪!啪!”山谷里枪声大作,日军立刻倒下一片,日军这才意识到上当了!

“我们上当了,真该死!”为首的日军指挥官恼羞成怒。

敌人知道自己上当了,残忍的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把敌人全部消灭了。王二小的英雄事迹一直传颂至今。

家长讲给孩子的爱国红色故事精选篇4

红色革命故事《鸡毛信》

抗日战争时期,海娃是村里的儿童团团长。小家伙很机灵,不但站岗放哨,还经常帮助游击队送信。

有一天,海娃去给住在张家庄的八路军王连长送信,这是一封粘着鸡毛的信,海娃送过这种信。

他知道,只有十万火急的信才粘上鸡毛。海娃走过村外的池塘边,发现池塘里的荷花就要凋谢了,一个个大莲蓬仰面朝天站在水里,海娃想采几个莲蓬。

“不行!”海娃马上打消了自己的想法,“这封信太重要了,我可不能耽误时间。”

海娃正要继续赶路,忽然听到几声枪响,“不好,有情况!”海娃察觉到危险。

他躲到一块大石头后面,向枪声传来的方向看去,发现一队日本兵正迎面走来。

想躲已经来不及了,海娃急坏了,“这可怎么办啊!日本兵只要一搜查,鸡毛信就会被发现。”

他到处找地方想把鸡毛信藏起来。

他跳下石头,想把鸡毛信压到石头下面,但石头太重了,他用尽力气,也没能掀动大石头。

已经听到日本兵叽哩哇啦的说话声了,海娃急中生智,把鸡毛信藏在了一只羊的尾巴下面。

然后,海娃采了几个还没成熟的莲蓬,坐在石头上,装作有滋有味地吃起来。

他刚剥开一个莲蓬,日本军官就过来了。“喂!小孩,你在干什么?”日本军官一边问,一边拔出军刀吓唬海娃。

“我……我……我饿,来采……”海娃装作害怕的样子,哆哆嗦嗦地说。

接着,有个日本兵走过来,把海娃全身都搜了个遍,结果什么都没有搜到。

“你手里拿的什么东西?”日本军官好奇地问。“军官,是莲蓬。”为了打消鬼子的怀疑,海娃还小心翼翼地把一个莲蓬向日本军官递过去。

日本军官拿着莲蓬左看右看。海娃发现日本军官根本不知道莲蓬怎么吃,就故意拿着一个莲蓬咬了一口。

那个日本军官学着海娃的样子,抢过莲蓬,“咔嚓”咬了一口。“哇!”日本军官马上把咬进嘴里的莲蓬吐了出来。原来莲蓬又苦又涩。

“小孩!良心大大滴坏!”日本军官非常生气,把海娃手里的莲蓬抢过来丢在地上,还狠狠踩了几脚。海娃马上大叫起来:“我的莲蓬!我的莲蓬!”

日本军官踹了海娃一脚,海娃顺势倒在地上,日本军官这才带着队伍走了。

等日本兵走远了,海娃急忙爬起来,跑到羊群中,把藏在羊尾巴下的鸡毛信解下来,小心地揣进口袋里。

海娃及时把信送到了王连长手里。八路军根据这份情报,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消灭了前来进犯的日本兵。

大家都夸海娃聪明,还给海娃戴了一朵大红花。

家长讲给孩子的爱国红色故事精选篇5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区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一带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槍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个一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战斗进行了很久,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的棋盘陀,那里三面都是悬崖。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的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槍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家长讲给孩子的爱国红色故事精选篇6

红色革命故事《雷锋的故事》

雷锋是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战士。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不知道做了多少好事。

有一次雷锋去安东参加沈阳部队工程兵军事体育训练队。

从抚顺一上火车,他就忙个不停。一会儿帮助列车员拖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一会儿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年人找座位,接送背大行李包的旅客。

刚闲下来,他又拿出随身带的报纸,给不认识字的旅客读报,宣传党的政策……

到沈阳车站换车的时候,他发现检票口吵吵嚷嚷围了一群人,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位中年妇女没有车票,却要上车。

人越聚越多,场面越来越乱。雷锋走过去,关心的问:“大嫂,你没买车票吗?”

大嫂委屈的说:“同志,我买票了,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把票和钱都丢了。”

雷锋看出大嫂急切的心情,知道她不是说谎,就说:“大嫂,别着急,跟我来吧。”

他领着大嫂到售票处,用自己的津贴补了一张车票,塞到她手里说:“快上车吧,车快开了。”

大嫂感激地说:“同志,你叫什么名字?哪个单位的?我回去好把钱给你寄过去。”

雷锋笑着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说完转身就走。那位大嫂感动得眼泪汪汪地向他挥手。

训练结束,雷锋返回抚顺,又在沈阳转车。过地下通道时,看见一位背着包袱的老大娘,很吃力地走着。

雷峰急忙走上前去,热情的问:“大娘,您这是要去哪里呀?”

老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俺从关内来,要到抚顺去看儿子。”

雷锋一听大娘跟自己同路,便笑着说:“大

娘,正好我也回抚顺,我们一起走吧。”说着就把大娘背的包袱接过来。

老人高兴的连连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进了车厢,雷锋帮大娘找到座位,又拿出刚买来的面包说:“大娘吃块面包吧。”

“不行!不行!孩子,俺不饿。”老大娘急忙推辞。

雷锋把面包塞到大娘手里说:“别客气,大娘,吃吧,先充充饥。”

等大娘接过面包,雷锋就站在大娘座位边上和大娘聊起天来,“大娘,您去过儿子家吗?”

“没有,我是第一次来,还不知道儿子住在什么地方,只有儿子信上告诉我的地址。”老人叹着气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

雷锋接过一看,上面的地址他也不知道,但他看到老人着急的样子,急忙安慰说:“大娘,您放心,我一定帮助您找到儿子。”

到了抚顺,雷锋背起老人的包袱,搀扶着老人,下了车,开始帮着老人找儿子。

东打听西打听,经过两个多小时,雷锋终于把大娘送到她儿子的家里。

后来,这些事被战友们知道了。大家都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家长讲给孩子的爱国红色故事精选篇7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

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__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

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太阳离西山只有两竿高的时候,杨大娘忽然听见屋里的后门响了,接着又听到水桶铁钩碰撞的声音。她俩惊喜地互相丢了个眼色,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这回捉到了!”说着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杨大娘刚进门,差点跟一个挑着水桶的人撞个满怀。她抬头一看,见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红军制服,正冲着她和二婶笑。望着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她觉得很面熟,但是又记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二婶一下就认出来了:“呀,这不是__吗!”

二婶拉着__坐下,杨大娘赶忙端上一碗茶,说:“__,你来沙洲坝不久,可处处爱护体贴老百姓,叫我们怎么感谢你呀!”

__喝着茶,和两位红军家属聊起家常来,问她们:生活有没有困难?代耕队耕的田满意不满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宁小学的功课好不好?一直谈到天擦黑,__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满不可。杨大娘拗不过,只好答应了。

__为杨大娘和二婶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家长讲给孩子的爱国红色故事精选篇8

八女投江

一个人英勇就义的事迹很多,但同时有八位女烈士牺牲的壮歌却不多。

这八位女烈士的故事,还要从抗日战争说起。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集伪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日联军第四、五军为摆脱困境决定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经过一系列的战斗,东北抗日联军部队牺牲了很多战士。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一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在转移的途中被乌斯浑河挡住了去路。队伍中有第二路军第五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她们分别是第二路军第五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此时,东北抗日联军队伍已经经过几天几夜的奔波,战士们的身体已经承受太多的疲累,加上转移匆忙,缺少物资,饥饿如海浪一样,一次又一次地袭来。面对此般情景,师长决定在岸边休息一夜,第二天早晨再过河。

10月,北方的气温已经非常低,加上一阵又一阵吹来的风,让人更觉得寒冷。部队在河畔露营后,燃起了几堆篝火取暖。日伪军特务葛海禄发现了河边有篝火闪动,立即向日本守备队作了报告。后半夜,日军将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包围,他们等待着天亮,好把东北抗日联军部队一网打尽。拂晓时,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发现了日军,急忙向外突围。冷云见此状况,没有慌乱,保持着冷静,并命令七名女战士卧倒。因此,敌人没有发现她们,直向着大部队逼近。此时情况十分危急,在此紧要的生死关头,冷云果断地组织七名女战士殿后,从背后袭击敌人,吸引日军火力,掩护大部队突围。敌人一下子慌了神,以为中了埋伏,慌忙抽出一部分兵力向她们还击。大部队乘敌人精力不集中之际,突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冲出去的同志最后听到她们齐声喊:“快往外冲啊!保住手中槍,抗战到底!”日军此时才得知她们只有八名女兵,于是敌人变得更加猖狂,边打边叫:“赶快乖乖投降吧!”

当大部队发现还有八名女战士没有冲出日军的包围后,多次组织战士回来营救,但因日军火力强大未能成功。八位女战士眼看着敌人就要围上来了,情急之下,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趁敌人卧倒的机会,毁掉槍支,然后互相挽着手臂,纵身一跃,跳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中……

此时,大部队已经安全地转移了,而八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的只有13岁。

家长讲给孩子的爱国红色故事精选篇9

革命才子瞿秋白

1935年6月18日,福建长汀罗汉岭下,那片绿色的草坪上。一位中年男子徐徐走来,他浑厚的嗓音在低声吟唱“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接着,他席地而坐,挺直腰板,微笑着向刽子手点头道:“此地很好!开枪吧!”

在枪声中倒下的这位烈士,就是中共早期领导人、伟大的才子领袖——瞿秋白。

16年前,身体孱弱的瞿秋白还是北京俄文专修馆的一名学生,每天埋首于俄文研究。直到那一天,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文弱书生瞿秋白一反他往日的文弱和内向,在神经高度紧张和体力过分透支的情况下,忍住肺痨的痛苦,每天奔波于酷热街头,联络、组织、演讲。

“五四”运动使瞿秋白受到震惊与鼓舞,他开始思考、探索中国的出路。在俄期间他开始充分发挥才干,在北京《晨报》接连发表文章宣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1922年底,已成为中共党员的瞿秋白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他拒绝了北京政府以每月200块现洋聘请他到外交部任职的机会,却以清贫之身,先后主编《新青年》、《向导》、《前锋》等中共中央机关刊物。

1927年8月6日深夜,汉口德林公寓二楼的窗口前,昏黄的灯光下,瞿秋白奋笔疾书,挥汗如雨,连夜翻译共产国际的《告全党党员书》。第二天,他秘密潜入俄租界的一座公寓楼,在一个门窗紧闭的房间,主持召开了在__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八七会议。

1927年的“八七会议”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也为瞿秋白烙上了人生最为辉煌的印记。他临危受命,主持召开着名的“八七会议”,以坚定的革命方针,用战斗的精神,重新团聚起受到重创而散乱的党的组织,扭转了党员和群众的悲观情绪,共产党人又振奋起来,由此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一页。“八七会议”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瞿秋白功不可没。

当时28岁的瞿秋白是这样说的:“当我不得不担负起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的时候,正是中国革命进到了最后大的转变和震荡的时代”。

“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已忍伶俜十年事,心持半偈万缘空。”难忘上海里弄口夜深时分,昏黄灯光下,与爱妻之华的一别竟成永诀。

瞿秋白去了,去的那幺坚毅,那幺优雅。

这一年他才36岁。

是啊,在瞿秋白的身上,我看到了文人的浪漫与革命的血腥是如何交织在一起。他是个才子,本可以成为鲁迅式的文化巨匠,但他却为革命英勇献身,这是何等的情怀!

瞿秋白,一位书生革命家,一位才子领袖。

家长讲给孩子的爱国红色故事精选篇10

意志如钢的江姐

在一个静静的夜晚,两个特务从女牢房带走了一个同志。铁门边昏暗的灯光下,一个中等身材的女同志迈着稳稳的脚步向高墙边的黑漆铁门走去。她不是江姐吗?这么晚带她出去,敌人打什么鬼主意呢?

江姐叫江竹筠,童工出身,1939年入党,一直在白区工作。1947年夏天,重庆地下党要派一批同志到川东去支援农村里党的活动,发动武装起义,迎接解放。江姐向党要求参加这个工作。组织上考虑到她刚生孩子,没批准;只批准了她的丈夫,地下党重庆市委委员彭咏梧同志,带领一批同志到川东去。分别的时候,他们互相勉励要更好地为党工作。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

几个月后,随着川东农村工作的发展,重庆地下党又派了一批同志去支援。江姐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出发了。到了万县,党组织告诉她,情况很紧急,命令她到奉节去跟那儿的彭咏梧同志联系。

江姐化了装,怀着兴奋的心情到了奉节县城。那是个陰雨天,她打着雨伞,沿着泥泞的江边走着。城门口围着一大群人,她也走上前去。原来是城头上挂着一排木笼,木笼里盛着一颗颗人头。她知道又有好些革命者牺牲了,心里觉得很难过,不忍看。再一想,不对,应该知道是谁牺牲了,好向党汇报。可是人头已经腐烂,没法辨认,只好到旁边去看布告。布告上一连串的名字,个个给打上红笔的勾。她只瞥了一眼,就看到使她触目惊心的几个字:“匪首彭咏梧……”

这个打击多么残酷啊!江姐感到眼前发黑,城头和木笼好像在空中旋转。她要痛哭一场,但是城门口站着一排敌人,她只好让眼泪往肚子里咽。她知道不能迟疑,应该马上离开。她抬起头,强压住她内心的悲愤,朝那木笼望了最后一眼,就默默地踏着泥泞的路走开了。

江姐很快就找到了党,向党组织做了汇报。她没哭,嘴唇微微抖动,平静地吐出仿佛经过千百次考虑的话:“这算不得什么!请转告上级,我请求留在老彭工作的地方。”党同意了她的请求。敌人风闻彭咏梧的妻子在这一带活动,就四处搜捕。几个月后,一个叛徒出卖了她,她在万县被捕了,立刻被解送到重庆渣滓洞集中营。

敌人从叛徒口里知道,江竹筠是地下党的地委委员。中美合作所的特务为了从她口里得到需要的东西,一个多月来,一直没有中断过对她的严刑审讯。这天夜间带她出去,看来也不会例外。同志们紧偎在牢门口,静静地守望着。

刑讯室离牢房不远,夜间,万籁俱寂,那边的声音显得特别清晰。

“说不说?说不说?”特务疯狂地吼叫着。

江姐回答说:“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但是,这些都是我们党的秘密,不能告诉你们。”

同志们知道,敌人又要下毒手了。大家屏息听着。先听见特务们用刑的声音,江姐倔强的呵斥声。接着,一个特务高声叫道:“拿竹签子来!”竹签子一根根地钉在江姐的指头里,也一根一根钉在同志们的心里。江姐大约是昏过去了。一会儿,听见一阵令人心悸的泼凉水的声音。

“说不说?说不说?”特务绝望地嘶叫起来,但是没有听到江姐的声音。

又是一阵令人心悸的泼凉水的声音。

但是没有听到江姐的一声呻吟。

这天夜里,渣滓洞牢房里的人们通夜未眠,大家怀着异样沉重的心情。

朝霞透过山峰,陽光泻满山谷。高墙边的黑漆铁门一响,人们聚在风门口张望。只见两个特务拖着昏迷不醒的江姐,往女牢房去。她熬受了一夜的折磨,流血过多,完全失去知觉了。

江姐还没醒过来。女牢房的同志把她的伤口包扎起来。这时候,大家发现,她在遭受敌人严刑拷打的时候,因为忍痛,紧咬着牙关,连嘴唇也咬破了。

集中营的同志们都关心江姐的身体,都为江姐的英雄行为感到骄傲。许多慰问信和诗从各个牢房秘密的传到女牢房来。有一间牢房的同志们集体写了一封信,信里说:

“亲爱的江姐:一个多月的严刑拷问没能使你屈服。我们深切地知道,一切毒刑,对那些懦夫和软弱的人才会有效;对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是不会起任何作用的。当我们每餐咽下霉米饭的时候,当我们被半夜里的敲梆声惊醒,听着歌乐山狂风呼啸的时候,当我们被提出去审讯的时候,我们想起了你,亲爱的江姐!我们想你保证:我们要像你一样地勇敢,坚强,在敌人面前不软弱,不动摇,不投降!……”

江姐醒过来了,同志们的关怀和慰问,使她激动。她请人代笔,给同志们回了一封信。同志们记得最清楚的,信上有这么几句话:

“同志们太好了。这算不了什么!……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是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10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