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个人事迹材料

| 钦容

好人事迹彰显了个人或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通过宣传这些事迹,可以引导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为社会福祉做出积极贡献,并共同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中国好人个人事迹材料,欢迎大家一起来收看!

中国好人个人事迹材料

中国好人个人事迹材料(篇1)

万秀丽,女,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初中数学教师。自1998年9月参加教学工作以来,她一直以满腔热情耕耘在农村中学的讲台上。万老师扎根农村,已经在滠口街教育战线上工作了16个春秋,她2019年如一日,栉风沐雨,用一颗赤诚之心,在这块平凡的土地上,播下了爱的种子,一颗颗幼苗在她的培育下变成了参天大树,而她还在坚守那块耕耘了2019年的土地,万老师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都勇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重担,她始终把“学厚为师,德高为范”这八个字谨记心间,并让它作为行动指南、行为标尺来衡量自己的教学得失。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她用一片赤诚之心,写就了别样的感动。

(一)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1998年,她踏上了农村中学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万老师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从工作第一天起,她就立志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在工作态度上,她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教师道德规范和各种工作制度,服从分配,听从指挥,无论学校安排什么任务,她都能够愉快接受,并按时完成任务。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她都能够积极参加,如教师的业务学习、政治学习、撰写论文、上报材料等她都能积极完成。十多年来,没有一次无故迟到或者缺课。在业务上,更是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因为她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这一职业。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万老师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向年轻教师学习怎样制作课件、怎样熟练操作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为了求得鲜活的教学经验,积极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凡是有课堂实录或视频在线的网站,她都找遍了,一有空就下载下来看,只要是学习的机会她就不放过。

正是凭着这样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她尽心尽力备好每一堂课,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上课前,她认真钻研教材、钻研教学用书,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力求吃透教材。上课时,认真讲课,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上课后总是及时地反思这堂课的优点与不足,认真地记录下来。对学生的作业她总是认真批改,并及时写好批改记录。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鼓励表扬,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补救。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万老师在工作上的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也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在2019至2019年中连续四年被评为黄陂区先进女教职工,她所带班级分别在2019至2019年被评为黄陂区先进班集体,其中2019年所带九(3)班被评为武汉市先进班集体,并且在2019年被评为区“百名优秀班主任”。

(二)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有时胜于母爱,这种爱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万老师就是用这种爱去点亮孩子们的心灯的,她以真诚的爱去体贴学生,用关心去感化学生。她凭着做人的良知,教师的责任心,把自己的爱和关怀全都给了学生,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万老师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恰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2019年她的班级里有一个叫彭丹的女孩子,她刚进初中时的学习成绩很好,因母亲病逝无法让这个孩子从心灵上去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与幸福,学习受到很大的影响,性格也变得孤僻了,精神一蹶不振。这个孩子的变化引起了的她注意,于是及时找这个孩子谈话,万老师得知此情况后,立即把爱倾注在她的身上,关心她,帮助她,双休日、节假日就把这个孩子安置到自己的家里辅导功课,给予母亲一般的关心和爱。在万老师的关怀和帮助下,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2019年的中考,她以位置值13.1的优异成绩回报了这位老师。彭丹同学进入黄陂重点高中后,万老师常与她保持联系,关心她,鼓励她,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2019年的高考,她以568分的成绩考入了华中师范大学。

其实,这样的例子在万老师的身上很多很多,她时刻把关爱孩子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关心帮助孩子也被她深深地刻在了心上。就因为这样,她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全面、健康的发展,可以说是她用爱心点亮了学生的心灯,使他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爱心”是老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情操,也是老师工作的主旋律,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面对着不同的学生,万老师总是努力寻找她们身上的闪光点,不偏爱,不歧视任何学生,关心关爱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展示自我,找到自信。在她的从教经历中,她始终坚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多一点理解,多一些鼓励。”使优秀学生变得更加优秀,点燃发展生学习的希望。

有句话说得好:“你的孩子,我的学生,你亲我更爱!”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要具体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无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她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栽培他们,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尤其是后进生,她会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激励的办法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万老师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都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爱慕。她的工作同时也受到家长的认同和支持,这就是爱的力量。万老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还特别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给他们讲一些健康知识、卫生知识,经常提醒他们勤洗澡、勤剪指甲、不喝生水、不偏食、根据天气的变化提醒学生及时增减衣服等。付出真诚就能得到真诚,付出理解就能得到理解,而付出爱就一定会得到爱的回报!万老师所带的班级学风好、班风正,师生关系融洽,同学们都认为她是值得依赖的教师、又是知心的好朋友、值得尊敬的长者。

(三)注重教学实践,提高教研能力

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她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带着思考与学习的心态对待工作,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构建民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无论在教育教学还是在课程改革中,都努力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并且经常和年轻教师交流,在指导他们成长的同时,自己也学到了许多的教育理论知识且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奖.

作为一位人民教师,万老师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纵然岁月消逝了她的青春,但她依然无悔!她无愧于学生,无愧于人民。她将忠诚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她毕生力量,用她的双肩托起乡村雏鹰,点亮希望展翅飞翔。这真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好老师。她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延伸;她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

中国好人个人事迹材料(篇2)

20__年7月5日,一辆载有34名中国游客的旅游巴士在新西兰南岛小镇莫斯本附近因道路结冰翻车,情况万分危急。千钧一发之际,行驶在事故车辆前方的一辆载有上海国旅游客的大巴车及时发现了险情,领队胡蓉第一时间决定暂缓行程,调头回去救人,这得到全体游客支持。戴丽萍等游客纷纷下车,将被困乘客转移到安全地带,并把受伤乘客带到自己车上休息取暖。

当地救援人员到达后,他们还主动放弃自己的行程,陪同翻译,直到所有人安全就医。来自上海的“救命恩人”使被困游客转危为安,得到妥善救治,让遭遇事故的同胞们感激不已。这一事件引起新西兰当地和上海各界的广泛关注并获得好评,大家纷纷赞叹他们是中国“最美游客”。

中国好人个人事迹材料(篇3)

于x年毕业于医专,__年在垦殖场职工医院工作,__年在x市中医院工作,x年至今在x市人民医院工作,副主任医师。曾任x市人民医院副院长,两届x市人大代表,一届市政治协商常务委员会。

情系病人,全心服务患者

自79年毕业以来,从医30余年,时光荏苒,岁月更迭,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他对工作的执着追求和对患者的无限关爱,把“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作为事业的准则,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心系患者、心系医院,视患者为亲人、视医院为家,全年中没有白天黑夜,更没有节假日、休息日,只有病人的需要,对待病人一视同仁,对待病情严肃认真,对待技术精益求精,自始至终表现出无私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精神以及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精神。在临床诊疗工作中,他总是千方百计为患者着想,坚持“安全、有效、价廉”的工作原则,在确保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患者的医疗费用,他的处方平均每张仅x元。在日常接诊患者时,除了认真地询问患者病情,仔细检查身体外,还仔细地阅读病人带来的病史资料,能不重复做的检查尽量不做;能用国产药的,就决不用进口药;能用低价药的,决不用高价药;不开大处方,从不为了个人的不当利益而去损害患者的利益。坚持用科学的态度、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对患者的病情全面分析,精琢细磨,反复推敲,从而确立正确的诊断,对不同的病人设计个体化的、最好的、最省钱的治疗方案。他视病人为亲人,主动替患者排忧解难。他每天面对患者都是那么和蔼可亲,耐心倾听、细心观察、亲切交谈,了解病情,反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叮嘱、交待患者如何用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病人理解并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对疾病的预后能正确评估,使患者每次看病后,都心情愉悦,满意而归。

他以自己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任。他给无数的患者解除了痛苦,给无数的家庭送去了幸福与快乐。他也从病人的微笑、康复中收获幸福与快乐。他认为:医疗质量安全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是每一个医务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和追求,作为一名医生,应该始终把病人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

刻苦钻研,追求精益求精

在承担繁重医疗工作的同时,__年被选为西学中医骨干,在江西省中医学院西中班学习中医诊疗技术,他在平时十分注重国内外新理论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并结合家传中医技术,善于在繁重的临床、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用科学的方法积极解决问题。

他认为,要想更好的为患者服务,除了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更重要的是提高专业素质。他经常学习到深夜,在遇到疑难危重患者时,更是遍查各种资料,研究治疗方案。对患者病情的每一个微小变化,及时的做出正确的处理。对于众多危、重、急症和疑难病症患者,几乎无论白天还是夜晚,只要病情有变化,他均亲临床边,仔细检查,全面反复斟酌或组织全科讨论,给以正确的治疗措施。

在日常工作中,对年轻医生经常言传身教,积极给予他们实践机会,时刻关心年轻同志的成长,将自己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们。

带头奉献,甘做“老黄牛”

在任业务副院长时,分管事情多、任务重。本院承担干部学院繁重的保健任务,他本人身患强直性脊柱炎,还常常带头参加保健任务,攀登3公里长的“挑粮小道”;每天坐门诊时经常忍受病痛,常常一坐3、4个小时,有时起身时连腰都直不起;经常参加、主持急诊救治,在甲型h1n1流感时,带头护送病号至广州2次,被隔离二十余天,从不叫苦叫累,总是冲锋在第一线。他这种踏实做事,甘当老黄牛的精神,深受职工和病人的敬佩。

热心公益事业,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做义诊,为老年大学讲课,宣传卫生保健知识。

医德高尚,恪守职业操守

常说,医乃仁术,要做一个好医生必须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医务工作是一种救死扶伤的高尚的职业,这个职业要求做人诚实、正直、忠厚、谨慎、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病人富有同情心,对自己不计较得失,愿意为人“做好事”。

他每周的专家门诊从来都是门庭若市,在医院他的患者总是最多。有许多乡下病人慕名而来常常早早来到医院候诊,他经常因为患者多,一般都是最早上班、最后才下班。工作中常有病人出于对他的真诚感激,要送“红包”给他,但都被婉言谢绝。他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他时刻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情。他说,一个医师何时能休息,何时需要工作是由病人的病情决定的,抢救生命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推脱。而他就是这样带领着医护人员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为患者奉献着无私的关爱,用他的实际行动实践着每一位人民医生的誓言。

数十年的从医生活,无惊人的成功壮举,也无耀眼的光环荣誉,唯有一份执着,踏踏实实做人,端端正正行医。在医学的征途中,没有停留,没有止步,仍然一如既往地辛勤工作在他热爱的岗位上,面对生命的神圣,想的全是患者的需要,他就像一缕清风,用无声的爱使患者心灵的荒野绽放出点点新绿,为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播撒出一片甘霖。

中国好人个人事迹材料(篇4)

吴爱民,女,1968年12月生,中共党员,阳江市海陵区南村小学校长。吴爱民老师扎根山村偏远小学30年,开创出农村偏远山村教育新天地。在她的努力下,海陵区南村小学从一所偏远的山区小学成为阳江市首个进入全面实施教学现代化的农村学校,2015年被阳江市教育局创强办列为农村亮点小学。因工作出色,吴爱民先后获评“广东省优秀山村教师”“广东省最美教师”“广东省三八红旗手”“广东好人”等荣誉称号。

放弃市区工作机会,用知识改变山区孩子命运

1990年,吴爱民高中毕业,被分配到市里的小学当老师,但她放弃了在市区小学任教的机会回到海陵区南村小学任教。南村小学曾是阳江市海陵岛最边远的山村小学,交通闭塞,出行需要翻山越岭,物资供应贫匮,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师资流动性大。学校位于海边,雨水和台风多,石瓦结构的教室经受雨淋风刮时常损坏。1997年至2010年,吴爱民四处奔走,共筹得近30万元用来建设新教学楼,并添置各项设施。如今的南村小学已焕然一新,新的教学楼可容纳幼儿班和一到六年级的学生,同时还拥有图书馆、小型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老师们再也不用为硬件设施而发愁了。

用坚强铸就高尚师魂,成为师生的精神标杆

1998年,吴爱民丈夫被确诊癌症,儿子才5个月大,家里还有老人,重担都压在了20多岁的吴爱民身上。白天,她依然笑对学生;夜晚,为丈夫

中国好人个人事迹材料(篇5)

今天,与您分享四川省文明办推荐的2021年10月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李化武的故事。

2021年10月12日,88岁的老兵李化武在观看了电影《长津湖》后,抬起残缺的右臂敬礼……

“《长津湖》讲的是7连的故事,我也是7连的兵!”李化武回忆说,“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12军35师105团3营7连4排60炮班战士。”无论何时,他总能流利地说出自己所在的部队番号。

1951年,年仅17岁的李化武参加了__战争。在激烈的战斗中,他不幸遭遇了敌人的炮弹,失去了上肢和右眼,当时他才19岁。

1956年,李化武进入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一个人身体残废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思想残废。”他的偶像是保尔·柯察金,在榜样的激励下,他把手帕系在残存的半截右臂上,将勺子插入其间,开始学习自己吃饭,慢慢地又学会了用残臂读书、写字、吹口琴。在这期间,他不仅摘掉了“文盲”的帽子,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受伤失落到重拾信心,李化武在短短几年内浴火重生,开辟了人生的“新战场”。1963年,李化武主动申请回到家乡参加农业生产,耕田、耙地、挑粪、背粮,凡壮劳力能干的活,他都冲锋在前。他还先后在部队、厂矿、学校等地作巡回报告,宣讲革命故事,讲述自己的奋斗经历,感人肺腑的报告激励了更多年轻人。

“党员就该这样干,如果有来生,我还做人民子弟兵。”李化武说。

128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