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好医生先进典型事迹

| 福萍

医者仁心好医生先进典型事迹怎样写?整理先进典型事迹材料,主要是通过实实在在的事实说话。这就要求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一定要善于选择那些实在、贴切的词语。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关于医者仁心好医生先进典型事迹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

医者仁心好医生先进典型事迹

医者仁心好医生先进典型事迹篇1

她秉持医者仁心践行医者使命,不断钻研新技术,用精湛的医术托起患者的健康和产妇的期许;她是患者眼里的“好医生”,是同事心里的“好榜样”,是医院领导可以委以重任的中坚力量……她就是全省优秀医师、古浪县妇幼保健__服务中心主治医师韩志君。

1997年,韩志君进入乡镇卫生院,这里成为她实现“医生”夙愿的梦想之门,成为她施展医术治病救人的梦想之地。韩志君一直把患者当朋友、当亲人、当姐妹,用爱心、真情对待每一个患者。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只要患者需要,她都随叫随到,毫无怨言。许多患者看过病后都和她成了朋友,又将自己的亲戚朋友介绍到她这里来看病。为了方便患者及时向她咨询、求助,韩志君习惯把患者的手机号存下来,吃饭时、睡觉前“机不离手”阅读并回复信息已经成为她的工作常态。

“她认真负责,态度和蔼,来主动加我的微信,关注我的病情,是一位充满热情和耐心的好医生。”患者张立会说。

2012年,韩志君调入了古浪县妇幼保健__服务中心。她更加刻苦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汲取新营养,积极参加本专业学术研讨会,掌握本专业最前沿的医学动态,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患者。她将自己的青春和全部爱心无私地奉献给了病人及她所珍爱的卫生健康事业。她高昂的敬业热情也得到了同事的赞誉和患者的认可。

“韩志君同志从医二十多年来,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医者仁心,用心用情为患者服务,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古浪县妇计中心副主任医师刘万梅说。

韩志君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生,没有信誓旦旦的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典型事迹,更没有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有的只是一颗追求梦想,期待梦想之花绽放的医者心。

“这个荣誉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做到诊断及时准确,治疗科学精细,让患者享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韩志君说。

医者仁心好医生先进典型事迹篇2

___,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擅长诊治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癫痫伴发精神障碍等疾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独到的见解。在省级及以上杂志发表论文6篇。

勤学习精医技

参加工作以来,她就深切认识到精神科与其他学科不同。从事精神科工作16年以来,她积极关注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不断学习与总结,丰富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积极参加国家及省内外举办的各种学术会议,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具备了一名合格的精神科医生所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积累了丰富的精神卫生临床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忠职守教有方

作为科室的业务骨干,她注重学术交流及培养青年医务人员,积极传授所学知识,悉心进行指导培训,熟练地解决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治,使专业技术水平很快得到提高。多年来带教过多名青年医生,获得医院、科室的一致好评。她多次参加市精防办组织的对全市基层精神卫生工作进行诊断复核及督导检查,提高了各级精神卫生人员的工作能力,真正发挥了业务骨干作用。

爱患者重医德

精神科住院病人多,医护人员少,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遇到家属夜间电话咨询是常有的事,但她总是不厌其烦耐心解答。面对科室收治的一些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她也如亲人般对待,悉心喂饭、喂药。有时精神疾病患者会在症状支配下突然出现冲动行为,她虽是一名瘦弱的女医生,但仍不惧危险勇敢上前制止,即使被患者抓伤胳膊仍然坚持。面对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病房环境的复杂性,她从没有喊过累,也没有叫过苦,完美诠释着“医者父母心”。

她坚守着“视患者如亲人”的医者仁心,把科研创新、攻坚克难作为回馈社会的有效途径,把提升诊疗技术、促进患者康复作为崇尚荣誉的最好诠释,在平凡的岗位上,执着的坚守着那一份责任,无怨无悔的履行着一名医生神圣而光荣的职责。

医者仁心好医生先进典型事迹篇3

承生命之重 怀医者仁心

这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之一,关乎生命、关乎希望、同样关乎未来,这个职业是儿科医生。

杨丹,民盟盟员,张掖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一名普通的医生,在儿科工作的十余年,始终有着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和对患儿的无限的关心和爱护,全身心地投入到儿科临床诊疗工作中,视事业如生命,待病人如亲人,用平凡的事迹诠释一名儿科医生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天职,曾多次获得“优秀医生”和“优秀总住院医师”的荣誉称号。

与患者感同身受 医术上精益求精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杨丹始终铭记医者仁心,真诚为患者服务。儿科是最繁忙的科室之一,患者多、小儿病情变化快、急重症多,孩子一人得病,全家人紧张、焦虑,儿科医生成了高压力、高风险的职业。

为了能给患儿提供更好的服务,杨丹将提升自我放在第一位,苦修医书,不断精进技术。忙碌的工作之余,只要有学习机会,她都不会放过,一有新技术她就会立即查阅专业文献,对照实践进行研究。

在她自身取得丰富成果的同时,杨丹积极带头,带动身边人自觉学习,鼓励实习医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当地医学界发挥了良好的创新示范带头作用,特别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内分泌遗传代谢科进修期间,极大地开拓了她的视野,为新业务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妙手仁心践初心 只为患者谋福音

儿科被称为“哑科”,儿童患者不会和医生交流,给诊疗过程带来不少难题。儿科医生又忙又累,而且普遍缺乏成就感。

根据儿科的这些特点,杨丹在每天的工作中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手要勤、嘴要勤、腿要勤。从医二十多年来,无论上班还是下班,白天还是晚上,只要病人需要,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患儿身边。在诊疗过程中,她坚持仔细检查,规范用药,不开大处方,多年来一直保持全院平均处方费用最低纪录。“诊断准,药费便宜。”良好的口碑让杨丹这个名字在众多家长中广为流传。

由于经验丰富、医术高超,对待病人又十分地亲切。虽然工作十分地辛苦,但只要看到孩子在她的精心诊治下恢复了健康,蹦蹦跳跳地出院,就是杨丹最幸福的时刻。

在患者及家属眼中,杨丹既是医生,又如亲人。

精慈仁医献爱心 扶危济困惠民生

杨丹的从医原则是“有钱没钱都给病人看病”,也是她毕生的追求。

杨丹是一位无私帮助病患,以关爱弱势群体、助人为乐为己任的医者。行医十几载,她不仅用医德医术来帮扶弱势、济贫扶危,在公益事业的投入也从不吝啬。

有一次周末上门诊,来了个少数民族的患儿,由于语言不通,沟通交流困难,看着患儿焉哒哒的样子,杨丹凭借多年经验,联合多个部门对患儿进行精准诊断。住院期间,因家庭困难、生活拮据,患儿母亲吃不好,营养不良,奶水不足,导致患儿脸色蜡黄,杨丹以身作则,带头为患儿家属捐款捐物,并时不时送餐,直到患儿好转出院。

疫情期间,她和所有医护工作者一样,白天在病房工作,晚上到儿科发热门诊坐诊,严格按照医院的疫情防控要求,严防死守好第一道防线。“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仁爱的情怀。”杨丹用爱心传递着真情,在默默奉献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突出的履职能力成为张掖医者的一个标杆。

心怀仁爱,坚韧笃行。杨丹像婴儿一样吸吮着知识,用优质的服务浇开一朵朵盛开的小花,用灿烂的微笑照亮冰冷的病房,以患者为先,以奉献为荣,默默地用一份忘我的情怀展现了新时代年轻医生的风采,用行动关心患者健康不辜负性命相托的重任。

作为民盟盟员,她积极参加社会服务活动,为甘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用实际行动践行民盟盟员的职责。

医者仁心好医生先进典型事迹篇4

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韩芳

她是沧州市第一位和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握手的医生;也是沧州市乃至河北省唯一一位从医27年不曾更换工作岗位的艾滋病性病防治科女医生;她在艾滋病感染者眼中是“知心大姐”,在艾滋病致孤孩子心中是“贴心阿姨”,在全省同行眼中是“工作狂人”……她就是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防治科科长---韩芳。

一、对孩子的承诺---比金子还重

在韩芳收到的众多感谢信中,我们撷取了这样一封女主人写来的信……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韩芳来到了她的家中,望着眼前这名弱不禁风的男人以及他泪流满面的妻子,一个年仅6岁的小男孩儿,象受了惊吓的小鹿那样偎在愁眉苦脸的奶奶爷爷身边,韩芳的眼中泛出了同情的泪花……

在给孩子采血时,孩子瞪着惊恐的大眼睛哭闹着不让扎针,看着幼小的孩子,母爱本能地在韩芳心中涌现出来。她蹲下身子、紧紧地拥抱着孩子,用慈爱的语气对他说“好孩子,咱不怕。抽完血阿姨给你买糖吃”。孩子信任地望着韩芳,点点头同意了。

后来由于急着一系列的其他工作,忘了给孩子买糖的事。回到家后,她马上到商店购买了糖块并写了一封鼓励和祝愿的信,信的署名是为你采血的阿姨。孩子妈妈的回信讲述了孩子收到糖块后幸福的神情……

二、对病人的笑脸---比亲人还亲

岳跃(化名)是韩芳在一次男男同性恋干预活动中认识的。用岳跃的话说,就是一见到面带微笑的韩大姐就去掉了几分紧张,毕竟社会上大多数人尚不认可同性恋,而韩大姐对来参加活动的人总是微笑着打个招呼,或递一瓶水或送一个水果,拉着家常话、问候着每个人。这让我有勇气走到她的身边询问着一个我自己一直难以启口的问题……被诊断为梅毒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后,极度恐惧的我拨打了韩姐的电话,当时她正在外地开会,她小声告诉我你先别着急,散会后在第一时间给我回话。当天中午,我在焦急的等待中等来了韩大姐的电话。

得了这种病心理害怕又不能和家人、朋友说,那一天晚上我给韩大姐打过几次电话,她耐心倾听我的哭诉,细心开导,让我这颗焦躁的心逐渐恢复了平稳,能够积极的面对生活、面对家人。目前我的免疫功能还好,梅毒也已经治愈,一遇到什么问题还是愿意给韩大姐打个电话,并且我也通过网络、电话或面对面的方式把艾滋病性病的一些知识说给我的同伴,一旦知道他们发生了高危行为就介绍他们去疾控中心进行检测。能做点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活的才觉着充实,是韩大姐影响、带动了我。

三、对病人的关爱----为他们撑起一片天

方霞(化名)是一名刚生育完二胎的农村妇女,在对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她的丈夫拒绝采血检测并且拒绝采集他的第一个孩子的血(他的第一孩子是男孩当时13岁刚上初中)。就这样第一次调查没有成功。

第二天韩芳和科室的另一位女同事以看望方霞和她刚出生的小女儿的名义,买上奶粉和鸡蛋再次来到她家,拉家常、谈生活,面对面的沟通、入情入理的解释、亲人般的关爱……融化了产妇家人心中的坚冰,临走时方霞激动地握着韩芳的手说:大姐,你看我得了这种病你们不但不嫌弃我还这么关心我太谢谢你们了。并执意要她的丈夫送我们。这个先前很敌对的男人不好意思地送韩芳她们出来,并主动要求采血。在采血室里他告诉韩芳,他婚前有不洁行为,希望为他保密,并愿意在周六孩子不上学的时候,带儿子来采血。不幸的是方霞的丈夫和孩子均感染了艾滋病,这让这个刚刚平静的家庭再起波澜。防艾人员一提到艾滋病治疗他就关机,到他家中他仍然拒绝并且叫喊不用别人管,他们自生自灭。

韩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再一次来到方霞的家中,从两个孩子小时候的趣事到如何教育孩子,从娘家父母以及公公婆婆的身体状况,到做父母对儿女应尽的责任、担当,从孩子的无辜到他们生存的权利。一席话语如同和煦的春风,再一次让这个家燃起了生的希望。最后,方霞说,大姐你别笑话俺,俺们也没什么文化以前有点犯浑,以后俺这一家人就依靠你们了,周六孩子放假俺一家子就去医院先做你们说的那些检查,周一俺就找俺这里疾控中心的大夫们去。

现在方霞一家人都享受了国家的免费抗病毒治疗,生活也归于平静,她有时还给韩芳打个电话,告诉她儿子现在好多了,也胖多了。

又是一年的中秋节,韩芳和科室同事一道来到了某艾滋病致孤家庭小院,这次不仅捎来了问候与祝福,还一同为这个家庭带来了过节礼品和现金。一进门,老太太就握住韩芳的手,眼含热泪激动地说:“韩大夫,这么远的路,你又来啦!谢谢你!谢谢大家!”。这是因孩子的父母感染艾滋病相继去世后,韩芳第22次来到这个小院。屋漏偏逢连夜雨,孩子的爷爷又突患脑血栓,使这个苦难家庭更是雪上加霜。5年来,韩芳她们一直在特别关注这个不幸的家庭,逢年过节都要亲自登门探望,并和当地政府取得联系,积极对该家庭实施全方位困难救助,申办低保,又为两个孤儿办理了免费上学及生活补贴。

像这样的事在韩芳身上还有很多很多,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太多了,记也记不住。但就是从以上这几个故事,我们也能深切感受到,她是如何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 大爱无疆”的!

医者仁心好医生先进典型事迹篇5

医者仁心有大爱,点滴平凡显真情。她是一名乡村医生,面对民营医院出高于村医两倍的工资聘用她的诱惑,却不为所动,婉言谢绝。她扎根乡土二十多年如一日,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战线上,默默践行着医者仁心,为村民们提供“私人订制”式的医疗服务,被群众誉为最贴心的“健康守护人”。她就是现任三龙镇东红村卫生室室长蒋桂琴。

医者仁心,牢记治病救人使命

1998年,蒋桂琴从卫校毕业后来到三龙镇斗龙港村,在这个小渔村当起了乡村医生。从穿上白大褂的那天起,她就默默立下了“为村民健康负责”的承诺。承诺初心固然可贵,但还需要更精湛丰富的医疗技术和本领。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她挤出时间参加函授学习并顺利取得执业医师资格,逐渐成为渔村“全科医生”。

谁患有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这些年,蒋桂琴跑遍了渔村的每一条小道,把每一户村民的身体健康状况都清楚地装在心里,白天忙着接诊病人,晚上就和同事一道,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健康防病知识,动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定期到村卫生室体检。在蒋桂琴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所在村村民健康档案建档率10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率100%,村民的身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出诊过多少次,为多少人看过病,为多少户解决过问题,她自己无法记清,只知道“接到村民电话,就得往病人家里赶,一分一秒都不能耽误”。村民陈恒泉的老伴患有阻塞性肺气肿,常年卧床吸氧。有一次,老人呼吸严重不畅,看着外面下着雨不方便出门,老陈就试着拨打了蒋桂琴的电话。没想到她不顾7个多月的身孕,骑上电瓶车就往病人家中赶。在途经一段泥泞路时,蒋桂琴不慎滑倒在路边麦地里,浑身湿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起来,坚持赶到老陈家里,及时为病人治疗。

匠心独运,勇挑试点工作重担

2013年2月,蒋桂琴通过竞聘担任斗龙港村卫生室室长。同年,大丰在全国率先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蒋桂琴主动请缨,挑起了首批试点的重担。她和同事们多方请教专家,在区镇两级卫生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创新设计了11种类型的个性化服务包。通过面对面宣传签约服务的好处,一起算“签约账”,这项工作很快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不到一个月,全村成功签约了217户个性化服务包。签约后的群众如愿得到了更加贴心的服务,居民健康管理更加规范有序。正如当时国家卫计委专家们所说:大丰区斗龙港的做法将是农村卫生改革的一座里程碑。

时隔数年,蒋桂琴被组织调到东红村卫生室工作。针对全村人口严重老龄化的实际,她将签约服务融入医养结合,在全村建立四个居家养老服务点,每个点聘请一名健康服务志愿者,同时配备了可上传数据的血压计、血糖仪、血氧仪、体重秤等设备,让居家老年人在家就能得到健康照顾。七月的一天,凌晨3点多,居家养老的韦冬元腹泻严重、疼痛难耐。蒋桂琴接到电话后,迅速赶到现场诊治。返回卫生室后,她还是不放心,半小时就打电话过去询问情况。听到韦冬元情况好转后,她才安下心来。

随着基层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东红村的做法逐渐有了名气,蒋桂琴也进入到更多人的视线。央视《焦点访谈》《走遍中国》以及《新华日报》《健康报》等媒体相继报道了这位最美乡村女医生和她的团队率先在全国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的先进事迹。她先后收获了“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劳动模范”“盐城市最美基层干部”“大丰区改革开放40周年模范人物”等多项荣誉。

淡泊名利,坚守无私奉献品质

接踵而来的媒体宣传和荣誉表彰,蒋桂琴成了当地响当当的新闻人物,但她依然选择留在渔村,服务自己熟悉的乡邻。她在接受媒体访谈时曾表示:“以前村民有病,都是我们找他们,现在都是他们主动来找我们。这就是一份信任,我还是比较有成就感的!”

在她的卫生室里,挂着一幅村民自发送来的锦旗,题有“医者父母心,渔乡美人鱼”,寥寥两行字,表达了渔乡群众对她发自肺腑的赞誉。村民的口碑是最好的褒奖,一传十、十传百。一家民营医院看到蒋桂琴的“市场吸金力”,抛出高于当地村医收入两倍的薪酬来“挖”她,她说:“我是一名村医,我的责任就是服务村民,就是为村民健康负责,这是我刚参加工作时对大伙的承诺。”看到蒋桂琴不为所动,他们便反复加码,从“月月有奖金”到“年底有分红”,条件许诺得越来越丰厚。然而,蒋桂琴也只是淡淡一笑,婉言谢绝。

“一名合格的医生,应当具备多种要素,包括精湛的医术、热情的服务态度等等,还应有一颗仁爱之心。”多年来,她时常这样告诫自己、鞭策自己,先后帮助失能老人、特困家庭近百人次,垫付医药费、送慰问金近__万元。

医者仁心好医生先进典型事迹篇6

“我既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更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得知自己入围“湖南好人”候选人,宁乡伢子贺斌的话语平和质朴。

作为宁乡市人民医院临床三支部书记、烧伤整形科兼医美中心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44岁的贺斌从医20年以来,坚持以人为本、患者至上,逐渐成长为烧伤整形外科专家和学科带头人,他几乎每个月都收到患者送来的感谢信或锦旗,整整贴满了诊室的一面墙。近年来,他先后荣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颁发的全国创疡康复明星银奖、湖南医学科技奖三等奖、湖南省整形美容协会颁发的杰出医师奖,2022年“长沙好人·身边雷锋”敬业奉献奖等荣誉。

40岁晋升主任医师,坚持病人至上理念

贺斌参加工作以来,虚心向众多知名专家学习求教,坚持阅读大量专著和专业杂志,参加全国性的专业学术交流会。精益求精的求知态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个人医术日臻成熟,成为医疗圈子里为数不多的40岁不到就晋升主任医师的年轻教授。

然而,他的追求不在于此,“病人至上”才是他的服务理念。2019年,他接诊了一位从广州转送回乡的特重度烧伤急诊患者,烧伤面积达40%,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他带领下全科人员建立四路静脉通道,制定最佳治疗方案,连续工作了50多个小时,终于使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在治疗过程中,创伤修复面积大,味道非常难闻,但他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各花1个多小时仔细未患者换药,使其治疗1月余就得以痊愈出院。

48分钟的美容缝合,护航考生飞行梦

2020年7月7日,宁乡一名高考考生在距离下午的考试入场还有一小时之际,不慎将右手手背血管划破,伤口很大、血流不止。因该考生计划报考飞行员,皮肤不能留有较长疤痕,需要进行美容缝合。

宁乡市人民医院紧急开通绿色通道,为考生进行手术。为避免影响考生考试发挥,作为科室主任的贺斌马上从家中赶往手术室,精心选择仅7-0的美容针为其进行缝合,术中他不断宽慰受伤考生,原本高度紧张汗流浃背的孩子,最后居然露出了难得的轻松笑容,细心地举动有效缓解了他因为意外受伤和考试带来的双重心理压力。

贺斌一面轻松笑谈,缓解考生心理压力,一面仔细缝合,整个手术仅用时48分钟,确保该考生及时重返了考场。2020年8月,该同学如愿收到中国民航大学录取通知书。

向国际传递文化,整形就像画国画

在科研道路上,贺斌不断开拓前进,他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参编专著5部、主持基金课题3项、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项。先后担任亚洲医学美容协会、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华医学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及省市多家协会分会委员,并成为长沙市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他还担任了医院外籍留学生的带教老师。

2016年,贺斌以优异成绩获得在美国顶尖医疗中心学习机会并获优秀访问学者,2017年7月,受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烧伤专业委员会的邀请,贺斌出访马来西亚和泰国。2018年8月,他带领科室团队成功承办新湘雅整形美容与修复再生国际会议,邀请了来自美国、意大利、尼泊尔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开展深入探讨。在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中,他向国外同行们展示了自己擅长的国画作品,传递着国人的文化自信,并提出:“整形要像绘画一样,一笔一笔细细描画。”

三年多风雨无阻,上门帮扶瘫痪青年

“一名好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身处医疗工作第一线的贺斌,对于“好医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主张像对待亲朋好友一样地对待病人,从不给病人开大处方,不让病人多花一分冤枉钱。对经济困难的患者,他还经常自掏腰包,为他们支付医疗费用,购买生活必需品。

家住兆基君城小区的张某,和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几年前张某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卧床,只有头部和双手可以活动,每个月去医院更换输尿管和做相关检查,行动极其不便,做一次检查需要一整天时间。2019年,兆基君城小区党支部找到了担任宁乡市人民医院临床三支部书记的贺斌,希望他为张某进行上门医疗服务。之后,贺斌和支部党员一起利用休息时间,每月开展1至2次上门一对一帮扶,为张某更换导尿管、开展心理疏导,还帮助其开设网店,探讨改善性治疗。这一服务就是三年多,即使是疫情防控期间,他们也申请到防护服开展上门服务。让这位因病致残、致贫的青年十分感动,张某用自己不太受控制的手写下一封感谢信。

古人曾用“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赞叹那些德艺双馨之人,贺斌就是朝向“至道、至德、至仁、至艺”不断前行的跋涉者。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一颗医者仁心,赢得了群众认可和尊敬,他将始终__二字,在医学道路上不断前行。

医者仁心好医生先进典型事迹篇7

___,女,43岁,于__年毕业于云南省大理医学院临床医学,在临床一线工作十七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刻苦钻研,扎实工作,无私奉献,得到了病人的赞誉和同事的好评。通过多年临床一线的磨炼,2017年开始任职肿瘤科、老年医学科、中医科住院部主任,她从年轻的医师成长为一名具有丰富临床和管理经验的科室主任。

在工作中她始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无怨无悔,努力服务好每一位患者,在这个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她勤奋、努力,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经验,带领着一支优秀的队伍,在宾川县人民医院肿瘤领域从无到有,再从有走向成熟。

2018年聘为《大理州肿瘤诊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大理州医学会肿瘤专业分会》委员、《云南省女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老年病分会》委员、《大理州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2019年聘为《云南省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2021年聘为《大理州医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分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大理州医学会科普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云南省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

一、全心全意,热情为患者服务

她曾说,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忧、想患者之所想,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是她一直坚守的本心。对待每一位病人都保持初心,兢兢业业看诊、认认真真治疗、仔仔细细解释,不管工作多忙多累她都能坚持每天下班前详细查看每一位患者,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时刻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治疗,都为患者做规划,让患者来到医院得到最优且最及时的诊治。

二、以己度人,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

作为一名医生,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才能真正的为患者服务。于是她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苦练过硬的基本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内科疾病发展的新动态,积累新经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加上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成了医院的业务骨干,受到了患者的信赖,并为了解决宾川县肿瘤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在院领导的支持与领导下成立了云南省肿瘤医院杨润祥工作站,造福了更多的肿瘤患者,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医院专家就诊的福利。

三、工作严谨,责任心强

从医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在现今越来越紧张的医患关系面前,她从不抱怨、退缩,牢记救死扶伤的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服务品质,不断学习掌握医患沟通技巧。此外,她还非常重视诊疗过程中对患者的心理疏通,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她一致坚信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以及一个微小的动作本身就是一味治疗疾病的良药。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视病人如亲人,从而赢得了病人的理解、支持与尊重,减少了医疗纠纷发生。

四、刻苦专研,勇于进取,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她深知要想做好一名优秀的肿瘤科、老年医学科医生,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的提高自我,如果只停留在既往的治疗方案和理念中,永远无法满足肿瘤患者的临床需求。于是2019年她主动要求到大理州人民医院肿瘤科进修,主要进修肿瘤化疗、靶向治疗、免疫、内分泌等治疗。2021年又到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进修老年医学科,在那里她学到了更多的老年病诊疗新策略。

在科室中医治疗中她邀请到了李伯藩医生定期来科室指导,并多次开展了肿瘤防治义诊和癌症多学科诊疗学习班,引领科室开展肿瘤化疗、靶向治疗、生物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姑息治疗等综合治疗及全程管理。推动宾川县的肿瘤学科发展,充分发挥云南省“癌症疼痛规范化示范病房”的作用,努力实现肿瘤患者不出县就可获得治疗,造福更多肿瘤患者。

五、医者仁心,无怨无悔

她坚持把工作献给社会、把爱心捧给患者。无论贫穷与富贵,从来都是一视同仁,并严格要求自己,不骄傲自满,坚持以服务患者、献身医疗为己任,遵守各项纪律,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救死扶伤的原则,做到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有的患者为了表示感谢坚持要请她吃饭或给她送礼,但都被她坚决拒绝,她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能为病人解除痛苦是我的职责,我只是和我的同事们一样的事,做了一个医生应该做的事情。

六、__、牢记使命

她说,作为一名医生,既投身医学事业,就不能忘记自身的使命,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在工作实践中,她不畏艰辛,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与专业素养,努力积累临床经验,从而更好地履行医者使命。始终坚持“不忘医者初心、牢记健康使命”的精神,以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为宗旨,不断鞭策和激励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守护科室每位患者的生命健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为医疗事业努力奋斗!

医者仁心好医生先进典型事迹篇8

儿子要接过 母亲援藏的接力棒

宁波的这个医学世家 把救死扶伤的使命融入血液

2023年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是“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值此节日来临之际,我们推出特别报道,带您感受医者家庭的良好家风底蕴,见证他们抱诚守真、再立新功的医者仁心。

下午5:20,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妇产科的吴嘉涵副主任医师接诊完当天最后一位患者,又急匆匆地来到住院部的产科病房,查看当天的手术患者。

这个时候,他的母亲——儿科主任医师李白恩还在诊室忙碌着。今年68岁的李白恩退休后被医院返聘,至今还坚持一个星期5天门诊。

退休在家的父亲吴文林已经做好了晚饭,挨个儿打电话,询问他们啥时候能够回家。

吴嘉涵的妻子秦未霞是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助产士,当天值夜班。这意味着,一家人晚上又凑不齐了……

而对于一家子都从医的他们来说,这是常态。

他已是中青年医师中的佼佼者

吴嘉涵一家可谓真正的医学世家:爷爷是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直到去世之前还在三尺讲台上耕耘;妈妈是宁波颇有名气的小儿白血病专家,曾荣获“中国医师奖”;父亲虽不是临床医生,工作却也跟医学相关,在我市一家三甲医院病案室工作到退休。

身处这样的环境,吴嘉涵自小听得最多的,就是医院里那些事:哪个专家又救活了一个病人,哪个专家接诊了一个疑难病例……儿时的记忆里,母亲总是早出晚归,常常好几天都见不到一面,家里的事情几乎都落在了上班时间相对固定的父亲肩上。

父母虽然管得不多,吴嘉涵学习却很自觉。初中高中都就读于效实中学,还是学校竞赛小组的成员,经常外出代表学校参加数理化比赛。高中毕业时,父母对他并没有明确要求,但因为从小耳濡目染,吴嘉涵坚定地报考了医学院,并顺利进入复旦大学医学院7年制本硕连读。

2009年,吴嘉涵毕业后进入宁波市妇儿医院妇产科工作,当时妇产科男医生还不多,他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这些年,吴嘉涵坚守临床一线,业务能力不断提升,40岁已成为该院中青年医师中的佼佼者,2015年开始参与宁波大学临床医学的留学生教学,这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临床经验,还要有很强的英语能力。

年近七旬的母亲还坚持每周5天门诊

即便这样,吴嘉涵觉得跟家中长辈相比,自己还有很大的差距。

他的母亲李白恩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上世纪90年代中期,被医院派到上海进修小儿血液疾病。她十分珍惜这个机会,做了近万字的读书笔记,掌握了小儿血液系统疾病的相关知识,并把各种诊疗常规及新技术新疗法带了回来。

学成归来半年后,在医院领导的关心及老专家的大力支持下,李白恩组建了市妇儿医院血液科,让很多宁波的血液病患儿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诊治。

鉴于当时贫血在儿科比较常见,但病因难寻,她带领团队成功立项市级科技项目《缺铁性贫血合并感染儿童铁剂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及转铁蛋白的变化》,经过两年临床攻关,顺利结题,并获得省级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

作为血液科的学科带头人,李白恩精湛的医术、良好的医德、敬业的工作态度和无私奉献精神,深受病人和同行的赞誉,先后获得过全国先进女职工、省“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省“三八”红旗手、省市级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等荣誉。2012年6月,还荣获第八届“中国医师奖”,这是中国医师界的最高荣誉。

如今,年近七旬的她,依然坚持每周5天门诊。

他想去母亲当年援助过的地方看看

母亲一直是吴嘉涵的榜样。这些年,业务精进的他一直有个愿望:那就是到母亲曾经奋斗过的地方去看看——1992年,李白恩响应组织号召,主动援藏整整两年。吴嘉涵那时刚上小学一年级,对母亲的思念都在书信里。当时家里没电话,书信来回也得一两个月,两年后母亲援藏回来,他都差点认不出来了。

那里条件之艰苦,他是后来才听说的,而母亲的事迹,也是他后来从《人民卫生报》《浙江日报》等媒体报道中找到的:在海拔4900多米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南木林县,母亲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不顾个人安危,竭尽全力为藏族同胞解除病痛,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生死线上抢救回来;还常常把自己的口粮节约下来,分给病重的年幼患者……

母亲的医者仁心,深深影响着吴嘉涵。从医多年,他也总是尽己所能,为每位患者提供方便。今年初,得知医院前一批援藏医生即将期满归来,又将派出新一批援藏医生,吴嘉涵毫不犹豫地报名了。他说,想去母亲当年援助过的地方看看,那是一种锻炼,也是一份传承。

13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