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荣誉表彰事迹简单推荐词14篇

| 福萍

教师荣誉表彰事迹简单推荐词(精选篇1)

__

__,女,汉族,1973年8月生,中共党员,云南省曲靖市第二小学校长、教师。她始终立足课堂,带领老师们开设经典诵读、古筝、版画、舞龙等40余门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课程,让学生在个性与创造共生的课程文化中自由生长。她始终秉承“传统文化进校园,礼乐诗书润根魂”的办学理念,带领学校获得“全国特色学校”称号。她在全国各地提供特级教师课例及专题报告百余场。她的教学名师工作室培育了2名“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教学名师和数十名各级各类骨干教师。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云南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教师荣誉表彰事迹简单推荐词(精选篇2)

__

__,女,汉族,1973年3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安远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她坚定职业教育信念,坚持“人人有才”的教育理念,每年寒暑假深入偏远乡村走村串户,为孩子争取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她乐教善教,践行生活化教学理念,彰显知识、技能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致力于培养能活学活用的专业技术人才,为高校输送了大批应用技术型人才。带领多个团队进行教研实践创新,培养大批优秀青年教师,助推“三教”改革。曾获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特级教师、江西省先进工作者、江西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等荣誉。

教师荣誉表彰事迹简单推荐词(精选篇3)

__ 潜江市王场镇小学

临危受命拓荒乡村足球

带学生“踢”进全国大赛

临危受命,他“半路出家”学足球,却带学生多次包揽潜江市校园足球联赛小学组的男女冠军,让学生踢进全国足球夏令营总营。潜江市王场镇小学36岁的体育老师__,为向学生系统传授足球知识,自己边学边练,每天拿着“战术板”和队员们切磋战法,既当指挥员,也当战斗员。在他的努力下,原本普通的王场镇小学变身足球特色校,足球也成为他的育人“法宝”。乡村留守儿童多,__以足球为媒介,给予乡村留守儿童更多关注,引导他们文体全面发展。

教师荣誉表彰事迹简单推荐词(精选篇4)

__

女,1968年7月生,中共党员,武昌区南湖第二小学科学老师。

2009年,42岁的她在学校没有专业车模老师的情况下,主动请缨改教科学课,担任车、船模队教练。她翻烂了无数本专业书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钻研摸索积累训练经验,用石灰粉画赛场图,用拖把模拟障碍物,严寒酷暑始终与孩子们站在车道赛场上。她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位老师,在她的带动下,科学已经成为南湖二小的品牌学科,而她也成为了省内赫赫有名的车模金牌教练。她带领的车模队获得全国、省、市奖牌。在2023年全国航海模型公开赛中,她带领的队员拿下了全国个人金牌和团体金牌,个人荣获武昌区教育系统“最美教师”称号。

教师荣誉表彰事迹简单推荐词(精选篇5)

__

广州协和学校

2013年5月,她创办“协和观鸟社”,十年来每个周末几乎都放弃休息,带学生走进郊野进行观鸟和环保实践,身体力行去培养热爱科学研究、具备社会责任的创新人才。她钻研项目式学习教育模式,为学生创设真实情景,跟社会与自然对话,连续四年组织学生参与全国环境地图大赛,累计获奖328人次。她身体力行从事保护榕树公益活动,指导小学生从协和古树名木开始,学习了解古树、写下身边大树的故事,发出爱护古树倡议,获得业界好评。她带领学校生态和科技竞赛蓬勃发展,硕果累累。

教师荣誉表彰事迹简单推荐词(精选篇6)

郝__,男,汉族,1958年3月生,九三学社社员,__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扎根祖国西部四十年如一日,深耕讲坛、潜心育人,先后培养硕士、博士毕业生370多名。他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集成电路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多所高校推广应用,为我国关键技术领域突破培养了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他先后资助多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将获得的2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用于设立奖助基金。

他注重科研育人,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带领团队推动我国在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领域步入国际领先行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荣誉。

教师荣誉表彰事迹简单推荐词(精选篇7)

__

__,女,汉族,1996年8月生,中共党员,海南省琼台师范学院附属永兴学校教师、幼儿园园长。她扎根在祖国最南端的学校,克服了艰苦环境的“生活关”和远离亲人、远离繁华生活的“思想关”,用青春捍卫祖国基础教育的“南大门”。她以“全覆盖、全时段、全方位”的教育服务守护三沙的孩子,珍藏304封各式各样的信件,为每个孩子留下成长足迹,平均每学期开展家访43次,走访到每一个家庭。她深挖育人资源,和老师们一起组织“爱岛卫生”“爱海净滩”等特色社会实践活动,给孩子播下了“爱祖国、爱三沙、爱海洋”的种子。曾获海南青年五四奖章、海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

教师荣誉表彰事迹简单推荐词(精选篇8)

__

__,男,汉族,1959年8月生,中共党员,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他从教37年,坚守“心在育人,情在学生,扎根西部,教育报国”的理念,深入挖掘古代文学经典中的育人元素,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先后培养文学博士30余名、硕士百余名。他自觉把个人学术研究融入中华文化全面振兴的历史征程,身患重疾仍以顽强毅力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外〈史记〉文学研究资料整理与研究》。他带领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在《史记》研究、长安文化与中国文学研究等领域攀登研究高峰。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典型等荣誉。

教师荣誉表彰事迹简单推荐词(精选篇9)

__

__,男,汉族,1924年10月生,中共党员,兰州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作为我国草业科学教育专家,建立了现代草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论,创建了草业科学的学科框架和教学体系,创办了第一个草业科研教学机构和第一本学术刊物,建立第一个草原野外台站,培养了大批草业科学人才。他在九十多岁高龄开创了中国农业伦理学研究的先河,主持编写《中国农业伦理学概论》。他综合提炼出黄土高原草地农业系统的发展模式,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他组织设立了6个奖学金项目,累计捐资助学600余万元。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等荣誉。

教师荣誉表彰事迹简单推荐词(精选篇10)

__ 恩施市白杨坪镇麂子渡村小学附属幼儿园

“最美妈妈”主动进山任教

让农村娃读上“城里幼儿园”

恩施市白杨坪镇麂子渡村小学附属幼儿园是恩施州民族幼儿园教师__继续任教的地方。40岁的她从教14年,此前一直在恩施州民族幼儿园工作。2022年,她主动申请前往麂子渡村小学附属幼儿园任教,让这所停办多年的幼儿园焕发出新生机,32名幼儿在家门口读起了“城里”的幼儿园,享受到了优质的学前教育。在麂子渡村,她挨家挨户去家访,与家长沟通幼儿教育问题。她关心特殊学生,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田田妈妈”。她还结合乡村实际,因地制宜,在幼儿园生成特色园本课程,支持幼儿自主游戏。她设计的游戏案例,获省级特等奖。

教师荣誉表彰事迹简单推荐词(精选篇11)

__

__,女,汉族,1972年11月生,民进会员,山东省淄博市汇英幼儿园教师。她扎根学前教育32年,用爱心和专业践行对理想教育的追求。她坚信“教育就是生命影响生命”,引领老师们做幸福的老师,培养幸福的孩子。她倡导生活教育,开启自主游戏研究,推动幼儿园自主游戏的多元化发展。她设计开展基于“儿童本位”的“难忘童年系列活动”,让孩子拥有幸福童年。她重视儿童阅读,发起了“书香宝贝行动计划”,带动5000多个家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发起“花婆婆行动”,为20多个乡村幼儿园建起绘本馆,让2600余名山区孩子爱上阅读。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宋庆龄幼儿教育奖、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教师荣誉表彰事迹简单推荐词(精选篇12)

立足平凡岗位 绽放人生光彩

乌什县衢州中学 __

__在阿克托海乡麦盖提学校一干就是16年,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作为村级小学校长,她团结带领班子和教师们努力奋斗,学校先后获得“民族团结先进集体”“五好党支部”“教育教学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在乌什县衢州中学任副校长以来,她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和教科研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切实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学校教学质量在县级和地区质量监测中教学成绩较往年明显提高。

在从事教育工作的23年里,她先后获得了县级“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双语教师”“优秀双语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教师荣誉表彰事迹简单推荐词(精选篇13)

__ 十堰市房县白鹤镇石堰河初级中学

10年家访千名留守儿童

“王妈妈”帮孩子走出大山

过去十年,十堰市房县白鹤镇石堰河初级中学英语教师__走进了超过1000名留守儿童家庭,成了孩子们心中的“王妈妈”。今年46岁的__已从教27年,因为自己是从山里走出来的,她深知教育改变命运的分量。每年她被安排带毕业班,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家访,经常一家要访五六次。2022年,“__名师工作室”诞生,这是房县首个乡镇学校的名师工作室。工作室大兴“趣、实、效”之教风,形成了“问题引领、学生探究、梯度训练、思想渗透”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困难,找王姐”成了很多年轻教师的口头禅。

教师荣誉表彰事迹简单推荐词(精选篇14)

“心灯”教师团队 武汉市盲童学校

一个人带动一群好老师

用艺术点亮盲童的心灯

在武汉市盲童学校,由“全国最美教师”__引领的“心灯”教师团队,用艺术、知识和关爱帮助折翼天使点亮心灯。__在2013年创立“六点天使”艺术团,十年来不断有盲校老师和社会志愿者老师加入,已发展成18个艺术社团、2个体育社团,孩子们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还在琴台音乐厅举行了专场音乐会。团队近年来积极探索“艺术治疗”,采用舞蹈、音乐、美术、戏剧、诗歌、游戏等形式,提升盲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近五年,团队持续面向盲童开展艺术治疗,完成约160万字的课程记录,团队研究项目成为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159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