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防疫英雄事迹最新

| 天文

抗疫故事能不能走进人的内心、拨动人的心弦,入脑入心、同频共振,取决于讲的立场态度和方式方法。在抗疫过程中涌现了无数的感人事迹,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关于抗疫防疫英雄事迹最新,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抗疫防疫英雄事迹最新1

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2010年12月参加工作以来,他时刻心系群众百姓,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2019年3月任中心村党支部书记以来,紧紧围绕群众利益,积极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对工作认真负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勤奋踏实,思路清晰,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在工作中,要在重点民生工程中探索党建新领域。发挥基层党建作用,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以创新党建工作为抓手,促进各项重点工作全面发展。各地区要在党建的大环境中,大力培育乡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社区管理体系,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的城乡治理。要进一步焕发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要充分借助“互联网+党建”,构建党员“积分制”管理模式,将每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现实表现、日常学习培训、参加党员活动等情况进行量化积分管理,动态打分,及时公示。党员“积分制”管理的推行,使党员评议变得更直观、更合理,既有内容,又有标准,使各层面的党员在群众中亮出身份,树立形象,进一步焕发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要找准党建与业务工作结合点。围绕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目标要求,通过建立党建工作承诺践诺、目标考核、述职评议等机制,引导一班人牢固树立建设党组织的“主业”意识。要围绕中心抓党建,切实找准党建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找准党建与业务工作结合点,发挥党建工作对业务工作的促进作用一心考虑贫困户的问题.要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创新,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坚持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服务科学发展、服务社会管理,进一步促进基层党建与基层服务发展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__同志在中心村任职以来,工作兢兢业业,精准识别我村的困难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苦难。__同志作为村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日夜工作在他们的生活周边,为他们日夜思考,如何才能走出贫困,实现小康的生活,这是多年来的工作难题。

二、实业才能发展

近年来,__同志认识到只有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增加经济收入,增强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的能力,党支部才会有凝聚力、号召力和吸引力。这样才能发动群众,搞好产业,才能有路可走,所以,根据我村的基本情况,只有大力的发展符合我村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动我村的广发群众行动起来。种植红心薯1000余亩,烤烟种植800余亩,养殖宗地花猪50头。流转贫困户土地3000余亩。流转的费用让我村部分群众摆脱了贫困,实现生活的进步。而流转的土地上建设起来工厂,带动了我村劳动力的发展,工资不少于每月2500元。我村副主任吴朝鹏成立的红心缘红心薯加工厂,更成为我村致富带头企业,为我村解决部分的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更为我村的种植红心薯户提供了销售渠道。

三、基础设施是根本

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心村党支部书记__同志还非常注重加强基层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经营、和生活出行环境,近几年来,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扶持,工修建三条通组路,在2019年动员全村群众大力发展红心薯,烤烟,辣椒种植,实现共同致富的目标。而且今年申请修建我村500亩坝区的机耕道8.1公里。路灯亮化80余盏。自来水工程覆盖七个小组,解决我村2700人的饮水困难,为脱贫攻坚工作添砖加瓦。

四、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

__同志加强对外宣传,积极组织村民代表队参与街道、县级乃至市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并把中心村的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到“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中去,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加强继承和弘扬苗族文化现在逐步推荐中心村的各项工作,特别是贫困户的生活困难情况,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但是我有信心和决心,只有有政府的项目支持和带动中心村一定能够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斗争。

五、疫情防控坚守岗位不松懈

面对疫情,__同志充分诠释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始终心系群众,已经准备好时刻在前冲锋陷阵,坚守一线。大年初一,根据上级安排,我村要部署全面防疫工作,梁支书积极调动中心现有力量,组织人员分队走村蹿组进行全员人口排查。对村内所有鄂返黔人员进行详细登记并上报,同时对村内鄂返黔人员建立了台账及花名册,摸排和统计返黔人员动态和实际状况,以便及时掌握村内鄂返黔人员身体状况和人员动向。此外,除了组织村流动宣传车、张贴标语告示、设车辆人员卡点等传播预防信息外,他还通过微信群每天发送防疫工作宣传,引导中心村的老百姓真正了解疫情、科学预防,做到不传谣、不造谣、不信谣、不恐慌,传播正能量。

经过和村民群众反复讲解、沟通和宣传,最终村内取消了众多春节活动,极大地避免了人员聚集发生交叉感染的危险,力保中心村这一方平安。经排查,中心村共有重点关注对象11户60人,对于他们是否有流感的未知隐患,梁支书不畏惧自己被流感染上的风险,每日都带着村医到鄂返黔人员家中给他们量体温、做相关检查,亲切的和他们交流、安抚群众不安等。用实际行动发挥了基层党员干部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带头作用,用自己的肩膀扛起防疫的重任!

在工作中__同志团结同事,能很好的将村班子扭成一股绳,虚心吸取好的建议,务实高效,不断自我激励自我鞭策力争圆满、高效、妥善地做好本职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__同志始终对事业兢兢业业,认真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正是在这种一丝不苟、严谨仔细、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__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业绩,为中心村的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抗疫防疫英雄事迹最新2

“妈妈,你去了那么久,什么时候回来呀?”望着手机视频上那张稚嫩的脸,__只是笑着回答他“快啦快啦,等工作忙完了妈妈就马上回来陪你!”

“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承担的使命。”2019年除夕夜,一场来势凶猛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打破了这阖家欢聚的美好时刻,接到镇党委政府的疫情防控通知后,身为党委委员的__,顾不上幼子依依不舍的哭声,匆匆与家人告别,冒着寒风火速赶往疫情防控一线,只为防止疫情扩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疫情防控迫在眉睫,多一个人就是多一份力量!”寒冷的天气,加上之前的感冒还未痊愈,奋战在前沿阵地的__感觉到轻微的发热与不适。所幸经过一晚上的调理观察,第二天体温便恢复了正常,经医务人员诊断,并无感染异常,这让大家心中悬挂的石头都放下来了。“你还是先好好休息一下吧。”面对领导和同志的关心,她只是摇摇头,不顾疲累,一头扎进疫情防控的工作中。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接到镇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后,__坚持以身作则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她每天带领着干部到自己负责的村子里挨家挨户排查重点区域返乡人员,给村民量体温、登记近段时间的行踪、接触人员,为困难重点管控人员送去了生活物资;借助流动宣传车、“村村响”、微信群等,耐心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发放宣传手册、张贴“十条禁令”,呼吁乡亲们不传谣、少出门;安排人员轮班值守本村路卡,对来往人员车辆进行登记和测量,严防疫情蔓延。累了,就靠在椅子上眯一会,饿了,就泡一碗方便面填饱肚子,工作很辛苦,可她却不觉得,只要能够对疫情防控工作有帮助,即使日夜奋斗也在所不辞。

晚上休息前,儿子总会给她打电话开视频,语气中充满着思念:“妈妈,我想你了。”看着儿子期盼的神情,她何尝不想陪在他身边,但她知道自己不仅是一位母亲,更是一名党员干部。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正是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和职责,让她在疫情面前坚守阵地、践行使命,誓与疫情抗争到底。

抗疫防疫英雄事迹最新3

“我是党员,你们上有老,下有小,入户摸排的任务都交给我吧。”面对单位分配入户摸排任务时,英山县供销社业务股负责人__说。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英山县供销社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无惧无畏,勇敢担当,冲锋在前,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和供销人的初心与使命。

__,1972年生,中共党员。自1月23日接到疫情防控任务至今,他没有休息过一天。入户摸排、物资配送、卡口值守、超市值班,哪里需要,哪里有就他的身影。

此次疫情防控,县供销社承担着全县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的建立和城区3家超市、2个卡口的值班值守及社区131户169人的包保,还有10个“三无”小区980户的配送等任务。

本来,单位采取的轮流值班,但__不管是否自己当值,每天都准时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为了减少其它同事的工作量,他亲自参与了单位所有包保户的上门摸排。后来,按上级要求,必须包保到人时,他又主动承担着11户38人的包保任务,是单位包保户数人数最多的,其中有3户还是孤寡老人。

有人好心提醒__说:“你傻吧,担负的疫情防控任务那么多那么重,还危险,别人都是能避就避。”

__淡淡一笑说:“谁不怕累,谁不危险,谁不想歇一歇,但是疫情防控责任重于泰山,只有大家齐心协力,疫情才能早日战胜。相比坚守一线的医护人员,我吃这点苦和累又算什么?”

2月18日零时起,英山县采取封闭管理,居民所有生活物资由社区和单位包保干部统一代购配送。__又踊跃报名,主动担起物资采购员,每天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群等渠道收集包保户订单,对不会使用上述方式的他都要亲自上门询问,确保每一户每一人不因封闭管理而遗漏。

县供销社党委书记徐卫国说:“这次疫情,__同志特别能吃苦,对上级和县社党委的安排,他从不讲条件,主动请缨,勇挑重担,默默无闻,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抗疫防疫英雄事迹最新4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领军人物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见图②,刘会宾摄)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见图③,赵法胜摄)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疫情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疫情,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疫防疫英雄事迹最新5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疫防疫英雄事迹最新相关文章:

2020年抗击疫情英雄事迹

抗击疫情英雄事迹500字

武汉抗击新型肺炎疫情的英雄人物事迹

小学生抗击疫情英雄事迹

抗击疫情感动人物青年事迹

抗击疫情解放军英雄事迹

全国疫情劳模事迹钟南山

赞美抗疫一线英雄事迹文章五篇650字

2020抗疫英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800字

李兰娟疫情防控感人事迹

1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