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革命英雄爱国事迹

| 欣敏

红色革命英雄事迹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这些事迹的学习和了解,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红色革命英雄爱国事迹(15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红色革命英雄爱国事迹

红色革命英雄爱国事迹篇1

在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战役中,敌人占领的597.9高地密集的火力网打得六连战士抬不起头来。前去爆破的三个小组都牺牲了。眼看着天亮前攻不下阵地了,黄继光带领两个战士再次前去爆破。一个战士中弹牺牲了,另一个战士也负伤了,接近敌人火力点的黄继光已身负重伤,身边没有一样武器。

危急时刻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喷着火舌的`枪眼。敌人、战士们惊呆了,解放军胜利了。

红色革命英雄爱国事迹篇2

1946年秋天,国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住文水一带的八路军调往晋西作战,阎锡山趁机扫荡晋中平川,形势恶化。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中共文水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决定留少数干部组织“武工队”,坚持敌后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刘胡兰也接到上山的通知。但经过锻炼逐渐成熟起来的'刘胡兰,想到自己年龄小易于隐蔽,敌后工作更需要她,请求留下来坚持斗争,上级批准了她的请求。

在艰苦的环境里,她深入敌区;收集情报,发动群众,开展斗争。经常出入“青纱帐”,隐匿“古墓穴”;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协助“武工队”镇压了云周西村罪大恶极的反动村长石佩怀。

红色革命英雄爱国事迹篇3

赵一曼的原名叫李坤秦,她1905年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里。她勤奋好学,从小就向封建习俗抗议。她逃脱了裹小脚的恶习,她还带头把长辫子剪了,从此走上了追求革命真理的道路。1926年赵一曼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了东山省。在这紧急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派出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发动人民抗日战争。

赵一曼就是其中的一员。在复杂的对敌斗争中赵一曼经受了种种挑战。为了便于工作,她毅然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乡下,一直到牺牲,她一直没见过自己的孩子。

红色革命英雄爱国事迹篇4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方。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之后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红色革命英雄爱国事迹篇5

徐雪云烈士(1924-1952),青浦区白鹤镇青龙村人。1945年参加革命,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孟良固、淮海和解放上海等战役。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

平时工作中,徐雪云同志认真负责,在柳上里战斗中,荣立三等功;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带领战士们一次又一次的打退了美帝国侵略的进攻。战斗即将结束时,徐雪云同志不幸中弹,壮烈牺牲,英年二十八岁。

红色革命英雄爱国事迹篇6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十分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红色革命英雄爱国事迹篇7

李大钊

李大钊同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那时,中国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封建统治愈益腐朽而造成的深重灾难之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进入二十世纪,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特别是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曙光初现的变化。李大钊同志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走上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

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1916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他和他的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激情,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同志备受鼓舞,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和演讲,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以敏锐的眼光,深刻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二十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他自己的觉悟得到迅速提高,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且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爆发,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李大钊同志热情投入并参与领导了五四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和运动之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做了大量工作。他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20年3月,李大钊同志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李大钊同志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同志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在北方广大地区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

1922年8月到1924年初,他受党的委托,几次往返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同孙中山先生商谈国共合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领导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猛烈冲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北洋军阀统治。

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红色革命英雄爱国事迹篇8

帅长根,原泰州市东郊乡黄泥庄人,生前为安徽省军区独立第六团运输排战士。

1976年4月27日,在执行任务途中,为保护战友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力挽惊马、英勇献身。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并受安徽省军区追记一等功。

红色革命英雄爱国事迹篇9

刘胡兰别名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生于1932年10月8日,她的一生很短暂。她8岁时上小学,10岁参加了儿童团,13岁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刘胡兰14岁时被破格纳入中国共产党后补党员,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组织参与当地妇女革命工作,同年6月她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12月,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处死。

1947年1月12日,国民党阎锡山军和地主武装“复仇自卫队”包围了云周西村,将群众赶到场地上,刘胡兰因叛徒出卖被捕。

在敌人面前她没有被屈服,面对敌人问她的“你给八路做过什么工作?”她大义凛然地说:“我什么都做过!”敌人问她你为啥要参加共产党?她回答“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

残忍的敌人为了使她屈服,当着她的面杀害了六位革命群众,可是刘胡兰毫无畏惧,从容地走向铡刀,壮烈地牺牲了。

红色革命英雄爱国事迹篇10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农历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 革命事迹英雄故事3

又到清明。温暖的春天携带着花儿草儿向我们绽放出灿烂的笑脸。沐浴在和煦的阳光里,享受着美好的生活给我们带来的惬意,心中不觉涌起一阵阵感激,感谢安宁与和平,感谢这一切美好的缔造者——你们,革命先烈们。

又到清明,在这充满阳光与和平的环境里,我们缅怀先烈,浏览英雄事迹,目睹先烈的赤胆忠心、满腔热血,瞻仰那坚定而从容的笑容,聆听生命长眠、精神永垂的乐音,解读抛头颅、洒热血的豪情……崇敬在心底悄然升起,丰碑在心底巍然矗立。

丰碑前,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翻开篇篇伟绩:

不能忘记战火中的昨天,那血雨腥风的艰难岁月里,先烈们,在枪林弹雨中挺起的坚毅身躯,在弥漫硝烟中发出的`震天吼声,你们用热血奏响了壮烈的凯歌,你们用鲜花般的青春谱写了中国光辉的历程。至今,我们的耳畔还依稀听见甲午海战、“九一八”事变、大渡河畔、淮海战场上隆隆的枪炮声;至今,我们的眼前依然跃动着关天培、邓世昌、杨靖宇、董存瑞的身影……那不屈不挠、坚定忠贞的步伐;那大无畏的气概、坚定的信念。“中华英雄”,刀刻般写铸不朽历史诗篇。崇敬啊,五星红旗因你们的鲜血而灿烂;祖国因你们的精神而强盛;巍巍昆仑、万里长城,因为拥有了你们的豪迈壮志而永恒。

不能忘记那征途的艰难,更不能忘记你们的遗志!

红色革命英雄爱国事迹篇11

9月1日,“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湖南采访团走进革命老区张家界桑植县,先后去到刘家坪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洪家关贺龙纪念馆和贺龙故居,聆听贺龙元帅的故事,采访干部群众,参观革命遗址,缅怀革命先烈,用文字和镜头展现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伟大历程,感受这片红色土地上厚重的革命气息与老区人民奋发图强的红色激情。

历史不会忘记,红军长征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湖南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途经地,是不朽的革命老区,其中张家界是湘鄂西、湘鄂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和中心区域,桑植县洪家关是贺龙元帅的故乡、刘家坪是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80年前,红军长征在这里播撒下红色的种子;80年后,这里吹响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这是一场新时代的长征。这次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旨在全媒体展现新的长征路上扶贫攻坚、创新创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老区人民奋发图强的红色激情,以长征精神照亮脱贫攻坚路。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而桑植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是典型的“老、少、穷”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比较落后,市场发育程度比较低,贫困人口发展能力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脱贫任务繁重,脱贫难度很大。可以说,打赢脱贫攻坚战困难重重,但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不容丝毫懈怠,我们必须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只要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脱贫攻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以长征精神为引领,拿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的决心,忠于理想信念、不惧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敢于胜利。要充分认识脱贫攻坚困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深入了解村民的所思所盼,精准核实贫困人口并完善建档立卡工作,摸清扶贫“家底”、厘清贫困数据,坚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与干部群众一起想办法、谋出路,做到有的放矢、靶向扶贫,确保脱贫攻坚的专项资金和措施落地生根,让好的思路、规划尽快变成现实,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以决战决胜之势全力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未来五年,脱贫攻坚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培养贫困地区农民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只有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为此,桑植县立足革命老区实际,深入挖掘丰富的红色资源,在洪家关白族乡实施“美丽乡村、精准扶贫”项目,建成了近20平方公里红色文化独特、民族风情浓郁的.“贺龙故里、美丽乡村”景区园区,吸引游客纷至沓来,走出了一条具有洪家关速度和特点,可复制、可推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路子。

红色沃土忆长征,长征路上奔小康。为了推进老区群众精准脱贫,张家界依托神奇的山水资源和丰富的红色资源,发展旅游主导经济,启动实施了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基本生活保障、基层组织建设“五基工程”行动计划;阳光助学、阳光医疗、阳光安居“三阳光”行动计划和旅游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力争在2021年前四个区县全部摘帽、19.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用长征精神迎难克坚,实现全面脱贫。据统计, 2021年全市接待游客5075.0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40.7亿元,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13.4%,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3.7%。

毋庸置疑,脱贫攻坚是一场新时代的长征,从张家界及桑植县脱贫攻坚的实践证明,要实现湖南全省400多万贫困人口整体脱贫,51个扶贫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必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长征精神照亮脱贫攻坚的新征程。通过这次“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搭好信息平台,激发众筹力量,使各方面力量参与到精准扶贫中来,传递正能量,激发善动力,真正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红色革命英雄爱国事迹篇12

说实在话,自打从初中接触到鲁迅的作品,我对于他本人就不抱太大喜感,甚至可以说是嗤之以鼻。用某位仁兄的话来说他就是为了坑害后面无数代中学生而创作的。

鲁迅的文章长且堵,长并不是指它的篇幅长,而是要读懂它耗费的时间长,至于要读透那就更不是靠时间说了算的。堵是指它的思维方式与我们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偏差,于我们看来是不符合逻辑的事件,在他那个年代却是顺理成章的。语言风格和构句方式也很传统,作为从文言文到白话文过渡时期的作品,使得我们难以读懂它,甚至读通它。再加上初中老师对鲁迅文章的“解读”,可以说是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曾经有人问起我初中语文学到了什么,我毫不犹豫的告诉了他是“鲁迅”。原因很简单,作为中学教材中的常客,鲁迅在很多版面上都留下了足迹,而旁边是一堆老师分析的“标准”的解读,我们只能被动地“理解”鲁迅的文字表达了什么,象征着什么。而至于鲁迅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写,他这样写于他和社会有什么影响就不得而知了。

我认知的改变是从前两天肖老师发的两张《阿Q正传》的试卷开始的,也可以说直到两天前我才真正地接触到了鲁迅。肖老师把试卷发下来没有开始讲解,只是让我们看。刚涉猎这篇文章时就被阿Q深深地吸引住了,看是觉得阿Q很可笑,一直看到结尾便发现这篇文章可以说是通俗易懂,较鲁迅其他文章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没见老师喊我们停就继续看,总共看了三遍,渐渐理解到其中的韵味,觉得阿Q其实很可怜的,到最后才觉得他是可悲的,整篇文章所描述的社会现实也是可悲的。接下来听了同学们对阿Q的精神胜利法讨论和老师黑板上的总结,对于阿Q又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真心觉得鲁迅这人不简单。

又回想起以前学过的文章《药》《狂人日记》《祝福》中捧着十世单传的“婴儿”的华老栓,提防着人吃人的狂人,嘴里不断念叨着:‘我真傻,真的’的祥林嫂,这简直就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就是时代的代表,是那个年代底层老百姓生活的写照。鲁迅的笔杆直且硬,是注入了最真实而沉重的灵魂的。他不是一个普通的革命家和文学家,他是一个时代的思考者,是另一个时代的开拓者。

红色革命英雄爱国事迹篇13

黄公略自幼随父亲黄秀峰学习,10岁入峒山小学读书,毕业后入永丰高等小学就读。黄公略从小就同情劳苦人民,好打抱不平,他很喜欢吟诵屈原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愿遥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锁”,从小便立下报国志向。他也很喜欢读史书,因仰慕汉代张良为人,联想到张良在圯上受兵书于黄石公而精通韬略的故事,乃改名公略。

1914年毕业后,黄公略回乡教私塾。1915年父亲病逝,异母长兄不务正业,歧视公略母子。他愤而投军,结识彭德怀。11916年参加湘军,1922年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次年结业,回湘军任连长,后随部加入国民革命军第二军。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立有战功,同年在黄埔军校进修。1927年12月,参加广州暴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起义失败后,黄公略回到家乡。

1928年3月黄公略从黄埔军校毕业,回到已改称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的原部队。此时彭德怀已任团长。由于一年未见,他们相互进行了试探,才知道都是同志。黄随即任随营学校校长。6月,任第三团第三营营长。1928年7月21日,因被国民党发现他是中共党员,要逮捕他,他被迫提前带领三营在平江县嘉义镇举行起义,旋率部抵县城天岳书院参加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平江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第十三师第四团党代表。9月,彭德怀率主力上 井冈山,黄公略率红五军第一、第二、第三纵队留在乎江和浏阳一带坚持游击战争,创建湘鄂赣苏区。1929年8月底,彭德怀率部返回湘鄂赣后,他任第五军副军长。

1930年1月调任第六军(后来改为第三军)军长,在赣西南地区领导发动群众,发展革命武装,将分散的游击区连成片,形成大块根据地。(《大事年表》中著名诗词《蝶恋花·从汀州到长沙》所写的“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即为此时之事。)1930年底,在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中,他率部利用有利地形,阻击国民党军第十八师的连续进攻,为兄弟部队将其 包围赢得时间,并配合兄弟部队将其全歼。

1931年5月,在第二次反“围剿”中,在中洞设伏,居高临下,一举围歼敌二十八师师部, 为五战五捷首开胜局。9月,在第三次反“围剿”中,又于老营盘歼敌一个旅。15日,他率部行至吉安东固六渡场时,遭敌机袭击,身负重伤牺牲。

为纪念黄公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以吉安、吉水两县的红色区域为主成立“公略县”,同时在东固和瑞金各修建了一座纪念黄公略的“公略纪念亭”,将中国工农红军第2步兵学校命名为“公略步兵学校”。

黄公略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他曾与朱德、彭德怀齐名,被人们并称为“朱毛彭黄”。黄公略一生虽然短暂,却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祖国人民会永远缅怀他!

红色革命英雄爱国事迹篇14

丁麟章,多用于中国人名,最为知名者为革命烈士丁麟章(1907—1945),湖南平江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平江县游击队;1930年7月,参加红三军团组织的第一次攻打长沙的战斗,第二年,随部编入平江县苏维埃政府警卫团,任副营长,曾参加湘鄂赣苏区历次反“围剿”的战斗。

1939年后历任新四军第一支队一团三营营长、第七师十九旅五十六团团长、第六师十六旅团政委;1945年春,任新四军苏浙军区第一纵队第三支队政委,同年年6月,在孝丰百步山反击国民党顽军五十二师的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

红色革命英雄爱国事迹篇15

杨靖宇是我党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将领。他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他率部长期转战于长白山麓、松花江、鸭绿江畔,活动足迹遍及30个县,是我国的英雄。

杨靖宇牺牲前五天。“讨伐队”将已无力奔跑的杨靖宇包围在一片小树林中。他们逐步逼近到50米处,喊话劝降,对方“连答应的神色也没有,依然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日军见生擒困难就猛烈开火,有一弹击中胸部,对方才“被打倒而绝命”。日军根据追踪估算,认为他缺粮已有半个月,完全断粮也至少在5天以上,能够在零下20摄氏度且没有房屋的山林中坚持下来简直不可思议,于是将遗体送到县医院解剖。当肠胃被切开后,看到的只是草根和棉絮。日本军官狠狠地说:“算他是支那的一条好汉!”日本关东军在烈士殉难处破例举行了一个祭奠仪式和对躯体的葬礼,以杨靖宇的顽强为为纪念他,1946年,东北人民政府将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188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