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医生人物事迹

| 丽菲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吧,事迹具有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中国好医生人物事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好医生人物事迹

中国好医生人物事迹篇1

自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坚持“对病人负责、对工作热忱”的态度,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在日常工作中,热情接待患者,详细询问病人病情,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做病人的贴心人。为了能够给更多的患者做更详细的检查,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无论寒冬还是酷暑无一例外。在B超室的候诊大厅里,通常是同事们都下班了,可他的诊室却灯火通明,室外还有不少患者在候诊。

业务上,他精益求精,严格要求自己,勤学善思,勇于创新。20__年,在全市率先开展四维产科超声检查项目,重点筛查胎儿先天畸形,有效地降低了畸形新生儿的出生,深得准爸准妈的信赖,受到广泛好评,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目前该项目在滁州地区也处于领先地位,全市每年有近一半孕妇的'产前超声检查都经他之手。他不仅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而且很善于总结经验及成果,在2014年及2015年的滁州市医学会超声分会学术年会上分别作了题为《四维产科超声检查体会》、《产科危急症超声检查思路》的学术报告,获得了同行们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极大地提高了医院在滁州地区超声学科的影响力。

对于新开展的上肢血管、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造瘘术超声检查和肿瘤科PICC置管术后病人超声血管评估,由于目前科室只有他一人做这项检查,为了不耽误这些危重患者的及时诊治,他经常牺牲自己个人休息的时间,加班加点。通过与这些患者的接触,并结合自己的学科知识,在这个领域他也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和见解,并及时向院领导和相关科室作了汇报和沟通,获得院领导的充分认可。他提出:“这些病人都是饱受病痛折磨的人,保护他们的血管就要像保护我们的眼睛一样,一个人只有两只胳膊,这边的血管坏了,可以用那边,如果那边也坏了,怎么办?所以,我们不能等病人的胳膊肿了疼了再来处理,而是应该在置管前、造瘘前就充分做好血管的评估,选择条件较好的血管,这样就能减少血栓发生的几率,做到未雨绸缪,就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将来有条件,我们有了自己的超声介入诊室,可以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进行穿刺和置管,那么就能有效避免误穿、反复穿刺的发生,这都是很好的技术”。

作为一名青年超声医师,他深知自己还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断向老师和前辈们学习。他认为:“要做好一名超声医师,不仅要学习自己的专业学科知识,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要多向临床的老师请教,和临床多沟通。临床需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的,临床困惑的,就是我们要研究的”。例如,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正是由于临床存在极大的困扰,中医院也曾出现过这样凶险的案例,现有的资料不多,为此他做了很多工作,反复大样本对照观察,总结了一套可行的诊断方法,给临床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还有一次在给一位高龄孕妇(孕36周)检查时,发现羊水过少、脐动脉S/D异常升高,舒张期血流消失。根据他的超声检查经验,胎儿存在严重的宫内缺氧,随时都有发生宫内窘迫的危险,他立即联系了主治医生,说明了病情并告知家属,主治医生随即上报医务科,请予剖宫产手术。第二天,孕妇的婆婆亲自来到诊室,当面告知母子平安并表示感谢。

没有追求与理想,人就会碌碌无为;没有信念,人就会缺失人生航线的坐标。在工作中,他始终能做到勤奋肯干、开拓创新、得失不计,他的目标就是要当好临床的左右手和患者的小旗帜,尽职尽责、踏踏实实地完成工作任务,为医院发展尽一份力。

中国好医生人物事迹篇2

95后”医护人员,聆听她们的战“疫”故事。

崔__(19__年生)——恨不得插上翅膀回去支援

“同事们在前线勇往直前,我怎么能当逃兵?”崔__语气坚决。

春节前,武汉市中心医院麻醉科护士崔__回到家乡黑龙江过年。关注着疫情,崔__的心也不断揪紧:“马上飞回武汉,恨不得插上翅膀回去支援。”

2月1日晚9时许,崔__赶回武汉。第二天,崔__就回医院报到。3日起,她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发热门诊上班,主要负责收发物资和诊区消毒工作。消毒器一手拎不起来,就让同事帮忙抬起来背到肩上;每次消毒一个小时、每天消毒3次。一天下来,肩膀被勒得生疼,胳膊也抬不起来。

此外,她还要监督同事规范穿戴防护设备。现在,一天6小时的班,加上穿脱隔离衣、交接班的'时间,崔__通常要在诊区待上7个小时。工作更累、风险更大,但崔__毫不畏惧: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

中国好医生人物事迹篇3

吉__(19__年生)——希望一切都能快点好起来

“1号床,心率有些快,等下复测,多关注。”

“32号床,要核酸检测复查。”

2月15日上午,在武汉__医院,吉__迅速地将医嘱记在本子上。吉__是__大学湘雅二医院的护士,也是此次支援武汉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的.医疗队员。

“抗击疫情,我责无旁贷。”吉__说,刚得知湘雅二医院要组建援助医疗队时,她就报了名。2月4日,吉__跟着救援队抵达武汉。

从5日开始,吉__就一直忙个不停,预检分诊、协助查房。即使完成了本班的职责,吉__和同事们也会随时待命,“一有紧急情况,我们就要顶上去。”

吉__说:“这里的患者很热情,非常配合治疗,医患相互加油打气。我喜欢武汉,希望一切都能快点好起来。”

吉__老家在湖南沅陵,哥哥是一名医生。“医生护士,救死扶伤。这是一份价值无法衡量的工作。”吉__说。

中国好医生人物事迹篇4

余__(19__年生)——想家,但武汉更需要我

“病毒我不怕你,你快给我走开!”1月29日,余__在日记中给自己加油。从这天起,她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浙江支援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医疗队队员。

凌晨3点上班,上午9点下班,连续工作10多天,这个25岁的姑娘声音略显疲惫。“疫情发生后,我每天都刷微博、看新闻,眼瞅着确诊人数不断增加,心里又急又难过,当时就报名来支援。”没过多久,余__便被选中。

入院后,余__与另外两名护士照顾40多名患者。定时巡视病房、观察生命体征、上药抽血补液……十几天奋战下来,如今的.余__心里有底、手下不慌。“戴着两层手套,也能快速摸到静脉抽血;穿上厚重的防护服,也不影响倒水送饭。”余__说。

2月14日,余__护理的两名患者治愈出院,她非常兴奋:“特别开心,这是我们团队战斗的成果。”

最近几天,余__明显感觉许多患者变得更积极乐观。“前两天给一位大叔送药,他突然说了句,你们都来了十几天了,想家吧?等疫情过去,再来武汉我给你们当导游。”余__鼻子一酸,却还是露出微笑:“当然想家,但这里更需要我!”

中国好医生人物事迹篇5

贾__(19__年生)——痊愈后毅然重返岗位

2月15日,是贾__重回战场的第五天。从早上8点开始,她一刻不歇地为患者打针、上呼吸机、抽动静脉血、写护理文书,连吃饭的时间都很紧张……工作虽然忙碌,她却十分笃定。

贾__是__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去年才刚入职。自1月以来,急诊科每天都要接诊大量发热病人,贾__负责护理观察室里的患者。

1月23日,贾__觉得有点不舒服,就去拍了CT。影像结果让她有些紧张:肺部呈现磨毛玻璃样。大年三十这天,她拿到了核酸检测报告单——两个“+”号,她被感染了。“到底是怎么感染的?”那一夜,她辗转难眠。

医生告诉她,病灶比较小,暂时回家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做到“三好”——吃好、睡好、心态好。

刚居家隔离时,她内心十分煎熬,不断找同事、好友线上聊天,转移注意力。接下来,她调整心态,按时吃药,自己做饭保证营养。同时,每天都用消毒液拖地、擦桌子。

2月4日,立春那天,贾__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她痊愈了。“我是一个普通人,但普通人的抵抗力也能战胜病毒。不要恐慌,就算真的被感染了,也不要放弃与病毒做斗争。”

2月11日,贾__重新穿上了那身熟悉的“战袍”。看着镜子前的自己,她暗自打气:病毒不可怕,一起战胜它!

中国好医生人物事迹篇6

罗__,男,汉族,生于19__年1月,大专文化程度,20__年取得乡村医生资格证书,现任__镇__村村医,年门诊2000余人次。他四十年如一日,走村串户,默默奉献,及时解除患者病痛,被当地群众誉为健康的“保护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连续多年被新窑中心卫生院评为“年度乡村医生先进个人”。

20__年毕业于崇信县红专学校的他怀着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向往和热爱,回到当时的__村医疗站当了一名赤脚医生。面对恶劣的工作环境他也曾经踌躇过、彷徨过,但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他选择了坚持,他说绝不能辜负群众的信任和组织的期望。为了尽快掌握医药知识和技能,他一边工作,他购买了大量的医学书籍积极自学。功夫不负有心人,19__年他被卫校录取,经过三年的正规专业教学,应对常见病显得得心应手了许多。和许许多多扎根农村的赤脚医生一样,虽然“白手起家”,但是不断自我挑战,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不断克服困难,逐渐担当起了“乡村医生”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重任。

__村地处山区,村民分散,全村共有居民174户,761人,最远的'距离村卫生室10千米以上,谁家的人有什么病,谁家的媳妇什么时候到预产期,谁家的孩子什么时候该接种何种疫苗,他的心里都有一本账。近40年来,他的足迹遍及东西村的每一个角落、每条巷道。无论刮风下雨,只要有村民疾病发作,他都以最快速度出诊,从不厌烦,每次都及时赶到,为病人进行治疗,一等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能等到深夜,直到病人病情稳定,他还要再嘱咐几句,才放心地回家。病人为了感谢他,给他送去了家禽和鸡蛋,他也总是婉言谢绝。

近年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后,村医工作明显增多,公共卫生服务及新农合工作都要求在电脑上操作,他又从零学起,虽然困难,但多年以来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他的勤恳、热情、细心值得我们学习,他四十年如一日,默默的将青春奉献给了这篇养育他的厚土,更值得赞赏。

中国好医生人物事迹篇7

李__,男,汉族,民权县人,1963年10月生,中专文化,全科医师合格证,1983年至今担任伯党乡乡双楼村卫生员,30年来,立足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和奉献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全村各族人民的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从未出现医疗事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多次受到乡主管部门的表彰。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卫生事业。

1983年刚毕业,李__就在双楼村卫生室工作,由于工作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同事和群众好评。当时经济较为落后,农村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双楼村人口一千余人,双楼村地广人稀,却没有一名乡村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李__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就报名到商丘卫校学习,毕业后他回家干起了乡村医生工作,这一干就是30年。

在平凡而艰巨的`工作岗位上,李__日诊临床夜读书,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对一知半解的经常到卫生院、县医院虚心请教。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虐祖国大地,外出返乡人员如潮水般涌回,李__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人员,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危,每日要给五十多名返乡人员上门监测体温,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卫生院,并自费数百元打印“非典”预防宣传手册和黑板报,发送到家家户户。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累计行程数千公里,不计个人得失,乡党委和卫生院领导给予高度赞扬。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乡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诊现象也很普遍。还记得在1997年9月的一个夜晚,时间已是十二点多,劳累了一天的李__刚刚睡觉。突然间,邻村的两个村民在门外大声敲门,说他们村有人服了农药,李__急忙起床,向他们简单了解一下情况后,背起药箱,不顾一天的疲倦,立刻赶到现场,对病人进行抢救,终于,病人得以脱险了。像这样半夜出诊的事对于李__来说真的是太多了。三十年来,李__共接诊病人四余万人次,出诊近万人次,却从没有收取群众的一分出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少诊疗费用数十万元。这三十年来,李__跑遍本村和周边几个村每一条小道,熟悉了每一户村民身体健康状况,谁患过哪些慢性病,谁对哪些药物过敏,谁家有几个小孩,在他心里一清二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由于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过他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20__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县进行试点,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四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使村民在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在我县实行医改以来,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解除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乡村医生来讲,这是个全新的挑战,压力重,任务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而待遇大幅度地降低。但他没丝毫怨言,仍然和往常一样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正确宣传医—改政策,言传身教给其他乡村医生做思想动员工作。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廉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相信党和政府,困难是暂时的,也会得到妥善解决的。严格执行药品零差价销售,从不多收病人一分钱。认真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中国好医生人物事迹篇8

提起__主任,经过他治疗的病人,没有人不夸他好,他的好,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的好,似陈年酒酿,越品越香。自1983年大学毕业分配到我们医院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始终用真心与大爱做一名患者满意的好医生。

跟着__主任工作,使我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做一名好医生,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本领。__主任平时工作再忙,也能挤出时间学习。每遇疑难病例、复杂手术,他时常翻阅资料,反复推敲到深夜。他的治疗方法突出中医特色,善长中医正骨手法和小夹板外固定技术。他自创消肿止痛膏、接骨续损膏等配方,供临床应用并取得良好疗效。他的骨科多项手术做得漂亮,造诣很深。

有一次,一位患者慕名找到__主任,他因腰痛伴双腿无力,行走困难,曾到处求医、治疗,花费了巨资病情反而越来越重,下肢几乎瘫痪,完全丧失了工作能力。因为久治不愈,患者住院后信心不足,心情烦躁,__主任多次到病房安慰鼓励,使患者的情绪安定下来。与此同时,__主任认真查阅患者厚厚的一叠影像学图片和就诊资料,组织全科室人员对患者的症状展开讨论,通过综合分析和脊髓造影,最终断定是因为脊髓受压所导致。

内行人都知道,人的脊髓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髓腔里都是神经与纤细的血管,要摘除椎管里的肿物,谈何容易?做还是不做?作为一名基层医院的医生,遇到这么复杂和凶险的手术,本可以转送上级医院治疗。可是我们的__主任考虑病人的身体状况,在他们家属再三请求下,毅然承担了手术的责任。

那天上午9点整,病人被推进手术室。我是一名新手,没有机会进入手术室观摩__主任精彩的医术,只好陪着患者的家属在手术室外等待。2个小时、3个小时、6小时过去了,从手术室推出来的病人一个又一个,可就是没有我们等待的患者。他们的家属紧张的握着我的手,不断地问“怎么办?怎么办?”是呀,此时此刻我确实不知道手术是否成功,也不知道手术室里发生了什么。但是我清晰的记得,我们的__主任患有梨状肌综合症,站着做6个小时的手术,是多么不容易呀。我也清晰记得,已经是下午3点钟了,我们的主任还没有吃午饭呀。

3点30分,手术室的门徐徐打开,病人被推出了手术室。__主任右手撑着腰,拖着双腿,移步到手术室外,疲倦的脸上露出微笑,轻轻地说了句“靓呀。”听到__主任一句“靓呀,”我高兴地一把抱住__主任跳了起来,我知道,这是他手术成功后最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最快乐的时候。

我们__主任还是一心只为病人着想的好医生。他不论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只要病人需要,随叫随到。2007年的大年三十,__主任腰腿痛得厉害,不得不回家休息,本以为可以安安稳稳和家人吃个团年饭,偏偏急诊科来电话,说有个患者因车祸小腿骨折急需手术。__主任放下筷子就想走,可一阵刺心的疼痛使他差点栽倒。妻子知道他丈夫的脾气,此刻劝阻肯定无效,只好叫儿子骑摩托车送他。__主任在助手的搀扶下进了手术室,这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__的除夕比较冷,可护士还数次帮他擦去额头细密的汗珠,直到凌晨四点多完成手术,又痛又累的__主任一下子跌坐在椅子上。

__主任的一言一行,为我们树立了楷模,在他的身上,我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无私奉献,什么是广东医生的大爱情怀!

__主任不仅是患者的好医生,还是他们的好朋友。跟着__主任学习的日子长了,我渐渐发现,在__主任的患者群体中,多数是贫困的患者群体,他的手机24小时开着,他的手机号随时告知任何一个患者,他的微笑常年挂在嘴角,成为千百个患者的“定心丸”。

__主任有一位特殊的老友,是一位在附近种菜的民工,总是亲切地叫他“老罗”,因腰椎手术住院期间没钱交费,几次面临停药,都是__主任从家里拿来现金帮他度过难关,因为经济条件差没钱住院,只能回家休养,__主任多次亲自到他家里探望,还为他买上需要的药品,在这位菜农心里,早已把老罗当做最亲的人了。十几年过去了,每次蔬菜成熟的.时候,他总是仔细地绑好一把自己种的青菜,洗得干干净净的,亲自送到__主任家里,__主任也经常去菜园里帮老友锄地,他很自豪地说“我还下过乡呢,是个好手!”听说__主任给菜农垫付了4000多元医药费后,我觉得他很了不起,他却笑笑说:“哎,不算什么,一个菜农能有多少钱来看病啊。”从一个普通医生到骨科专家,他一路走来,记不清救治过多少患者,听到过多少发自肺腑的感谢,患者送锦旗最多的医生,总是__主任。

__主任还是我们骨科的好家长,在科室里,__主任对下属就像兄弟姐妹,和风细雨,真诚相待。但他也有发火的时候,那是几年前,他发现个别新医生给患者开了大处方,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了,他严厉批评当事者,并且按制度扣除相应的奖金,同时,他以管理不善为由,对自己也作了罚款处理。在他的带领下,骨科整个团队形成了爱岗敬业、钻研技术、处处为患者着想、细心为患者服务的好风气。小刘护士长期受__主任的委托,一直在暗中帮他做一件事,就是保管患者亲属手术前送来的红包,并在手术后悄悄“完璧归赵”,退还给他们……

“丹心一片如天使,白衣高洁蕴深情”。这是一位患者对__主任这名好医生的高度评价。从__主任的身上,我们知道了什么叫“雷锋精神”,什么叫“广东医生”!

中国好医生人物事迹篇9

__(1996年生)——痊愈后毅然重返岗位

2月15日,是__重回战场的第五天。从早上8点开始,她一刻不歇地为患者打针、上呼吸机、抽动静脉血、写护理文书,连吃饭的时间都很紧张……工作虽然忙碌,她却十分笃定。

__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去年才刚入职。自1月以来,急诊科每天都要接诊大量发热病人,__负责护理观察室里的患者。

1月23日,感到有点不舒服,就去拍了CT。影像结果让她有些紧张:肺部呈现磨毛玻璃样。大年三十这天,她拿到了核酸检测报告单——两个“+”号,她被感染了。“到底是怎么感染的?”那一夜,她辗转难眠。

医生告诉她,病灶比较小,暂时回家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做到“三好”——吃好、睡好、心态好。

刚居家隔离时,她内心十分煎熬,不断找同事、好友线上聊天,转移注意力。接下来,她调整心态,按时吃药,自己做饭保证营养。同时,每天都用消毒液拖地、擦桌子。

2月4日,立春那天,__的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她痊愈了。“我是一个普通人,但普通人的`抵抗力也能战胜病毒。不要恐慌,就算真的被感染了,也不要放弃与病毒做斗争。”

2月11日,__重新穿上了那身熟悉的“战袍”。看着镜子前的自己,她暗自打气:病毒不可怕,一起战胜它!

中国好医生人物事迹篇10

__从事临床工作三十多年,一直都是把“医者仁心”这句名言作为自己的从医风格,用自己的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位患者。在医疗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视病人为亲人,为无数的患者解除病痛,也赢得了广大患者的良好赞誉。

20__年冬天,天气非常寒冷。晚饭后,有一位老病友突然打电话说自己的家人出车祸,胸部严重外伤。听说他现在在__市人民医院工作,直接把亲戚把他送市医院抢救的。接到电话,他二话没说就跑步来到医院ICU病房。患者双侧多发性肋骨骨折并肺挫裂伤、血气胸、创伤性休克,伤情非常严重,给病人检查后积极组织、参与抢救工作,因为诊断明确,抢救及时,病人很快脱离生命危险,体征趋于稳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每天再忙都要去ICU病房查看患者病情,为患者进行精心的治疗。病人伤情恢复的'很快,快出院时,其女儿将两千元红包塞到他的手中,说是无论如何都要报答他的救命之恩。当时__推脱不了,就先收下了,之后叫护士长把这钱交上病人住院费。

来到__市人民医院工作后,这样的例子,在__的工作中数不胜数,不胜枚举。__一如既往的坚守着自己三十多年从医风格和医者情怀,把自己仁爱之心通过精湛医术撒播于广大的患者心田,多次收到病人和家属送来的锦旗和感谢,然而他始终如一,带着一颗仁心,为病者去除伤痛,为医者传播德风。

中国好医生人物事迹篇11

通过广泛的宣传学习活动,使民族地区的干部群众和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接收一次深刻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把王万青同志的精神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动力和思想保证。

我被王万青克服种种困难,献身基层卫生事业,全心权益为藏区群众百姓送医送药的奉献精神所感动。在王万青身上,我感到了坚守的强大力量,甘于奉献优秀的品格,感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他身上的生动体现,我要以王万青为榜样,在工作中践行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执着追求的精神,在为患者服务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通过学习王万青同志的先进事迹和总结心的体会,培养我大公二无私的奉献精神,学习王万青的可贵品质和崇高精神。

看了王万青的报道,深受感动,一个上海重点医科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能够42年扎根草原,为当地群众看病送药,这样精神令人敬佩。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对妻子不离不弃,几十年来,从容、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诱惑和变化,他的一生平淡而不平凡。作为年轻的医务工作者,应该以王万青为榜样,珍惜眼下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工作中践行王万青那种爱岗精神,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西部民族地区条件艰苦、经济落后,王万青始终坚守自己青春时代的理想和追求,以实际行动完成了从一个外乡客到草原人的转变,他以草原为家,用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藏区人民的认可和尊重。王万青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我们人生坐标的.设定必须与祖国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以及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只有在基层实践中获取新鲜的工作经验,汲取成长的精神动力,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王万青是我们身边的典型,他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艰苦的地区创造条件、艰苦学习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在位藏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二是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视藏族同胞为亲人,全心权益为他们服务,得到了当地的群众的尊重和认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当初的誓言。王万青的实际证明,我们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没有变,那就是“祖国的需要就是个人的志愿,在人民群众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王万青做的看似都是些平凡的事,可是这些平凡的是能坚持做42年,的确很不容易。我们身处甘肃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科研条件相对落后的身份。年轻知识分子有时候会对环境和条件有不满的情绪,可是王万青却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中青年工作者要能够甘于清贫、耐得起寂寞,要热爱自己的事业,甘于为之奉献。多年来王万青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家乡,一边是对故土亲人的深切思念,一边是缺医少药深受病痛折磨的藏族同胞,王万青在一次次的回城潮中辗转反侧,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留下。

向王万青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追求理想、淡泊名利的优秀品格,学习他心系群众、民族团结的高尚情怀,学习他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尊尚品质,学习他艰苦创业,奋发有为的敬业精神。王万青同志是一位爱党、爱国、爱人民、献身藏区医疗卫生事业,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杰出典范,是优秀共产党员的突出代表,他的事迹在平凡中折射伟大,细微处体现崇高,是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和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榜样。

中国好医生人物事迹篇12

她是一位普通的妇产科医师,在生命的田园里,用真爱吟唱着一首首动听的歌谣,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怀揣医为仁术、救死扶伤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带着对著名医学家、中国妇产科学先驱林巧稚的仰慕和崇拜,就读于专业医学院校的我,一毕业就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妇产科工作。从医二十多年来,我始终坚持“对待患者,不分地位高低,不分贫贱富贵”原则,把病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我始终都不会忘记我是一名医生,一名系母婴安危祸福于一身的妇产科医生。

通常的我,性格内敛,不喜张扬,心理学上被称黏液质气质类型,换一句通俗和时髦话就是“比较淑女”。但在一次对一位双胞胎产妇抢救及预后康复的过程中,我最初由温文而雅的医生变成“高分贝开道员”,之后又从“高分贝开道员”变成了不收佣金的“广告商”,几近从淑女变成了“捍妇”那是一个清晨,我正在值晚班,突然接到乡卫生院的紧急会诊请求,说是有一位双胞胎产妇,孩子是生出来了,可是产妇大出血。当我以最快的速度赶过去时,人已经奄奄一息,连血压脉搏都测不到。万分危急之下,我果断用电话一边紧急请示科主任和分管院长,一边与我院相关科室详细沟通。当120车火速开到该院楼下,用最快速度做好相关工作后,我们抱上双胞胎、抬着产妇就跑。路上遇到塞车,我一改往日的矜持与涵蓄,伸出头去就用平生最高嗓门为救护车开道。唯一的想法就是快点、快点再快点,全然顾不上因失态而引来的惊奇与诧异。经过迅速有效地救援和抢救,产妇总算转危为安。但接踵而来的问题是,产妇家实在太穷,不说住院费用,连吃饭的钱都成问题。非但如此,由于之前的大出血,术后又并发了极其可恶的席汉氏综合症,这也就意味着两个可怜的小生命一出生就要面临无奶可吃的困境。无奈之下,我又由医生客串起“掮客”,通过朋友的`关系,找到县电视台替他们寻求社会帮助。或是出于对产妇境遇的真切同情与关爱,抑或被我们对一母三命的真诚敬畏所感染,很多单位和个人都慷慨解囊,纷纷送来钱和奶粉,产妇和两个她刚刚带来的小生命得以彻底走上安全健康之路。

在医疗工作中,我力求严谨,从未出现任何医疗差错或事故。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新生儿窒息复苏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此同时,积极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努力吸收最新科技成果及最新诊疗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医疗实际工作,努力。提高诊疗水平及医疗质量。凭借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胜任各种妇产科病人的检查、诊断及处理;掌握危重病人的抢救、疑难病症的分析、综合判断及处理。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精益求精、用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做好每一件事,无愧于我们神圣的职业,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

中国好医生人物事迹篇13

张淑英,女,51岁,本科毕业,中共党员,系哈密地区中心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从事儿科工作三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工作成绩显著,得到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曾多次获得地区中心医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多次在干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2003年获自治区总工会先进女职工、2006年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女职工建工立业标兵"。她从事儿科工作三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工作成绩显著,得到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从医疗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新疆哈密地区中心医院,从事临床儿科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多年,医生的工作是与生命打交道的高风险职业,儿科在综合医院中虽属小科,不起眼,但它却属高风险科的前列之一。因患儿小,起病急,来势猛,病情变化快,又不会表达病痛等的特点,有人称“哑巴科”。正因为如此,她暗暗下决心。力求在儿科工作中干出一流的成绩,她具有较精湛的医疗技术,高度认真负责的精神,敏锐思维和细致观察病情变化的能力,以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指导,全身心地为患儿服务。在抢救危重病儿时,她更是分秒必争,使许多危重患儿获得新生。一次,科室收住了一危重新生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她全力抢救: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亲自吸痰、吸氧、拍背等,不分昼夜的.守护在病儿床前,精心护理,在科室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使患儿转危为安。家长万分感激,拿出几百元钱给她表示感谢,被张淑英同志婉言谢绝。她从医三十多年来从未收过患儿家长的“红包”。一旦遇到危重病儿,不论休息日还是节假日,她总是随叫随到,有时刚端上饭碗,只要接到电话,搁下饭碗立即赶到病房。因工作关系,长期饮食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使她患上了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贫血、腰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疾病,加之年龄渐大,身体状况渐差,但因科室高年资医师少,患儿多,工作量大的情况下,仍坚持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经常带病工作,从为因身体不好而影响工作。一个冬天的夜里,她从急诊科处理完病儿回到家,刚端起饭碗,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一位同事在电话里急切的哭着说:“我的孩子病情危急,在科室抢救,请你马上过来。她二话没说,放下饭碗,冲出房门,在漆黑的夜里,骑上自行车,迎着寒风迅速赶到病房。原来孩子因高热惊厥引起痰液堵塞气道而无呼吸,面色发青,生命垂危,她立即给予吸痰等对症处理,及时排除了患儿口中的痰液,直到患儿脱离危险,此时天色渐亮,而她却因劳累饥饿胃炎发作,回到家时,面色苍白,胃痛的直不起腰。三十多年来又有多少类似的患儿被抢救成功,多少不眠之夜是在病房中度过,无法计数。

她对待事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她经常说,既然我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尽全力为病儿解除病痛,使他们健康成长。如今,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堪称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家长们大多都十分溺爱,无形中加重了儿科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不但在业务水平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内心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因此她在业务技术上力争精益求精,虚心好学,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1993年——1999年在自治区有关单位协助下开展了“量子化血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科研项目,不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填补了哈密地区这一领域的空白,被审定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研究成果”,2000年在南京市儿童医院进修一年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医学技能,回来后,利用所学的新技术结合哈密地区实际情况开展新课题,如在科室领导及同事们的协助下对新生儿及六个月内婴儿早期应用维生素K1预防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取得了较显著疗效,发病率较前明显下降,并开展了大剂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对顽固性肾病综合症冲击治疗观察,使我院儿科医疗水平在某些方面处于地区领先地位。她刻苦钻研业务,并将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撰写了多篇论文,并分别在国家、省级正规刊物发表,在本地区儿科领域中享有一定知名度。

她几十年如一日,一直默默无闻的忘我地工作着,从不向院领导提要求和条件,尤其通过学习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及创新争优活动后,她更加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在争先创优中以“工作争先、服务争先、业绩争先”为目标,始终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从不以医谋私,在市场经济对医疗行为的冲击中,仍保持清醒头脑,注重以人为本,合理用药,从不收红包,对待病儿如同亲人,耐心解答患儿家长的疑问,她用真情和爱心,赢得了同事、病人家属的信任及好评。走向门诊负责岗位后,她的责任心更加强了,面对门诊目前较差的环境,主动积极开展工作,加强各民族团结,创造和谐的医疗环境,与各科做好协调工作,加强门诊导医工作,不断改善门诊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力争做到发生患者投诉及时解决,能在门诊解决的绝不上交。为保证住院病人家属及工作人员通过门诊大厅畅通,她与门诊挂号室人员提前40多分钟挂号,为保证门诊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她要求对危重病人在门诊实行“把三关:即“导医关”、“坐诊医生关”、“输液室关”,以利于及早发现及时抢救,尤其在“手足口病”、“甲流”等流行时,我院是“哨点”医院,她根据门诊现有条件及时与院领导及各职能部门沟通,按上级部门要求做好门诊各诊室、门诊大厅的消毒工作,力争做好防控工作。她爱岗敬业,在工作中树立了优秀党员的形象,从自身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论在哪里工作总是尽心尽力、任劳任怨,她就像一颗铺路的雨花石,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天职,默默的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自己所认定的事业而努力奋斗着。

中国好医生人物事迹篇14

星期六,时钟走过11:50,已过了午餐时间。

神经内科专家门诊依然忙碌着。不少病人依然在等候就诊。女医生依然笑容可掬,耐心细致,或询问病人的情况,或查看病人的症状,或解答病人的疑问。一切依然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她就是,1976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在县人民医院内科岗位上一干就是36年。她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待业务精益求精,对待病人胜似亲人;她先后被评为金华市“名医”,金华市“十佳巾帼建功标兵”,县第四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在医院的“三好”评选中四次被评为“好医生”,她还是邻里亲朋公认的“好媳妇”。多年来,她先后有6篇学术论文在《中华医学》等国家级刊物发表,7篇在省级刊物发表。

走进神经内科病房,一条标语暖人心扉:“把你的烦恼痛苦留下,把我的微笑快乐带走”。这是一种心愿,一种祝福,鞭策全体医务人员上下一心,精诚团结,服务患者;这是一种责任,一种动力,激励神经内科团队获得了“文明科室”、“先进科室”的光荣称号。

从1990年至今,担任了22年的内科副主任、主任,培养和带动了一批又一批年轻医生。方护士长言辞恳切地说:“石主任待我们就像大姐姐一样。”青年医生小路饱含深情地说:“石主任不仅在工作中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在生活中也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

专科、专家门诊,一坐就是27年。她钻研内科疑难杂症、神经内科业务,擅长治疗中风、癫痫、头痛、失眠、焦虑、抑郁等病症。很多病人大老远赶来就为了找石医师看病,有的记错了日子宁愿多跑一趟,有的没赶上石医师坐诊就第二天再来。因为工作需要,到了退休年龄还在继续坐诊,有一个常年在这里就诊的慢性病患者不无担忧地说:“石医师,你要是退休了,我到哪里去看病呀?”笑着说:“在医院一天我就会做好一天的工作。”

以前,医院还没有“重症病房”。内科如有重症病人需要会诊,打电话给,无论是休息日还是深更半夜,她都随叫随到。

那天,夜深了,雨很大,接到医院打来的急诊电话。象往常一样,她赶紧披衣下床,骑上自行车赶往医院。天黑雨急,救人心切,连人带车重重地跌倒在马路上,顾不上擦脸上的雨水,顾不上看看身上的伤痛,她爬起来继续赶路,在第一时间赶到病人身旁组织抢救。直到病人转危为安,她才感到腿部阵阵作痛,低头一看,鲜血已浸染了裤腿。

30多年来,究竟治愈了多少病人,医院记不清了,同事记不清了,连她自己也记不清了。

那是雨后初晴的一天,上班路上,被一段积水的坑洼路面拦住了。这时,一个中年男子突然站到她面前,诚恳地说:“石医师,我背你过去吧!”惊讶地望着他,有些眼熟却想不起来是谁。中年男子激动地说:“那年,我农药中毒,是你救了我。你救了我的命,我背你一次还不行吗?”说:“抢救病人是我们医生的责任,你不用记在心上的。”中年男子见她执意不肯,就飞快地跑到桥下抱来了一堆砖头,一块块铺在积水坑里。看着中年男子干干净净的衣服沾满了污泥,被深深地感动了。

有个农村老太太来看病,身上只带了30元钱。挂号用掉了10元,留下回去的路费,所剩无几了。再三斟酌,给老太太开了最有针对性的药,但药费仍然不够。于是,掏出了10元钱给老太太支付药费。老太太感激地说:“石医师,我下次来还你!”像往常一样,笑着说:“不用还,不用还。”这种事情,对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每每遇到病人钱不够又急需用药时,她就会帮病人垫付药费。可是,令她没想到的是,老太太果真来还钱了,一次,两次没有碰到,第三次终于找到了。为了还这10元钱,老太太来回三趟花了24元路费。

与其说是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让病人记住了她,不如说是病人的“回报”之举,让更觉得一个医生的责任重大。她常说:对待病人要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只要把病人当作亲人,病人才能把你当成知心人。

医院的常规工作之余,每年都要到县五保中心,到乡镇、社区、老年大学义诊,进行科普、健康教育讲座。每次去山区义诊,她都会专程去一位瘫痪的老病号家中,探望病情,更换胃管,几年如一日,让老病号的家属感激不已。作为一名高年资的主任医师,除了病房值班,仍然坚持每周两天出门诊,有时出差在外,为了不耽误出诊,她也会千方百计连夜赶回。她说:“很多病人都是从老远赶来看病的,如果我们没有按时出诊,他们就白跑了一趟。”

朴朴实实的语言,实实在的做事,一心一意为病人服务,赢得了病人和家属的信赖。她不厌其烦地对忧郁症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她耐心细致地为焦虑症病人开方治疗,她和风细雨般的言行让脾气急躁的病人变得心平气和,她真挚诚恳的劝导让顾虑重重的病人敞开心扉。从医三十五年,获得过很多的荣誉,她说:“一个医生最大的荣誉就是得到病人的信任;我这辈子最大的成就感,就是治好了病人,给他们减轻了痛苦。”

是的.,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四邻八乡父老乡亲们的心里,石医师成了他们生命中的一缕阳光,照亮了他们健康、幸福之路。

都说“忠孝难以两全”,但却是远近皆知的“好媳妇”。的公公患心脏病多年,像亲生女儿一样悉心照料他,给他精神上的安慰。为了能在公公发病时及时抢救,专门为公公准备了一个“急救箱”,一有情况,提箱就走。公公常在夜间发病,无论白天工作多么劳累,深夜天气多么恶劣,都会毫不犹豫地赶往公婆的住处。稳定病情之后,她就躺在公公床边的沙发上伺候着,直到天亮才带着一身疲惫去上班。整整,没有厌烦,没有怨言。公公临终前心满意足地对妻子说:“有这样的媳妇是我们朱家的福分,如果没有爱萍,我早就走了。”

那年,的女儿出嫁,整条街的街坊邻居都不约而同地来“送嫁”,有的送喜糕,有的送红鸡蛋,有的送脸盆。邻居们说:“爱萍人好,她女儿出嫁,我们都要表表心意的。”是啊,送嫁的礼物很小很小,送嫁的心意很重很重,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

这,就是,一个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普通医生,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白衣天使!

中国好医生人物事迹篇15

他平时的工作很普通也很繁琐。他也会发火,也会流泪。但这丝毫不妨碍我们从他的身上读出这样一个道理:成大业者必有大爱。

说服父母,只身回国,用手术刀突破一个又一个肝脏外科禁区,建立我国肝脏外科理论和技术体系,成为国际肝胆外科界公认的杰出人物。由于他的努力,无数疑难重症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没有对祖国、对人民、对医学事业的热爱,__完成不了这样的'大业。

心中始终装着病人,出差前总要到病房走一遍;到了外地第一件事是打电话询问病人情况;回家后先要查看病人来信。凡是经他做过手术的病人,多年后再见,往往仍能叫出名字。“我不怕手术失败,‘晚节’不保,想方设法为病人解决问题才是我的‘晚节’!”“任何时候也不要怠慢我的病人。”在__身上,对病人的大爱是那样的至真至诚、细腻入微。因这样的爱而感动得潸然泪下的又何止是病人。

有人说,__是一位“神奇老人”。他创建了中国的肝胆外科并带领学科团队走在世界前列,至今以89岁高龄仍然在柳叶刀尖上领舞。同样是一种无边的大爱,支撑着吴老仍然活跃在医学科技的前沿,依然忙碌在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行列中。

今年适逢建党90年,也是医改攻坚之年,就是希望藉此振奋精神,激励更多“__式”的医务工作者涌现出来。

196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