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付巧妹学习事迹

| 李金

古脊椎所付巧妹研究员荣获“中央和国家机关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付巧妹学习事迹(精选7篇)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付巧妹学习事迹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付巧妹学习事迹(精选篇1)

付巧妹最不怕的就是挑战。回国以后,她一边组建团队、培养学生,一边潜心耕耘、开疆拓土。从2016年开始,她带领的团队几乎每年都会在《自然》《科学》《美国院士学报》《当代生物学》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重要文章,不断刷新人们对自身历史的认知,研究的触角也从人类延伸到狗、大熊猫等动物身上。

2016年,付巧妹团队与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合作,首次将亚洲人群纳入人类起源和演化历史的研究版图。他们通过有效提取短DNA片段技术和大量DNA实验,分析研究了51个末次冰期距今7万年至4.5万年欧亚人类个体的基因组数据,翔实绘制出冰河时代欧亚人群的遗传谱图。在《自然》杂志发表的这一成果,因“首次在时空大框架下展示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群动态遗传历史”,被评为“2016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之一。

2017年,研究团队对田园洞人个体进行DNA测序,完成了中国地区乃至整个东亚最古老人类的第一个全基因组测序。研究结果表明,田园洞人属古东亚人,且与比利时的一种西欧亚古人类存在遗传联系,为东亚史前人群的多样性研究提供了线索。该研究成果在《当代生物学》发表,《科学新闻》认为该基因组填补了东亚在地理和时间尺度上的空白。

2018年,付巧妹团队从2.2万年前的大熊猫化石中提取、捕获了一个完整的线粒体,并对其基因组进行了测序。这是迄今为止进行基因组测序的最古老的大熊猫,为科学家准确还原大熊猫的进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2020年1月,他们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国内机构合作,获得了中国古代家犬的线粒体全基因组。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这种A2单倍型家犬可能曾广泛分布于长江、黄河流域并占据主导地位,后期扩散到中国南方、东南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及太平洋的岛屿上。

同年3月,付巧妹团队通过大规模提取、分析新石器时代以来67例青藏高原不同海拔区域人群的线粒体基因组,发现5200年前青藏高原人群和现今西藏人群之间有较近的母系遗传联系,并揭示出青铜器时代自低海拔至高海拔区域的人群流动。

同年5月,付巧妹团队在《科学》发表论文,首次正式发表东亚,尤其是中国南、北方人群规模性、系统性的史前基因组研究。该工作证明了中国史前人群的南北分化格局、内部融合过程、迁徙扩散模式及人群的主体连续性,并展示了南岛语系人群的中国南方起源及迁徙流动在亚洲沿海人群史前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这项历时8年之久的工作,填补了东方尤其是中国史前人类遗传、演化、适应方面的重要信息,为解答中国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等问题提供了有趣的答案。诸如,早在9500年前,我国的南、北方人群就已经分化;至少在8000年前,南北人群融合与文化交流的进程就已开始,4800年前出现强化趋势;最早的南岛语系人群源于与我国南方的福建及其毗邻地区的相关人群,并且这一时间可以明确追溯到8400年前……

因此,审稿专家对这项研究给予高度评价: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基因组数据,其代表的时间和区域,是前所未有而又必不可少的。

2020年5月14日,在中科院和国家文物局联合举行的重大科学发现与研究成果发布会上,时任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专门发来贺信:这项成果对于“探索中国史前人群的迁徙历史、遗传格局及内部融合过程,对于明确现今主要生活在中国台湾及太平洋岛屿等地的南岛语系人群的祖先来源,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至此,以东亚人演化为主干、伴生动物演化为旁支的亚洲遗传图谱变得逐渐清晰。在全球人类的演化拼图上,亚洲特别是东亚板块日益鲜亮。

这支成立4年多的团队,平均年龄仅33岁左右,堪称人类演化研究国际赛道上后来居上的中国“梦之队”。在现代人起源与演化研究领域,中国也因为这支快速崛起的“梦之队”,从跟跑者、并行者,大步跨入领跑者的方阵。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付巧妹学习事迹(精选篇2)

付巧妹,2007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主任。致力创新古基因组实验技术与研究方法,专注探索人类群体的起源与演化问题,相关成果入选Nature十大科学事件、国际“人类起源研究十大新认知”、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相关研究为探源华夏族群及修正东亚人群演化做出重要科学贡献。

曾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项、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勒福赞奖”等荣誉。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付巧妹学习事迹(精选篇3)

近日,全国妇联公布了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名单。古脊椎所研究员、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分子古生物实验室主任付巧妹获“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祝贺付巧妹研究员。

付巧妹研究员致力创新古基因组实验技术与研究方法,专注探索人类群体的起源与演化问题,迄今发表国际SCI论文53篇,他引次数超过7000次。其中在Nature、Science、Cell发表26篇,相关成果入选Nature十大科学事件、国际“人类起源研究十大新认知”、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付巧妹学习事迹(精选篇4)

3月24日上午,中科院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院妇工委主任杨旭一行到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为付巧妹研究员送去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奖章及荣誉证书,带去“娘家人”的关爱和问候。古脊椎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邓涛参加送奖活动。

杨旭代表直属机关党委、院妇工委向付巧妹研究员表示祝贺。她表示,全国三八红旗手是全国妇联授予我国优秀女性的最高荣誉,付巧妹研究员获此殊荣,为全院广大女职工树立了优秀榜样,希望付巧妹研究员能够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平衡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在新征程上勇于担当作为、再创佳绩。

邓涛介绍了付巧妹研究员在科研工作中作出的突出贡献,赞扬了她勇敢坚定、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他代表古脊椎所党委对直属机关党委、院妇工委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指导表示感谢,指出将这份荣誉送到科研一线是对全所女性科技工作者的鼓励。付巧妹感谢中科院、研究所对她的培养和支持,她表示这份荣誉是对奋斗在科研一线女同胞的肯定,自己将带着这份激励和责任,更加努力工作,为促进学科发展贡献力量。

2021年度,我院共有6名个人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个集体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付巧妹学习事迹(精选篇5)

付巧妹,202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斯万特·帕博“最出色的学生之一”。1983年12月生于江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DNA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我第一次知道付巧妹,是在2016年6月。当时,她入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杂志评选的“中国十大科学之星”,理由是:帮助重写了欧洲最早的现代人类的历史,并希望用古人类遗骸的DNA改写亚洲的史前史。

此后几年,有关她的新闻不断进入我的视野:

2016年年底,她领衔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入选“2016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

2017年5月,她与刘颖等7名中国青年科学家一起,入选第二届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英文简称HHMI)“国际青年科学家奖”。第一届入选的7名中国科学家中,还有颜宁、邵峰、张宏、王晓晨等青年学术明星。

付巧妹是典型的江西妹子,身材纤巧,长发披肩,酒窝带笑,语调温柔,散发着南方女孩的清纯、灵秀;脚上那双又厚又硬的运动鞋和手里捧的超大号塑料水杯,透露出同龄女性少有的爽利、大气。

付巧妹做的科研工作,是用古DNA技术揭示现代人类特别是东亚人的演化谜团,古老、神秘而又现代;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她在工作与家庭、研究与休闲之间的平衡术,令人佩服;而她一波三折、步步惊心的求学经历,更让人感佩。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付巧妹学习事迹(精选篇6)

作为科学界公认的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每年都会评选当年的“年度十大科学事件”。在该杂志评选的“2014年度十大科学事件”中,付巧妹领衔的关于“古DNA解密现代人起源”的研究榜上有名,并被视为“有理由庆贺”的学术成果之一。

迄今为止,中国入选《自然》杂志“年度十大科学事件”的科研成果屈指可数。付巧妹获得这一殊荣时,刚到而立之年,而她牵头开展这项研究时,还不满29岁。

2013年2月,付巧妹顺利取得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生物学博士学位。刚做博士不久,她就被导师斯万特·帕博(Svante Pbo)委任为负责人,牵头攻关一个充满挑战的重点课题——研究一根4.5万年前的西伯利亚人类股骨。通常,如此重要的项目只会让年资很深的实验室主任主持。

这根被命名为“Ust’-Ishim”的人类股骨,是科学价值难以估量的奇珍异宝。不知道它在西伯利亚河的岸边沉睡了多久,后来它被一个寻找象牙的艺术家偶然发现之后,就一直被当作艺术品收藏。后经科学家测定,这是一根生活在距今大约4.5万年前的早期现代人的股骨,这根股骨的主人是在非洲和中亚之外所发现的最早有直接测年的早期现代人。

在平常人眼里,这不过是一根平淡无奇、毫无用处的朽骨,但在充满好奇心的付巧妹看来,这可是求之不得的宝贝,一定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有意思!”付巧妹两眼放光,全身的细胞都为之激动。

兴奋之后是冷静。在此之前,付巧妹主要关注已经灭绝的古人类,而现在要研究第一个全基因组的早期现代人,其思路和方法都大不相同。初生牛犊不怕虎,付巧妹首先通过估算划定所需的数据,提出要研究的关键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然后,她带领大家一步步深入挖掘……经过十几个月的不懈努力,团队终于得到了这个个体的线粒体、Y染色体及核DNA,并在现代人研究领域的两大关键问题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这项工作在国际学术界引发极大关注,付巧妹也因此一战成名。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付巧妹学习事迹(精选篇7)

2014年2月,在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演化遗传系做完博士后研究,付巧妹又转到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人类遗传学。

2015年年底,她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回国,成为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新成立的古DNA实验室主任。当时,她刚刚32岁,是该研究所最年轻的实验室掌门之一。

其实,这个古DNA实验室的成立可谓“蓄谋已久”。付巧妹在国外留学时,就利用回国探亲的机会,帮忙筹划这个实验室。说起回国的原因,她觉得非常简单,自己就没想待在国外。

已在利用古DNA技术研究欧洲古人类与早期现代人演化方面颇有建树的付巧妹,开始把研究的视野转向亚洲。在这个领域,亚洲人特别是东亚人的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这位年轻的掌门雄心勃勃,希望在东亚的土地上,还原亚洲人特别是东亚人的演化历史,进而填补人类演化史上的学术空白。

什么是古DNA技术?付巧妹解释说,在这一技术出现之前,人类演化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体质人类学方法,即运用CT扫描技术、3D激光扫描技术、几何形态测量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对古代人类头骨、牙齿等进行信息采集与分析,研究人类群体的体质特征和形态结构的演变与发展;二是利用现代人的DNA反推古代人类的演化。

“这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她指出,第一种方法的观察测量对人骨样本的完整性要求很高,且停留在形态学层面;第二种方法,由于在人类演化的过程中,许多群体消失了,他们的DNA没能遗传延续下来,因此用现代人的DNA信息就无法捕捉消失的群体的信息。

20世纪80年代,古DNA技术在国外应运而生。所谓古DNA技术,就是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手段,提取和分析保存在古代人类和动植物遗骸中的古DNA分子,用来研究人类起源与迁徙路线、人类遗骸的性别鉴定等内容。该技术解决了许多传统手段无法解决的科学问题,被誉为打开古代生命奥秘的钥匙。

得益于新一代基因测序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古DNA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放异彩。它不仅能分析个体的DNA信息,还可以研究全球许多群体的演化;除了能研究年代更为久远的古人类,也可以研究十几万年以来的现代人的演化。

不过在国内,用古DNA技术研究人类演化还是名副其实的新兴学科,许多人闻所未闻。此外,它也是名副其实的交叉学科,离不开考古、生物信息、群体遗传、数据挖掘等多方面技术的协同。既新且杂,无疑为搭建实验室、开展研究增添了许多困难。国内高校没有这个本科专业,招的研究生都要从零开始,由于涉及的学科多,各方人手既要分工明确又要相互合作。此外,除了经常与国内考古学、人类学、医学等领域的团队打交道,古DNA实验室还与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哈佛大学医学院等国际团队保持密切联系。对于年轻的付巧妹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