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黄会林”事迹简介

| 舒淇

据了解,大会共表彰了10名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298名全国三八红旗手、199个全国三八红旗集体、996名全国巾帼建功标兵、1992个全国巾帼文明岗、500个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黄会林”事迹简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黄会林”事迹简介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黄会林”事迹简介(篇1)

黄会林,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首任院长,中国高校第一位电影学博士生导师。十六岁参军后赴抗美援朝一线,1954年立功归国,1958年提前毕业留校。从教六十余年,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现代文学、戏剧影视及文化传播专业人才。黄会林领军开创北京师范大学“双一流”“A+级”学科戏剧与影视学,创建“北国剧社”“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等系列重要文化品牌,创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开创“中国影视民族化”理论,首倡“第三极文化”,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十余项。黄会林心系学校与学院建设,倾力募资修建“北京师范大学田家炳艺术书院”大楼和“邱季端体育馆”。

虽然在讲坛耕耘了半个多世纪,但黄先生却总说她的生命底色是在战场铸就。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正在北师大附中读初三的她响应“保家卫国”号召,毅然报名参军,跟随部队前往朝鲜。

致敬英雄儿女!听北师大资深教授讲述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平凡”故事

战火纷飞中,经历了许多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其中最严酷的考验来自于清川江大桥保卫战,战斗持续了七天七夜,上千架次敌机昼夜出动,仅她所在的512团就有百余位战士战死沙场,埋骨他乡。从那时起,一种强烈的使命感笼罩了她——生命不再仅仅属于自己,而是承载着无数忠魂的意志,必须以全部的生命力量去报恩,以“幸存者”之身实现战友们未竟的遗志。战场悲壮,却也让她树立起了奋斗、奉献、爱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支撑了她一生的事业追求。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黄会林”事迹简介(篇2)

黄会林,1934年2月出生,汉族,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首任院长,中国高校第一位电影学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十六岁参军后赴抗美援朝一线,1954年立功归国。1958年提前毕业留校。

从教六十余年,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现代文学、戏剧影视及文化传播专业人才。本科教学近五千人;指导硕、博、博士后超过170人,众多已成长为各高校中坚力量和各领域领军人才。

领军开创北京师范大学“双一流”“A+级”学科——戏剧与影视学。1993年获批中国综合大学第一个影视艺术与技术硕士点;1995年领衔申报、获批全国高校第一个影视学博士点;1998年领衔申报、获批全国首批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

创建系列文化品牌。1985年创建“北国剧社”,成为中国校园戏剧融入社会的标杆。1993年创办“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至今29届。1994年首创“中国影视民族化”理论。2009年首倡“第三极文化”理论。2010年创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创立“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会林文化奖”等一系列重要文化品牌。

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影视、戏剧、文学、文化领域著作、文章约620万字;合作创作电影、话剧、小说、电视片、报告文学等约320万字;编集或主编出版1540余万字;共约2480万字。

心系学校与学院建设。1998年起多次诚访田家炳先生,终获资筹建“北京师范大学田家炳艺术书院”大楼;2005年动员邱季端校友为母校捐资修建“邱季端体育馆”。

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全国“百佳老电视艺术工作者,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教育部第四届、第八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北京市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北京市优秀教师奖,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北京市师德榜样,北京市第九届、第十一届、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抗美援朝70年功勋奖章等奖励。

执守杏坛一甲子,开拓事业六十春,黄会林先生始终坚持知行合一、践行大教育理念,体现了对民族、国家、时代的担当精神,不愧为全国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黄会林”事迹简介(篇3)

近年来,黄会林致力于中国文化的有效传播,是“第三极文化”的首倡者。她将多年积累的影视学科优势转化为推动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力量,寻求以新媒体时代的各种有效传播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弘扬全球,成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身体力行者。

2023年,被授予“2022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023年4月8日,入选《2023中国品牌女性500》榜单,位列第439名。2024年3月,被授予“2023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黄会林”事迹简介(篇4)

1958年,黄会林提前留校从教,成为北师大中文系的一名教师。在执教生涯中,她将育人经验总结为“严是爱,松是害”六个字。所谓严,一是做人品德之严,二是做事效率之严,三是做学问方法之严,只有以严谨的态度教导学生,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对得起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厚重传承。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培养了一批批各学科人才,先后指导硕士、博士、博士后超过170人,不少已成长为全国高校教学中坚力量和各领域突出人才。

80岁时,黄先生坚持开设《中国文化与传统美学》,希望学生对中国文化与传统美学进行成体系、成系统的学习。除了自己亲授外,还组织全国乃至世界的权威专家一道授课,内容涵盖易、儒、释、道、唐诗、宋词、宋明理学、古代戏曲等国学经典。她为这门课立下规矩:上课内容回归文化原典;每节课设有提问交流环节;每位老师出题目给学生留作业,并亲自批改,给出得分与评语;学生须用手书完成作业;每课督导,检查并记录学生作业和老师批阅内容,最后的结果是学生们的提升和收获。如今课程已经延续8年,期末学生平均评分近100分。学生在匿名评价表中写到:“通过这门课,为探寻真理找到了方法,增强了自身从事文艺研究的责任与自信。”

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黄会林”事迹简介(篇5)

黄会林出生于风雨如晦的旧中国,成长于筚路蓝缕的新中国,是历史发展和伟大变革的见证者、亲历者。“因此我格外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上学时刻苦努力,生怕配不上祖国的挑选,从教后兢兢业业,以期用全部努力报效祖国。这样的人生阅历,让我更加有意识地立足于大时代,胸怀大格局。”

她听从组织安排和学生需要,不断调整着自己的授课和研究方向,转移到空白、薄弱、亟需投入的教学领域,推动戏剧文学的教学改革,创建北国剧社,从零起步创建北师大影视学科,创建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力争香港慈善家田家炳先生捐资修建艺术楼,创建艺术与传媒学院……黄先生推动中国电影民族化、中国文化走向国际的事业、教学生涯横跨文学、戏剧、电影、传播、文化理论等诸多领域,每个领域都全力以赴,每次转型都身先士卒。

另一方面,她始终关注国家的重大需求和顶层设计,在教学和治学中,一直引导学生去认识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独立品格和价值,立足本土、热爱传统、积极向国外传播优秀中国文化,为此提出“第三极文化”理论,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创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发起“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等项目。如今,研究院成立十几年间,已邀请来自国外5大洲,101国、895位外国青年,创作了854部纪录短片,获得了157项国际性奖项,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非官方、跨文化的影像实践与人际交流项目之一。

20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