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2024人物事迹

| 泽慧

近日,“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发布仪式现场播放了年度人物视频短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大国工匠2024人物事迹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大国工匠2024人物事迹

大国工匠2024人物事迹(精选篇1)

2024年1月14日晚,四川省成都市的国家超算成都中心外,五六名大国工匠围拢在“穿孔引线”的长桌旁,无不为大国工匠杨戌雷捏着一把汗,生怕丝毫之差就触动红灯警报,功亏一篑。

只见杨戌雷弯腰稳住下盘,双眼盯紧小孔,除了拿丝线的右手,整个身体纹丝不动。一分多钟后,丝线成功穿过小孔,未引起任何失误警报,工匠们都为他激动欢呼。

这是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活动中的一个小游戏,任何失误都逃不过机敏的警报器。杨戌雷玩得很专注,并成功了!也就是这份“较真”劲儿,让杨戌雷20余年无怨无悔地冲在污泥处理第一线。

杨戌雷是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车间主任。他所在的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承担着上海约三分之一的污水处理量,也是亚洲最大的污水处理厂。

“我们厂一年的污水处理量大约有11亿m³,相当于一年处理了81个西湖的年蓄水量。”杨戌雷的日常工作就是通过对设备设施的运行操作,让污水达标排放。

“污水排放的硬性指标造成的压力其实很大,我们经过几十年的摸索,终于针对生产运营中产生的问题,做了非常实用的技术创新,压力才有所减轻。”那也是杨戌雷摸索着成长与突破的过程。

大国工匠2024人物事迹(精选篇2)

成都市装备制造工会所属的5719厂工会组织156名成都工匠等人员观看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从中领悟、思考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

1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以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技术、敬业的品德和灵巧的双手,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敢拼搏、勇创新,在各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将传统工艺推向了全新的高度,也为今后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他们的故事,不仅展示了个人的成就,更是体现了中国制造和文化传承的缩影。

全国劳动模范、四川工匠、成都工匠罗卓红在观看后表示,作为航空装备维修保障人员,面对不断入列的新装备、广泛应用的新技术,要求更高的新任务,要自觉主动向大国工匠学习,不断锤炼和提升自己的本领,努力成为能够解决外场保障疑难杂症的“行家里手”,成为精通本专业领域知识、具有敏锐判断能力、丰富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

大国工匠2024人物事迹(精选篇3)

2011年,白龙港污泥处理工程建成调试,年仅29岁的杨戌雷担负起污泥消化、干化、深度脱水三大系统的调试和接管工作。

这三大系统,直至今日也是国内处理规模最大、工艺最复杂、技术最先进的污泥工程。当时,包括杨戌雷在内的100人团队,完全零基础。当时负责干化的外国工程师,听说杨戌雷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多岁,不相信他们能够成功。

无论如何,这根“硬骨头”必须啃下来!

白天,杨戌雷在单位的钢筋管道中爬上爬下、钻进钻出,摸管道、研究设备。晚上,他挑灯夜战,翻图纸、学原理,凭着一本磨破边角的英文词典,手写近千页的工作笔记,成为员工的技术宝典。此外,他一逮住机会就向外国工程师虚心请教。

一年后,杨戌雷带领团队全面接管污泥三大系统,污泥系统同时也达到了稳定运行的要求。

两年后,外国工程师打算看干化系统是否正常运行,回访时发现,运行工况意外的良好,一些不合理的设计也被改良优化了。他忍不住竖着大拇指对他说:“Yang,good job!”

接下来的几年,杨戌雷继续带领团队根据实际运行经验,对设备、设施、工艺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升级提标优化,有效解决了“洋设备水土不服”等诸多问题。

而“不走寻常路”,是杨戌雷在技术升级改造上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大国工匠2024人物事迹(精选篇4)

3月1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四川省总工会承办,成都市总工会、新都区委、新都区人民政府协办的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在四川省成都市揭晓10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下称“年度人物”)和40位提名人选。

崔兴国:男,汉族,54岁

中共党员,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曾获全国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立功竞赛先进个人、全国机械工业质量模范、四川质量奖提名奖、四川工匠、东方电气集团劳动模范及首席技师、德阳市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先后牵头主持国内白鹤滩、三峡、溪洛渡、深蓄、葛洲坝、长龙山、绩溪、敦化,国家一带一路项目柬埔寨桑河、巴基斯坦卡洛特,南美巴西杰瑞等一大批国内外重大水电工程装配试验工作,所有机组全部达到精品指标。

他带领工作室成员在攻克水轮机质量顽疾、生产效率提升方面开展攻关创新近20项,在“一种水轮发电机导水机构预装用支承工具”、“一种转桨式水轮机用桨叶操作机构”等创新项目中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7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累计创造效益超过2亿元,为推动国产高端装备制造实现突破,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贡献了基层工匠的坚实力量。

大国工匠2024人物事迹(精选篇5)

在“80后”上海小囡杨戌雷的记忆里,儿时只要一放假就会到外婆家玩。外婆住在苏州河边上,河边有一座泵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泵站师傅口中了解到泵站的作用就是把污水收集好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去处理。这个神秘的小建筑一直吸引着小杨戌雷,直到他长大择业时,“污水处理”这个在外人看来又脏累又枯燥的专业成了他的第一选择。

如今,杨戌雷已经从业20年、入党15年。他扎根长江岸边的白龙港污水处理厂,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污泥处理车间主任。他亲历了上海污泥处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为污泥处理行业的领军者,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工匠等多项荣誉。

今年六月,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73名,杨戌雷名列其中。他说:“作为一名党员和一线工人,我感到荣幸和自豪,也深感肩上的使命和责任。我一定会履行好代表的职责与使命,不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0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