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2024杨戌雷事迹

| 泽慧

3月1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活动,由上海市总工会选送的城投集团杨戌雷光荣当选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大国工匠2024杨戌雷事迹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大国工匠2024杨戌雷事迹

大国工匠2024杨戌雷事迹篇1

杨戌雷,党的二十大代表、上海城投集团工会兼职副主席、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车间主任,深耕一线20余年,潜心专注水环境治理、资源化利用、韧性城市建设,被誉为守护一江碧水的“污泥处理大师”,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劳动模范、上海工匠、上海市技术能手、2023年感动上海年度人物提名奖,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先后获得13项国家专利、14个市级创新奖项,团体标准2项。

杨戌雷从小生活在苏州河边,上海市委市政府依托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持“清水为民,还岸于民”,昔日身边的“臭水浜”蜕变成清澈亮丽“生活秀带”的实景,强烈激发着他把“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为最坚定的信念,把成为“碧水守护人”作为自己坚定的信仰。

污水处理是城市水环境治理的最后一道防线,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是亚洲最大污水处理厂,杨戌雷在这一守就是20多年。污水厂每年处理的污水相当于83个西湖年蓄水量,从中产生大量污泥,20世纪90年代,污泥处理以填埋方式为主,成为上海治水前进道路的掣肘,至21世纪初,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逐渐面临着“污泥围城”困境,“治水又治泥”成为上海水环境治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难题。

大国工匠2024杨戌雷事迹篇2

在“80后”上海小囡杨戌雷的记忆里,儿时只要一放假就会到外婆家玩。外婆住在苏州河边上,河边有一座泵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泵站师傅口中了解到泵站的作用就是把污水收集好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去处理。这个神秘的小建筑一直吸引着小杨戌雷,直到他长大择业时,“污水处理”这个在外人看来又脏累又枯燥的专业成了他的第一选择。

如今,杨戌雷已经从业20年、入党15年。他扎根长江岸边的白龙港污水处理厂,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污泥处理车间主任。他亲历了上海污泥处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为污泥处理行业的领军者,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工匠等多项荣誉。

今年六月,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73名,杨戌雷名列其中。他说:“作为一名党员和一线工人,我感到荣幸和自豪,也深感肩上的使命和责任。我一定会履行好代表的职责与使命,不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大国工匠2024杨戌雷事迹篇3

杨戌雷选择致力于污水处理这一领域,与他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他童年时期生活在苏州河畔,而当时的苏州河又黑又臭,水污染治理程度并不理想,这点燃了他改善水环境的初心。毕业于技校后,通过多轮层层选拔,他从一名学徒工开始了在泵站的职业生涯。杨戌雷对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充满感激之情,不畏脏累,努力担当,他的付出获得了老师和领导的高度认可。

2011年,白龙港的污泥一期干化、消化以及深度脱水污泥三大工程开始调试接管运行,杨戌雷被委以重任,成为污水处理车间的车间主任。在面对多方压力和质疑的情况下,他和团队一同努力,最终成功实现了一年内接管污泥三大工程同步达到稳定运行。此后,他和团队不断创新,取得了40余项创新成果,并积极参与污泥处理教材的编写,填补了污泥处理工种的知识空白。

大国工匠2024杨戌雷事迹篇4

2011年,白龙港污泥处理工程建设成国内首例消化、干化、脱水全链条世界级“巨无霸”污泥处理中心。26岁他所负责的大型变电站规模仅次于浦东国际机场,29岁他便担负起整个系统接管调试工作。100多人的团队零基础零技术,面临一场国内水务行业史无前例的“大型战役”。国外专家完全不相信一个平均年仅26岁的团队,能够接管运行规模如此浩大的新建项目。国外专家的一句“Yang is a baby”深深刺痛了杨戌雷。两年多,他以厂为家,几千根管道他几乎都亲手摸过、审视过、研究过,一幅幅复杂的工程系统早已印刻在他的脑子里,他以最短时间全面接管污泥三大系统。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受到高度重视。作为水环境保护从业人员,我对于自己的职业感到非常自豪。”这是杨戌雷在成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时说的话。多年来白龙港厂污泥焚烧系统稳定运行,杨戌雷领衔的污泥焚烧车间年处理量16万吨,占上海污泥处理量的三分之一,有效缓解上海水环境治理中污泥出路问题,保护了长江口生态环境以及地区的空气、水环境质量对维护公众健康,改善居住环境等起到相当重要的意义。

大国工匠2024杨戌雷事迹篇5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承担着上海约三分之一的污水处理量,边建设边运行是常态,杨戌雷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带领团队针对国外设备设计上的缺陷、运行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进行技改,攻克技术难关。

在工作中,杨戌雷总是边钻研技术,边总结经验,手写近千页工作笔记,成为白龙港厂污泥系统运行、检修的技术宝典。他领衔提出的创新成果和技改措施,获得了11项国家专利、市优秀发明选拔赛金奖2项、银奖5项、铜奖5项,市职工合理化建议项目创新奖、优秀成果奖等荣誉,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产运行中。

比如深度脱水项目,原本污泥、三氯化铁、石灰乳液三种管道相对独立,在气温偏低的情况下,污泥与药剂不能充分反应,导致药剂的用量加大,药液浮在表面流溢,常常使得泥饼不达标。杨戌雷和他的团队提出,通过将三氯化铁管道插入污泥管道,形成“管中管”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大流量的污泥带动小流量的三氯化铁一起冲散到池内,同时还在池内加装导流板,防止药剂断流,使药剂和污泥达到充分混合的作用。这样一来,污泥日处理量从260吨干基提升到330吨干基,提升率高达25%,保守估计每个月能在石灰和三氯化铁药剂费用上节省15万元,取得了降本增效的目的,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指南。

20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