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好人”胡晓春事迹

| 刘慧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可以起到宣扬特定的时代精神、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2“中国好人”胡晓春事迹材料。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2022“中国好人”胡晓春事迹

2022“中国好人”胡晓春事迹

胡晓春1980年出生在黄山脚下的一个山村,20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入伍, 7年军旅生活,磨砺出坚强性格。2006年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黄山,应聘到黄山风景区成为一名防火队员,由于工作成绩突出,2011年6月,他成为迎客松第19任守松人。从这一刻起,胡晓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心中默默立下志愿,用责任担当诠释党员荣光。

一、他有一种刻苦钻研、谦虚谨慎的学习精神

“我最后悔的事,就是没好好读书,如果能考上大学,人生也许就改变了。”刚参加工作、唯有高中文化的他,深知自己仅有的一点文化知识是难以胜任本职工作的。为此,他给自己定下了学习计划,每天必须读2个小时的书,每季不少于三千字以上的读书笔记。2010年9月胡晓春从云谷寺调任玉屏小队成为一名迎客松(B)岗守松人,为在最短时间掌握迎客松守护管理体系基本知识,工作上,他主动向老同事学习,向技术专家请教,向实践经验求知识,通过老同志的言传身教,自己的努力摸索,很快掌握了迎客松守护、保护工作要领。2010年11月胡晓春参加了迎客松第三次全面体检和综合保护工程,每一次谈起第一次参与迎客松体检工程时,他都会激动地说:“参与迎客松体检和综合保护工程,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通过与迎客松的亲密接触,使我对守护迎客松工作的责任有了更深的感悟……”2011年,胡晓春正式从前任手中接过接力棒,成为了迎客松第十九任守护者。站在迎客松前,他默默地向他的前辈许下诺言,定要像历代守松人那样,立足本职,踏实工作,干就要干好!做一名合格黄山守松人。

二、他有一种不怕吃苦、勇于担责的拼搏精神

“既然注定要做平凡的工作,那就安心做好,学好一门功夫,做好每一件事,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家人。”刚来黄山不久,胡晓春被安排在黄山最险峰-天都峰路段巡护,尽管工作环境恶劣,不论刮风暴雨,路段上总能看见他巡护的身影。

2008年黄山风景区遭遇了一场五十年一遇的冰冻雨雪恶劣天气,著名的迎客松和其它黄山松一样面临着严峻考验,景区园林部门迅速成立了应急保护队伍,胡晓春光荣的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他时而背着风力器材为树冠除雪,时而用竹竿抖落树枝积雪,手套湿了,鞋子湿了,身上的衣服也湿了,冰水和汗水夹杂着湿润润的衣服,他全然不顾。1月28日,山上下起了冰冻雨,恶劣的天气考验着每一位队员的意志,在这紧急关头,胡晓春主动请缨参加“迎客松应急保护小分队”。从十几公里外的山下往山上运毛竹,为迎客松搭起支撑架。积雪深度已达近60厘米,飞雪淹没了所有的游道,已是晚上7点多了,寒冷刺骨的黑夜里,胡晓春还没有吃上饭,他打着手电筒,走在湿滑的石阶上,跌倒了爬起来,扛上毛竹继续前行。此时,从雪地里刨出来的毛竹像雪柱,八、九米长滑溜溜的,扛在肩上就是平时平路上行走也很困难,更何况走在雪没至膝的湿滑山路上,又饿又累又冷,一趟下来就需要四五个小时。责任;责任;还是责任,他一遍遍告诫自己,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哪里有困难,自己就应该出现在哪里。当支撑架下的迎客松岿然不动,冰雪中迎客松依然张开臂膀迎接四方宾客时,胡晓春的内心充满着激动与自豪。

2012年超强台风“海葵”席卷黄山风景区,为了应对这次台风,胡晓春几乎3天2夜没有合眼。

每2小时对迎客松保护区巡查一次,劝阻游客不要进入保护区,看树纹理、颜色有无变化,每天检查记录重要数据。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简单而枯燥。胡晓春说:“迎客松和我的女儿一样,平安健康是我对她最大的心愿”。

三、他有一种“顾大家、舍小家”的奉献精神

36岁的胡晓春,现在正是他上有老下有小的关键时候。可以说,每个家庭都需要有男人顶天立地扛起家庭的重任。但是,作为黄山迎客松的守护者,照顾老人和妻儿就会成为一种奢望。2011年4月的一天夜里,女儿突然生病住进了医院。接到电话后他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要不是担心夜里请假打扰别人,他就准备步行下山回家了。好在妻子和父母十分理解他,打电话让他不要回来,说女儿已打上点滴,无大碍。

一个党员要做到与群众不一样,须在“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关头豁得出”。胡晓春同志在参与急难险重工作中,总是不怕危险,冲在最前面。近年来,他多次参加紧急救援,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数十起。

胡晓春的岗位是平凡的,但他的工作业绩是不平凡的。作为黄山守松人,他始终坚持以“守卫和保卫黄山的安全”为己任,扎根黄山基层保护一线,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认真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工作。先后被管委会及相关部门授予治安标兵、先进个人、防火先锋岗以及市级优秀护林员称号,“安徽省标杆班组”荣誉有他的功劳。

胡晓春同志就是这样辛勤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充分展现共产党人的时代风范,在普通平凡的工作中体现了一个优秀党员的高贵品质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他始终坚持一个信念: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奉献一生,无怨无悔!

时代楷模黄文秀的事迹

看完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我的眼泪湿了眼眶,作为一名支教结束已经返校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我深知基层工作的不易,她的故事更是基层工作者的一个缩影,我们都应该向文秀同志学习,学习她对党忠诚、信念坚定,学习她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学习她胸怀大爱、无私奉献,学习她立足平凡、追求崇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拼搏奋进。文秀走了,千千万万个文秀还在,每一个青年学子都要承担起光荣的历史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入时代的洪流中,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限度将自己投入到祖国伟大建设当中去。

通过学习“第一书记”黄文秀的事迹,让我明白了基层是艰苦的,只有心怀信仰,才能成芳华。努力、阳光、热情、真诚、有追求,是黄文秀留给所有人的印象,她用赤诚的初心,质朴的奉献融入贫困群众,担当起脱贫攻坚重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学习“第一书记”黄文秀不畏艰苦,奋勇向前的精神。只有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把一脉相承的信仰,奉献与牺牲的信念,化作迎难而上、登高行远的力量,铸成共产党人无私奉献、不负人民的魂。

看完黄文秀的视频,我感慨万分,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短暂的一生,为老百姓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践行了一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庄严。铿锵誓言犹在耳,壮志未酬泪满巾。文秀走了,带着百坭村的扶贫重任和群众的脱贫愿望、带着她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群众的无限深情,匆匆离去。在她短暂的生命里,用青春书写韶华印记,以信仰铺设脚下芬芳。虽然她走了,但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她用生命照亮的扶贫路,也将激励着千千万万扶贫干部不懈奋斗,继续前行!作为一名中共党员,黄文秀的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在今后的支教之路上我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祖国奉献自我的青春力量。

黄文秀同志勇挑重担,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本色,我们要学习她身上可贵的精神,努力学习、勤于实践、不懈奋斗,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外国语学院刘明晟同学表示,今天学习了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我极为感动且备受鼓舞。在此向扶贫先锋致敬,向第一书记致敬。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投身西部热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的地方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贡献一份力量是我的理想和愿望。愿加入西部计划,同志愿者们携手共进,以前仆后继、一往无前的毅力和决心,助力党和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服务社会,报效祖国,扎根西部,融入基层,深入脱贫攻坚战主战场,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己任,初心不改,努力奋斗,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做好扶贫工作,让国家放心、人民幸福,是所有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追求和目标。我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虚心学习,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和扎实的工作能力贡献青春力量。

学习黄文秀的事迹后,了解到她放弃留在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决定回到革命老区百色,奔赴偏远的贫困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将扶贫当作自己”心中的长征“,让我回忆起去年暑假跟随资源瓜里乡义林村第一书记在乡间地头跋涉,克服语言不通的问题和当地群众交流,协助降准扶贫工作的生活。对于基层,自己有很深的体会,大学连续三年暑假奔赴龙胜、全州、资源贫困山区参与为期将近一月的扶贫工作,与扶贫工作者战斗在第一线。深切感受到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扶贫道路不简单,基层工作的经历让我觉得没有辜负青春。今年六月,大学四年生活结束后,我将成为一名光荣的西部计划志愿者,踏入支教的岗位,继续为祖国奉献青春力量!

看完各家媒体对黄文秀事迹的报导,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太快,快到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初心,甚至不知初心为何物。可能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孩提时代,说起自己的人生理想,那一定是要成为伟大的数学家或者科学家,为整个人类的发展做贡献。而随著年纪的增长,思维以及认知的具化,理想渐渐成为考一所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经济独立、独善其身。.。.。.。所有生活的零碎,都不再能够拼凑得起最初梦想的蓝图。也许是因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越来越浅薄,也许是因为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也许是对于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的认知超越不了“小我”。而黄文秀的事迹,正是能够让我们在感动、感慨的同时,从这些情感碰撞中再去找到自己的初心,用榜样的力量荡涤灵魂、砥砺初心、呼唤担当。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

--月,谢海华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谢海华与妻子结婚30载,撑起妻子病痛的人生,以爱之名诠释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29年前,23岁的湖南农民谢芳与入室盗窃歹徒搏斗,身中9刀,落下残疾。刚刚从部队复员回家的谢海华,经人介绍与谢芳订婚。面对谢芳日益严重的后遗症,谢海华仍选择了与她结婚。近28年来,谢海华一直悉心照顾妻子,每天早上6时准时起床做饭,帮妻子穿衣服、洗漱,端屎把尿,一日三餐把饭菜送到床头喂她吃……这些事,谢海华一做就是29年。对于谢芳来说,谢海华就是她的手和脚,“没有他,我活不到今天。”

1988年10月,谢海华与谢芳完婚。没多久,他们的儿子出生了。不幸的是,谢芳的身体每况愈下,手脚韧带和肌肉开始不断萎缩,不久便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妻子卧病在床,儿子嗷嗷待哺,家庭重担都落在谢海华一个人身上。谢海华认真学做家务活,洗衣、打扫、炒菜、熬药,帮妻子梳洗按摩、端屎把尿,抚养教育儿子……这些事,谢海华一做就是29年。

为了照顾妻子、孩子,谢海华不敢远行,只能守着家里的田地勉强维持生活。为给妻子凑钱治病,谢海华变卖粮食,拉下脸面向亲朋好友挨家借钱,平时只吃辣椒和青菜,若没有客人来,一年都吃不上几块肉。为了治好谢芳的病,谢海华找来一辆独轮土车,推着妻子四处求医,中西医看了个遍,病情却丝毫未见好转。谢芳有时会灰心泄气,不忍拖累谢海华,谢海华总是给予妻子最灿烂的笑容,鼓励她、开导她。

,谢芳面临子宫和卵巢切除手术,她要求放弃治疗。谢海华抱着妻子,一句一句地安慰道:“一切都会好的,我会一直陪着你,我们都要坚持下去,坚持才有希望。”在丈夫的鼓励下,谢芳继续治疗。

谢海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替妻子优先考虑。为了让妻子住得舒服,他把家里的茅草土砖屋改建成简单的毛坯房,后又建起了厨房和杂屋。

苦的时候,谢海华也躲在被子里哭过,但他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谢芳感激地对丈夫说:“我勇敢了一次,你却勇敢了一生!”

11月,谢芳夫妇在政府安排下入住了敬老院。谢海华也在敬老院当起了保安,家庭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观。抱着感恩的心,谢海华利用当兵时学会的理发手艺,免费为敬老院老人理发,还热心地做一些水暖、电工、勤杂、园艺等杂务。

2022“中国好人”胡晓春事迹相关文章:

2022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事迹一览

2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