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感人事迹有哪些1000字

| 郑诗2

1826年11月——此时的贝多芬已疾病缠身,可从《终曲》中我们可以看到,贝多芬在向整个世界微笑。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与贝多芬有关的感人事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与贝多芬有关的感人事迹1

你也许知道,曾经,有一个音乐家,叫贝多芬。

当我第一次听到《致爱丽丝》时,虽是童稚,但也不禁为它美妙、空灵的旋律而震撼,眼前似乎出现了一位少女,身姿曼妙,面容姣好,轻纱般的长群,在音乐中旋转,再旋转。忽然,少女的白裙变为了红裙,热情的舞步,充斥着对友情的赞颂。那时贝多芬四十岁,《致爱丽丝》是为他的学生,名叫伊丽莎白·罗克尔的女高音歌唱家所作。伊丽莎白·罗克尔是德国的女高音歌唱家,也是男高音歌唱家约瑟夫·奥古斯特·罗克尔的妹妹。1807年,14岁的伊丽莎白跟随哥哥来到维也纳,很快就被贝多芬所接纳,成为他身边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贝多芬在创作这首乐曲时,两人保持着亲密的友谊,这首曲子是献给她的一个纪念。

而《月光奏鸣曲》则是一位柔和而悲伤的夫人,在月光下如泣如诉,透着悲伤与绝望。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琪里爱太·吉却娣,他把《月光奏鸣曲》献给了她。

贝多芬的一生坎坷而又坚强。1796年至1800年,正是贝多芬的耳疾开始越来越深地影响着他的时期,他的耳朵日夜作响,似乎内脏也受着折磨,听觉更是越来越衰退起来。他一直对自己的耳疾保持着缄默,直到1801年,他才在信中向他的好友韦该勒医生才悲伤地倾诉道“我的最高贵的一部分,我的听觉,大大地衰退了。当我们在一起时,我已觉得许多病象,我瞒着;但从此越来越恶劣……还会痊愈吗?我当然如此希望,可是非常渺茫;这一类的病是无药可治的。我得过着凄凉的生活,避免我心爱的一切人物,尤其是在这个如此可怜、如此自私的世界上!……”这些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他身上浓浓的悲伤情绪,然而他却是如此需要欢乐,在没有欢乐时,他就创造欢乐!就这样,在1801年他恋爱了,尽管他在恋爱上不断地钟情,不断地梦想着幸福,最后幸福却总是幻灭,使他陷入痛苦的煎熬之中,他却仍旧一次又一次地坠入爱河之中,《月光奏鸣曲》就是他这段爱情的心理体验,他创作了该首作品,并将他献给当时的恋爱对象,然而,这位漂亮轻佻的贵族小姐却最终无情地抛弃了他。正是在这种复杂的痛苦体验和激烈的内心矛盾冲突中,在对爱情的期待与失望之中,才诞生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为了继续创作,贝多芬在创作以及弹奏时,咬住一根小木棒,以感受音乐的震动。因此,贝多芬着名的九大交响曲中的七部,才可以在耳聋的情况下创作出来。贝多芬是一个有自尊的,坚强的人。

也许,过去若干年,人们仍然记得曾经有一个伟大的音乐家,他叫贝多芬。

与贝多芬有关的感人事迹2

他是一个被命运捉弄的人,他是一个耳聋的音乐家,他便是一个用痛苦换来快乐的英雄。

曾经有一位学者用这么一段话来形容他: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罗曼蒂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看到克服苦难的壮烈悲剧,才能够帮助我们承担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他是如此的不幸,双耳失聪。音乐家最重要的听觉器官损坏了,就如展翅欲飞的雄鹰失去刚劲有力的翅膀,人生也许就因为这一点败笔会永远暗淡无光。但是,他的一生不但没有消沉,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光芒。是什么让他忘却了苦难,鼓足勇气面对人生?是什么让他漠视了痛苦,欣然地接受残酷的现实?又是什么,让他抛弃不幸乐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一世?是人性的热情,是乐观的心态,是坚持,是毅力,是精神。

他是一个固执的人,听不见任何声音,他不向任何人表现这一点,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他的弱点,只好离开群体决然地与大家分开而居。我想,在那时就算别人知道了也不一定会嘲笑他,但他就是这样。就是这么固执。固执地宁愿一个人孤独,也不愿每天看到别人对自己所谓“鄙视”的目光。而他在给别人的信中说道:我生性热情,喜欢活动,甚至也能适应社会消遣,但却很早被迫与人类分开,过着孤独的生活,有时我要克服它,却总是被这个残废的事实挡住去路!但我不能对人说,大声点,嚷嚷吧!因为我是聋子,我怎能让人知道我的感官有问题,而在这感官上我本该超过其他人的,我这感官曾经在音乐界中比谁都完美。仅仅几句话,使我看到了一个残缺的天才音乐家,更使我看到他固执的身影。我认为,那是一种极端性,而那种极端无人挑战!

他是一位苦苦抗争一生的英雄。音乐与当时的习俗风尚格格不入,他没有朋友,更不用谈什么知音了。他独自与命运抗争,残酷的现实把它折磨得很惨,但是,他并没有倒下,反而愈斗愈勇!对人生的热情和顽强的生命力是他走下去的强大后盾。

他是“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和痛苦铸就的人纵然大千世界给了他太多的不幸与痛苦,但他却用他的苦难来创造快乐给予世界!是英雄,不是思想上伟大的人,也不是力量上伟大的人,而是心灵上伟大的人。仅此一点,他就有独据世界之巅峰的权力。对他来说,成功好失败又算得了什么?我认为,英雄在每个人心中都具有强大的心灵力量,在精神上给予帮助和支持!

他就是这样的人,他就是一个饱受苦难折磨,却在痛苦中为别人创造不朽精神财富的人!

贝多芬,你永远不会孤独!

与贝多芬有关的感人事迹3

众所周知贝多芬是一个很有名的音乐家。可是他的经历谁又能完整的说出来呢!恐怕也只有他自己能说出来吧!据书所说:他是个矮小粗壮的身材,土红色的阔脸庞,额头凸起,头发浓密;双眼闪烁着一种神奇的力量,眼珠小而深陷,兴奋或激怒时会突然变大,放射出一道粗野的光芒,似乎夹带着什么奇妙真理;右下颌有一个深深的酒窝,笑起来显得极其不对称——那是一个不习惯欢乐的人的笑。他平素的表情是阴郁的,坐在一个小酒店的角落里,双目紧闭,仿佛死神临近。

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很快乐的,每个人都非常天真和可爱,都有自己做过天真的事,都有一个装秘密的筐把这个筐装得满满的。可是他的童年是怎样的呢?贝多芬的全名——路德维希·冯·贝多芬。他是1770年12月16日生于波恩的一所破屋。他的父亲是个没有多少才华却非常喜欢的歌手,母亲是个女佣人。在他四岁时,父亲想把他塑造成童年神童,就用暴力强迫他一连几个小时地弹琴,使他差一点儿因此永远厌恶艺术。十一岁时,进了剧院乐团。十三时,当了管风琴手。十七岁时,亲爱的母亲死于肺结核,他成了一家之主,不得不要求酗酒的父亲退休,而把退休金交给他管理。为物质生活操心费力,还要担负起两个弟弟的教育责任。这些悲惨的事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痕。

尽管如此,他却在布朗一家找到了亲切的依托。她教小女孩埃莱奥诺雷音乐和诗歌,两个人成了童年的伙伴。也许他们之间产生了一种挺温柔的感情,但并没有深入的发展下去。后来埃莱奥诺雷嫁给了韦格勒医生,三人经常通信,一生保持着纯真的友谊。童年的悲惨并没有打破贝多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那一片片草原好似懒洋洋地漂浮在水面上,莱茵河以它既温柔又汹涌的河水浸润着浓荫掩映,鲜花遍布的堤坡。

噩运来临了,1796年到1800年间,重听开始严重起来,耳朵昼夜不停的嗡嗡响,内心也使他痛苦不堪。他一直没敢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总躲着别人,独自深藏着这个可怕的秘密。但是到1801年,他无法再隐瞒了,他绝望地写信告诉了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我不得不悲惨的活着,躲开我所喜爱的和对我弥号珍贵的所有一切,而这又是一个如此悲惨、如此自私的世界里!”并在1799年创作了《悲怆奏鸣曲》、《第三奏鸣曲》,当他心灵极其需要欢乐,所以当他没有欢乐时,就得自己制造欢乐。他欢乐的曲子有《七星秦》,清澈的有《第一交响乐》。

一些作品中不体现了独居于维也纳的贝多芬对故乡的深深思念。除了肉体的痛苦之外,贝多芬成为了爱情的受害者,这是一种纯洁无瑕的爱情,他厌恶粗俗的欢乐,对爱情的神圣有着一丝不苟的看法。他不断地痴情地去恋爱,不停地梦想着幸福,但幸福即将破灭,随即便是痛苦的煎熬。

1806年5月,这月的一天是最幸福地,因为贝多芬与泰雷兹·德·丰伦威克订了婚。(泰雷兹的哥哥和贝多芬是朋友,她也曾经跟贝多芬学习过钢琴)。

一天早上,他们俩在花园中相遇,贝多芬告诉泰雷兹,他正在写一部歌剧,那个主角已在他心中,不论他身在何处,他从未达到过这么高的境界,一切都充满阳光、纯洁、明亮。这就是爱情的美丽。可是这位风骚、稚气、自私的女人使贝多芬很痛苦。并筹写了《幻想奏鸣曲》、《克莱采奏鸣曲》等。大概是因为贝多芬没有财产,粗暴,对长期等待的反抗,使贝多芬与泰雷兹的婚约取消了,但是直到生命的结束,双方都深爱着彼此。

他被爱情抛弃了,他正直壮年,任由暴躁的脾气发泄,不再顾及人言、习俗、社会等的一切,他有什么可害怕或敷衍的?爱情不再,雄心已无,剩下的只有他的力了,力的欢乐和消耗。虽然他没有好的姻缘,但是在这过程中却筹作了好多的歌曲。贝多芬的才华结出了最美好的果实。

歌德知道了贝多芬的许多着作,于是便与贝多芬结识。他们在特普利兹相见了,却话不投缘。贝多芬赞赏歌德的才华,但两人的性格难以相融,前者的过于自由和暴躁难免会伤害后者。两人隔间一定的距离,通过那一件事后两人没有联系了。有一次,贝多芬和歌德一起在路上遇见皇族,哥德恭恭敬敬地立于大路旁,低低地弯着腰,把帽子拿在手里。贝多芬则倒背双手走入人群。那些大人物们向贝多芬打招呼,他刚好玩似的看着皇家车马在歌德面前经过。事后,贝多芬毫不留情地把歌德狠狠地训斥一通,他的傲岸使得歌德永远不会原谅他。因此他没有与很多人交谈。维也纳是一座轻似佻浮华的城市,不会欢迎贝多芬这样傲岸而自由不羁的天才。社会开始重视政治而轻视艺术,即使是流行的音乐也完全不同于贝多芬的风格,他们将他视为迂腐。

耳朵由重听变为全聋。自1815年起,贝多芬全靠笔头来和外界交流。

在排练中,贝多芬指挥演奏并全乱套了。虽然在几次的演奏钢琴中获得了人们的不断掌声,但是他还是不能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在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一场暴风雪中去逝,一位陌生人替他合上了眼睛。

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在悲剧命运中,竟然着作了许多歌曲。一个贫困、残疾、孤独、痛苦造就的不幸的人,一个世界不给他以欢乐的人,竟然创造了欢乐带给人间!真的一位伟大的人啊!

与贝多芬有关的感人事迹4

音乐,是人类在历史的道路上最伟大的发明。而音乐的本身就是需要人类去不断探索与创造。就在探索音乐的这条道路上,有一个才华横溢,坚持不懈的音乐巨人——贝多芬。

贝多芬在音乐上与莫扎特齐名,但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1770年,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的一个贫穷的家庭。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耳光。

在贝多芬12岁他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奏,而且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后来,他师从莫扎特,刚开始的时候,莫扎特想看看他的能力让他演奏音乐,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

之后贝多芬便开始了他那坎坷而又伟大的一生,在他短短57年的生命里,他孜孜不倦的创作了一百多首曲子:凄凉悲壮的《悲怆奏鸣曲》,气势滂薄的《英雄奏鸣曲》,灵巧优雅的《致爱丽丝》,撼动人心的《庄严弥撒》,动人肺腑的《月光曲》。这一首首的曲子,早已超过了物质的限制,成为了艺术天空中最美丽的星星。

啊,贝多芬,你是这样的坚强,这样的伟大。面对那对音乐家来说最恐怖的疾病——失聪,面对那恐怖的命运。你毫不退缩,誓要狠狠地扼住命运的咽喉!为了自己的梦想,无视周围的一切困难,你就是坚强的追梦者——贝多芬。

与贝多芬有关的感人事迹5

当你聆听那悦耳的音乐,你是否会想起那位命运坎坷,却依旧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创作出不朽名篇的“乐圣”——贝多芬。

舞台上的方寸之地,便是你的天地之间。25岁时,你写道:“拿出勇气来!尽管身体欠佳,但我的才华必将全部展现!”可就在你意气风发的时刻,耳聋症却缠上了你,这对于当时的你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梦魇,可就算如此,你依旧创作出拥有惊人魅力的乐章,作品第13号《悲怆奏鸣曲》如今依旧回响在我们耳边。

31岁时,除却肉体上的痛苦,你的精神上也饱受煎熬,贝多芬,我想走近你,我知道我无法改变现状,我是我只想为你谈一首《月光奏鸣曲》,抚慰你被爱情所伤的千疮百孔的心。就在你受到肉体、精神上的双重折磨时,你发出了不甘的怒吼: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在情绪时而沮丧、时而高昂的情况下,你创作出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于是,心情压抑的夜晚,我总会对着星空聆听《月光奏鸣曲》,对着大地哼起《幻想奏鸣曲》……

大革命时期,你虽对法国入侵者恨之入骨,但对他们史诗般的业绩仍然狂热地崇拜,谱出了帝国般的史诗《英雄交响曲》。那一段段或是低沉或是高亢的旋律击打着听者的耳朵,也击打着我们内心的最深处……

36岁时,你的心灵暂时受到慰籍,在梦幻和温柔凝造的氛围中,夏日的天堂幻梦《田园交响曲》翩然问世。可好景不长,这段恋情仅仅持续了4年便无情终结。44岁时,你的声望达到顶峰,被视为“欧洲的光荣”,但是我知道,名誉上达到巅峰的你依旧孤独无比,身边的朋友死的死、散的散。你在手记上写道:我一个朋友也没有了,在这个世界上,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贝多芬,我想走近你,想为你弹一首《热情奏鸣曲》,唤醒你的斗志,唤醒你创作的激情。

仅仅过了四年啊,你怎会落魄至此,过着乞丐般的生活?可无论怎样的绝境总会留有一丝光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你在维也纳成功地举办演出。在那个尊重礼节的国度,在那个即便是皇族出场也不过鼓掌三次的国家,你收获了接连不断的掌声。这是何等的慰藉!

但死神还是悄然来临,随着夜幕的降临,暴风雨在酝酿。接着,沉重的乌云蓄满了闪电,天空一片漆黑,暴风雨倾盆而至。

忽然,在狂风骤雨中,黑暗被撕裂了一道口子,一颗璀璨的明星拖出一条明亮的线划破天际,消失于天地之间……

2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