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生人物事迹感想作文

| 邱妹

李培生人物事迹感想作文篇1

1999年至今,李培生穿梭于黄山悬崖峭壁间,放绳子捡拾垃圾已长达23年,放绳高度累计约1800千米。先后获评“中国好人”“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黄山的美,美在天然,黄山的干净,却是近200人的环卫队伍日夜辛劳换来的,李培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今年,是李培生在黄山风景区工作的第25个年头。从最初的检票工作,到后来的路段保洁,1999年6月,李培生转岗到了放绳队,成为黄山风景区玉屏环卫所的一名放绳工。放绳工是特殊工种,要在悬崖峭壁上捡拾垃圾。这项工作辛苦又危险,胆识、技术、体能,缺一不可。

“我是安徽无为人,从小在水边长大,胆子不小,但第一次放绳对我来说仍感到很害怕。悬崖垂直落差有十几层楼高,身体直打哆嗦。”李培生回忆说。现在,他已能娴熟地在黄山之巅“飞崖走壁”。

李培生所在的玉屏环卫所,位于黄山风景区的精华地段,有天下闻名的迎客松,有以险绝而受游客喜爱的天都峰,都是游客的主要游览区,环卫保洁工作尤为重要。

他的主要工作是放绳作业,拾捡丢弃或吹落在山体间的垃圾,作业难度大。工作时两人一组,上下呼应,一个人在路面上观察绳索的变化,同时提醒游客地上有绳索,以免游客关注景点被绳索绊倒,一人则放绳而下,李培生就是那个放绳而下的人。他平均每天在悬崖放绳上下4到5次,二十余年间放绳高度累计约1800千米,相当于攀爬了200多座珠穆朗玛峰。

“玉屏峰、天都峰、莲花峰等都非常陡峭,崖壁几乎垂直。每次放绳都是对体力和心理素质的双重考验。”李培生说,外围放绳的作业环境不是悬崖峭壁,就是荆棘丛林,有时一脚踩空,会悬在半空中晃荡好半天。碰上大风,还会刮来一些小砂石,擦破皮已是司空见惯。阴雨天气时,因崖壁附着苔藓,脚踩在上面时常会打滑,没有受力点,崖上作业难度和危险系数还会增大。好在李培生胆大心细,认真完成每一次外围放绳作业,始终保持零事故。

越是节假日,黄山人越多,环卫工作越繁重,李培生和家人聚少离多已成常态。他说,飞崖走壁换来黄山洁净如洗,很有成就感。

李培生的老家在芜湖,他很少能抽出时间回老家。黄山有名,在黄山悬崖放绳捡垃圾的李培生经常被媒体报道,也很出名,父母也是看电视才知道他从事的工作。面对父母的担心,李培生解释,会定期接受专业登山队培训,能胜任这份工作。

李培生还延伸服务职能,协助有需要的游客安全下山,利用放绳工作帮游客拾捡掉落在悬崖上的手机、钱包等,经常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为游客拍摄照片,从细节之处展现黄山文明;他还兼任技术维修工,从小电器到水电工程的维修都驾轻就熟……

“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我们就要勇往直前,因为我们的心中都有一样的担当、一样的信念,黄山是我的第二个家,我们要把家建设好,维护好,发展好!”李培生说,“今后工作中,我将时刻牢记回信嘱托,扎根黄山,服务黄山,和大家一起把黄山建设得更加美好,以实际行动回报党和人民的关怀。”

值得一提的是,在黄山之巅像李培生这样的放绳工有18名,他们肩挎绳索,穿行在陡峭悬崖间,只为换来景区的干净整洁。很多中外游客看到放绳工的危险工作,对他们的敬业精神心生敬意,称赞他们是悬崖上的“美容师”,纷纷拍照传播。他们,也是黄山独特的“文明风景”。

李培生人物事迹感想作文篇2

争做社会好公民,充分弘扬社会公德精神。社会公德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人类是社会群体,公德心就是维系社会群体秩序,衡量道德的标尺,社会公德需要社会全体人员去遵守。正所谓“人而无德,行之不远”,道德不仅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还是社会关系的基石、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好一个好公民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争做单位好员工,充分发挥敬业奉献精神。敬业和奉献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谓敬业就是爱岗的的进一步升华,是对职业责任、职业荣誉的进一步深刻理解和认识。所谓奉献就是一心为他人、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作贡献。奉献是在自始至终贯穿着敬业等优良职业道德品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产生的。就像安徽黄山风景区工作人员李培生、胡晓春,他们常年在山崖间清洁环境,日复一日呵护着千年迎客松,用心用情守护美丽的黄山。我们要向他们一样争做单位好员工,在工作中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争做家庭好成员,充分传承孝老敬亲精神。孝老敬亲是中华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孝敬老人,尊敬亲人。美满幸福的家庭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创造去守护,家庭是国家和社会的“小家”,“小家”需要“大家”的维持呵护才更温馨,国家和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我们要将“小家”融入其中才更有价值。和睦的家庭氛围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我们都要做好家庭好成员,尊老爱幼、夫妻和睦,言传身教子女,将中华传统美德传承。

平凡的岗位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是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全社会要以“中国好人”为榜样,向他们学习、看齐,不惧艰难险阻,在工作岗位上顽强拼搏、无私奉献,挺起精神脊梁,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李培生人物事迹感想作文篇3

李培生,他是一名黄山风景区的放绳工,2022年是他工作的第二十五个年头,从最初的检票工作,到后来的路段保洁,再到放绳队。放绳工是景区环卫里的一个特殊工种,需要在悬崖峭壁上捡拾垃圾和塑料袋。这项工作既辛苦又危险,胆识、技术、体能,缺一不可。

然而经过刻苦专业训练和长期实地操作,如今的李培生对这个工作已是驾轻就熟。凭借一根绳索,他在悬崖峭壁间行走自如。翻越、攀爬,再翻越、再攀爬。在放绳队工作以来,李培生累计放绳高度近1800公里,相当于攀爬了大约200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面对无数次的询问,他回答:“各行各业都需要有人去做,这个工作,我不去做,就得别人去做。”

在黄山风景区,像李培生这样的放绳工共有18名,他们肩挎绳索,穿行在陡峭悬崖间,只为换来黄山风景区的干净整洁。在他们看来,维护好景区的绿水青山就是最大的心愿,也是坚守的初衷。

李培生人物事迹感想作文篇4

李培生是黄山景区的一名环卫放绳工。这份工作需要在悬崖峭壁上拣拾随风落向山谷的塑料袋、游客掉下的物品。

“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放绳既陌生又恐惧,悬崖垂直落差大的有十几层楼高,头一次下去身体直打哆嗦。”回忆起第一次“飞檐走壁”,李培生至今难忘。

经过专业训练和实地操作之后,李培生对这份工作已是驾轻就熟,凭借一根绳索,在峭壁上行走自如。在旅游旺季,他每天要放绳七八次,上下一趟需要一个小时左右,这对体力和耐力都有着极大的考验。

20多年来,李培生累计放绳高度达1800公里,相当于200次登顶珠穆朗玛峰。

一个人守护一棵松,一守就是12年。这是“中国好人”胡晓春的故事。

为更好保护迎客松,黄山风景区派专人对迎客松进行24小时的特级“护理”。迄今,在所有“守松人”当中,胡晓春虽然最年轻,但守松年限却是第二长。

除了观察树皮、梢头、枝丫、冠顶之外,胡晓春每天的巡检细到连松针都不放过。

“中国好人”是一位位拥有大志的凡人英雄。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已经开展了10多年。李培生和胡晓春,2012年和2021年先后入选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

至今,“中国好人榜”已发布150期,共有16228人(组)入选。他们是成千上万普通人良德善行的缩影。

海南94岁退休教师符国仲,举家捐款1000多万元,奉献家乡教育事业;重庆花甲老人何明全、段萍友,奋不顾身,在汹涌洪水中挽救生命;安徽“暖心书记”李俊,扎根基层因公殉职、自愿捐献器官……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151人(组)光荣上榜。他们舍小我、顾大家,以初心坚守岗位,用担当奉献情怀。

“中国好人”用平常心做不平常事,用小爱凝聚人间大爱,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文明典范、精神榜样和行动指引。

网友评价:“他们是身边的英雄,他们是时代的脊梁。”

李培生人物事迹感想作文篇5

黄山之巅,迎客松畔。8月13日上午10时许,双手接过,“中国好人”李培生和胡晓春热泪盈眶。

“这份巨大的鼓舞不仅是给我和晓春的,也是给黄山的,更是给所有‘中国好人’的。”黄山玉屏环卫所放绳工李培生难掩兴奋。

同为“中国好人”的李培生和胡晓春相识多年,敬业奉献是他们的共同特点。近日,他们一起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班,学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时萌发了写信的念头,于是两人共同署名写了一封信。

以山为家,以路为友。每一天,第一波游客还未上山,李培生就开始在悬崖峭壁上“飞檐走壁”。行走、弯腰、捡垃圾,在黄山之巅台阶上走10多公里,25年来放绳高度相当于攀爬了200座珠穆朗玛峰。

李培生介绍,现在游客多了,但乱扔垃圾的现象少了,放绳工清捡的大都是被大风刮到悬崖下口罩、纸片等。

平日里,只要李培生来到迎客松附近清捡垃圾,总会敲开 “守松人”工作室的门,准能找到胡晓春,和他聊上几句心里话。

一个人守护一棵松,一守守护十二年。一张简易床、一副桌椅、一台监控电脑和一些监测工具,这是胡晓春在山上的全部家当。

每年超过300天住在山上,朝夕与迎客松为伴,他始终像保护眼睛一样守护迎客松,不曾有丝毫懈怠。

每隔两个小时日常巡查检测,记录60多本迎客松日记,急难险重任务主动请缨,竭尽全力为迎客松遮风挡雨……去年,胡晓春被评为“中国好人”,被大家称为迎客松“哨兵”。

“我将立足岗位不负使命,守护好迎客松,让迎客松延年益寿,广迎四海宾朋。”胡晓春目光坚定地说。言为心声,这是“中国好人”的共同承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成千上万涌现出来的“中国好人”,是当代国人道德风貌的写照。

“中国好人”最可贵的地方就是在平凡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李培生人物事迹感想作文篇6

在给安徽黄山风景区工作人员李培生、胡晓春回信中提到,对他们长年守护黄山的敬业奉献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对他们继续发挥好“中国好人”榜样作用提出殷切期望。回信字里行间情真意切、内涵丰富,给予广大青年干部深刻启迪。

山崖环卫廿三年,诠释着“千磨万击还坚韧”的忠贞信念。李培生是黄山景区的一名环卫放绳工,这份工作需要在悬崖峭壁上拣拾随风落向山谷的垃圾。20多年来,李培生累计放绳高度达1800公里,相当于200次登顶珠穆朗玛峰。“以黄山为家,以路为友,宁脏一人不污一处”已成为他坚守一生的忠贞信念。航船要有航向,人生要有理想,肩负新时代新征程历史使命的广大青年干部,更应该有远大的追求和抱负,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才能在平凡工作中披荆斩棘,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一人一松十二载,诠释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守松人”胡晓春始终坚持以“守卫和保卫迎客松安全”为使命,扎根黄山基层保护一线,十二年来勤勤恳恳,除了每日观察树皮、梢头、枝丫、冠顶之外,每天巡检细到连松针都不放过。他曾这样所过:“迎客松不单单是一棵树,守护好它,就如同守护好家人一样。”正因为始终秉持这般质朴情怀,在十二年间矢志奋斗、倾情奉献,才有了“青松挺立,黄山如画”的动人景象。“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广大青年干部应该时刻怀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心态,敢于担当、乐于奉献,才能不负众望,立信立业。

回信是对青年干部扎根基层、砥砺奋斗的殷切嘱托。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新征程上中华民族正处于发展的最好时期,中国青年更面临着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广大青年干部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练自己的机遇,甘于奉献、扎实工作,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苦练本领、增长才干,争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不平凡的成绩!

李培生人物事迹感想作文相关文章:

黄山李培生胡晓春事迹一览

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事迹材料

2022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事迹一览

中国好人李培生事迹一览

3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