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爱校个人事迹

| 舒洪

爱国爱校个人事迹篇1

李文林

(1900-1932),原名周金堂,后改名周郁文,南昌起义后化名李文林,男,汉族,江西吉水人,中共党员。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江西省立法政专门学校读书。3月,参加江西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江西民权运动大同盟,是学生运动中的积极分子。秋入黄埔军校学习。9月回江西开展革命活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国民革命军教导团任教官,参加了南昌起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李文林是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南昌起义后,奉命在赣西开展武装斗争。任中共赣西特委委员兼秘书长。9月奉特委指示,将赣西工农红军第七、第九两纵队改编为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任团党委书记兼团长。2月,赣南十五、十六纵队在兴国县劳莲塘圩会师,他与特委雷震根据当地革命斗争的需要,将这两纵队改编为红军独立第四团。同年6月,任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四团行动委员会书记兼政委。

他很重视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部队战斗意志旺盛。红二、四团在他的指挥下,接连攻下了吉水、峡江、乐安、于都、南丰、广昌等县城,并将这些地方的小块红色区域扩大,形成以东固、延福为中心的赣西南革命根据地,有力配合了毛泽东、朱德等同志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

2月任前委委员、中共赣西南特委常委兼军委书记,赣西苏维埃政府常委兼军委书记,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常委兼党团书记、秘书长,红军学校校委兼校长,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江西省行动委员会(省委)书记,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委员。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肃反扩大化,李文林被诬陷为AB团骨干份子,于5月30日在万泰县古坪村(今泰和县境内)被杀,年仅32岁。

爱国爱校个人事迹篇2

汪群

(1904—1929),男,汉族,江西贵溪人,中共党员。

汪群考取江西省立第一中学。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汪群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书刊。,汪群成为袁玉冰、黄道等创办的江西改造社第一批社员,经常在《新江西》杂志上撰文评议时政,在青年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汪群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他组织在昌就读的贵溪籍进步青年成立了“贵溪青年社”,出版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进步文化的《溪音》杂志。考入北京大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入废除不平等条约等运动,受到中共领导人李大钊、赵世炎的关注,被选任党刊《政治生活周刊》时事编辑。

夏,中共北方区委派汪群回到江西配合北伐战争,开展南方工农革命运动。先后担任青年团江西区委常委、中共江西区委宣传部长等职,期间亲自到基层了解革命斗争情况,发展共产党员。北伐军所到之地,汪群都指示当地建立县党支部,这为后来赣地迅猛发展的大革命,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3月蒋介石制造赣州惨案,杀害了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汪群对国民党右派破坏统一战线的罪行非常愤慨,写了《悼我们的同志——陈赞贤》和《陈赞贤为什么死了?》两篇檄文,一针见血地指出:“杀死陈赞贤的不是别人,就是反动的国民党右派。”号召江西人民“起来!一致继续赞贤同志的精神,勇猛地向那红光中前进!”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汪群受党的委派担任中共赣州县委书记,奔赴赣州,继续陈赞贤烈士未竟事业。汪群到赣州后,在工人、农民和进步青年学生中进行秘密活动,建立了织袜、泥木、缝纫、理发等行业的六个党支部,设立了“工余俱乐部”,同时在郊区成立了东南西北四个区委。

“八七会议”后,汪群任中共赣南特委负责人,着手恢复了于都、南康、信丰、兴国等县党组织,创办了《曙光报》。10月,汪群传达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全省秋收暴动计划,建立秘密农协组织,做好农暴准备,开展土地革命。2月,汪群组织震撼赣南的农民暴动,揭开了赣南土地革命斗争的序幕,接着南康、信丰等地的农民暴动相继兴起。

12月3日,白色恐怖下坚持战斗的汪群不幸被捕。国民党独立七师师长刘士毅对他施用了种种酷刑。汪群在法庭上凛然宣称:“我就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是不怕死的!”在狱中,他团结难友坚持斗争,抓紧时间向看守人员宣讲革命道理,介绍共产主义。敌人无计可施,1月在赣州将汪群杀害。汪群为共产主义献出壮丽的青春,牺牲时年仅26岁。

爱国爱校个人事迹篇3

自古以来,牺牲在战场上,一直是爱国军人引以自豪的志向。特别是那些明知死在眼前仍勇敢赴难的人,更令人崇敬。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就是这样的人。

邓世昌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189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遇到危险,我就和它同沉大海!

这年9月的一天,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一场海战打响了。中国担任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感到最后时刻到了,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壮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

不幸,致远号中了鱼雷,船体爆炸,沉入海底。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曾被部下用救生圈救起,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毅然退出救生圈,沉入大海,献出了生命。

爱国爱校个人事迹篇4

酆云鹤是我国的苎麻纤维专家。她本是山东利津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女儿,后来家乡遭水灾,一家人流落到济南。她去给人家当佣人,每天扫地、做饭。在旧中国,主人家一般瞧不起佣人。酆云鹤想认字,请求那家小姐每天教自己认一个字,竟被那小姐斥骂了一顿。她生气极了,辞了工,发誓要上学读书,后来进了一所免费的学校。谁也没想到,这位贫农出身的女孩子学习那么好,不但上了中学、大学,还取得了留学美国的资格,成了博士。

酆云鹤回国后,立志要在麻纺织业上做出成绩,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她努力钻研,在世界上第一个从草类纤维上抽出了人造丝。日本人听说后,要用高价买她的专利。她痛恨日本侵略中国,就说:“我不卖,我要把这项技术留给我的祖国。”

新中国成立后,酆云鹤成了苎麻纤维的大专家。为了解决麻纤维不容易合成和染色的难题,她反复试验,终于完成了苎麻纤维的化学变性。我们现在经常穿的麻织品又结实了美观,我国的麻纺工业也十分发达,这和酆云鹤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她为祖国的富强做出了切切实实的贡献,也实现了年轻时立下的志愿。

爱国爱校个人事迹篇5

谢晋元团长带领八百名英勇孤军死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掩护五十万名中国军队撤退,上海保卫战一役,彻底粉碎了日本"三月亡华"迷梦。

继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战起,八月十三日即展开了中日首场大型会战--"淞沪会战"。当时的上海是东亚港埠,又是我国经济文化交通第一要地,租界林立,华洋杂处,因此,中国统帅蒋介石委员长决定在上海向国际显示中国抗战的决心。

淞沪会战的主战场方圆不过几十公里,日军先后增援三十万兵力,双方三个月的血战,死伤超过五十万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惨烈程度,被国际媒体形容为"血肉磨坊"。

战争相持至十月底,日军登陆杭州湾,大上海全部陷于敌火包围之中,中国统帅部以拖延时间之战略目的已达,为从长远计,决作战略上之转移。二十六日下命五十万国军退出上海战场。谢晋元团长奉命守闸北继续作战,负起掩护大军撤退的艰巨任务。

谢晋元,广东蕉岭县人,黄埔军校四期学生,他临危受命,率兵转守苏州河北岸,并选定四行仓库为据点,单线作战,带领八百名官兵誓死奋守,孤军为了表明决心,大家都预立遗嘱,交人带出,以明心志。四行仓库实际是金城、盐业、中南、大陆等四个银行的联合栈库,位于苏州河北岸,仓库楼高六层,建筑坚固,为闸北一带、的一座建筑物。

十月二十七日清晨,日军发觉我军全线撤退,立即跟踪追击。日军在闸北正向前搜索之际,不料忽被四行仓库屋顶之弹雨扫射,日军一时人仰马翻,乱成一片,此时日军尚不知弹雨从何而来。之后发现四行仓库内留有国军,于是对仓库实行三面夹攻,双方冲锋肉搏,战况激烈。谢晋元团长亲率下属于四行仓库外布阵迎战,痛歼日军,杀敌无数。

一时全闸北各地之敌军,分路向四行仓库集中围攻,其中有敌军二十余人,在苏州河畔夹攻,这时有一位在六楼守望的壮士看见,立即全身缚满手榴弹,突由六楼平台对准敌人跃下,一个大炸弹自天而降轰然爆炸,烟硝飞扬中,二十余敌兵化为泥灰肉酱,而我壮士亦血肉横飞,忠勇殉国。隔岸民众看到这一幕,一方面固然鼓掌称快,但也为这个英勇壮士痛哭流涕。

上海女童子军杨惠敏在苏州河畔眼见对岸日旗遍布,独四行仓库屋顶未竖国旗,便决心要将青天白日旗送进四行仓库去。二十九日天未破晓,谢晋元团长率领所属肃立天台升旗,上海市民于一片烟尘火海中,争睹巨幅青天白日国旗,迎风招展,无不喜极而泣,感奋万状。当天全世界各大都市之午晚报,都报道四行孤军奋斗和女童子军杨惠敏代表全体市民,冒险潜入仓库向孤军献旗种种细节。

自四行仓库屋顶悬挂国旗后,全国人心振奋,并且轰动世界。日军-见全球舆论赞扬国军,痛愤之极,所以向公共租界-提出严重威哧,要求迫令孤军投降,或撤入租界缴械。一方面向孤军发动猛攻,自早到晚,连续四次进攻,但均遭孤军击退,敌人伤亡甚重。

十月三十日,敌军又大举进攻,用小钢炮及机关枪向四行仓库密集射击。并有敌机数架在上空助战。孤军沉着应战,逐一歼灭。上海公共租界英军司令少将,因见我军英勇作战,深受感动,除了购赠粮食送给八百壮士充饥外,他更亲自进入四行仓库拜会谢晋元,建议孤军自租界撤出,英国驻上海领事愿给予协助,但谢团长答道:"我们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即使撤走,也得要有我们蒋委员长的命令,否则我们宁愿战死。"

后来,各国使节团透过外交关系,正式提出照会,要求我政府下令撤离孤军,以免日军重炮射入公共租界,危及各国侨民。中国-再三考虑,以八百壮士已完成掩护国军主力撤退的任务,决定电令仓库守军撤出并转进租界,四行仓库守军只得服从命令,挥泪撤离。

三十一日凌晨,谢晋元率部冒死突围,日军水陆射击,八百壮士且战且走,英军司令在桥头接应,数万市民隔岸声援,情绪沸腾,幸而谢团长沈着应变,于密集炮火中迅速抢越桥头,虽有伤亡,但安抵英租界者尚有三百七十多人。孤军们成功奋守四行仓库,完成了掩护五十万国军撤退的任务。

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四日,谢晋元在上海租界军营内,突遭四名汉-持刀刺杀,当场倒地殉国。一代民族英雄与世长辞,但他与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光荣战绩,震惊中外,名垂不朽。

3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