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个人英雄事迹

| 刘慧

事迹是描述先进对象具体做了什么内容的纪实性文体。你知道抗疫英雄的相关事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抗击疫情个人英雄事迹七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抗击疫情个人英雄事迹篇1

__X,男,现年33岁,中共党员,2012年12月参加工作,现为__监狱医院民警、主治医师,荣获2019、2020年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自成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以来,__某抗疫始终发扬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认真负责,扎实工作。2020年新冠爆发,他主动要求参加第一批监内执勤,连续奋战58天,圆满完成任务。

积极上进,将“学习”落到实处。__某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劲头,努力将医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始终坚守在防疫第一线,努力将医学知识与病例样本进行对比学习,强化对临床病例的观察与收集,尽全力利用所学知识开展疫情防控及一般病症的治疗工作,累计对1。5万人次看诊治疗,上门巡诊125次,真正做到了学用结合。

主动作为,将“奉献”落到实处。今年3月,__X的妻子作为医务人员已经加入当地抗疫战场,但家中还有需要照顾的年幼小孩,虽有不舍与担心,但在母亲的全力支持下,__X没有忘记“救死扶伤”的天职,没有忘记身为监狱人民警察的那份坚守,毅然转入到紧急防控首轮封闭执勤,连续奋战31天,及时完成监内人员6轮核酸检测,近3万人次。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全力诊治其他病症患者,及时转诊1名重病患者,使其转危为安。

加强引导,将“防治”落到实处。防疫期间,__X深知“防治”比“治疗”更为重要,为引导人员正确防控,他在看诊、巡诊的同时,积极传播防疫知识,引导大家正确看待疫苗接种,及时答疑解惑,强化了疫情防控的有效性,为监内的稳定运行,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抗击疫情个人英雄事迹篇2

在这场与疫情赛跑、与病毒较量的阻击战中,寒亭区人民医院的__X多次参加核酸检测支援工作,为全市乃至全省疫情防控贡献了力量。

3月5日凌晨12:40,接到支援莱西的通知后,__X不顾未知风险,立刻踏上征程,带领支援队伍奔赴莱西开展核酸检测工作,他先后5次奔赴现场,历时7天完成了6轮核酸检测任务。任务结束集中隔离期刚满,他又马不停蹄带队前往潍城开展支援,连续工作10天,圆满完成9轮核酸检测任务。行囊还未放下,他便再次出征,奔赴安丘完成3轮核酸检测任务。

为高质量完成上级交付的支援任务,他舍小家、顾大家,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老人,放下对家人的思念,义无反顾踏上征程;他迎难而上,不惧艰苦,支援期间每次都是凌晨启程,每天满负荷工作10余小时;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坚守在抗疫第一线的同时,发挥好“领队”职能,做好各项沟通协调工作,带领全体队员成功应对各项挑战。他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担当。

抗击疫情个人英雄事迹篇3

作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分管同志,工作38年的__X是疾控中心乃至全区疫情防控工作的业务技术核心。在近两年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始终坚持立足于有,超前谋划,精心制定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组建5支由卫健、疾控、工信、公安等多部门组成的流调队伍,广泛开展防控知识培训22次,指导全区各街道、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演练16次,全力以赴打好有准备之仗。

3月初,新一轮疫情发生后,他闻令而动,第一时间召集流调队伍,迅速对重点人群追击排查,开展流调协查362起,及时进行疫情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控建议,抢得了疫情防控的先机。

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年近60的他克服年龄大和身体不好等种种困难,常常工作到深夜,当因多日超负荷工作疲劳过度时,他也只是吃两粒药就继续坚持奋战。他的母亲年迈多病,需人照料,他选择以疫情防控大局为重,坚守岗位,把母亲托付给家人照料。他表示,“只要防疫需要,我一定继续坚守!”

抗击疫情个人英雄事迹篇4

他是武汉的守护者,常青街环境卫生管理所所长黄友军,凌晨3点就起来扫大街,记者碰到他时,他已经连续工作了6个小时。如今站在危险第一线的除了医生,就是他这样的环卫工人。“垃圾里满是病菌,但垃圾箱是我们的主战场,把垃圾处理妥当,才能真正为大家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特殊时期,不容退却,从疫情开始后黄友军和妻子,就再也没回过家,“不敢回家,只能住酒店,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担心孩子吗?”“说不担心是假的,但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尽快渡过难关,到那个时候,我们一家人,就可以热热乎乎地吃个团圆饭了。”说话间,照在黄友军脸上的阳光,像极了春天。没有人想做英雄,为的是问心无愧,我是武汉人,武汉我守护!

抗击疫情个人英雄事迹篇5

疫情初期,武汉就诊发热病人突增,各大医院不断有医务人员感染,急诊科成为重灾区。然而武汉第三医院感染的医务人员相对较少,至今只有一位男护士感染。董芳的职业敏感,保护了许多同事。

1月初,董芳的丈夫陈伟工作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发现几例不明原因肺炎。他回家告诉了董芳。董芳同时参加了国家疾控中心专家的培训,培训时说不明原因肺炎是一个呼吸道的疾病,没有确定人传人。但董芳敏锐地感觉到,呼吸道疾病就很容易通过飞沫传播,类似于肺结核。于是她马上第一个向医院申请给ICU配N95口罩、防护服和空气消毒机。ICU病房原来是大通间,董芳又想办法改造成隔离病房,安装了56台移动灭菌站。她在全院第1个培训N95口罩和防护服的使用方法,全科找视频学习,严阵以待。

“我感觉这就像打仗一样,得先把战壕挖好了,才能去打,不然的话就会暴露在流弹面前,如果自己倒了,就没有办法去战斗。”董芳常对科室的同事们说。

董芳自己也几次踏上了生死线。

最危险的事发生在2月24日,天较闷热,董芳正在ICU救治新冠疫情病人,防护服穿了好几层,满头大汗,汗水流到她的N95口罩里。N95口罩防水性能好,把汗水兜住了,口罩内层全部打湿。她一吸气,汗水汗就吸到鼻子和嘴里,让她快要窒息,脑袋一阵晕眩。董芳赶快让其他医生接手,而她必须马上从10楼下到1楼清洁区才能脱防护服。她不敢跑快,因为呼吸一急促,吸的又是水。如果把口罩拉下来,便有被传染的危险,因为10楼和电梯里都是污染区。等电梯时感觉很漫长,电梯上到3楼停一下,在8楼又停。饱受煎熬的她感觉没法呼吸,终于等到电梯下去,短短的路程她走了15分钟,但她还是坚持按顺序脱防护服、鞋子、护目镜、外层口罩,每一个步骤完了都进行手消,最后摘下N95口罩时,董芳长吁了一口气,感觉自己像是起死回生。

“新冠疫情病人呼吸困难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种可怕的感觉?”董芳又想到了病人。

抗击疫情个人英雄事迹篇6

17年前,钟南山教授领军抗击非典;17年后的这个冬季,84岁的他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建议公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做了“逆行者”,义无反顾赶往武汉防疫第一线,满满的行程安排,风尘仆仆。

这位当年敢讲真话、敢涉险滩、敢啃硬骨的老人,再次成为绝对的超级明星、全民偶像。他的言谈举止令全网疯狂刷屏,令无数人为之振奋与动容,很多经常看偶像剧的女性朋友都说:没想到被一个老爷爷圈粉,毫无抵抗。

84岁,在这个绝对需要安享天年的年龄,支撑他出山,承担如此大的身体与精神负荷的,绝对是医者仁心和国士风范。84岁高龄的钟南山,是一位长者,一位医者,一位仁者,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一位老师这样概括:知识渊博,专业过硬;悬壶济世,心怀悲悯;勇于担责,敢说真话;义无反顾,不怕牺牲;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我们一直在寻找读书之用,教育之本,或许这就是吧。

抗击疫情个人英雄事迹篇7

作为江苏医疗队中继续坚守疫情一线的人员,我们要为疫情‘兜底’。人民呼唤,就会坚持到底。”挂职黄石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党委委员的姚欣说,他刚刚结束10个小时的工作。这几天,该院归拢收治黄石市内其他医院转来的18名新冠疫情相关患者,包括两名危重症患者。

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姚欣,已在黄石这家传染病医院战斗了40余天。据了解,该院被称为当地的“小汤山”,疫情期间收治了黄石市大部分新冠疫情确诊病例。之前收治的234名新冠疫情确诊患者,绝大多数已康复出院。

患者基数多、病情重,当地医护构成多元、救治理念不同,医院硬件设施与防护装备较为欠缺……这是姚欣和队员们最初面临的难题。身为医疗和行政双重“领队”的姚欣,一直在思考:如何带领92名江苏医疗队队员高效介入疫情救治,把各方医护力量拧成一股绳?

姚欣回忆:刚来没两天,医院就紧急转进一名30多岁的危重症患者。这名患者不吸氧血氧饱和度只有82,呼吸严重衰竭,生命体征极不稳定。经过对患者之前病情的研究,姚欣和团队突破常规,对原有方案进行了重大调整……“很庆幸救回了这名患者,但结束后我反思很久……”姚欣告诉记者,实地救治经历使他意识到,必须确立适合黄石市中医医院的统一规范的救治流程、合作模式。

说干就干。参照江苏省人民医院的资料,结合所支援医院的实际情况,姚欣用一周时间加班加点,亲自拟定了一批方案:《重症新冠疫情患者转运流程》《新冠疫情舱内值班制度》《疫情期间突发停止中心供氧应急预案》《疫情期间突发火灾应急预案》《疫情期间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突发断电应急预案》……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诊治的有生力量,我们将江苏医疗队与黄石当地医护人员进行了混编。”姚欣介绍:每个病区都有江苏医疗队的相关专业精干力量,方便两地医护及时沟通,制订最优方案。此外,姚欣还积极与当地院方沟通协调,做好防护设施、仪器设备等一线临床支持,加强对队员及当地医护人员在关键救治技术方面的培训。

“防护安全有了底,医疗运行也流畅,我们的工作积极性就更高了。”有队员说。

“各项新制度实施后,医疗救治有条不紊地运行到现在。”姚欣说,很欣慰这些制度和方案在此次救治工作中起到了明显作用,成为两地双方共同的医疗财富。

33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