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事迹

| 邱妹

2022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事迹篇1

他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中除了有限的几亩地带来的微薄收入之外,再无任何经济来源。母亲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常年吃药住院。为了生计,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少年的他便主动承担起家里的重担,洗衣做饭,打理家务。在他初中二年级时,母亲突然腰部剧烈疼痛,经医院检查,母亲得了腰间盘突出,不能再下地干活,生活再一次面临窘境。__同学便勇敢地承担起了生活的重担。在母亲休养期间,他每天定好闹铃,天不亮便起床给母亲洗漱,做好早饭。中午放学后,他又匆匆赶回家中做一些可口的饭菜放在母亲床边。每天他还会抽空给母亲进行腰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日复一日,母亲的身体终于在他的细心照料下逐渐好转了起来。

深知父母不易的他在学习中刻苦认真、积极进取,在班级中名列前茅,还荣获了2020年学校三等奖学金。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每年寒暑假他都努力寻找打工赚钱机会以赚取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他做过停车场的收费员,也当过工地的小工。在打工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脏活累活,但他从不抱怨,这些经历反而让他更懂得了赚钱的艰辛,更加懂得了父亲的不容易,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体谅、理解和包容他人。他在课余时间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践行和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作为志愿服务部的部长,在节假日他经常组织同学们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为老人带去一些水果、贺卡等礼物,并表演提前准备的小节目,让老人们平淡的生活出现一些生机和活力。通过与老人的交流,他发现很多老人的儿女不在身边,有的甚至没有儿女,孤苦无依。其中有一位爷爷来敬老院已经7年有余,经常一个人在院子里晒太阳。__主动与老人聊天,老人非常亲切,小心翼翼地把包里已经有些融化的糖果拿给他吃,仿佛见到了自己的孩子一样,__也很懂事,欣然地接过糖果细细品尝。经了解老人曾是一名支援国家建设的铁路工人,曾建设过祖国大江南北的铁路。相互熟悉之后,__和同学们围在一起听老人讲他在建设国家铁路时的趣事,讲得激动的时候,老人甚至会站起来给同学们示范。也有同学会分享精彩的校园生活给老人。在和敬老院老人的接触中他能感觉到,老人现在需要的更多的是亲情,是陪伴是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每次临别之际,老爷爷的眼睛便都会泛起泪花舍不得__和同学们走,舍不得这种很久也享受不到的欢乐和祥和。老人的现状也深深触动了同学们,更加坚定了他们践行孝老敬亲的信念,最后同学们与老人们依依惜别,也答应老人们会常来看望他们。

“万善德为本,百行孝为先”,自古以来,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孝道一直被我们民族视为道德的核心。而我们也需要一个有爱且温情的社会,所以“孝老敬亲”不是一个人的爱心举动,更不是一个人的作秀表演,而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都需要践行弘扬的传统美德。陕铁院的莘莘学子正在努力着,他们会继续践行自己的信念,把孝老敬亲,把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和传承下去。

2022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事迹篇2

他出生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的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务工,家境一般,所以从小他便养成了肯于吃苦、勤俭节约的习惯。父母每日早出晚归辛苦的上班工作,让他领会到父母的每一分血汗钱都来之不易。普通家庭长大的他,知道只有自己自强自立,才能为自己的家庭减轻负担。“不论前方多么艰险,你都要努力勇闯向前。”这是他的座右铭,激励着他不断成长,不断学习进步。

他的母亲患有心脏病,父亲患有肾结石,父母每年需要花费高额医药费。2021年他的母亲因疫情下岗失业,父亲企业不景气,同时还要赡养年迈的外祖父,这让他们这个经济一般的家庭雪上加霜。他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和早点适应社会、实现自立自强,每个寒暑假他都会做一些发传单、摆小摊等工作来为赚取一些生活费用。2021年暑假期间,他在县城街道上的一个家具城找了份工作帮他们发传单,顶着酷暑站了整整一天。汗流浃背,皮肤晒得通红,下班后老板才给了他60元。虽然烈日炎炎下发传单很苦很累,但他依旧感到欣慰。寒暑假赶集的时候他会和他的.父亲一起摆小摊卖小玩具、小饰品,尽管那段时间每日早出晚归,带着行李四处奔波,却依旧避免不了日收人不过百的窘况。这一切让他深感到赚钱不易,但每当想起带病工作的父母,他不论多苦多累,依旧坚持,为他的家庭经济收入添一份力。在校期间,他积极利用空闲时间参加勤工助学,每周末在临渭校区六号公寓进行公寓助岗来补贴自己的生活开销。虽然他在做兼职和工作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如发传单时被人谩骂、摆小摊时被人嫌弃等之类不如意的时候,但是他依旧乐观面对。因为他知道,人生路上少不了谩骂与挫折,只需要做好自己,帮父母减轻压力就很满足了。在家里,他常常和父母一起聊天,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因为母亲前两年刚做过心脏支架手术,所以他对母亲尤为关心,当母亲干活时他总会主动搭把手。

他不仅在家里孝顺父母、自强自立,在生活中他也常常热心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当中。每当遇到一些因疾病缠身生活困难的人,他总会主动帮助他们筹集物资善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2020年疫情期间,他主动参与到社区疫情志愿服务当中,并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和社区的工作。2021年他还主动参与河南、山西等暴雨灾后重建捐款公益项目中,带动身边的家人朋友们一起捐款,为帮助同胞渡过难关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弘扬青春正能量。

在陕铁院求学以来,他一直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热爱集体、遵守纪律,争做新时代雷锋青年。在生活中,他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始终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作为铁成机车3198班生活委员,他时刻关心着同学们的生活问题,主动与同学们进行交流,为有困难的同学提供必要的帮助。他在校期间目标明确,学习刻苦认真,早早签订了心仪的工作,为大家树立了好的榜样。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不应该软弱,要自强自立,把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他这样说道。他将继续发扬“吃苦奉献、拼搏争先”的铁院精神,用更出彩的表现来报答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栽培,实现自立自强!

2022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事迹篇3

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家住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罗敷镇五里村,家中有五口人,奶奶眼睛双目失明,患有脑梗和老年痴呆,因行动不便所以妈妈要在家照顾年迈的奶奶,爸爸前几年腰部被砸伤不能干重活,只能帮别人看工地,哥哥也刚步人实习,也需要家里经济上的支持,而她在读大学,昂贵的学费、生活费、奶奶的医药费和哥哥借的助学贷款都是靠爸爸那些微博的收入来维持,家里经济负担很重,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慢慢懂事成长起来。

父母为家里付出的一点一滴她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帮父母减轻一些家庭负担,她利用假期时间去打工,别的同学在享受假期生活的时候,她选择来到西安干兼职,为自己争取生活费,因为假期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很多地方都只招聘长期工,所以工作并不好找,她跑了很多地方,最后找到一家火锅店当服务员。在火锅店里当服务员真的是很苦很脏很累,一天工作至少十一个小时,每天早上八点起来上班,到店里第一件事就是打扫卫生。中午没有客人的时候,她除了拖地、扫地,把店里店外七八十张桌子、凳子全部都擦一遍,还要将店面门口的卫生再打扫一遍。开始营业就要进行点菜,刚上班的时候因为不熟悉点餐的程序,她在手机上点餐时常会点错而被老板责骂。点菜之后,传菜、串菜、端锅底、洗碗、加汤这些程序样样都需做,而日不能出差错。在火锅店这样的地方什么样的客人都会接触,有的时候上餐慢了也会被客人骂,尤其是在晚上客人聚餐,避免不了有人会喝酒乱说话喝多了叶得到处都是,她就得一点一点要收拾干净,很多时候下班回到宿舍已经凌晨三点多了。

回想起这一天她被老板批评,被客人骂,脚底下磨得通红的泡,因为点错单赔付的钱,她内心充满了委屈。好几次她都想不干了,但最终她还是没有放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她家中的经济情况,终于她咬牙坚持下来拿到了属于自己的6000多元,看着这些靠她自己双手努力挣来的血汗钱,她感到了无比自豪和欣慰,因为她觉得终于可以靠自己的双手为父母减轻了家中负担,这两个月的上班考验也让她提前深人接触到了社会。

刚步入陕铁院的时候,她就对自己说,来到这个学校一定不能让自己后悔,一定要在这里有所收获。

在思想上,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作风优良、待人诚恳,经过不断地努力和提高自己成为了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班级她扣任团支部宣传委员,勤勤恳恳、踏踏实实、认真负责,积极配合老师和各个班委的工作,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为班级工作尽心尽力。老师同学们都很认可她。对待学习他同样认真刻苦,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课,因为她知道学习虽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对她来说是最好的出路,在她不断地努力下,她荣获了2020到2021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道路与桥梁施工施工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学校一等奖学金、陕铁院技能大赛土工试验检测二等奖、学校优秀学生称号等多项荣誉。

生活中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回顾以往,思考现在,展望未来,她深感任重而道远。学习要刻苦,工作要努力,做人要踏实,使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做个平凡但不平庸的有志青年。自强自立是她不变的追求,她要在一次次的锻炼中不断地充实自己,她始终信守着,她不是最好的,但一定要比昨天的自己更努力,只为美好的明天。

2022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事迹篇4

陈建能于2003年在村委会工作,担任团支书一职、平时完成好村会的各项工作之余,利用空闲时间,从事渔业、生猪方面的养殖。

农业的发展随时代步伐而改变,简单的病害都依靠科学,不能以传统的防治办法,既费时又担误防治的适合期,他结合实践与交流经验,听取科技人员推广新出产的药品进行对症下药,做到事到功倍。在经济市场的环境下,以最小的空间创造最大经济利润、投资少获利多是农民朋友最大的心愿。前年的生猪市场价格下滑波动比较大,亏损现象比较严重,在此期间他亏损基本为零。原因是采用一条龙的效益生产,即由母猪到商品猪出市都是自产自养,可以从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相应减少仔猪死亡率而提高效益。今年生猪价格高涨,他采用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平均每头猪可增多200元的利润。

在渔业、生猪养殖取得较好效益的同时,他没有忘记昔日传授自己养殖优质鱼和饲养生猪技术的养殖户,他决心帮助他们更早走向致富之路:

一、迅速将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向全村推广,与群众共同致富。

二、更好地帮助饲养户掌握好技术,扶持生猪饲养。他把自己在生猪自繁自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向当地的养殖户推广。向本村生猪饲养户介绍技术关键所在,推广生猪自繁自养技术。在一年的推广期间,本村现进行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有20多户,年增长利润约60万元。

良好的政治作风作为村委干部必须具备,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人生观、世界观,事事走在群众的前面,在平时岗位上做好群众表率,发挥党员的先模范作用,绝不参占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2022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事迹篇5

旦知本,男,藏族,现年35岁,初中学历、中共自从2013年担任村委会会计以来,面临新班子上任,村民思想保守等难题,他狠抓作风建设的同时、积极协助农牧村党员思想解放、开阔眼界。并带领村民加强创业意识,不断提高村民致富度本领。于2005年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下,自愿赴甘南综合专业学校学习汽修和电焊等技术。

2006年在阿木去乎镇自筹和借款80万元、开创了中小型汽车修理部和大型汽车的零件销售部,年均收入约30元左右。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也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如今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扩建和发展当中,现在是博拉乡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的典型之一。

现年35岁的旦知本,给人的他是一个头脑灵活、思维敏捷的人,而且他敢闯敢干,大胆创业,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当年不甘心一辈子在家守着几亩簿田过日子,毅然选择了外出务工。通过虚心学习和悉心钻研业务,在短短两年时间,旦知本熟练的掌握了电焊技术,党员,博拉乡华盖行政村村委会吉合道村青年农民。

2022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事迹篇6

邓新伟,男,31岁,大专文化,自2003年至今担任来凤村卫生站站长。几年来立足于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于打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者当地农民的健康,凭着崇高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义无反顾,立志农村事业

2002年刚毕业,我就在来凤村卫生站工作,在平凡而艰巨的工作岗位上,我刻苦学习,勤奋专研,尽可能多地学习和掌握医学知识,在专业上力求精益求精,由于在工作中认真出色,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深得领导和群众的喜爱。

二、顾全大局,完成公共卫生任务

2003年正当“非典“无情的肆掠祖国大地时,作为一名村级卫生工作者我义无反顾,不计个人安慰,每日为返乡人员监测体温,即使讲信息反馈给卫生院,并做好对村民的预防宣传工作,。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幸苦工作,不计得失,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在乡卫生院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公共卫生工作,无论是为了居民建立档案,还是为0-6岁儿童接种疫苗,一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从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到高血压,糖尿病及重症精神病患者查体,随污。65岁以上老年人的体检等,都是人之负责的工作。多久获得好评,在农村,为了更好的了解村民的身体情况,走遍了辖区内的每家每户,为村民讲解宣传各种健康知识,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三、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

从事农村医生工作以来,不但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而且半夜,出诊现象也普遍。还记得在今年四月份的一个夜晚,时间已经十多点了,我刚睡觉没一会,突然间电话响了,原来是垇上的一个村民肾绞痛又犯了,痛的没办法没二话不说,穿上衣服,背上药箱就上村民家为他诊治。像这样的是对我来说太多了,十一年来,都从来没有收取群众一份出诊费。给当地村民直接减少了不少诊疗费用,由于工作繁忙,从来没有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爱心也是我们行医的信念和做人的根本。多年来,经常为孤寡老人,困难户减少诊疗费用,对于大病就医困难户都是伸出援助之手。

四、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

在我县开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以来,在完成标准化村卫生站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四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被上级评为了示范卫生站,积极按照上级要求积极部署开展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报销,实行零差价销售。严格执行国家基本的目录制度,基本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称赞。

2022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事迹篇7

王志坚,男,汉族,1990年1月生,2008年初中毕业后的他回到村子里务农,2010年当选为同心镇石膏井村团支部书记。担任团支部书记以来,他踏实工作、努力进取、联系群众、注重创新,不骄不躁、团结同事、虚心求教为石膏井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赢得了领导同事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创业的好榜样

王志坚从小生活在村子里,看着家乡贫穷落后,对未来有着强烈的憧憬的他,决心用自己的双手,来谱写自己的人生。渴望摆脱贫困的生活,他开始了自主创业之路。

可是万事开头难,创业得有自己的好项目,好策划。初中毕业的他也没有多少见识,对社会经济发展了解的也不多。家乡茶叶很多,他想起了做茶叶生意。可是刚起步,资金筹措问题,加上年轻,文化低,学识浅,社会阅历低,茶叶行情了解不足等问题,给王志坚带来了巨大压力。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为了带领村子里的人摆脱贫困现状,鼓励他们自主创业,改善生活条件。王志坚开始没日没夜的学习茶叶知识,从茶的历史、茶的分类、茶的产地与分布、茶的鉴别、茶器、茶的冲泡与饮茶方法等等方面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品茶人、卖茶人。成功总是亲睐付出努力的人,王志坚经过摸爬滚打终于创业成功。现在他有了属于自己的茶叶店,王志坚说,下一步他打算回村里办茶叶加工厂,增加石膏井村的就业率,同时带动石膏井的经济发展。

家庭里的好男人

王志坚算是个十足的好男人,在父母眼中是个好儿子,在妻子眼中是个好丈夫,在孩子眼中是个好爸爸。

农村家庭,生活条件都不是很好,父母亲整日操劳,50出头的老父亲已是满头白发了。看着父母亲渐渐老去,如今王志坚通过自己的努力家庭收入也算不错,他经常给父母亲买一些补品,陪他们逛逛县城。王志坚就算工作再忙也会抽空陪父母亲聊聊。老父亲喜欢喝几口小酒,王志坚总会找到机会陪父亲喝上几杯,聊聊家常。

事业上,王志坚的妻子给了他巨大的支持,事业刚起步,生意不好的时候是妻子默默支撑着这个家,把孩子,公公婆婆照顾好,稳固好后方,给他鼓励,让他振作。这一切王志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现在事业有成的他没忘记妻子的支持和鼓励,外出送茶叶时不论怎么忙,不论多晚他都会回到家吃晚饭,饭后帮妻子洗碗。这么多年,不管在外面受多少气,生意上有多少不顺心,王志坚从不跟妻子吵架,也不把不开心的事带回家,回到家带给妻子的都是满满的微笑,给家里带来温馨的气氛。村里人都羡慕他们这一对小夫妻,常说他们是一对神仙眷侣。

村子里的好同志

有人会说工作和家庭无法兼顾,可王志坚却能做的很好。周一到周五他都按村委会的值班安排准时上班,茶店的事就交由妻子管理,下班后再回去。王志坚作为村上的团支部书记,为了村子发展,村民生活没有少费心。

在日常工作上,王志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每次村上开会,王志坚都准时到村委会。他坚持每天去村委会上班,与村干部一同工作;他经常和村上的其他领导一起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虚心向村民学习,真诚与村民交心,了解乡亲们的所需所难。有村民到村委会找他说事,他总能耐心听他们叙述,能解决的就给他们解决,需要上报镇上的就用笔记本仔细记下细节;村里的年轻人向他"取经",学习如何创业,如何发家致富,他也都倾囊相授,把自己创业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都教给他们,给他们提供到自己店里工作,学习技术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创业,改善生活条件;村里的老人只要有需要找到他,王志坚总是二话不说就帮老人去办事,不论大事小事,琐事难事他都从未推辞。村里的老人经常说王志坚是石膏井的儿子,是大家的好儿子,只要有他在,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办的。村里的年轻人则以王志坚为榜样,说他是创业致富的能手,是他们的老师,是他们的贴心人。

作为村团支部书记,他经常去看望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自己掏腰包给他们送去一些学习用品,鼓励他们好好学习,走出大山,填补自己没有上大学的遗憾。王志坚邻居有一户是三个孩子上学的家庭,老父亲靠着作农活和在村里打零工独自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长大。2013年9月,三个孩子中的大姐开学就要上初三了,乖巧懂事的她知道三姐弟都上学,家里负担重,成绩优秀的她还是决定辍学回家帮父亲干活。王志坚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把情况跟村书记、主任汇报后又主动帮小女孩的学校联系,为她争取减免学费,同时还多方筹集,协助村委会一起解决三姐弟上学问题,还给他们家申请了低保户。成绩优异的女孩现在已上高中,她说,她会努力学习,会记着王志坚的帮忙,将来出息了会像王志坚一样回到家乡,帮村里脱贫致富。

对于村里人的夸奖,王志坚说:"邻里之间哪家没有点儿事,农村的事情更是繁杂,看到该帮的就尽量帮,邻里之间互帮也是很平常的。更何况我还是团委书记,既然大家信任我,我就不能让他们失望。"这就是同心镇石膏井村的道德好青年王志坚,他用实际行动延续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用具体的表现诠释着互帮互助的道德含义,用一丝不苟的态度践行着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善良、朴实的王志坚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工作上,虽没有轰轰烈烈,但他却全心全意、扎扎实实,从身边的琐事、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做好每件事;创业上,他没有大张旗鼓,也没有一帆风顺,但却以敢闯、敢担当、善学习、能创新,的进取精神带领着青年团员创业发展,带动着全村经济的发展。

2022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事迹篇8

胡志涛同志,男,哈尼族,中共党员,云南宁洱人,1992年1月生,现年22岁。2013年6月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人民武装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3年10月,到宁洱县磨黑镇曼见村工作,系宁洱县2013年大学生村官。

选择回到家乡做一名大学生村官,一方面是就业压力的驱使,另一方面是他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只有通过基层的锻炼,才能真正学到工作和与群众打交道的方法,从而弥补社会阅历的不足。自从明确了要回到农村工作的想法后,他就决心要扎扎实实工作,为群众做好每一件事。他坚信,及时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也能做好村官。

初入基层,较为茫然。刚到村任职时,什么都是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村民来办事也不知道怎么操作,只知道咨询书记、主任。他整天除了打扫卫生以外就只能看看报纸、杂志。后来,在村两委班子的指导下,慢慢学会了一些村委会事项的办理,如打证明、收取养老保险等基本事项。同时,他也逐渐的对曼见村的基本情况作了了解,对各小组基本情况、村民生活状况、党员基本情况作了了解。

他注重学习,虚心向村领导班子请教,用心体会观察农村工作,坚持自学,保质保量地完成本职工作。

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农村工作,只有多与老百姓沟通交流才能顺利完成。他先后多次与村两委人员到曼见村16个村民小组中,与村民沟通交流,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同时认真传达好党和国家的各项惠农方针、政策,让各项惠农措施真正落实到基层。

坚持不懈的做好远程教育组织管理工作。作为远程教育工作的管理员,坚持为党员群众播放远程教育内容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远程教育的学习中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让村民学到了致富经验让党员们养成了及时学习和掌握党的方针政策的好习惯。

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及农转城工作。为了让村民们能了解这些政策,享受这些政策等带来的益处,他与村两委班子一起走村入户,向他们讲解这项政策的好处和实处,发放相关宣传材料,说服村民积极配合工作。使曼见村的养老保险、农转城都能圆满完成下派任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也在全镇前列。

参与调解工作,化解群众矛盾。他来村工作以后,积极协助村组干部做好调解群众纠纷工作。在调解农村纠纷是,既要讲法律和政策,也要结合村规民约及尊重当地的民族风俗习惯,同时还要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方法。他积极向村干部学习好的经验和方法,并做好调解工作的相关记录工作。这样不但增进了和群众的感情还排查矛盾化解纠纷,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使村务日常工作也能够顺利开展。

处理好突发灾害。2014年7.21洪灾中,曼见村多处山体塌方,多条道路阻塞,多户村民房屋受损,村民农作物受到较大损害。灾情发生后,他与曼见村领导班子一起,深入到各村民小组,到农户家中查看房屋受损情况,到田地间统计村民农作物受损情况,逐一做好登记,及时上报镇政府。

加强党组织建设。2013年年末至2014年初,他认真做好了曼见村晋位升级工作、年终总结、三年规划、老龄党员的统计归档工作。2014年3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他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组织好总支大会的开展,参与到各支部、各党小组的会议中去。同时认真做好教育实践活动各项材料撰写、修改和整理的归档工作。

抓住机遇,把握锻炼机会

参与经济普查工作。2014年1月,他与全镇的大学生村官一起协助镇统计部门完成全国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先后到全镇的11个村(社区)进行经济普查,圆满的完成了经济普查的工作。

协助镇各部门完成相关工作。2013年12月,协助社保部门对全镇的新农合、新农保数据进行统计核对。2014年1月,协助镇农经部门对全镇土地承包、土地纠纷、土地经营权流转等进行统计并录入。

在新农村建设的舞台上,他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农村工作中,勤勤恳恳,扎扎实实。信赖是一点一滴慢慢积累起来的,而工作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村官"虽小,干的事也很简单和平凡,但他相信,只要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把这些事情干好了,就是不简单,就是不平凡。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和村民多交流,多增进感情,真正和村民站在一起,心贴在一起,倾听他们的心声,体会他们的疾苦,做一名真正的"村"官。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一定扎根农村,奉献农民,更好的体现新时期大学生村官的人生价值!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创造着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精彩。

36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