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名人的事迹700字

| 郑诗2

初品苏轼,心里装的是他“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又品苏轼,无限凄凉;再品苏轼,眼中仰出的是他“敲门试问野人家”的闲情雅致。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介绍一个名人的事迹范文,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介绍一个名人的事迹范文1

我从小读过苏东坡的很多诗歌,本以为我已经很懂苏轼了,但等到我上了初中,我才了解到苏轼的一生经历。

在上初中之前,我还没有深入了解苏轼这个人,只是会背他的几首诗词罢了。

从前,我被一群女生孤立,她们认为我和她们成为不了好朋友,因为我很烦。当时的我遇到这种情况,我的心情很难过。本以为我们能一直保持好朋友的状态,我可以融入这个集体的,但没想到她们竟不想理我。在那一周,我的心情没有开心过,沉默寡言,下课的时候就坐在教室里。

到了刚升入初中,我认识的人也不多,没人来找我。我那时就觉得别人是不是不喜欢我。

过了一段时间,语文老师跟我们讲起苏东坡。她说:“苏东坡是一个豁达乐观的人。他在新居度过了两个月的惬意日子,朝廷又将他贬居海南岛,还命他立即动身。这次的打击很突然,却是他描写春风令人小憩的抒情诗惹的祸。但他以他自己乐观的心态在那生活,还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个被贬海南岛只是比满门抄斩低一等,可苏轼仍然保持他那乐观向上的心态。”

听了语文老师讲的这个故事,我不禁思绪万千:苏轼在那时一个黑暗的社会中,都能以这样一个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那些不顺心的事情,为什么我却做不到呢?

我开始像苏轼一样,去学习如何乐观面对不顺心的事。我没有像其他女生一样,成双成对地走在校内的路上。我习惯了一个人,我认为这样挺好的,可以让内心平静一会儿。我觉得这就是我所谓的乐观。

我眼中的苏轼是一个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诗人,在遇到困难时,就要像他一样,积极面对。

介绍一个名人的事迹范文2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少年时代的欧阳修家贫如洗,为觅生计和求学,四处奔波。十二岁那年的一天,他身背书囊,匆匆行至襄阳城下,见城门已关,抬头望见城头有一个老兵把守,便拱手施礼道:“烦请老伯开门,放学生进城好吗?”老兵问:“城下何人?为何现在进城?”欧阳修答道:“读书人远道而来,进城求宿。”老兵本不敢违例开城门,但听出是个很懂礼貌很有点口才的小学生,顿起爱怜之心,说道:“既是书生,我出一联,对得出,放你进城;对不出,明晨再进。”欧阳修答道:“遵命。”老兵念道:“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欧阳修一听这上联,看似随便说出,其实叠字连用,暗藏机巧,便接上说:“出对子容易,对对子难啊,请先生先对吧。”老兵大声道:“我是要你对的!”欧阳修笑道:“学生已经对过了。”老兵一想,恍然大悟,立即下城楼开了城门。

讲到这里,也许少年朋友们会问:“对联讲究的是字数相等,既然上联十一个字,下联怎么是十六个字呢?”其实,这幅对联是:

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介绍一个名人的事迹范文3

苏轼!一个震撼人们心灵的诗人,他的词或空旷,或雄放,或凝重,或空灵,可以到达人们心灵深处,一个出生于北宋时期的人,留下百篇诗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一首咏月抒怀的词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月下有一抹清影正在独自望月的情景,只是那一抹清影可是他正念着“水调歌头”词一首?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春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点点是离人泪”一首“水龙吟”仿佛已苍老了前世今生。一朵朵鲜艳的红花已衰零坠地,却再也无法将它重坠到枝头上,三分的春容,其中两份化为尘土,一份坠入流水已无踪影,其实那是离人的眼泪啊。一份份缠绵悱恻的情思,早已到达物语神游的境界。又有何人能比?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周郎赤壁。”他的词婉转,空灵,却也很豪放。奔腾的大江滚滚的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风流千古的人物,他感慨:人生如梦,岁月流逝的遗憾。他说,千古风流人物即使身名惧灭,但江山在,江月长留,当举酒当杯。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惟有泪千行。”整整十年,唯有相思伴终生,可惜相思比梦长,望也望不到尽头……凄美的感慨,永明深处的是一份执着的感情。满腹的凄凉,唯有对千里之外的孤坟倾诉,到生命的尽头,也只有泪千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情。”披一身蓑衣任海湖中度平生,等到老的时候,再回首来程风雨潇潇时的情景,早已不管它是风雨或是晴,只要飘摇一生,长夜漫漫也不会觉晓……作文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暗中流年偷换。”流年似水,抓也抓不住,漫步在寂院中,时而可见稀疏流行度过银河,夜色已过,月波淡玉绳,星随着北斗低旋。是的,苏轼在感慨,年华似水,岁月如此轻易的逝去。因思秋风而感念流光飞逝的胀惋之情,无一显露。

“墙里秋千墙里到,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墙里佳人一笑,便让墙外行人枉自多情,而徒加惆胀,不知这些“愁”是不是诗人的一番情操。

《水调歌头》、《蝶恋花》、《念奴娇》、《江城子》都是他留下的宝物,婉约清丽的词震撼了人们的心灵,也影响了我们,无论怎样,她是一个流芳千古的诗词家,谁又会忘得了……

介绍一个名人的事迹范文4

很小的时候,我就读过苏东坡的诗词,可对他真正的认识,还来源于今年暑假,一本林语堂先生撰写的《苏东坡传》,这本书使我对苏东坡的生平、学识、志向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曾经在我眼中,苏东坡是以他的诗词闻名中外,《水调歌头》、《浣溪沙》等作品名垂千古。他热爱祖国,走遍河山,就如他所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热爱生活,乐观积极,就如他所作:“谁道人生再无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他生性豁达,为人豪放,就如他所作:“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不过,读完《苏东坡传》,我眼中的苏东坡不只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公元1061年,苏东坡担任凤翔判官,开始他的政治生涯,之后担任过通判、尚书、太守等职务,不管担任什么职务,苏东坡总是坚守一个原则:“以民为本”。这一思想和当时的朝廷重臣王安石相悖,不同的理念导致他与王安石成为北宋政坛上的宿敌。王安石的变法具有现代思想,以纳百姓的税并强制贷款来增强国力,最后变法以失败告终,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王安石没有考虑到民生。苏东坡虽然因为反对王安石,坚持自己的初衷而被贬黄州等地,两度流放,一次入狱,但他没有后悔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描写西湖的美句来自苏东坡,被人们津津乐道。可我没想到,苏东坡与西湖有着很深的源渊。《苏东坡传》一书介绍,苏东坡在杭州做过通判,曾修过西湖,对解决杭州人民的饮水有着巨大的贡献,杭州人民很感激,把西湖上的一座堤坝称为“苏堤”,把一道名菜取名“东坡肉”。我曾多次游过西湖,走过“苏堤”,被西湖的美景所折服,没想到里面还有苏东坡这么大的功劳!我想,这应该也是苏东坡关于“以民为本”理念的一个体现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读着苏东坡的作品,我眼中的苏东坡变得越来越丰满,曾经失意却从不失信心,就如作者林语堂先生所说,他就是一位值得学习、追忆的人。

介绍一个名人的事迹范文5

有一个人,我们说他“逆风”。

“青莲”昭示着他的政治人格-----清廉,在宦官当道,主上蒙尘的黑暗之下,他桀骜不驯,只是洒脱的与他的歪嘴酒葫芦相伴,那醇香的酒中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帆云济沧海”的乐观自信,也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无奈愁绪,但更多的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屈反抗。

他一身飘逸的白衣,迎着江畔的风站在这里,望向自己的前程。

这个人,我们叫他“诗仙”。

他是李白。

无论是"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依依惜别,无论是“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的把酒言欢,无论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孤独寂寞,他向我们展示的,都是真实的自己。

李白“太白”。

在唐朝末年,许多诗人忧国忧民,杜甫便是其代表,但李白却不同,有人说他或许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没心没肺,其实不然,我认为他只是拿得起放得下而已,再者,他也不是“没心没肺”,只不过他表达的较为隐晦,他是一个适合隐居的人,因为只有山间那美好的风景,才配得上他写下的诗句。

他并不害怕自己写出的文章被世人唾弃,他并不在意在“世人皆黑”的时候“唯我独白”,他把自己的性情,把自己的看法,用自己的诗文,用自己的词表达出来,他并不表达悲伤,只是游山玩水,观星赏月,游离于红尘之外,不受世俗之托,有人说,这是“做作”,并不是,因为这才是李白,他真如一条白绫,才华横溢,桀骜不驯,世间一切都挡不住他的才华,世间一切都缚不住他的豪迈。

天下皆黑,唯我独白,李白“太白”。

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