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

| 刘慧

社区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篇1)

孙晓春是江苏省海安县的一名普通社区居民。46年前,新婚不久的丈夫因工伤不幸瘫痪在床,她不改初心、不离不弃地守护和照料着他,从青丝到白发,为爱坚守、无怨无悔,诠释了亲情的伟大。她说,“只要他活一天,我就照顾一天。”

1971年,孙晓春与沈瑞林结婚。婚后不到一个月,在航运公司上班的沈瑞林,不慎腰部扭伤导致中枢神经堵塞,造成下半身瘫痪完全失去知觉。辗转多家医院治疗,始终不见好转。

年轻力壮的沈瑞林失去自理能力。“我没救了,你快改嫁吧,我不能耽误你一辈子!”从医院回来,沈瑞林就向孙晓春提出离婚,他不愿意拖累新婚宴尔的妻子。

“我若离开了,你今后的生活怎么过啊?”孙晓春哭着反问沈瑞林:“假如事故发生在我身上,你会放弃我、离开我吗?你放心,今生今世我永远陪伴你,照顾你。”不管沈瑞林怎么说,孙晓春就是“牵手”不放,从此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家庭护理生活。

“顶梁柱”倒了,孙晓春放弃了家里的几亩农田,进城一心一意照顾丈夫。一段时间下来,孙晓春发现丈夫那点微薄的工资根本不够家用,她想自己找一份工作,边挣钱边服侍丈夫。航运公司考虑到他们家的实际困难,帮助孙晓春谋了一份工作。

工作有了,但工厂离丈夫当时的宿舍有好几里路远。沈瑞林说,买辆自行车吧,这样免得你来回走。孙晓春又何尝不想,可数数那点微薄的工资,还是放弃了。就这样,孙晓春靠着双脚在宿舍和工厂之间奔波了25年,直到她退休。

每天一大早,孙晓春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丈夫洗脸、导尿、喂饭、吃药,一忙就是两个多小时,把丈夫打理得舒舒服服后,才去上班。日复一日,从不间断。

沈瑞林卧床不起的第二年,身上就生了褥疮,右腿下肢坏死后不得不截肢,大小便失禁。为了让丈夫少受些折腾,孙晓春硬是抽时间从当过医生的父亲那里学会了打针、针灸、推拿和常见病的配药。为了使丈夫少生褥疮,孙晓春总是尽可能多地为丈夫翻身、擦洗,身材弱小的她每次都会累出一身汗。仅翻身护理这一项,孙晓春每天都要做30多次,晚上从来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因为长期卧床,沈瑞林体质不大好,发热头痛是常有的事,有时高烧不退,还得去医院。但他不能坐着,孙晓春就用平板车拉着他去。

为了提高丈夫的生活质量,孙晓春想方设法丰富丈夫的精神生活。在沈瑞林的床头,有一台老式的“红灯”牌收音机,那是30年前花二十多元买的。孙晓春说,那时自己要家里厂里两头跑。自己去上班后,家中就剩丈夫一人,于是就想到买一台收音机给丈夫听了解闷。二十多元,在那时对他们家来说,不是个小数目,可为了丈夫,她咬咬牙就给买了。而每次丈夫住院时,为了省钱给丈夫看病、补充营养,孙晓春连一份快餐都舍不得给自己买,总是步行回家吃饭。

由于没有子女,一直以来都是孙晓春一个人照顾丈夫。2014年秋,孙晓春在爬楼梯时意外摔伤导致骨折。虽然有侄女来帮忙照顾,但她放心不下瘫痪的丈夫。她忍着疼痛,倚着桌子,一步一步地踱到丈夫床前,照顾丈夫排尿排便,定时翻身。

“他随时需要我,我不能倒下。”在孙晓春骨折休养的那段时间,沈瑞林的身体状况依然保持良好,没有新生过一个褥疮。

光阴荏苒46年,孙晓春没有出过一次远门,把大半的时光都留在40多平米的老旧住宅里。夫妻俩的床铺对着床铺,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电器。两人的一纸结婚证,是她这辈子的珍藏。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孙晓春,一名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她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为了结婚时对爱的承诺,她把人生最宝贵、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丈夫和这个家,无怨无悔。

社区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篇2)

季洪球,男,1968年4月出生,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新沟镇新北村村民,现在苏州西善长巷55号小区做门卫工作。当他看到小区内居住的老人行动不便时,便坚持20多年风雨无阻帮助老人买菜,两万多张菜单,丈量出他约6万公里的“爱心”路程。2019年5月,季洪球入选“中国好人榜”。

两万多张买菜单,书写着他21年的无私爱心

在苏州西善长巷55号小区,居民们并不知道季洪球的大名,他们只是称呼他“老季”。老季今年53岁,老家在阜宁县新沟镇新北村二组。1998年年初,他到苏州打工,后又返回老家。2001年带着家人又到苏州打工,2003年开始在西善长巷55号小区做门卫。

季洪球所在的小区是一座老式小区,有81户住民,大都是苏州市一些医院、教育部门的退休人员,还有一些孤老。整个小区的门卫只有老季一个人,他和老伴就住在两间值班室。白天老季是小区的门卫、保洁员,晚上他到一家医院做保安,门卫的事情由老伴李玉梅代劳。“我上学少,只能做这些简单的活。”季洪球告诉记者,他上两个班一个月也只拿4000多元工资。

在小区值班室的桌上,有一摞小区老人写好的“买菜单”,说是“买菜单”还不如叫做“购物单”。每天,季洪球到小区行动不便老人的家中取这些单子,单子内容不但有买菜,还有买日常用品以及寄信、取款等。季洪球说这些单子只是近两年的,以前的都已丢掉了。21年来,这种“买菜单”足有两万多张。

“第一次替小区老人买菜是在1998年7月份,是给一位80多岁的张奶奶买的,如今她已去世。”季洪球在小区当门卫时发现,好多老人不敢骑电动车,又没精力骑自行车,步行从两公里以外的三多巷菜场买菜回小区时,都已累得不行,他就从值班室搬出板凳让老人们歇歇脚,久而久之,老人们和他熟悉起来,他也会帮老人将买的菜拎上楼。一天上午,他发现从教育岗位退休的孤老张奶奶行动不便,家中无菜烧中饭,他就和老伴李玉梅从楼上将张奶奶扶下来,在值班室烧午饭给老人吃。从那以后,给张奶奶买菜列入季洪球的一项日常工作。然后,需要他买菜的老人越来越多,最多的每天达到12户。

“每天去老人家中拿单子,买好菜将用的钱在单上注明,再把剩余的钱一分不差还给老人。”季洪球就这样坚持了21年,无偿地帮助着老人,他也从“买菜哥”变成“买菜叔”。

风雨无阻的买菜路,凝聚着他21年对老人的真情

因为早上送孙女上学,季洪球每天都在上午9时左右,到需要买菜的老人家里取“菜单”。不管刮风下雨,季洪球这个习惯21年没有改变,他知道老人们在等着他买菜烧饭。骑电动车到菜场,两公里的路季洪球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买一趟菜,来回4公里,21年来季洪球走了约6万公里,比绕地球的一圈半还多。

今年84岁的杨文华是小区里的独居老人,她的老伴在一年多前去世,老人的情绪一直很低落。季洪球得知情况后,经常到老人家中帮忙,帮老人买菜做饭,有时候还帮忙洗一些被套、冬衣等厚重衣物。前一段时间他还花半天时间带着老人去给她的老伴扫墓。“老太太很孤独,我们尽可能花一些时间来陪伴她,帮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她是很大的安慰。”这些年,季洪球把小区的老人们真正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一样。

外地务工者荣获“中国好人”,蕴藏着他21年来的暖心故事

在小区采访,只要提到老季,老人们无不夸他是“好人”,90多岁的郑阿婆给记者讲了一件关于老季照顾一家三代的事。

小区里面曾经住着一名姓汤的老人,儿子吸毒被强制关押,瘫痪的老人和幼小的孩子没人照看。季洪球主动帮助照顾老人、孩子一直到老人去世,后事也是老季照料处理的。汤家儿子出来后,不幸中风瘫在床上。老季又担负起照顾他们父子的责任,帮他家买菜,送孩子上学。三年前,汤家儿子去世,孩子送到亲戚家抚养,不放心的老季经常去探望。“来我们小区二十年,老季为我们这些老人操心了二十年,是我们有幸遇到这样的好人。”郑阿婆说。

在门卫值班室里一张床的床头柜内,有几本季洪球获得的荣誉证书。他获得第二季“姑苏好人”的称号,他将1000元的奖金买了老人喜欢吃的食品,送给老人们。他获得家乡的“阜宁好人”称号,将奖金全部捐给了家乡的贫困家庭。“老季在我们社区务工,21年来做的好事我们都无法统计,他和小区里面的老人亲如一家,无私地奉献爱心,构筑和谐小区,是我们社区所有人学习的榜样。”苏州市吉庆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这样对记者说。

“人家需要做的,我就帮着做了,那么他高兴,看到他高兴我也高兴;人家看到还要谢谢我,那么我更高兴,何乐而不为呢?”这句话,是季洪球的口头禅。这也是他做好人好事的原则和动力吧。

社区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篇3)

董淑兰,女,1963年10月生,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城关街道办东关社区居民。6年来,她在照顾一家老小的同时,还如母侍婴般精心护理瘫痪的哥哥。她说,不管怎样,自己会一直照顾下去,“哥哥活着,我来照顾,哥哥去世,我来送终。”2018年2月,董淑兰当选孝老爱亲“中国好人”。

在陕西咸阳三原县人民广场上,不论春夏秋冬,人们总会看到一位女性扶着一位步履蹒跚的病人练习走路。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她的脸上一直挂着亲切温暖的笑容。她就是董淑兰,这位病人是她的兄长。她的身影,成为三原人民广场上一道温情的风景;她的事迹,成为大家称颂的佳话。

2012年11月的一天,董淑兰的兄长董政军突发脑溢血。由于脑干出血量过大,导致董政军半身瘫痪、失去语言能力。兄长无人照料,让董淑兰放心不下。在得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后,她辞去了工作,将兄长接到家中。

刚开始,董政军大小便失禁。董淑兰不怕脏、不怕累,经常收拾清洁,给兄长擦洗身体,让他总是干干净净、体体面面。他拒绝吃药打针,董淑兰就耐心地哄他;他不好好配合锻炼,董淑兰就拉着拖着让他坚持。为保证兄长体能恢复所需要的营养,董淑兰总是想尽办法给他做好吃的,每天不但注意蔬菜肉类营养搭配,还坚持让他喝一斤牛奶。特别是晚上,她担心兄长翻身掉下床,就在他的房间支起一张小床睡在那里,以便随时照料。

除了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董淑兰还想尽办法让兄长重新站起来。她每天推着兄长到广场,一边散心一边锻炼。最初,董政军的双腿几乎没有力气,董淑兰就在他脚上绑上布绳,用自己的肩膀当兄长的拐杖。董淑兰将兄长身体的全部重量都扛在自己身上,连背带抱,硬咬着牙,一步一步扶着兄长艰难地向前挪动。往往才挪出十几步远,董淑兰就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就这样,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十步、二十步、三十步……董政军逐渐能自己站立,能走得越来越远。

慢慢地,董淑兰摸索创造了一套康复训练流程:她每天先扶着兄长在广场走一圈,然后让他练习站立,再让他自己扶着轮椅练习行走。之后,董淑兰开始为兄长做全身按摩,最后重复之前的行走练习。这一套流程做下来约三个小时。她上午进行一次,下午重复一遍,几年来几乎从未间断。

广场上锻炼的人都对董淑兰兄妹非常熟悉。他们纷纷赞叹:“你哥恢复得这么好,真是个奇迹。你照顾得真好!”还有很多家里有相似情况的人,跑来向董淑兰取经。董淑兰总是细心地讲解,然后笑着说:“其实也没什么,最重要的就是耐心和坚持。”

此外,董淑兰的公公婆婆都是耄耋老人,董淑兰对他们也无比孝顺、贴心周到,经常帮着两位老人打扫卫生,清洗衣被、剪发、修剪指甲,有病时及时带去就医,悉心照料。她每天起早贪黑,任劳任怨,用辛勤的付出换来了家庭的幸福。

如今,董淑兰一家虽然生活艰苦,但家里却总是充满欢声笑语。有时,董淑兰去西安看望在外工作的儿女,也会把兄长带上住几日,坚持照顾和锻炼。儿女看到母亲如此尽心照顾大舅,也都对大舅加倍的孝顺,争着帮母亲照顾董政军。

社区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篇4)

扎根社区基层,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全身心投入社区治理工作中。社区成立后,带领社区工作者坚持以居民为中心,做到居民的事无小事的“民呼我应”工作原则,积极协调物业、地产与居民之间的矛盾,尽最大可能满足居民的正常诉求。

党建引领,智慧养老。世茂龙湾小区多以居家养老人员为主,在日常工作中得知老人们没有休闲娱乐场所,子女上班担心家中老人无人照料。他利用惠民资金,于2018年7月,2019年12月相继建成了西湾湖社区纳凉取暖点,西湾湖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着力推行“一中心,多站点”的养老服务模式。

党建引领,疫情防控。2020年1月,面对疫情,毫无准备的社区居委会第一时间召开了会议,他带领社区工作者(五名女同事)24小时坚守岗位,保障了社区近4000户居民的安全,取得了社区疫情防控最后的胜利。

社区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篇5)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让正值新春佳节的大江南北进入了严峻的抗“疫”之战。疫情动态不仅时刻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也开启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阻击战。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东昌里社区青年团员志愿者周梓煜,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加入战“疫”,自觉充当防疫工作的“宣传员”和“战斗员”,带上红袖筒、拿起测温枪、奋战在社区防控一线,协助社区做好疫情网格化防控工作。

他曾说:“我的工作是平凡的,身为抗疫战线的一枚螺丝钉,做好了也不平凡”。周梓煜工作认真,耐心细致,热情大方,忠于职守,谱写了优秀团员的时代之歌。他的突出表现,得到社区居民和党群服务中心领导的肯定和赞扬。周梓煜的家长对于他坚持志愿服务的行为也给予了极大的理解与支持,在此次抗击疫情的志愿服务中,父母的支持更坚定了周梓煜奋战的信心和勇气。

晨曦朝露去,披星戴月归。在这场“战疫”中,周梓煜就像一枚螺丝钉,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是他在寒风中扎根社区,不厌其烦劝导居民减少外出,是他在雨雪中依旧坚守,不知疲惫测量居民体温,他用脚步丈量初心,用行动践行使命。这些日子,感谢有你相伴。正是一个小小的'“我”,构成了一个强大的“我们”,为社区的青年志愿者们点赞。

社区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篇6)

王延利同志在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中,立足社区,本着科学发展,文化奠区的主线,以打造书香文化社区和建设和谐文明新社区为目标,广泛挖掘辖区资源,深入发动文艺爱好者和居民群众,先后成立了居民教育、就业指导、各类知识讲座和志愿者服务队等5支文化宣教队伍;组建了夕阳红舞蹈队、永乐协会秧歌队、残疾人文艺队、广场健身队、巧婆姨剪织坊和民星民歌队等6个文体活动组织。充分发挥社区多媒体电教、科普图书室等文化阵地和文体队伍的作用,不断创新形式,经常性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文体活动,推动了社区文化工作的健康繁荣发展。

一、以身作则,加强学习,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在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方面,王延利同志带头组织干部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政策和省市县各类会议精神;在业余时间利用网络、电视等拓宽知识面,采取3+2、白加黑的学习方式加强文艺和先进人物事迹及各类知识的学习,平均每年抄写学习笔记5万余字,撰写学习心得体会6篇以上。同时,经常组织干部认真开展专题讨论,针对社区文化工作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全面展开讨论研究和实践,妥善解决遇到的问题,保证社区文化工作全面有序展开。

二、丰富文化活动形式,全面推进文化发展

在繁荣社区文化,丰富广大居民群众业余生活,促进和谐社会共建的实践中,王延利同志精心设计载体,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全面推进社区文化工作。

一是利用创建国家双拥模范县城契机,与干部、居民和武警战士结成军民一家人互动对子,利用八一建军节、春节等重大节日互动开展地方文艺进军营国防知识进社区等活动,每年清明节祭扫革命先烈,接受爱国知识教育。不断丰富驻地官兵生活,激发居民拥军爱国热情。让身处异地他乡的战士感受到家的温暖,让社区干部和居民体验军旅生活的历练。

二是组织干部与小学生及家长开展社区课外教育,六一儿童节组织家长与孩子开展亲子结对比赛活动,拉近家长与孩子心的距离,让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教育,为今后成人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举办各类知识讲座,提升居民综合素质。王延利充分抓住召开居民教育会、开展法律知识讲座、科技之春宣传活动等机会向居民讲解各类知识条例、思想道德知识手册、居家安全指南、科技致富、医疗健康和应急避险等方面知识,丰富居民文化内容、扩展居民文化视野,提升居民综合素养。在社区康复戒毒帮教工作中,主动带头与受害人正面接触,耐心帮助,使2位毒瘾患者走出毒品恶魔的危害,重新回到了社会,重新成为一个正常人。

四是全力打造书香社区。王延利经常组织居民党员和广大群众来社区图书室开展一月一本书读书活动,阅览完毕后相互交流阅后感。同时,党员干部广泛搜集好书,开展荐书活动,全面培养社区群众好读书、读好书的读书习惯,增加文化氛围,全力打造书香文化社区。

五是充分发挥社区活动场地作用,王延利组织辖区内居民以区组为单位开展乒乓球联谊赛羽毛球联谊赛象棋联谊赛等活动,调动体育爱好者和体育专长的居民,丰富居民业余生活,增进群众间的关系,为建设和谐、文明社区做出积极地贡献。

三、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顺应时代文化潮流

王延利始终把发展和繁荣文化看作是一项民生工程,经过多方协调和努力,目前社区在文化队伍建设方面体现了专业化、规模化、高效化。

专业化是王延利经过对社区群众的摸底走访,选任擅长文艺、有文化修养的居民胡宗保作为社区文化联络员,协助社区文化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聘请辖区内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高晓清同志为文化活动指导员,在组织居民开展文艺节目编排时,邀请高团长对节目进行指导,而且还对文化队伍成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与实践舞蹈动作、快板说书技巧指导,使社区文化队伍走向正规化、专业化。

高效化是王延利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多媒体电教设备、小区广播等及时组织文艺队伍成员收看各类文艺节目,保证社区文化顺应新型社区发展的需要;同时,把社区编排的文艺节目以电视报道、广播播放的和简报等形式以最快的速度播报出去,体现社区文化工作的高效化。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王延利同志始终恪守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为社区的文化事业一如既往地奋斗着。在她的正确带动下,桥南社区的文化事业正在蒸蒸日上,所取得的优秀成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相信通过王延利同志和社区干部居民积极的努力和配合下,桥南社区文化事业发展必将迎来一个更加繁荣锦绣的明天。

社区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篇7)

岑莲,女,39岁,中国共产党党员,大专文化,现任平湖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岑莲同志自从事社区工作以来,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事事、处处、时时都以党员的条件来严格要求自己,对社区事务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在政治理论学习、服务居民、联系群众和遵纪守法等各方面都较好的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表现出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政治责任感,工作中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得到社区居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一、认真学习,不断提高,始终保持共产党的优秀品质。

岑莲同志勤奋好学,积极参加各项政治学习,主动接受政治教育,自觉加强思想锻炼。除组织安排的学习外,能坚持认真学习、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同时还积极参加业务技能的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技能。通过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党的一系列理论来丰富自己的政治头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平时的工作中,她时时刻刻处处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增强党的观念,加强党性修养,按照党章的规定履行党员义务,遵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决定,珍惜党的光荣称号,以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鞭策自己,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积极完成党的各项任务,始终保持了共产党的优秀品质。

二、服务居民,文明办事,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岑莲同志自从事社区工作以来,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工作总是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尤其在社区建设和为群众服务上做出了较好成绩。2011年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岑莲同志当选为社区党总支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一肩挑两担,社区经济发展、创新服务居民件件都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她不辜负广大党员和居民群众的期望,越发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坚决服从党组织安排,因为热情细致的工作,得到社会和广大居民的充分肯定。她毫无怨言,充分体现了党员的先进性,展示了党员的风采。

1、利用服务大厅,做好“一柜式”服务和“首问责任制”,确保做到居民来办事要有人主动问询,到哪个窗口问询哪个窗口的工作人员要负责到底,要求工作人员在接待服务时做到“微笑、热心、耐心、诚心”服务,统一佩戴工作牌,居民可以随时投诉服务态度问题。

2、发放便民联系卡和建立社区网络,便民惠民利民。带头走访居民家中,将社区各项服务项目及联系方式亲手送到居民手中,并与有关网站联合建立了社区的便民网络,通过这一张小小的卡和便民网络,解决了居民与社区的简便联系,方便了居民群众。

3、由于社区管辖的以花园小区为主,人员流动性大,治安案件时有发生。岑莲同志积极协调物业公司及辖区单位,在辖区派出所的帮助下,由辖区物业单位、党员和群众骨干共同组成一支平安建设义务巡防队,为辖区居民守护平安,成为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三、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自从她当选社区党总支书记以来,一直本着无私奉献、敬岗爱业的精神,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平时工作中,乐于奉献,认真负责。同时,她始终坚持两条工作原则:一是自己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争名夺利。二是自觉做到三不:工作时间长不计较,工作任务重不吃苦,工作事情多不厌烦。在工作中甘于奉献,切实做到廉洁自律,注意做到从我做起,办事公开。努力把好办事政策关、生活纪律关、处事人情关。同时,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扎实落实好责任制的各项规定。

岑莲同志在工作上把日常工作和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她充分利用“中间人”的角色,创先争优,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架起了党总支与社区的沟通桥梁,建立制度,规范管理,亮明党员身份,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使创先争优活动即提高了社区服务质量,又促进了社区工作的发展,受到了群众及上级部门的高度赞扬。

39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