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国主义的事迹800字以上

| 郑诗2

何为爱国?爱国是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激昂;是鲁迅“零台无计逃神矣,我以我血祭轩辕”的义愤填膺;是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胆忠心……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关于爱国主义事迹的范文,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爱国主义的事迹范文一

礼炮轰鸣,歌声嘹亮;整齐的队伍,威严的军容;晴朗的天空,欢呼的人们。无不显现出这一次庆典的隆重与壮观,数十万人参与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庆典,让我们感动不已,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只有自强、自立,我们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阅兵式准时开始了,一对训练有素的军人走着标准的正步出现在广场上,伴随着慷慨激昂的乐队奏鸣曲,走过了群众的视线,也升起了那红的耀眼的五星红旗。

阅兵历来被认为是展国力、扬军威的最好方式。60周年国庆阅兵,既可以展示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崭新风貌,又可以展示中国军队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信心,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力量”。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这段历史不能忘却,更不容篡改和抹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今年国庆阅兵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非常注重创新,无论是阅兵式、还是分列式,与以往国庆阅兵相比,将集中从内容上、形式上、编排上、组织上进行创新。

这次庆典在全国人民欢呼的响声中结束了,它让我看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自强不息。我深深的祝福你,亲爱的祖国!

关于爱国主义的事迹范文二

拂去岁月的尘雾,打开历史的启示录,便会看到:只有与祖国荣辱与共,以坚定的爱国信仰紧紧把握住今天,不辱祖国使命的人,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获得永生的机遇、化为永存的浪花。

是的,祖国的强盛才是我们自豪的源泉,我们的自豪又是祖国强盛的士气。这士气是一种共同的信仰。她的名字叫爱国。

爱国在哪里?爱国凝在慷慨激昂完璧归赵的蔺相如的眉宇间;爱国写在“诗圣”杜甫铺开的白纸上;爱国从“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的毛主席口中道出;爱国从勇于直面社会、直面人生的鲁迅的笔尖流出。

爱国是义无反顾的抉择,是不卑不亢的不畏,是忧国忧民的感叹,是救国救民的情怀;爱国是以天下为已任的胸襟,是前赴后继的执着。正是无数先烈在他们自己的时代用满腔热血,冒着敌人的炮火谱写了无愧于时代的《义勇军进行曲》,才使得我们今天的共和国国歌唱响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才使得我们今天的炎黄子孙一次又一次在世界的舞台展示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当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怀抱的时候,当08奥运成功举办的时候,当神七航天员挥动国旗太空漫步的时候,当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峰会胡主席表达“中国信心”的时候。你们是否欣喜自豪,是否会心一笑,心中油然升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呢?是不是也会热泪盈眶地想起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响彻云霄的“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的呼喊声呢?

曾几何时,我对爱国懵懵懂懂,当我经历了“08年的感动”之后。再一次打开历史史册,才发现到处都是两个大字——爱国。于是我恍然大悟,爱国才是永恒的主题。

同学们,让我们把青春镌刻成精致的玉雕,让我们把年轻书写成激情的诗行,让我们把爱国情制成坚固的船桨,让我们把信仰化作前进的力量。让我们的人生之船远航!

作为21世纪的青年,我们必须加倍努力学习,增强本领,牢牢把握住今天。常怀爱国情怀,与伟大祖国共在。

关于爱国主义的事迹范文三

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倾心教育,在故乡办学的事迹,早已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对于先生的故乡——集美,自然是心向往之。幸有一探亲之机,得以到集美一趟,也算是了却多年的心愿矣。

汽车在平坦宽阔的公路上疾驰,带着我和家人向集美进发。一幢幢高楼在车窗外掠过,一排排树木快速向后闪退。从厦门到集美的距离颇近,没用多长时间,车子很快便驶上了厦门大桥。听说,这是我国第一座跨海大桥,还是江泽民同志题写的桥名呢。这使我想起家乡的一座跨江大桥,也是江泽民同志给题写的桥名。非常荣幸的是,总书记参加大桥通车典礼时,我也在场,亲眼见到当今领袖的风采,叫人终身难忘。“快看!”家人的提醒,打断了我的遐想。桥南端,一座雕塑印入我眼帘,只见那高大的钥匙把内有一衔着稻禾的白鹭。家人告诉我说,这雕塑名叫“嘉禾钥匙”,讲述的是厦门的来历。与大桥并行的是高集海堤,似一道长长的彩虹,将集美与厦门连接在了一起。

不经意间,集美到了。集美,俗称“尽尾”,意为陆地的尽头;亦称“浔尾”,浔江之尾。说是明末集美有个叫陈文瑞的进士,认为“浔尾”叫着不雅,便自作主张,将“浔尾”改为“集美”,寓意集天下之美。这个陈文瑞到挺新潮的,“集美”之名,在今天看来,颇具创新之意。入得古朴庄重的石牌坊,但见“延平故垒”四个大字镌刻于巨石之上。观赏着这座石坊,令我忆起当年的郑成功,那可是个堂堂正正的大丈夫,是何等的英雄气慨。据说,1922年9月,陈嘉庚先生在集美寨遗址建成集美小学时,将楼名定为“延平楼”,并保留了这个寨门。其实,陈先生在集美办学并非始于此时,较之1922年还要早得多。1894年,陈先生就在此创办了惕斋学塾,其后几乎是每年都有兴学之举,至1927年形成了“集美学村”,包括幼稚园、小学、中学以及师范、水产、航海、商业、农林、国学等专科,其规模之大,设备之完善,为当时国内仅有。

陈嘉庚倾资兴学,其至诚之心,足为万世之表。据说,他为保证学校之用,竟然把国外七千亩橡胶园、50万平方英尺的地皮、店屋货栈等全都变卖了。他在厦门大学发起人会上的讲话可谓是掷地有声:“民心不死,国脉尚存,四万万人民决无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如精卫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之目的之一日。”看着眼前这一座座具有南粤风格的教学大楼,望着从楼中进进出出的青年学子,我仿佛看到了陈先生的希望在这里深深地扎下了根。看到现在的情形,不知陈先生在天之灵,可否感到一些欣慰?

当我置身于鳌园,吸引我的并不是那青石镂雕的精湛技艺,也不是那一幅幅字体各异的书刻精品,更不是那一个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故事,而是园中的建筑和雕刻所包容的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工农业生产、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真乃博物之大观也。观之,不得不让人对嘉庚先生这种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而深深折服。我正是带着这种深深的敬意,来到陈嘉庚先生的陵墓前,一拜,再拜,三拜。

在集美,到处都充满着陈嘉庚先生的气息,到处都留下了陈嘉庚先生的足迹。每看一处,对陈嘉庚先生的了解亦加深一些,心中对先生的敬意则愈加强烈。在观瞻陈嘉庚故居时,听人说起一件事。说,1938年先生的故居被日本飞机炸毁,解放后,政府要为其修复。他坚决不同意,说是“校舍未复,若先建住宅,难免违背先忧后乐之训耳。”直到1955年,被毁的校舍和200多处村民住房修复后,陈先生才同意修葺自己的小楼。如今,先生早驾鹤西去,空留小楼在此。再看看眼前的小楼里,陈设如此简陋,不免让人感慨。即便是这座小楼,据说,陈嘉庚先生生平也仅用其中的三间。旧沙发已旧得不能再旧了,旧桌椅已油漆剥落,旧木板床上挂着的也是一顶打了补丁的蚊帐,这便是陈先生生前主要的生活用具了。这里的一切,与那些掩映在白云绿树之间,矗立于万顷碧波之畔,具有现代气息的教学楼、体育馆、音乐厅之类相比,形成了多么强烈的反差呀!而那龙舟池畔的七座亭台阁榭,重檐飞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堪称人间仙境。与这简陋的故居,又怎好相比呢?算起来,陈嘉庚先生一生在厦门和集美建造了几十幢教学楼和学生公寓,就是没有为自己修一座象样的住宅。先生人品,实乃世间少有。“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毛主席给予的评价,先生当之无愧。

陈嘉庚先生,你理当受后人千秋共仰!

关于爱国主义的事迹范文四

邓稼先和杨振宁相见,是邓稼先自1950年在美国与杨振宁分别后,他俩的第一次相见。期间,杨振宁问邓稼先是不是由美国科学家帮助中国研究原子弹。邓稼先当时请示了周恩来,是否如实相告,该怎么说。周恩来让邓稼先如实告知杨振宁。于是,杨振宁在结束访华的告别晚宴上,收到了一封邓稼先的亲笔信,当看到邓稼先掷地有声的话语化为文字——“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杨振宁当即离开席位躲到一旁,流下了热泪。

从1964年到1986年,22年间邓稼先一共参与了32次核试验,邓稼先亲自去罗布泊指挥工作队参与实验就有15次。邓稼先一心扑在核试验研究上,他与妻子许鹿希结婚33年,在一起的时间只有六年。

因工作需要,邓稼先主动身临一线,但强烈的射线严重损害了邓稼先的身体。1985年7月,邓稼先被确诊为直肠癌,但邓稼先并不后悔。早在接到任务之初,他就对夫人许鹿希说:“做好了这件事情(核试验),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价值,就是为它死也值得!”

邓稼先身患重病住院治疗后,1986年五六月间,杨振宁曾先后两次回国,去医院探望邓稼先。邓稼先见到老朋友很高兴,连病痛都忘了。两人有说有笑,谈了许多话,后来还在病房的走廊上合了影。但照片上,邓稼先的右嘴角下有一块血迹。他那时已病入膏肓,口、鼻不断出血。但是,他的笑容是那样的真实、幸福。邓稼先对杨振宁说:“我虽然受核辐射而得了癌症,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们成功地实现了核爆炸,使国家更加强大了!”杨振宁返回美国后,想办法搞到当时尚未上市的治癌症的新药,请韩叙大使通过信使,迅速送往北京。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这颗科学巨星陨落了。听到噩耗,杨振宁立即从国外发来唁电:“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杨振宁教授在写给邓稼先夫人许鹿希的信中说:“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精神与巨大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1987年10月23日,杨振宁飞越万里,赶赴北京,为邓稼先扫墓。扫墓仪式结束后,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捧着一只蓝色盒子,双手交给杨振宁。盒面上的文字写着“振宁,致礼存念”六个字,落款则是“稼先嘱咐,鹿希赠”。

杨振宁的目光在“稼先嘱咐”四个字上停留了。他看着许鹿希将盒盖打开,里面整齐地放着他们的家乡安徽出产的石制笔筒、笔架、墨盒、笔盂、镇尺和长方形石印。这是邓稼先最后的嘱意,将这套坚固且光洁如墨玉的文房四宝留送杨振宁,以表两人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永世长存。

关于爱国主义的事迹范文五

每一次仰望飘扬的五星红旗,我就想到了战争时期牺牲了的英雄战士,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这面神圣的五星红旗。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不怕牺牲,才有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才有了我们美好的今天。因此,我们要珍惜这面神圣的五星红旗。

每一次唱起这庄严的国歌,在那激荡人心的乐曲声响起时,哪一个中国人,哪一个炎黄子孙,不是肃然起敬、激动万分呢?因为它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在那烽火不断的乱世中,伟大的作曲家—聂耳用慷慨的歌词和雄浑的乐曲,用为国献身的勇气谱写了它,从此,战斗之歌时刻回荡在神州大地。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我,每次都发自内心去唱这国歌,心中的自豪感伴着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我为我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当我国南极考察人员凭着自己的科技力量,乘着自己的万吨巨轮登上南极大陆,建立起我们自己的长城站、中山站的时候;当我国运动员登上了世界之最—珠穆朗玛峰的时候,谁不为这高兴,谁不为这自豪。如今,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颁奖台上,以前被称为“东亞病夫”的中国人,也有了属于自己的位置,有多少人为这惊讶,有多少人为这赞叹……

我为祖国的日溢强盛而感到骄傲。我们的祖国—一个拥有5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改革开放的今天,在党的领导下焕发出勃勃生机。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开发区星罗棋布,高楼大厦到处都有;高科技捷报频传,卫星、火箭连连发射;重点工程节节胜利;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思使“东方明珠”—香港重返祖国。人们安居乐业,我们的祖国正向前飞奔!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的祖国必将在这国歌的旋律当中勇敢站起来!飞越腾空……

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