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基层妇女工作者事迹【10篇】

| 刘慧

优秀基层妇女工作者事迹【篇1】

李桓英用自己一生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拼搏”。

她常说,要想搞事业,就别怕付出,若要计较,就什么也干不成。年轻时,放弃国外优渥的工作生活条件,孤身回到当时“一穷二白”的祖国;临近退休时,又进入全新的研究领域,还主动提出要“下到一线去,到麻风村去”;95岁入党时,她说,我还要继续奋斗。就是凭着不讲报酬、不论条件、不怕艰苦的精神,李桓英在人生大大小小的选择面前,义无反顾地将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麻防事业。正是由于在不断的拼搏中超越自我,李桓英拓展了生命的宽度,定义了人生的高度。

胸怀至诚,才会选择奉献担当。李桓英把青春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工作岗位,源于内心的大爱、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对事业极强烈的责任心。95岁时才入党,李桓英说自己以前不够资格,但回首从前,她身上处处闪耀着共产党员的光辉品质。一个人应该怎样爱党、如何敬业,李桓英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应该学习李桓英立足岗位、追求卓越的态度,学习她一心为民、乐于奉献的情怀,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使命,用拼搏的姿态迎接每个挑战,向祖国和人民交出精彩的人生答卷。

优秀基层妇女工作者事迹【篇2】

20__年胡海岚入选中国科学院的“百人计划”。同时,她还作为主持人主持了许多项目,如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参与科技部973重大课题研究和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和高水平科技专项(B类)研究工作,她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当时也受到参会人员的赞赏。

胡海岚和她的团队致力于探索情绪和社会行为的分子环路机制,也就是神经系统的研究。在情绪研究方面,有效分析了情绪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进一步推动了抑郁症的治疗工作,为抑郁症患者带来了福音。

20__年胡海岚团队加入了浙江大学,教研与教学双管齐下,同年还获得了第十二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的荣誉,成为了许多女性的榜样。

优秀基层妇女工作者事迹【篇3】

在浙大任教期间的期间,她是浙大师生公认的最美教授。犹如她青年时期“学霸女神”的称号,她的科研能力与妍丽的外表使得作为博士生导师的胡海岚受到了颇多学生的喜爱。

虽然她所取得的成就是很多人无法比拟的高度,但却始终保持着一颗谦虚的心,会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并且毫不吝啬地进行探讨,每次只要是她的课程往往都是座无虚席。

同时胡海岚教授的神经科学研究致力于帮助广大抑郁症患者,据《20__抑郁症患者群体调查报告》显示,抑郁症患者仍在为一些治疗困难而挣扎。

在快生活节奏的生活强压之下,抑郁症人数也在逐年递增,然而她的这一研究无疑是为这一病症提出了相应的出路,推进了抑郁症的治疗发展。

因此,胡海兰教授及其抑郁症候学的非凡成就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影响着许多抑郁症患者的身心健康,其成果也为我国抑郁症治疗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优秀基层妇女工作者事迹【篇4】

张桂梅同志深深扎根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爱教育,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别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她爱学校,不顾身患多种疾病,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折磨,经常超负荷地工作在教学岗位上;她爱学生,拿出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关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业余爱好,从各个方面关爱学生。张桂梅同志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崇高理想和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张桂梅同志是教师的优秀代表,是教师的榜样。张桂梅同志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张桂梅同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张桂梅同志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认真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切实加强师德建设,真正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张桂梅同志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勤奋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向传递真爱的使者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感恩行动”在迅速掀起,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

通过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以后,我们要更加热爱和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和接班人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甘为园丁,做到教育安心和专心,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热爱本职,踏实工作,不追逐名利。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应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与能力。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认真听取他们的教诲。讲好普通话,使用规范字,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绝不得过且过和放任迁就学生,而要以又红又专的高标准要求学生,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循循善诱,管教管导,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一视同仁。做到深入学生,为学生排忧解难,为学生多办实事。

优秀基层妇女工作者事迹【篇5】

相信在教育系统内部,每位教师对“张桂梅”这个名字都不陌生,对张桂梅的先进事迹都能说上一二。但是每一次对张桂梅先进事迹进行学习,我都发现自己对她又认识了很多,学到了很多。

“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绿洲。”张桂梅作为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师,扎根贫困地区全身投入教育事业,用生命点滴书写出来的人生故事传说彰显出一名普通党员、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魅力。

她坚守初心,对党忠诚一辈子。张桂梅同志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是“四有”好老师要求的榜样。她响应党的号召,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跨越千里、辗转多地,无怨无悔。她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她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融入办学体系,帮助数千名山区女孩改变命运,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华坪县女子高中,是全市第一家党员佩戴党徽上班的单位。张桂梅让党员在群众和师生面前“明身份”,促使党员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做到了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徽在闪烁。2000年,她在领取劳模奖金后,把全部奖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党费。她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渗透在血脉里,在她身上充分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质和至诚至深的家国情怀。

她牢记使命,为民奉献一辈子。40多年来,她为了不让一名女孩因贫困失学,坚持家访11年,遍访贫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余万公里。张桂梅与孩子们之间有很多故事传说,每一个都是催人泪下。1997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个男生突然发高烧,张桂梅看到这位学生寒冬腊月还穿着单衣,当即把丈夫去世后留下的唯一一件毛背心送给了这位学生,并连夜把他送到医院,替他付了200元的住院费。第二天,当学生家长赶到医院,看到已经守候了整整10个小时的张桂梅脸色苍白,神情憔悴,这位傈僳族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她长期拖着病体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体,换来女子高中学生学习的好成绩。

她坚守教育报国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不遗余力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立志用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倾力建成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让1600余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托举起当地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与希望。

优秀基层妇女工作者事迹【篇6】

在角斜镇周庄村,有个了不起的妇女主任,叫管祝梅。管主任,今年五十开外,有一个让众人羡慕的大家庭。她自小被养父母抱养,长大后又招婿在家。所以,管主任上有六位父母大人。多年来,管主任不辞劳苦,里外一把手,既把村里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又能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的家人。这些年,她的故事被传为佳话,无人不赞。

管主任常说,村官无小事,要善于把小事做成精品。

25年前,管主任走上村妇女主任岗位。初来乍到,她虚心向老同志学习,用心积累工作经验。工作多年,管主任明白:平时里,群众所急的大多是一些琐事。邻里纠纷、婆媳矛盾、夫妻矛盾等时常发生,管主任总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化干戈为玉帛。干群关系和谐了,村子发展的步伐也就迈得更快更大了。

管主任常说,当村官受委屈的时候可多了,再委屈也得担待着。

本村十三组李海峰、陈玲玲是一对再婚夫妇,他们想领取《生育一孩服务通知单》。可根据调查,李海峰有过一次婚姻,且与前妻生过一个孩子。这样的情况,应该领取《批准再生育一孩生育证》。可女方陈玲玲对此不理解,竟然当场哭了起来,她称自己初婚未育,凭什么要办二孩生育。这样的场面,管主任经历得多了,面对掩面而泣的陈玲玲,她端了杯茶,劝她先冷静冷静。接着,管主任拿出了《江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指出了他们再生育一孩适用的法律依据。夫妻二人看到相关的法律知识,情绪才稍稍平息下来。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劝说,夫妇俩最终同意领取《批准再生育一孩生育证》。

管主任常说,面对群众,要有广阔的胸襟,要容得下群众的误解,要有向群众解释的耐心,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才能温暖百姓的心。

有一次,村里修建田间路道,村民曹大爷与修路工发生了冲突,并恶语相向。管主任赶到现场,三言两句就摸清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原来是年近七旬的曹大爷,舍不得自己耕种一辈子的田地用来修建路道。管主任握住老人满是老茧的双手:"大爷,您看修好了路,大卡车就能开到田地边。我们种的大白菜、土豆啊就能顺利进入市场,卖个好价钱。您说是不是?"大爷的心结解开了,修路队继续施工了。这样的事儿举不胜举,正是这一次次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管主任被村民视为自家人。

管主任常说,我是女儿,是儿媳,是妻子,是母亲,我要扮靓人生的每一个角色。

2014年-2014年,是管主任人生中最为悲痛的3年。2014年的春天,管主任的养父中风,卧床不起,再加上老人患了前列腺炎。管主任和爱人商量,将养父送到医院做了手术。院里院外,管主任忙得团团转。

就这样,大半年过去了,养父的病情时好时坏。夏天一到,躺了大半年的老人身上长了疥疮,于是消毒、清洗、上药,为养父擦洗身体,成了管主任每天必做的功课。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她每天都累得大汗淋漓,直到老父亲去世,这样的坚持从未间断。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老父亲刚过世,公公也因疾病倒在病榻。公公虽有子女六七个,可大都远在外地,不能经常照料公公。还没缓过劲来的管主任,毅然挑起了服侍公公的担子。同样的辛勤付出,等来的是2014年腊月,公公撒手人寰。

天有不测风云,婆婆眼看老伴离世,也一病不起,整天说胡话。打击接踵而来,全家人都懵了,可必须有人时刻照看婆婆的起居生活。爱人张俭是镇派出所的一名司机,加班加点,出勤处理事件是常有之事。没办法,经过村党支部同意,管主人把村里的办公地点挪到了家里。婆婆神志不清尿湿了床单,她换了洗;大便不出来,她用手掏……临终前,老太太竟然清醒了,她拉着儿媳的手说:"这些年苦了你了,有你这样的好儿媳,我知足了!"

优秀基层妇女工作者事迹【篇7】

1971年高中毕业后,返回本村务农,同年担任村里的妇女主任,她作为妇女主任,看到村里学校缺老师,就兼起了本村小学的代课教师,这一代就是16年。在这16年里,她总是默默无闻、勤勤恳恳,用慈母般的胸怀呵护着每一名学生。由于肯吃苦、善钻研,她所带的班级成绩年年是全校第一,而且在南唐乡名列前茅。然而,1988年,公公得了痴呆症,神志不清,每天走出去不知道回家,有时甚至裸体满街跑,她不得不随时去找,公公一病就是整整十年,在公公去世后,还没等到这个家恢复元气,婆婆又患上了高血压、脑梗塞,再加上腿脚不便的母亲,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繁重的家务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为了不影响教学工作,坚持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收拾老人的房间,帮她们洗脸、梳头,然后做好早餐,照顾她们吃过后,再去学校。

,丈夫突发心脏病,死在南唐乡东下坪学校里。面对丈夫的突然离去,一家老小,白天哭,晚上哭,全家上下,哭成了一堆。不久婆婆因儿子的早逝,悲伤过度,病倒在床。一对正在读书的儿女,看到家里悲惨的景象,要退学回家帮妈妈干活。得知后强打精神,到亲朋家借钱给婆婆看病;凑齐学费,打发儿女上学。

婆婆的病稍有好转,为了能多挣点钱,又再次到邻村的小学任教。她每天骑上那辆破旧的自行车,白天忙于教学,晚上回来照顾两位老人,奔波忙碌了一年多。然而,好景不长,一个意外的事情又发生了。

农历10月初2,婆婆突发脑梗塞,送到医院,昏迷不醒。医生推辞让她回家准备后事,但坚持日夜守护,擦身按摩,耐心伺候,昏迷七天的婆婆竟然奇迹般的苏醒了!但终因年事已高,加上严重的心脏病,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吃饭要靠人喂。农历8月初5,在本村娘家无人照料的母亲因高血压下炕摔断右大腿,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虽花去6000多元,还是落了个不能独自行走。出院她只好把母亲接到家里,同时照料两位瘫痪老人,整天忙得不可开交。随后的几年里,两位老人一遇大病要住院,为了省住院费,她就早上把两位老人用车拉到医院治疗,下午再拉回家,第二天再去。时间长了,她还学会了打针、输液,一般病医生看后,她在家里就操作了。

春去冬来,花开花落。转眼间,婆婆和母亲这两位已经80多岁的老人,已瘫倒在床六年多了。作为她们唯一的亲人,每天重复着给她们洗脸、梳头、喂饭、喂药、打针、擦屎端尿等一成不变的事情。天气好的时候,背上她们坐上小车,拉上她们到外边散散步,晒晒太阳;春天来了,老人们想吃香椿了,她就不顾自己已是50多岁的年龄,搭上梯子爬上树去掰香椿;到了冬天,婆婆患有腰疼背凉病,她从不嫌弃老人,就和老人睡一个被窝,给老人暖暖腿、脚,暖暖背。给老人翻两次身;经常,老人一个喷嚏,把饭喷她一脸,她总是微笑着,擦一把脸,继续喂……直到今天,老人身上无一处褥疮,老人房间无一点异味。村民们都称赞说:“不愧是天底下最好的媳妇!”

4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