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范文

| 刘慧

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范文【篇1】

房__,生于1987年12月,中共党员,__市__区石门寨镇房庄村人,任__老君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房__依托村里的老君顶山和龙须河,因地制宜把生态资源转化为旅游优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经过10年创业发展,助力房庄村走上了美丽致富路。

2016年老君顶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0年被评为美丽河北最美景区、2021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河北省冰雪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房庄被授予全国综合治理示范村、河北美丽休闲乡村、河北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房__在2021年被评为第十届河北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他的创业打拼经历,主要做了三件事:改变、创新、融合。

改变,山民吃上旅游饭

房庄旅游开发前非常落后,交通闭塞,耕地少。出山没有公路没有桥只能趟水过,孩子上学都得步行10多里山路。穷怕了,父老乡亲们渴望富裕的愿望一年比一年迫切。村两委干部多方考察调研,认为依水兴旅可以致富。但是村里没有钱,脱贫致富的创业梦很难实现。

村里有龙须河,有老君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房__经过多方考察调研,决定走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子,要让父老乡亲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2015年夏天,投资8000万元的老君顶景区对外营业。2017年适逢河北省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在__召开,他多处筹措资金,对景区提质升级,修建游客中心、滨水商街、生态停车场、戏水乐园、景观绿化、帮助村民规划民宿。景区越做越红火,以前在外打工的人相继回到景区,景区现有员工150人。2019年景区接待游客43。9万人次,营业收入620。5万元、利润35万元,纳税18。2万元,带动周边农户130户、年增收16000元/户。2020年受全国新冠疫情影响,游客接待数量大幅下滑,营业收入437万元。

创新,红利变现强经济

为了让村民获得更多的收入,房__创新经营模式,景区实行“公司+合作社+村集体”股份制分配,80%归__老君顶旅游开发有限公司,10%作为村集体的股份,10%作为农业合作社的股份。村民以土地入股,在景区打工,获得岗位工资,年终按比例统一分红。除此以外,村民们还可以通过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而获取收益;不断创新旅游项目,让景区每年都有新变化,2016年老君顶生态旅游项目被列为河北省重点项目、2017年按4A级景区进行了升级改造、2019年增加高山漂流和6个网红项目、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投入生产;2021年新增萌宠动物园和儿童水世界游乐项目。

融合,保持持续的竞争力

老君顶景区以“旅游+产业”融合为纲,以“资源联动”为轴,在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同时,全力推进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旅游+体育”,抢抓我国筹办2022年冬奥会的有利契机,紧密结合全省“健康河北欢乐冰雪”系列活动等,立足老君顶景区冰雪资源优势,大力开展冰雪运动,推动__冰雪事业的发展;“旅游+农业”,通过依托绿色产业作支撑,公司开发了农家乐项目和农村采摘项目,注册了“君顶美农”“秦皇老君顶”农特产品品牌商标,有效带动了村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康养”,通过推动“生态旅游+养生美食”融合发展,倾力打造“绿色餐饮、生态休闲、暖心服务”的田园归居圣地。现在,全村60多户有50多户办了农家院;“旅游+文化”,公司以文化发掘、传承、开发为引领,以民俗文化、长城文化、石河文化、地质文化等富含历史文化积淀的人文构件为核心,构成一个融合发展的综合生态文化旅游体系。

如今,老君顶景区已经成了春季看花、夏季漂流、秋季采摘、冬季冰雪四季皆宜的打卡胜地。房__常说,“农村是我成长的地方,我要扎根山村,情寄旅游,把家乡建的更美,让父老乡亲生活更幸福,为家乡振兴做出更多的贡献。”

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范文【篇2】

一、个人简介

马__,女,1986年9月生,汉族,邢台南宫人,中共党员,学历硕士,毕业院校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至2019年任灵寿县大学生村官,现任灵寿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马__在村官任职期间,切实履行村官职责,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立足灵寿特色农村资源优势,领办实体,开展品牌培育,建立产品标准,发起成立产业协会,成功申报注册“灵寿腌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着力发展了灵寿特色腌肉产业,推动腌肉产业实现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并通过订单帮扶方式,带动农民增收,示范带动作用强,对推动灵寿特色产业发展贡献突出。

二、详细事迹

马__在村官任职期间,发起成立灵寿县腌肉特色产业项目,该项目采用“公司+协会+农户+合作社”的模式,按照三产融合的理念,以腌肉加工为带动,向前延伸订单帮扶与农户合作,带动农民发展生猪养殖;向后延伸发展精深加工、营销及服务业,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及餐饮服务一体化经营,通过促进灵寿腌肉特色产业链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1、走访调研,挖掘灵寿特色。

灵寿是战国时期中山国都城,历史悠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腌肉是灵寿地方特色名吃,声名远播,但腌肉作为地方名优特产,却并没有很好的实现商品化、品牌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没有充分挖掘。马__通过深入的走访调研,了解腌肉工艺、特色、文化,认为可以推动腌肉实现产业化发展。

2、领办实体,立志小产品做出大产业。

马__在2016年6月注册了灵寿县束修斋食品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万,公司使命和目标为“匠心小产品,做出大产业”,以灵寿腌肉为主打,围绕腌肉这一地方特色,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并不断拓展产业多种功能,整合腌肉上下产业链,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公司在2018年10被认定为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3、注册商标,扎根品质,开展品牌培育。

公司成立以来,先后注册了单品类商标“漫山飞猪”和全品类农产品商标“灵山寿水”、“灵灵和寿寿”。山区村民多养猪,“漫山飞猪”是山区景象的真实写照,也承载着企业的美好愿景,希望让灵寿漫山的猪飞出去,让山区的百姓富起来。通过培育腌肉品牌“漫山飞猪”,在将腌肉做深做精的基础上,进行品类延伸,打造全品类的农产品品牌“灵山寿水”、“灵灵和寿寿”,推动我县核桃、板栗、食用菌等其他特色农产品项目全面发展。并从选材、工艺等方面,设定多道质量关卡,建立产品标准,确保品质,有力的推动了腌肉产业实现品牌化、标准化。

4、发起成立协会,成功申报注册“灵寿腌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马__在2017年发起成立了灵寿县腌肉协会,成功申报注册了“灵寿腌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灵寿腌肉”的地标属性,使其成为“土特产”中的精品,“灵寿腌肉”区域公共品牌的发展,对培育地方特色主导产业,打造地域品牌,促进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区域经济,推进乡村振兴有重要作用。

5、订单帮扶,就业带动,助农增收。

该项目把帮助农民增收作为工作重点,采用订单帮扶的方式,已累计与近200户农户合作,带动农民发展生猪养殖,合作农户户均增收4000元。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销售、服务等融合经营,也有效促进了农村贫困劳动力向加工业、养殖业、和服务业转移,累计带动人口约600人,服务人口约2000人,提供就业岗位21人。

6、电商+实体店,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

该项目通过电商+实体,搭建营销体系。线上开通淘宝店、拼多多店、企业官方抖音账号,并开通“灵寿印象漫山飞猪”微博,通过微博打造一个灵寿腌肉信息交流地;线下开设了灵寿县城第一家腌肉实体店。以腌肉为主打,同时带动灵寿红薯、粉条、食用菌等其他特产销售,2020年销售额突破500万。

7、县长主推,灵寿腌肉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

2020年4月20日灵寿县《县长来了》淘宝直播活动,灵寿县委副书记、县长冯素伟携“县长天团”走进直播间,推介灵寿好物,“漫山飞猪”腌肉被选为县长直播主推产品。2020年6月18日,共青团中央、灵寿县政府共同主办的腾讯QQ直播助农河北灵寿分场,国家发改委挂职副县长带货“漫山飞猪”腌肉,有“县长背书”的直播也让消费者对“漫山飞猪”品牌更加信赖。

随着乡村振兴的大力推进,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马__说她将立足本职工作,持续推动灵寿特色产业发展,争取为灵寿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做出更大贡献。

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范文【篇3】

郭__,男,1993年11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2017年4月参加工作,现任__省__市__镇柏林西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__普阳钢铁集团董事长、团委书记,兼任全联冶金商会副会长、__省节能协会会长,邯郸市青年企业家商会发起人。曾荣获“__省新时代冀青之星”“中国制造业十大领军人物”“__省诚信企业建设优秀工作者”“__省优秀团干部”“__好人”“邯郸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邯郸青年五四奖章”等称号。

一、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主动开展精准扶贫

作为一名农家子弟,郭__热爱自己的家乡,并时刻满怀为家乡做贡献的热情,2018年普阳钢铁集团与__市__镇政府签订精准扶贫合作意向书,郭__第一时间组织各厂部室青年员工,成立青年志愿服务队,主动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去,和驻村扶贫干部一起到镇上24个村摸排统计,深入农户家中了解贫困群众状况,最终确定帮扶建档立卡户270户,涉及贫困群众701人;为112名70岁以下有一定劳动能力的留守老人设立了公益性岗位,每年支付工资80余万;出资22万元为19户贫困群众修葺危房;出资100万元建立了“精准扶贫基金”,对全镇失去劳动能力的“特困户”进行帮扶,解决他们的日常开销;每年出资300多万元为建档立卡之外相对贫困的边缘户补助医疗保险,进一步减轻了他们看病就医负担。发起青年志愿者“一对一”帮扶活动,每逢传统节假日,郭__都会和青年志愿者们为困难群众发放米面油等慰问物资,各村支部书记都说:“每个贫困户都能领一大袋米、一袋面,两壶油,过节可不愁了。”

在郭__和他的青年志愿者队伍的热心帮扶下,2020年__镇24个村701名建档立卡群众全部高标准脱贫,当地群众夸赞郭__为村里新一代年轻人的榜样!

二、汇聚钢城青春力量,大力支持乡村治理

作为一名农村党员干部,身为年轻一代的企业管理者,郭__一直想为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争做工业反哺农业的典范。为了让乡亲们能够享受更加美好幸福的乡村生活,为了让村里的街道更宽敞、房子更漂亮、广场更时尚,为了让大家能够拥有更加丰富的文化生活,2020年郭__积极落实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要求,一方面组织青年志愿者经常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关爱留守儿童、走访慰问困难群体等志愿服务活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发展优势,大力支持本村及周边村庄的乡村治理工作。对__镇商业街实施复古修缮,建设了便民图书室3处、健身广场10处、大型停车场4处、地标性文化雕塑3处;种植各类观赏花木7万多平方米,美化墙壁15余万平方米,合计出资800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千年古镇的居住环境。同时,出资1。5亿元美化了柏林村西近万亩荒山,保护了生态环境,并大力扶持发展种养殖等生态农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30余人,通过村企联合的方式,开辟了产业助农新渠道。

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秉承着“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建幸福家园”的职责使命,郭__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全面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出资3亿多元铺设暖气管道400多公里,为周边13个村10000多户居民提供集中供暖,让农村群众温暖过冬;捐资7亿多元建设的邯郸市高等幼儿专科师范学校已经正式投运1年,源源不断为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小学输送青年教师人才,助力农村教育发展;2021年8月,向河南郑州、__邯郸抗洪救灾合计捐款3000万元,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

此外,普阳钢铁集团近几年稳步强健的发展势头也很好地带动着周边各行各业的同步发展,大大促进了周边乡村的商务、餐饮和村镇建设的协同振兴;解决了贫困山区7000多人的就业问题,并安排下岗职工及未分配大中专毕业生900余名,安置退伍军人500余名。40多年前,普阳钢铁集团所在的__镇,在年收入百元的家庭里,恐怕十户里难有一辆自行车。现如今,许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早就过上了住二层楼、开小轿车的小康生活。

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范文【篇4】

张世长同志作为坪头镇谢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心系群众、胸怀大局、勇于奉献,攻坚克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成绩显著,成为贫困村学习的典范,在全镇脱贫工作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2016年10月,张世长同志被镇政府再次委以重任,同时兼任新民村支部书记,一时间,“两村支书”张世长成为乡间美谈。

一、政策清、思路明、措施准,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村级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前沿阵地,时间紧、任务重、工作担子不重。为了让自己从脱贫攻坚政策的“门外汉”成为“行家理手”,他坚持利用下班时间学深学透每一项政策措施,把握核心,领会实质。他对每个贫困户逐家逐户摸底调查,了解掌握各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谢家沟村一户贫困户房屋破旧,他努力协调有关部门为其争取到建房资金,短短时间盖起了两间砖瓦房,解决了贫困户住房问题,受到群众称赞。2016年,谢家沟村实现43人脱贫,新民村实现181人脱贫。

二、夜以继日,攻坚克难,争当全镇脱贫攻坚典范

张世长干工作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工作劲头更是全镇出了名的“拼命三郎”。2016年他走访贫困户的次数自己已经记不清了,只要挤出时间,就要到贫困户家中“出谋划策”,为他们想办法、谋出路,为了准确核算各贫困户的家庭收入,他不分日夜逐户实地调查走访,反复核算,确保每个数字都有出处,计算准确无误。他加班到深夜是常事,有时甚至连着好几天白天晚上连轴转,他却从来都是任劳任怨;2016年,他为新民村72户贫困户现场直接发放扶贫资金7490元,发放尿素61袋、二胺56袋、喷雾器48个、手推车42个,发放扶贫资金和物资合计27100元。2016年11月,在全市扶贫攻坚工作县区交叉检查中,检查组对谢家沟村该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镇政府组织其它村干部对谢家沟村观摩学习,将该同志确定为全镇脱贫攻坚工作学习的模范。

三、廉洁奉公、处事正派,深得群众拥护和爱戴

“扶贫资金哪怕一分一厘都动不得,这是救命钱”,在他看来,这是政策红线,更是他做人的底线。在扶贫攻坚工作中,他始终坚持廉洁奉公,两袖清风,没有一笔“糊涂账”,在“贫困户”、“扶贫资金”这些群众敏感度较高的事情上,他始终坚持执行“四议两公开”原则,严格履行程序,认真执行政策,处事不徇私,不偏袒,深得群众拥护和爱戴! 对于谢家沟和新民村的贫困群众来说,2016年是特殊而难忘的一年,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党的温暖、政策的温度、村干部的温情,更加坚定了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对生活多了勇气和期许。张世长同志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支书、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坚定不移的拥护和支持,对贫困群众的冷暖体贴、关心爱护。

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范文【篇5】

她是母亲,她是女儿,她是妻子,当战“疫”打响,她是无畏的战士,卸下红妆,她更是逆向而行的巾帼力量,目光坚定,不负使命。她有着木兰般的英雄气概,不输须眉的巾帼英雄,她就是疫情期间的防控卫士,她就是“巾帼疫情防控突击队”的代表,她就是我村妇联主席周永瑜。

自从疫情发生以来,她坚守村庄卡口、村庄巡查,绝不缺席,面对疫情,她选择逆行,坚守岗位,没有轮休、没有周末,她用实际行动谱写着抗击疫情的最强战歌。

作为一名基层的工作者,她平凡却温柔,平日里作风优良,在疫情防控最需要的时候主动站起来,克服种种困难,一直奋战在防控疫情的战场上,没有半句怨言,不讲任何条件,顾全大局,担当重任,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村干部的忠诚与担当。

工作中的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她在工作中不论是材料的撰写还是报表的报送,甚至日常的工作琐事,她时刻都能够保持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

近日,疫情再次袭来,妇联主席周永瑜迅速带领志愿者开展防控疫情工作,率先组队了“巾帼疫情防控突击队”以及“大学生志愿者团队”。

她认真培训每一位志愿者,增强防范意识,学习防范技能,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为我村防控疫情工作做巨大的贡献。

她带领“巾帼疫情防控突击队”以及“大学生志愿者团队”迅速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严守“一看、一测、一问、一报告”的原则,大家打好配合,严守车辆进出,仔细登记车辆人员情况,严格巡查村庄内部,不漏一车一人。

每日亲自指导大学生志愿者工作,严守村口来往车辆,不分昼夜,时刻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带领广大群众、志愿者守好家园的大门,打好这场阻击战,保卫大家平安,用任劳任怨诠释着最不平凡的自己,闪烁着自己的点点微光,绽放出朴素的防控之花。

她在关键时刻逆向而行、奉献担当,把责任扛在肩上,以忠诚的坚守、无悔的付出,践行着一名女干部的担当。

静待曙光,企盼岁月重归静好。

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范文【篇6】

近日,尤古庄镇庆丰庄村村委袁秀梅的实际行动感动着全村。10月1日,烧伤的.村民经过漫长的治疗期回到家中,袁秀梅第一时间亲赴家中为他送上关怀和温暖,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每天进行看望,村民深受感动,表示感谢组织关怀。

10月15日,袁秀梅提着书籍来到党群服务中心,看着村内的孩子积极借阅书籍,她也萌发了捐赠书籍的想法,于是捐赠了40余本书给村里的农家书屋,希望村里的孩子可以在知识的熏陶下,成长为对祖国有用的人。

10月19日,见到村内因秋收而无处堆放的玉米皮,严重影响了村庄环境,她主动联系村里有需求的养殖户于志军,协商好将玉米皮再利用,此举既解决了村民的困扰,又帮助村庄美化了环境。

袁秀梅就像一个家长一样,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着群众困难事、群众烦心事,密切同村民的血肉联系,切实在办实事上取得明显成效。她说:“作为一名村干部,我们要不负百姓信任,以后也会一如既往地为群众做好服务”。

乡村振兴先进个人典型事迹材料范文【篇7】

“驻村是又一次‘成家立业’的过程,就是要把村当家,把群众当家人,把工作当事业”。这是尧上村驻村干部谢仁余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谢仁余是县行政服务中心下派到大坝场镇尧上村的驻村干部,刚到村不久,他就在村里度过了他的第50个生日。用谢仁余的话说:“我已经50岁了,古语有云,五十而知天命,到我们这个年纪已经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所以做事情不会再过多追求结果,对个人荣辱也早已淡然。但这次组织的委任却重新点燃了我的激情,让我有了在新的岗位继续战斗的渴望和冲动,我突然觉得我还要争取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继续拓展生命的宽度。”

尧上村位于大坝场镇东部,距集镇12公里,全村辖12个村民组,农村人口333户1382人,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36户497人,属深度贫困村;村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薄弱,地理条境较差,自然灾害严重,耕地土层较薄,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各种农作物产量偏低。

为了尽快熟悉村情,谢仁余给自己定下目标,用一个月的时间走遍村里每一户,详细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在了解村情的基础上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跟驻村工作队一起制定了村级发展计划,他把群众最急切、最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作为驻村工作重点,建立问题销号台帐,逐项进行帮助解决,落实解决完成一项打勾销号一项,直到所有问题和困难全部解决为止。

走近群众知情,走进群众知心

“你不用再说了,我终于理解了,我太佩服你了,你讲得好,讲到了我的心坎上去了……”

“不是我讲得好,是党的政策好”。

“确实是党的政策好,但如果没有你们干部来宣传,我们不知道,也不敢相信啊”

这是全县开展“户户过关”调查工作期间前半坡组村民张信强跟谢仁余的对话。刚进家门时,张信强家属便热情看座,并立即打电话叫回了外出的丈夫张信强。这让谢仁余在高兴的同时又感到了一股无形的压力,果不其然,张信强赶回来见间的第一句话就是:“同志,见到你太高兴了,我正有好多事情打算问你们。”张新强家是已经从前半坡搬到集居住了,因为离村里较远,平时开群众会也很少能够参加,各项政策也多是“道听途说”,弄得自己也“云里雾里”的,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谢仁余不应其烦地从大到中央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意义,小到村级低保评议程序耐心详细与张信强聊了近两小时。并介绍了目前尧上村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的开展进度,不一会儿,张信强也主动聊起自己的家庭情况,跟谢仁余感慨起了这些年工作生活中的各种酸甜苦辣。这时的谢仁余突然感觉跟面前的这个人有了一种交心和惺惺相惜的感觉。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可能是因为年龄经历的缘故,谢仁余总是“偏爱”村里的鳏寡孤独重点人员,不管村里还是镇里开会,他总是小会点大会提,有啥政策“好处”下来时,他总能第一时间想到到这类特殊群体。用他的话说就是,我们作为脱贫攻坚一线战斗员,就要时刻牢“在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谢仁余并没有喊口号,他说了,也时刻在践行着。村民徐朝光患肢体二级残疾,却一直坚持与病魔作斗争着,尽管走路困难,但是依然坚持做着农活;一天,谢仁余看到徐朝光正吃力地往田边拖斗,这一幕很让谢仁余感动,于是他赶快跑过去帮助徐朝光把斗拖到田边,撮好谷子并帮他直接扛回了家。回到家后徐朝光和他的妻子激动地说,“本来还以为你们干部只能做办公室工作,没想到你们还能跟我们一起干这些粗活,组织真应该多派点这样的干部到我们这里了,真的是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啊!”谢仁余听后说道:“身残志坚,您才是该我们学习的榜样,如果群众都有您这样的毅力,我们何愁贫困不除,何愁小康不达,党组织派我们来这里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在致富奔小康路上我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不会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一片丹心向阳开

跟很多人一样,谢仁余一驻村就把心思扑到了群众身上,为了争分夺秒地决战贫困,已年过半百的他坚持跟驻村工作队的其他队员一样“5+2”、“白加黑”地工作,家人不能照顾、不能陪伴,都是“舍小家,为大家”的状态已然成为了这一代扶贫人的一个缩影。

终于到了一个休息日,谢仁余一早就回老家去看望70多岁的父母,心情迫切地想知道他们的病好得如何了,但刚进院子就看到大门外贴着一张红纸,近了才看清楚是“不清洁户”,看见院子里是打扫干净的,谢仁余顿时有些不明白,甚至有些不敢相信,因为在他开来自己的父母还是讲卫生爱干净的。于是他进门后就立马问道“为什么不把卫生打扫干净些?”,但话未落音便看到母亲正一腐一拐地在收拾杂物,这时的他才想起,母亲因摔倒腰一直不好,父亲又因腿受重伤行动不便。

后来邻居才告诉他,从他开始驻村后就一直几乎没回去过,这段十多天来一直是他的堂兄三轮车拉着他的父亲到街上去输液。听到这里,谢仁余强忍着眼泪把母亲扶到凳子上,转身拿起笤帚清理起了院子里的卫生……

最后,我们的笔者想让谢仁余对他驻村以来的工作作个自我评价,他若有所思了一下说道:“我做的都是一名普通驻村干部该做的事。”

4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