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英雄事迹观后感

| 吴泽

她是贺龙口中的“女英雄”,曾写下“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誓言。当被敌人围困时,她将最后一枚子弹射向了自己。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林英雄事迹观后感,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林英雄事迹观后感

李林英雄事迹观后感【篇1】

李林,原名李秀若,福建龙溪人。幼年的她和养母一起生活在印尼爪哇。李林从小就怀着对帝国主义的愤恨,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心怀憧憬。所以,1929年她毅然回到祖国,并分别以南洋归国华侨的身份就读于集美中学和上海爱国女中。期间,她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做了不少贡献。

1936年,李林前往北平,考入了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经济系,开始学习马列主义著作,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在北平的这段日子里,李林也没有忘记参与抗日运动。在北平学联为抗议国民党政府在上海逮捕救国会“七君子”事件的示威游行中,她担任了旗手,坚决护旗不倒。同年年底,李林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去太原参加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举办的国民师范学校军政训练班,接受军事训练,担任特委宣传委员兼女子第11连党支部书记。

李林的抗日决心不止于此。卢沟桥事变后,李林甚至要求到前方杀敌。她被派到山西大同,先后任职牺牲救国同盟会大同中心区委宣传部部长和雁北抗日游击队第8支队队长兼政治主任。她在前线组织开办训练班,编写军事、政治教材,亲自授课,教育和武装青年。她也用聪明才智率领部队与日伪军展开战斗,开辟抗战新区,奇袭“长流水”据点,扫荡洪涛山区,突破岱岳镇,成为了当时晋西北有名的抗日女英雄。

李林的机智灵活,指挥有度,来源于她不断的学习。她是队长,所以就要处处以身作则。在练习射击瞄准时,她总是因为太专注而磨破双肘,有时候鲜血从袖口流出来了,都不吭一声。她顽强刻苦的精神同样也用在了学习骑马这件事上。在反复的训练中,李林从不放弃,克服了对摔跤和伤痛的恐惧之后,她连最烈性的大马也能降服,而且能完成在奔跑的马背上左右开弓双手射击的高难度动作。这样的她,队员都不得不尊敬、感叹。

1940年4月26日,大同当地的东太平村遭遇日军围剿,李林和当时的武装部长姜胜同志商量,请他率大部队向西南方向去突围,而她自己则带领一个奇兵营向东边的荫凉山去冲杀。大部队突围成功,只可惜李林身负重伤,被敌军包围,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用尽最后的力气去杀敌。最终,在击毙了身边的6名日军之后,李林不愿成为俘虏,便用枪口朝向自己,射穿咽喉,战死沙场。

归国时,李林曾说:“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殉国前,她也丝毫不放弃英勇杀敌的决心,更加保住了民族的尊严。

爱国学校的同学们对李林的故事有极大的感触。一位同学表示,深入了解李林烈士的事迹,使他明白了幸福安康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精神上感到很充盈,学习也开始更努力了。还有一位同学表示,通过学校“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活动认识了校友李林,非常感动,并且被学校的历史震撼到了,自此也开始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了。

李林精神,早已跨越了时代,超越了地域,她不仅活在人们心中,更鼓舞着无数后来人。记住李林烈士,不仅仅是为了缅怀,更要传承和发扬,因为李林烈士身上具备了中国共产党人所特有的品质。

红色精神是一部历史,她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英勇奋斗的艰苦历程,红色故事是一座座丰碑,记载着成千上万革命英烈的奋斗足迹。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新时代的学生是伟大时代的见证者,更是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接力建设者,应该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将小我融入奋进的时代江河,以我之青春,筑中华之荣光!

李林英雄事迹观后感【篇2】

李林(1915-1940),原名李秀若,女,福建龙溪县人。李林幼年侨居荷属爪哇,1929年回国就读集美中学,1933年就读上海爱国女中,积极参加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参加革命,参与创建雁北革命根据地,抗击日军。

1940年4月,日伪军集中1.2万兵力,对晋绥边区进行“扫荡”。为了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她不顾怀有3个月的身孕,率骑兵连勇猛冲杀,最后壮烈牺牲。

李林英雄事迹观后感【篇3】

1940年,在日本鬼子“抓活的”的叫喊声中,女子一边对腹中的孩子说着“抱歉”,一边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咽喉。

这个女子叫李林,她在击毙6个敌人,成功掩护群众撤退后,义无反顾地将最后一个子弹留给了自己。

李林,福建省龙溪县人,出生于1915年,刚出生不久,由于家境贫困,被亲生父母遗弃于福建漳州塔口庵,后被养母陈茶领养。

在不满四岁的时候,李林随养母去到爪哇,9岁时入读养父创办的华侨小学。

当时年龄不大的李林,李林跟随养父学习了不少的中国历史名人故事,幼小的心理已经埋下了一颗爱国种子。

有一次在上课,当老师用中国地图正兴致勃勃向学生讲述祖国的悠久历史时,被横穿进来驻校荷兰官员警告、嘲讽。

年仅9岁的李林气愤地看着这个黄头发的荷兰官员说道:“中国人怎么啦?中国比你们荷兰大20倍!”被激怒的荷兰官员一把扯下那张中国地图,在脚下踩了几下,扬长而去。老师吓得脸色灰白。

李林走上前去捡起几乎快被踩烂的地图,放在桌子上,用双手尽力去抚平,并捧上讲台给老师。

1929年,14岁的李林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之后,李林先后在厦门集美学校和上海爱国女中学习,并在此期间参与了多个抗日救亡团体。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已是共产党员的李林强烈要求奔赴前线,在上级的领导下,她开始在晋绥边区组织群众建设抗日武装。

1940年4月25日,敌军8000兵力准备向根据地发起第九次“扫荡”。兵力众多,来势凶猛。

李林和部队领导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向敌人的薄弱地区突围。大部队由李林带领专署警卫连担任后卫负责掩护。

在南北两面山上,密密麻麻布满敌军。李林毫不畏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策,抓紧时间把敌人的火力吸引过来,掩护大部队突国。

她一马当先,率领战士一面射击,一面向村东大沟驰去。一时杀声震天,几十匹战马掀起冲天的尘雾,敌人误认她们是突围的主力,慌忙调集南、北山上的全部力量,紧紧咬住李林不放。就这样,李林和战士顺利掩护大部队向南边突围成功。

当敌人发觉上了当,集中全力咬住李林不放。李林和战士们奋勇搏战,与敌反复冲杀,由于敌人的火力太猛,李林和战士们压在沟沿下面,抬不起头来。

李林感到形势险恶,难以突出重围,便利用战斗的间隙,从身上取下文件包,塞进岩石的裂缝里面,用土严严实实地埋住,交代通讯员说道:“你还小,敌人不会注意你,快沿着这条沟出去,一定要记住这个地方,等到战斗结束的时候,再来取走文件交给地委机关”。小鬼眼泪巴巴地望着李林,硬是不肯走,经她再三劝说,方才挥泪离去。

李林和战士掩护通讯员沿着一条小山沟冲出去,随即跃马冲向山头,敌人又再次潮水般涌上来,她和战士一边还击一边撤退,钻进一条沟岔,隐藏在一处土崖下。敌人很快又扑上来,李林和战士们在重围中奋勇冲杀,奋力翻过东面的山梁,直插小郭家密村后沟。

他们利用这儿的有利地形顽强地抵抗。敌军从四面扑上来,围住他们嚎叫着要“抓活的”。这时的李林两腿已经受伤,战士们都已经牺牲。

最后,她把驳壳枪的子弹打光了,小手枪里也只剩下一粒子弹。眼看敌人越来越近,她见突围已不可能,坚决不当俘虏。于是,她用手摸了摸小腹说了声:“对不起”。然后用最后颗子打进自己的咽部。

等到支援的战士们赶到时,李林的尸体已不知去处,只带回了一件浸血的衣服,将其送到了延安。

更让人心痛的是她当时已经怀孕三个月了。

李林牺牲后,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从延安发来唁电,称她不仅是女性党员的光辉模范,而且是全国同胞所敬爱的妇女英雄。

致敬我们的女英雄,正是是有了她们,才有我们今天太平盛世。

李林英雄事迹观后感【篇4】

李林出生于一个华侨商人家庭。自幼随父亲前往印度尼西亚爪哇,目睹了殖民者的种种罪行,形成了强烈的民族意识。

1930年,高小毕业回到了祖国,考入陈嘉庚创办的集美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她的抗日热情迅速增长,开始献身于抗日救亡斗争,并先后就读于杭州中学、上海爱国女中,积极参加游行示威、集会等活动。“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参加抗日宣传队到农村宣传,被学校当局开除。

1936年8月,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经济系学习,不久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开始接触马列主义书籍,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学生运动。193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响应中共北平市委的号召,到了太原,进入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举办的军政训练班接受军训,并担任了中共培训班特委宣传委员和女学生连支部书记。

1937年五、六月间,军训结束,到牺盟会工作。“七七”事变后,在她的坚决要求下,党组织派她到大同牺盟会中心担任宣传委员,并参加了中共雁北工委的工作。大同沦陷后,返回太原,参加敌后游击活动。

1937年11月初,牺盟雁北偏关游击支队成立,任指挥员和政治主任。在横贯左云、右玉、平鲁、朔县、山阴、怀仁的洪涛山区开展军事活动,形成了一小块抗日根据地,她英勇善战的名声也逐渐在群众中传播开来。

1938年5月,部队北上开辟绥南地区,她曾带领30多名战士在掩护主力前进时,出奇不意地袭击了伪军的一个中队,缴获100多匹战马。6月,雁北抗日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一二○师独立六支队,并成立骑兵营,任营教导员。从此,她带领骑兵驰骋在雁北、绥南,经常主动袭击敌人,打据点、抓汉奸,配合兄弟部队粉碎了敌人一次次的扫荡,被贺龙称誉为“我们的女英雄”。

9月,调任晋绥边牺盟工作委员会,任宣传委员,兼管地方武装。为了巩固和发展晋绥边抗日根据地,边委决定举办干部训练班,就地解决干部问题,她被任命为干部训练班的主要负责人。在干训班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地工作,先后训练了200多名学员,为县、区两级培养了一批领导抗日活动的骨干。

1939年3月,和续范亭将军参加阎锡山在陕西宜川秋林召开“晋绥军政民高级干部会议”,以铁的事实又有力地揭露了阎锡山的军政人员破坏抗日的事实,反驳了顽固派的造谣、诬蔑和诽谤。是年冬,阎锡山配合蒋介石掀起了_高潮,发动了“十二月事变”。她带领边委警卫连配合六支队英勇反击,制止了国民党的_逆流。

1940年1月,在晋绥边区人民召开全区代表大会上,被选为晋绥边区第十一专署,秘书主任,并负责指导工人、青年、妇女等群众团体工作。月底,又受雁北人民的委托,到兴县参加晋西北人民代表大会,当选为晋西北行政公署委员。4月下旬,日军集中8000多兵力向我晋绥边区发动第九次“扫荡”。

4月25日,专署指挥部、六支队领导决定26日拂晓向平鲁方向转移。途中,她带领专署政卫连在后负责掩护。行至陶小峰和左小峰村前的交叉路口时,遭敌伏击,她跨上战马,带领骑兵排向东大沟冲杀过去,吸引了敌人的主力,掩护指挥机关和干训班突围。经过同敌人反复冲杀,难以突围,战马中弹倒地,身边的战友也相继牺牲,她右腿中弹,前胸受伤。最后在敌人的嚎叫声中,用最后一颗子弹饮弹殉国。

李林英雄事迹观后感【篇5】

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的朔州市平鲁区,北以长城为界与内蒙古接壤,东连右玉,西接偏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山陡路险、沟壑纵横,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在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洒满了革命先烈的鲜血。著名抗日民族女英雄、归国华侨李林就是在这里壮烈牺牲的。

1964年,当地政府在井坪镇修建了平鲁县烈士陵园;1980年,李林烈士雕塑落成;1992年,扩建了李林烈士纪念馆;2000年,改名为李林烈士陵园;2002年,新塑了李林烈士青铜骑马像;2010年,李林烈士陵园迁建于井坪镇平万路南山公园。陵园现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省青少年传统教育基地等。

一手挽缰,一手提枪,跃马腾空,英姿飒爽,步入陵园,李林烈士青铜骑马像映入眼帘。李林,原名李秀若,福建省龙溪石码镇人,1915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时,她随父侨居印度尼西亚,14岁在华侨学校毕业后回国,先后在福建厦门集美学校、上海爱国女中学习。1936年,她考取北平民国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学生抗日救亡运动。为拯救民族危亡,于年底受党的派遣,赴山西太原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组织的山西军政训练班学习。1937年夏,她来到大同,担任牺盟会大同中心区宣传委员,并参加中共雁北工委工作,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在雁北各地、长城内外,李林打了许多胜仗,让敌人闻风丧胆。1940年,在东平太村反扫荡战斗中,她英勇牺牲,年仅24岁。

李林烈士陵园包括李林烈士事迹陈列室、平鲁革命斗争史纪念馆等。其中,陈列室珍藏了李林的手稿、照片等珍贵实物,并利用电子翻书、弧幕投影、幻影成像、电子沙盘、场景复原等科技手段,展现了李林的光辉事迹和平鲁革命斗争史。革命烈士纪念碑高高矗立在烈士陵园正中,高19.40米,象征着李林牺牲于1940年。纪念碑正面镌刻着“为国牺牲,永垂不朽”,在阳光的辉映下刚劲有力。

现如今,李林烈士陵园已是雁门关外著名的烈士陵园之一,每年都有很多党员干部、群众、青少年前来参观悼念,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里也成了游客瞻仰抗日民族女英雄,聆听革命故事的红色景点。

李林英雄事迹观后感【篇6】

她,曾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的贞德”;她,曾被贺龙元帅称为“我们的女英雄”;她,2009年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模范人物”……你们猜猜,她是谁?她就是彪炳史册的抗日女英雄李林。

李林,1915年出生于福建漳州,幼年侨居印度尼西亚。14岁回国就读厦门集美中学,深受陈嘉庚爱国主义思想濡染。九一八事变之后,李林挥笔写下《读<木兰辞>有感》一文,并立下誓言“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1936年12月,她以山西省牺牲救国同盟会会员的身份二出雁门关,投身前线抗战,1940年4月,为掩护晋绥边区机关和群众突围,李林英勇杀敌,宁死不屈,最后壮烈牺牲,时年未满25岁。

李林的英雄事迹很多,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她的“最后一战”。1940年4月26日,日军对晋绥边区抗日根据地进行第九次“大扫荡”。晋绥专署机关、群众团体和各训练班等单位大约700人被敌人包围,有着3个月身孕的李林主动带领36名骑兵担任吸引敌军主力,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李林一马当先,带兵冲出包围圈,但发现大队人马尚未脱险,又率部调转马头闯入敌阵勇猛拼杀。敌人不知虚实,误以为她们是突围的主力,慌忙调集周边日伪军,向李林的方向压过来。利用这个时机,部队和群众得以安全撤退,但李林她们却被围困在小郭家村荫凉山顶。她率领的几十名战士浴血奋战壮烈牺牲,李林战马中弹,她从马上摔了下来,右腿和前胸也中弹了,但她仍以一个小土堆为掩护,上来一个敌人,她就瞄准打一枪。枪中只剩下最后一颗子弹了,李林轻轻抚摸着小腹,把枪顶着自己的喉咙,带着对腹中孩子的无比的爱和歉意,带着对祖国山河无限的眷恋,从容扣动扳机,壮烈殉国……

读到这里,泪水已模糊了我的眼睛。不仅是为李林和她腹中的胎儿的死感到悲伤和惋惜,也为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憎恨。众所周知,当年小日本在我中华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把我国万里河山,变成人间地狱。为了抗日救亡,无数先烈前赴后继,义无反顾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牺牲时年仅十三岁的王二小、宁死不屈的赵一曼、马革裹尸的张自忠将军……是李林以及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舍弃了自己的孩子,舍弃了自己的家园,甚至舍弃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她无愧于当年自己的誓言,她,是当之无愧的“抗日花木兰”。

合上书本,坐在温馨宁静的书房,窗外,隐隐约约传来小区跳广场舞大妈们播放的歌曲。明天,我将背着书包,迈着轻快的步伐步入美丽的校园。我庆幸,自己出生在这幸福的时代;我感恩,看似平凡的日子,却是千千万万像李林一样的先烈用生命换来;我努力,要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李林英雄事迹观后感【篇7】

1915年被生父母弃于福建漳州塔口庵。40天后被养母陈茶领养,3岁随养母侨居荷属爪哇10年,身受殖民统治压迫,深知无强大祖国做靠山的痛苦。9岁以学名李秀若,入读养父创办的华侨小学,抵制荷兰殖民当局不许华校教学中文和中国历史、地理的禁令。

1929年春,李林随养母回到故乡,进入厦门集美学校读书,并加入集美抗日救国会义勇队。

1933年冬,李林就读上海爱国女中,参加了共产党人领导的“抗日救亡青年团”,写下“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誓言。

1936年李林来到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北平,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经济系。她阅读马列主义著作,参加各种抗日救亡活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12月12日,北平学联为抗议国民党政府在上海逮捕救国会“七君子”事件,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李林担任民国大学游行队伍的旗手,面对警察的暴力阻拦,坚决护旗不倒。

1936年底,李林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响应中共北平市委的号召,奔赴太原,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举办的国民师范学校军政训练班,接受军事训练,任特委宣传委员兼女子第11连党支部书记。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李林要求到前方杀敌,被派到大同,任牺牲救国同盟会大同中心区委宣传部部长。后随晋绥边区工作委员会到雁北抗日前线,宣传和组织工人、农民、学生参加抗日武装。组织开办训练班,编写军事、政治教材,亲自授课,教育和武装青年。

1937年11月,任雁北抗日游击队第8支队支队长兼政治主任,率部与日伪军展开斗争,开辟抗战新区。

1938年春,李林改任整编后的独立支队骑兵营教导员,率部驰骋雁北、绥南与日伪军作战,奇袭“长流水”据点,扫荡洪涛山区,突破岱岳镇。同年秋,任中共晋绥边区特别委员会宣传部长,兼管边区地方武装。

1939年3月参加阎锡山在陕西宜川秋林镇召开的晋绥军政民高级干部会议,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以铁的事实和亲身经历,讲述八路军和山西新军深入敌后,出生入死,打击日伪军的英勇壮举。阎锡山曾亲自派人向她施以威逼和利诱,李林不为所动,坚持事实,引起舆论强力关注,粉碎了国民党的_阴谋。

1940年1月任晋绥边区第11行政专员公署秘书主任,并当选为边区行政公署行政委员会委员。

1940年4月,日伪军集中1.2万兵力,对晋绥边区进行“扫荡”。26日,晋绥边区特委、第11行政专员公署机关和群众团体等500余人被包围。为了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她不顾怀有3个月的身孕,率骑兵连勇猛冲杀,将日伪军引开,自己却被围困于小郭家村荫凉山顶。在腿部和胸部多处负伤后,仍英勇抗击,毙伤日伪军6人。被日伪军包围后,她宁死不屈,用最后一发子弹射进喉部而牺牲。

李林牺牲后,数千名抗日战士和驻地群众,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李林牺牲时的血衣几经辗转,送到了革命圣地延安。为了寄托人们的无限哀思,当地数千名抗日军民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在洪涛山区东石湖村高山脚下,建造了李林烈士墓。墓碑上刻着:“浩气贯洪涛,碧血染桑乾。忠勇报国志,永活在人间。”

1936年12月,“七君子”冤案爆发,李林担任民国大学游行队伍旗手,与警察发生激烈冲突,造成头部受伤,但仍坚持到游行结束,此次游行示威为“七君子”冤案的公正审理提供了强大的群众支持。

1939年3月,阎锡山举行“秋林会议”,制造谣言,妄图揭起_高潮。李林南下赴会,以自身经历和所见所闻,当着阎锡山的面三次发言,驳斥国民党顽固派的种种谣言,引起新闻界、电影界人士关注,对国民党制造了强大的舆论压力,遏制了国民党的_阴谋。

1939年9月,面对日伪军第七次快速扫荡,李林率领骑兵连,运用“调虎离山”的计谋,奇袭日军岱岳镇据点,迫使日伪军回援,解除了扫荡危机,保卫了雁北党政机关首脑。

1938年,在晋西北人民代表大会上,贺龙称赞她是“我们的女英雄”。

1940年,李林牺牲后,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从延安发来唁电,对李林的革命生涯给予高度评价,称她“不仅是女共产党员的光辉模范,而且是全国同胞所敬爱的女英雄”。

同年,延安《新中华报》、《中国妇女》杂志,重庆《新华日报》等许多革命报刊杂志,登载了李林的英雄事迹,赞颂李林的伟大壮举铸就了中国民族英勇的最光荣典型。

中共晋西北区党委机关报《新西北报》发表社论,称赞李林是“中国民族英雄的最光荣典型”,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唯一的华侨抗日女英雄。

2009年李林被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1936年末,李林响应党组织号召来到太原。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并立即投身于军政训练班学习和训练。李林在学习训练中还兼任女生连的秘密党支书,兼做党的工作。在学习中,处处以身作则,如练习射击瞄准时,十分顽强刻苦。以致双肘磨破,鲜血从袖口流出,仍然一声不吭,坚持练习,其非凡的学习精神,也让教官倍感惊奇和佩服。后来学习骑马,难度更大。李林不甘示弱,硬是不怕摔跤和伤痛,经过反复训练,即使最烈性大马,她也能一跃而上,扬鞭奔驰。而且能在奔马背上左右开弓双手射击。通过集中学习和刻苦磨练,李林很快成了文武兼备的人才。她的模范行动,受到人们尊敬,在学员中也产生良好的影响。

1938年5月,雁北抗日游击队奉命北上开辟新区。李林带领部分战士,掩护主力截击日军。行军途中,发现有个村子的路口有座土碉堡,后面还有个大院子,经侦察,证实是日军的一个马桩,里面栓着100多匹战马,仅有伪军一个排把守。李林当机立断,趁敌不备发起突然袭击。慌乱之中,守敌死伤过半,剩余日军狼狈逃窜,所有马匹被缴获。这次战斗的胜利,使李林的骑兵营得以组建和扩大。

平鲁烈士陵园位于平鲁区井坪镇陵园路北,总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该园始建于1964年,竣工于1973年8月,主要是为纪念、陈列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烈士及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牺牲的1366名平鲁籍革命烈士而建的,是雁门关外著名的烈士陵园之一。

52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