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个人事迹材料

| 乐妍

名人个人事迹材料(篇1)

美国工程师富尔敦,在一百多年前,他发明了轮船。虽然他制造的第一艘轮船用的是英国的机器,但世界上都认为发明轮船的人。

富尔敦小时候读书不太用功。只爱画画,并且画得挺好,而别的功课可差劲啦!

老师对富尔敦说:“你很聪明,图画得不错。可是别的功课不好,会留级的。”

富尔敦根本不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除了画画就是玩。玩耍的时候,倒是很会动脑筋,碰到问题,还喜欢琢磨。

一天早晨,富尔敦划着小船去钓鱼,船划到半路上,遇上了大风,划起来可费劲啦!他想怎么样能使划船不费劲呢?船为什么顶风就划不动?有没有顶着风也能行船的办法?

第二天,富尔敦又到河边去玩,他坐在一只空船上,又琢磨起昨天想到的那些问题。他身子坐在船舷上,两只脚不停地在水里搅动。脑子里想呀想……不知不觉,小船儿已经荡到河中心了。多奇怪啊!他惊喜地发现,两只脚在水里不断地搅动,就能把船划动了。

“能不能用机械来代替两只脚的搅动呢?”富尔敦想这是可能的。譬如,在船上装一个风车似的桨叶。使桨叶在轮子上不断转动,这不是像双脚捣水一样,能使船身前进吗?

想是这么想,但是真要造出一个能推动大船的带桨叶的轮子,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虽然富尔敦会画画,能画出一个带桨叶的轮子来,但光靠画图不行呀!还要计算,还要懂得很多很多的科学知识。这时富尔敦才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听老师的话,把各门功课都学好。从此,他读书非常用功,不仅补上了以前落下的功课,还刻苦专研地学习造船的科学知识。在1807年,富尔敦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轮船,成了世人都知道的科学家。

名人个人事迹材料(篇2)

名人事迹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自号文山,江西吉水人,宝佑进士后为官。1276年,出使元营被扣,后在京口百姓的帮助下得以脱逃。1278年兵败被俘,元军欲诱降,文天祥书《过零丁洋》以明志。

后解至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劝其出仕,又被拒绝。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英勇就义。文天祥的这首《过零丁洋》,不仅气势如虹,而且技巧圆熟,是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不朽之作。

从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成为必将永远流传的名句。现在,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文天祥曾在镇江逃脱元军魔爪的故事。1276年二月间,文天祥出使被扣以后,被元军押着北上,19日到达镇江(当时叫京口)。因暂不出发,文天祥借住在镇江人沈颐的家里,开始策划逃走。

文天祥的朋友杜浒觉得这非常冒险,文天祥说:“死不足惧,绝不后悔”,并准备在万一失败时自杀殉国。杜浒在筹划准备的时候,接触了十几个镇江人,没有一人去向元军告密。最后杜又找到了一个可以解决船只的人,并表示要给他一千两赏银。

那人说:“我为宋朝救一位丞相,好去建功立业,赶走敌军,要钱做什么?”29日夜,文天祥等在北固山下上了船,逆流而上,这时他们才发现,从甘露寺往西,沿岸停满了元军的船只。

文天祥等人只好硬着头皮,就从他们旁边把船摇过去。元军做梦也想不到有人会这样堂而皇之地逃走,谁也未加盘问。渐渐地,元军的船队终于落在后面了,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忽然,听到有人大声喝问:“什么船?”大家一看,原来是停在江边的一艘巡逻船。“河豚船!”一个船夫应了一声,继续往西摇。“歹船,快追!”船上的元军不信,摇着船要追,谁知它原来停在水浅的地方,现在潮水一退,船已经搁浅了。元军忙了一阵,弄不动船,只好眼睁睁看着这条“歹船”扬长而去……

名人个人事迹材料(篇3)

张海迪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5岁的时候,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热心助人,被誉为" 当代保尔"。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举行命名表彰大会,授予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的张海迪同志"优秀共青团员"称号。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创作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一百多万字的作品。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室一级作家。1993年张海迪通过考试和论文答辩,获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4年参加远南运动会。1997年入选日本NHK"世界5大杰出残疾人"。1998年起担任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2000年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名人个人事迹材料(篇4)

荷兰的大部分土地都低于海平面,所以荷兰必须修筑坚固的海堤来阻挡海水的袭击。在荷兰,即使很小的孩子都知道海堤保护着他们的家园,会经常去查看海堤是否牢固。

很多年前,有一个叫彼得的少年,他的家就住在海堤边上。有一天,妈妈叫住正在玩耍的彼得,说:“彼得,别玩了,你把这些东西给奶奶拿去吧,你一定要赶在天黑之前回来啊。”彼得很高兴,因为又可以去看奶奶了,他愉快地顺着海堤往奶奶家走。

走到半路,彼得突然听到了海水缓缓流动的声音,他停下了脚步,觉得很奇怪,这里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声音啊,海堤这么坚固。突然,彼得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肯定是海堤的某个地方渗水了。他放下手中的东西,仔细地听,还用手在堤坝上摸索,果然,他在海堤上发现了一个手指般大小的裂口,一股海水正顺着这个洞流进堤内。彼得赶紧用手指堵住了这个小裂口,他心里越来越害怕:这个小裂口如果不马上堵住,很有可能就会变成大裂缝,到时候海水冲垮堤坝,那我们整个国家就会被海水淹没了。彼得大声地呼救,希望有人能够帮助他,可是一直没有人经过这里。天色渐渐暗下来,天气也变得越来越冷,彼得的手指已经被冻僵了,双腿也蹲得麻木了。

彼得的妈妈一直在家里等着儿子回来,可是直到天黑,还是不见彼得的踪影。她认为彼得肯定是被奶奶留下了,也没有太在意。一整夜,彼得都不停地鼓励自己:“如果我松手了,裂口就会越来越大,所有人都被会淹死的。只要坚持到明天早上,就一定会有人来救我的。”

第二天一早,过路的人发现了彼得,彼得赶紧告诉他:“海堤有一个裂口,快叫人来修啊!”那人马上叫人来堵住了那个裂缝。这时,彼得的父母也赶来了。直到现在,荷兰人民都还在纪念这位护堤少年。

一个少年用他的小手抵御住了灾难,他的勇气和责任心,不仅赢得了荷兰人的尊敬,也值得我们去赞美。

名人个人事迹材料(篇5)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听到这句台词,人们的脑海里立刻就会出现一浓眉大眼、蓄着络腮胡子、手持驳壳枪的好汉——杨子荣。杨子荣在中国可是个家喻户晓的大英雄,人们通过由小说《林海雪原》改编成的电影、京剧,认识了这位在东北剿匪战斗中屡建奇功的特级侦察英雄。

不过,这位大英雄刚刚参军时,仅仅是个炊事班的火头兵。杨子荣原名杨宗贵,他的父亲是个泥瓦匠,母亲是个普通的农家妇女。虽然父母一年到头努力干活,但杨子荣一家还是常常吃不饱饭。杨子荣从14岁起,就到缫丝厂做童工,用自己的双手挣钱,补贴家用。后来,小杨子荣还到码头上当过搬运工,到鸭绿江边当过船工,到鞍山矿区当过矿工。杨子荣从小就饱受欺凌,但养成了勇敢的性格。他在矿区工作时,有一次,看到日本监工毒打自己的工友,他气愤不过,一把夺过监工的皮鞭,狠狠地打了日本监工一顿,然后逃出了矿山。已经长大成人的杨子荣逃回家后,毅然参加了村里的民兵组织,打击日伪军。日本投降后,杨子荣参加了东北人民自卫军。报名的时候,杨子荣因为从小敬佩《三国演义》、《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就把自己的名字“杨宗贵”改为“杨子荣”。不过,杨子荣因为参军时年龄太大,结果被安排到炊事班当了一名炊事员,手里没拿上枪,却拿上了烧火棍。

当时,杨子荣所在的部队在牡丹江一带消灭土匪武装,杨子荣经常借着往阵地送饭的机会,和战友们并肩战斗。有一次,一名班长在战斗中负了重伤,连长一时找不到替代的人选,就让杨子荣担任班长。当上班长的杨子荣,很快在战斗中发挥出了自己的组织才能。

有一次,杨子荣所在的部队攻打杏树底村,村里有从各处逃窜来的土匪400多人。杨子荣虽然带着战友们进攻了多次,但敌人躲在屋子里,火力又猛,因此始终没有攻下来。上级命令部队炮火增援后,村子里又传来了妇女儿童的哭喊声。杨子荣听在耳朵里,急在心里,如果这样用炮打下去,就算把土匪消灭光了,老百姓同样也会遭受损失。于是,杨子荣向指挥部请示,要求独自到土匪群中去劝降敌人。

炮火暂停后,杨子荣挥着白毛巾进了村。土匪们一开始把杨子荣绑了起来,打算杀害他。杨子荣用以前学会的黑话与土匪对话,向他们解说我军的俘虏政策。当时,村里的土匪头目分成两派,许大虎、王洪宾这两个土匪头子是从别的地方逃过来的,而郭春富、康祥斌这两个土匪头子的家就在杏树底村。许、王二人叫嚣着谁投降就枪毙谁,郭、康二人因家在本村,不能不顾村里乡亲们的死活,经杨子荣一番劝说,有了投降的意思。杨子荣乘机做工作,终于劝降成功,土匪们纷纷把枪扔到了地上。就这样,杨子荣“单刀赴会”,一人劝降四百土匪的消息,成了部队里的特大新闻。

杨子荣立功后,部队首长决定让杨子荣到团里做侦察工作,并担任团侦察班班长。杨子荣利用以前与土匪打过交道的经验,经常孤身一人化装侦察。他出门时经常穿着皮袄,戴着皮帽子,说话做事匪里匪气的,像个土匪的样子,因此骗过了不少不知情的战友和家乡人。又因为保密的需要,杨子荣不能给家里人写信,于是他的家乡人误以为杨子荣真的当了土匪。

在杨子荣的战斗生涯中,像“单刀赴会”这样的传奇故事不知发生过多少起。有一次,杨子荣去绥芬河侦察敌情,回来时路过一个森林小屋,发现有土匪在里面说话。杨子荣悄悄摸近小屋,在门旁突然大声喊:“不许动!我们是民主联军,你们被包围了,缴枪不杀!”接着又喊:“一班堵房后!二班准备好手榴弹,不出来就往里扔!三班跟我来,准备抓活的!”屋里的敌人连忙大叫:“别扔手榴弹!我们投降!”杨子荣命令敌人先把枪扔出来,再一个一个脸朝地爬出来。杨子荣解下爬出来的土匪的绑腿,把他们一个个都绑起来,一起带回了团部。

杨子荣智擒“座山雕”的真实经历,比电影里的故事还要精彩。当时,“座山雕”张乐山带着身边的铁杆手下,隐蔽在深山老林里,并经常出山,抢劫百姓财物,杀害人民干部。于是,杨子荣带领五名侦察员,化装成土匪的样子,进山搜寻“座山雕”的老窝。

杨子荣带着战友们在深山老林里转了好几天,找到了一个叫蛤蟆塘的地方,发现一座工棚里住着十几个人,这些人从外表看很像伐木工人,但杨子荣觉得这些“伐木工人”有点不同寻常。于是,他试探着用土匪的手势和黑话与对方交流,意思是自己走投无路,想投奔“座山雕”。这时,一个工头和杨子荣搭上了话,他给了杨子荣一把锯子、一把斧子、一把小铁锹和一个盛着半桶苞米面的小铁桶,并把杨子荣等人带到20里外的一个空的工棚里,让他们等消息。

杨子荣等人在工棚里住了两三天,把苞米面都吃光了,可土匪一点消息都没有。

正当他们着急时,那个工头又来了。这次他带杨子荣与两个陌生人见了面。那两个陌生人一见杨子荣就用大段的黑话来考验他,杨子荣沉着冷静,对答如流,对方这才表示,他们是“座山雕”的副官和连长,同意收杨子荣等人上山入伙。

当“座山雕”的手下跟着杨子荣来到工棚,准备带大家上山时,杨子荣让战友把两个土匪给绑了,并骗他们说,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自己人,等到了山上就放了他们。两个土匪信以为真,心想对方人少,他们山上的人多,也不怕出事,就一路带着他们往山上走。“座山雕”在上山的路上设了三道哨卡,杨子荣和战友们每过一道哨卡,就顺手牵羊把站岗的土匪都绑了,一起押上山。到了“座山雕”的老巢后,杨子荣立刻带着两个战士冲进了棚子,里面的土匪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杨子荣的枪就对准了他们。棚子里一共有七个土匪,其中一个白头发、黑脸庞、长着一个鹰钩鼻子、留着一把山羊胡子的瘦小老头就是臭名昭著的“座山雕”。杨子荣不费一枪一弹,就活捉了阴险狡猾的“座山雕”和他手下的十三个土匪。

5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