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专管员个人事迹

| 启智

__,肢体二级残疾人,环山办事处马家庵居委会诊所医生。40多年来,他坚持不辍为周围村居的群众看病、为200多名老人义务服务、研究中药配方,用残疾的躯体、用自己的执着和坚持谱写了一首强者之歌。

3岁时__突患脑膜炎,当时家里贫困,没有钱,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从此,他的双腿严重残疾,到了无法走路甚至无法动弹的地步,但是他没有放弃,在艰难的求学过程中,立下了自己的志向:立志学医帮助天下贫穷人看病,绝不让太多的穷孩子因为没钱看病而遗恨终生。

在学医过程中,__拜老中医为师,学习药理、研究药性、练习针灸,望、闻、问、切把握得恰到好处,同时又研究西医理论,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新路子。为了练习针灸,他在自己稍为灵活的右腿上扎穴道,整个腿布满了针眼,好几次差点出危险。汗水、勤奋加上天生的聪慧,__的输液证、中医证、针灸证、乡村医生证、行医资格证等都一次性过关。

在最基层的岗位上,__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把对乡亲、对病人的关怀体现在点点滴滴的言行中:他的药价极为低廉,一般的小病块儿八毛都不要;他常常拄着拐杖骑一辆破摩托车,背着药箱到乡亲家中送医送药;他为全村老人免费体检,并给80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哪里有灾难,他总是积极捐钱捐物,从来不计较得与失……他的真心付出赢得了患者好评,他本人也多次被上级主管部门授予:“优秀医务工作者”、“白衣天使”、“患者贴心人”“威海市最美乡村医生”等称号。

__热心残疾人事业,关心残疾人生活。有的残疾人没有生活技能,他就向他们传授按摩技术,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多年来,他培训了3名残疾人按摩师,让他们自立自强;为无数残疾人免费看病,担任免费心理医生,帮助残疾人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给他们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他让女儿也上了医学院,学习中医,以便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大的帮助。

“人活着是要有一种精神一个目标的,我困难的时候父老乡亲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与支持,我现在挺过来了,就要尽心尽力地报答,这也是我作为一名医生的职业道德所要求的。”__是这样说的.,40多年来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

残疾专管员个人事迹(精选篇2)

__,双鸭山市岭东区长胜乡立新村村民,先天视力残疾。自1994年到现在多次手术治疗,高额的手术费用给本不富裕的家庭又增加了负担。

在农村长大的__,懂事早,从小就帮助家里人务农,干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每一次看着父母悲戚的眼神,她心里就颤动一次:不能让父母为我伤心痛苦一辈子!她暗下决心,要做一个争气的孩子,要给父母一个奇迹。

__结婚后,在一次家庭出游中,她接触到了一户家庭农场,效益很好。她想自己老家气候好、土壤好、位置优越,一定能种出好的产品。这时,国家又出台了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她同家人再三研究后,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决定放弃传统的种植观念,开启家庭农场梦。

__凭借对家乡土壤品性的熟悉,种植适宜本地的各类农作物。先后投资40余万元,在300亩土地上建设了8个大棚,完善了喷灌、沟渠等农田基础设施,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气候特点,农场在主打玉米黄豆的同时,还因地制宜种植水果。为了把水果种好,__前往亚布力、吉林白山等地考察学习,先后引进了树莓、龙丰、桃李等深受老百姓喜爱的2000余棵果树。他们夫妇俩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农技培训,学习种植技术,邀请技术专家现场指导,不仅迎来了丰收的喜悦,还获得了“黑龙江AAA级服务三农金牌家庭农场”的殊荣。

为了提高农场知名度,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__通过论坛、公众号、朋友圈等网络平台扩大宣传,还开通了“孟艳家庭农场”微信公众号和微店小程序,增加线上交易渠道。为了节约成本,她还当起了配送员,为线上顾客免费提供同城配送服务,家中的其他成员也变成了她的配送员。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农场的产品一直没有出现过滞销情况。

虽身有残疾,但__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帮助,在小面积土地上实现了集约化经营,以农商结合的方式获得了较高的收入,探索了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家庭农场发展道路。

残疾专管员个人事迹(精选篇3)

__,今年66岁,四团镇红卫村人。80年代中期他就创办了福利企业,吸纳残疾人到厂就业。他是原区福利企业协会的会长,他更是一名助残帮困的领头羊,三十余年来,他助残帮困的先进事迹让人折服。

残疾职工池林娟夫妇,因多年不育而领养了一个女儿。当女儿六岁时,池林娟竟然怀上了孩子,这本来是件喜事,但不幸的是,她的丈夫患上了肺癌,四处求医,耗尽家财仍无力回天。就在她丈夫去逝的当天,小女儿也同时降生了。面对一个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一个家徒四壁的贫困家庭和两个失去了父亲的孩子,__又出钱又出力,忙里忙外帮她们料理后事。池林娟家的危房即将倒塌,__主动找村委会求援并出资3000元,帮她们翻修了两间新房。大女儿求学读书,__每年捐助三千元供她考进了曙光中学。到高中后,__每年捐助上万元,一直到她考上了上海科技大学。

__为残疾人做好事总是全心全意,不厌其烦,无私援助,许多乡里乡亲称他为“王善人”、“活菩萨”。肢残人金永林家房子瘫塌,__获悉后马上到现场了解情况,拍下照片,并亲自到村里、镇里、残联及建委帮助落实房屋翻修。残疾人宋春官家庭贫困,__捐资3000元帮他买来一台轧米机,让他为村民轧米,宋春官家的生活从此也有了好转。

四团镇有526名残疾职工退岗无业,__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积极联系,落实村企挂钩,由企业购买岗位,让残疾人在企业拿报酬,在村里做环卫和家政服务,使残疾人就地就近上岗。__根据不同的残疾对象,通过不同的渠道,先后帮助138位残疾人重新走上了就业岗位。数据里闪耀着__的一腔热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

“一花独放不是春”,__深切体会到:助残帮困要靠大家的力量,要靠社会的力量。他经常动员其他福企老总为困难弱势群体办实事、做善事,承担起社会责任。在他的带动下,各种社会慈善捐助、抗灾救灾、助残助老、助贫助学等活动层出不穷地涌现,如火如荼地开展。

残疾专管员个人事迹(精选篇4)

徐__,双桥区站前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幼年时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导致全身70%的骨节变形。

20__年起,担任站前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后,暗下决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辖区残疾朋友们排忧解难。坚持定期走访残疾人家庭,了解残疾人家庭的实际状况。将残疾人的困难反映给社区、反映给残联,让更多的人来共同关心帮助残疾人。专门制作了“爱心服务卡”,上面印有手机号码,残疾人只要有困难,随叫随到。近几年,为社区残疾人的就业问题跑上跑下拓宽门路,创造就业机会。共帮助残疾人落实就业5名,为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解除了后顾之忧。在工作之余,自学朗诵,多次参加比赛,获得优异成绩。身边的残疾人朋友,在徐__带动下也慢慢地接触朗诵,经常聚在一起互相切磋,共同进步。

徐__说,要继续承担社会责任,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残疾人事业发光发热。

残疾专管员个人事迹(精选篇5)

纪台镇尧河店子村的苏__今年45岁,自幼患小儿瘫。20__年,他靠着邻居家的一头病猪崽“创业”,而今,他有了自己的生猪养殖场,还经营着一家熟食店,事业小有成就。

苏__初中毕业后想在家务农,但是一条腿不方便,几乎做不了田里的活儿,那时候他就萌生了做点小买卖的想法。1991年,苏__靠哥哥给的150元钱起家,开了一家熟食店,勉强度日。“我那时候什么手艺都没有,熟食店也仅能勉强糊口,后来又借钱经营饭店,结果又赔了,从那以后我很长一段时间意志都很消沉。”

20__年,邻居家一头小猪崽生病了想丢弃,苏__就把病猪崽抱回了家。“我以前开店的时候跟兽医站的医生关系很好,他教过我很多病理知识。我就自己琢磨着给猪崽治病,谁知真的治好了。后来猪崽喂大了卖了,用这些钱又买了头将要下崽的母猪,慢慢发展到了现在的规模。因为我行动不便,就琢磨着用新设备实现自动化喂养。虽然成本高些,但是对我来说很方便。”苏__说,10年过去了,养猪场现在扩大到5亩,年售出商品猪100多头。

有了一定的资金后,苏__的熟食店又重整旗鼓,在吸取了历次失败的教训后,现在也经营得有声有色。

交谈过程中,苏__始终面带笑容。他说:“心态很关键,身体的残疾不能成为消沉的借口。经过了那么多的失败,我很庆幸自己创业的激情还在,失败的时候又坚持了一次,总有一次会成功。”

56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