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先进事迹

| 福萍

2005年前后,在__县小蓝工业园投资创立__舒美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涉足汽车内饰配件、健身器材、科教文具仪器等制造业领域。在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把部队管理精髓融入企业管理模式之中,在企业文化中融合军队文化,形成了鲜明的企业发展特色。投资赞比亚,成为__率先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家之一。2019年,非洲遭遇严重旱灾,积极组织在非洲的__及中国企业家向遭受灾害的国家捐赠粮食,赢得当地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赞誉。告别军营20多年来,他帮助战友、扶持退伍军人就业创业,战友的孩子因病致残,除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还给他买社保解决后生活顾之忧;战友的家属没有工作,安排到自己的企业给予解决。多年来,在扶贫助残、资助教育、扶危济困等慈善公益行动中,总是不遗余力慷慨解囊。

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先进事迹(精选篇2)

周__,男,曾获“___市优秀退役军人”、“__省第九届优秀退役军人年度人物”提名奖。

创办的__仰韶四龙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先后帮助200余名退伍军人就业。每年定期资助学生完成学业,共捐资8万余元,资助20余人。疫情期间,组织志愿者发放疫情防控传单、悬挂防控条幅,累计抽调值班执勤人员300人次,承担城区内“三无”小区出入口管控和排查工作,出动保安巡逻车3辆,为县城内执勤岗点义务发放口罩、水等防疫物资,支出费用近十万元。

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先进事迹(精选篇3)

李__,男,32岁,__市人,2004年应征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__市__委员,2006年退伍,2014年2月投资建设了__市第一个五星级影城——__市华纳国际影城。多年以来,该一直心系国防和军队建设,爱国拥军、无私奉献,为全市双拥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选用影城工作人员时,优先对困难优抚对象家庭伸出援手,并根据人员具体情况合理安置就业岗位。对年轻的优抚家属,聘请影院行业资深技术人员,给予专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相应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在岗位上学习成长,筑牢人生发展基础,4年中先后培养了7名优抚家属,他们学成后分别在__与周边城市从事影院行业工作;对年长的家属则安排在日常卫生监督等相对轻松的岗位,节庆日对部分人员还发放特别补助,由此获得了众人信任,成为优抚人员的“贴心人”。

充分发挥影院宣传影响作用,积极开展军地军民共建活动,专门设立军人、退役军人售票窗口,军人退役军人凭优待证可享受最低价观影,丰富了退役军人的业余文化生活。每年七一、八一以及春节期间,主动邀请市人武部、驻地部队和相关单位人员,开展爱党、爱国、爱军影片展播,截止目前共播放《战狼》《红海行动》《李保国》《厉害了我的国》等反映英雄烈士和时代楷模系列优秀影片60余次,在军民之间产生了积极响应,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广大群众爱国拥军热情。

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先进事迹(精选篇4)

禹__,男,汉族,1976年6月出生,现为__京农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

艰苦不忘吃苦,缺氧不缺精神,工作成绩突出

禹__服役的地方在号称“世界屋脊”的西藏,长期在高原生活,他一干就是整整十六个年头。

2012年4月,禹__资助藏贫困学生次德吉上学的事迹被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和平年代》栏目广为宣传,先进事迹先后被《解放军报》、成都军区《战旗报》、《山西青年报》及央视网、国防部网站、中国军网、千龙网等媒体相继报道,他的助学故事在军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发挥党员作用,不忘军人本质,争当创业模范

2015年12月,由于部队编制体制调整的原因,禹__退出现役。他带着对部队的无限眷恋和感激,回到了家乡选择了自主就业。他凭借着多年军旅生活的历练和孜孜不倦的追求,经过考察与论证,成立了__京农商贸有限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创业之初,他毅然决定拿起行囊、踏上火车去全国寻找最好的货源,“酒香不怕巷子深,要卖就卖品质最好的产品”,西藏、青海、甘肃、新疆各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不到一年时间就相继和北京及周边县区的公司签订了几十份销售合同。2019年__京农商贸有限公司被河北省科技厅评为“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2017年他瞄准__周边特产和高端礼品市场的空白,创立了高原生态特产__店,开业不到一年时间就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效益。2017年8月高原生态特产做为__本土特产代表,参加了在__召开的“中国首界旧石器文化节”开幕式当地名优土特产产品展示会,产品受到了参会嘉宾和客商的一致好评,高原生态特产__店逐步成长为__当地特产及礼品销售的示范店。

彰显使命责任,不忘军旅情怀,践行责任担当

虽然离开了军营,但他立志毕生回报党和军队的养育之恩,决心倾注毕生心血办一家让党放心的企业,干一项造福人民的事业,努力争当“双拥”表率。怀着这样的信念,近几年中,他帮助8名贫困户解决就业岗位,通过多年的创业经验,带动多名退役军人创业,并长期为退役军人提供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禹__先后荣获拉萨市道德模范、__市十佳最美退役军人、__市杰出退役军人、__县优秀退役军人等称号。

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先进事迹(精选篇5)

新冠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的,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一场惊心动魄抗疫大战,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在2020年度最美退役军人中,华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炎黄集团董事长邝远平就是抗疫先锋之一。

3月17日,中央电视台12频道“道德观察”栏目播放了《榜样的力量》专题片,报道了邝远平的抗疫感人事迹。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祖国有难,在海外的中华儿女也有没有袖手旁观!

新冠疫情暴发时,武汉企业家邝远平正在澳大利亚探亲,由于航班被取消,邝远平身在悉尼,心急如焚。

邝远平就在澳洲组织1000名志愿者采购防疫物资,他说,每一只口罩、每一件防护服,每一台呼吸机、制氧机都可能挽救我们的亲人,甚至朋友和熟人的生命。

邝远平出生于1963年,1981年参军入伍,成为边境线上的一名侦察兵。

邝远平在部队历练15年,退役后,他一路打拼,成功创办了多家企业,也一直热心于社会公益活动,不仅为希望工程捐款,资助贫寒学生,设立青年创业基金,也多次向灾区捐款,其中邝远平最为挂念的就是和他一样的退伍老兵。

邝远平说,我所担任会长的湖北省企业家联合发展促进会,在2000多家会员企业中,一共安置了50000个退役军人就业。

2020年1月底,正值春节期间,在华侨华商的各种聚会上,邝远平广泛发动爱心企业、华人华侨为抗击疫情捐款捐物,得到了各界的热烈响应。

邝远平的亲友及旗下企业共捐款捐物2300多万元人民币,澳大利亚侨团、侨界人士也已集结超过2亿元人民币物资。

一家四代人接力抗疫,拧成一股绳。邝远平说,在我们家族里,弟弟、弟媳、妹妹、妹夫都是在部队工作过,我的母亲把她自己的私房钱5万元,让买成防护服捐掉,我儿媳也将她积攒的压岁钱买成物资捐赠......全家人都能自发的参与抗疫。

紧迫关头,协调包机是邝远平遇到的最大难题,连续几天,他每天只能休息三到四个小时。

在他的策划和推动下,2020年2月24日晚,满载防疫紧缺物资的飞机从悉尼顺利抵达武汉,并迅速分发至防疫一线。

邝远平说,遇见困难,愈战愈勇,锲而不舍,这样的精神境界又找回来了!

2020年4月8日,邝远平再次组织武汉到悉尼双向包机,满载70余吨防疫物资,从中国武汉飞往澳大利亚悉尼。

邝远平说,在部队的15年,对我的人生帮助很大,军人的本色应该在家族和家人中传承下去。

邝远平于2020年12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授予“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先进事迹(精选篇6)

付__,男,汉族,中共党员,49岁,__镇卫生院干部。

2016年3月,付__进驻__县__镇__村,任工作队队员。2018年初,被重新选派驻__镇__村,任驻村第一书记。

付__接手驻村工作时,其年迈多病的老父亲也需要有人照顾生活起居,付__也曾犹豫过,但最终还是顾了“大家”舍了“小家”。他把老父亲送到县里的幸福院,自己安心驻村工作。

__村全村4个村民小组,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4户146人,贫困发生率12。98%。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在家种植大田,几乎没有其他产业支撑,村集体收入也只有几千元。村民住房破烂不堪,基础设施差,“春冬沙进窑,雨天出不了窑”。2016年,__村被确定为重点贫困村。

把脉问诊,开出致富“良方”。驻村后,付__和村干部白天走村入户,“望、闻、问、切”;夜晚聚精会神,“研、磨、诊、断”,“5+2,白+黑”整整一周的时间,__村致富脱贫的“药方”开了出来。之后,他积极与镇领导、扶农办、局、院单位领导进行多次沟通,完善产业项目,多方争取资金。五月初,蔬菜种植、吊蔓西瓜、恒温库建设、土地流转、危房改造、村卫生室建设等等,一个个项目铺展开来。

节骨眼上,县幸福院打来电话,付__老父亲病重,大小便不能自理。队员们让他请假回去照顾老人,他说:“节骨眼上,我能走开吗?”。他在县城为老人配好药后,把老父亲接到了村委会,亲自为老人扎针输液,服侍大小便。一边尽孝心,一边抓扶贫……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2018年,付__帮助贫困户实现土地流转240亩,收益6万元;完成危房改造13户,现已全部入住;通过劳动就业培训,有53户53人在外打工就业;本村设立护河、护林、保洁等公益性岗位16个,安置14人,增加收入52600元;争取到扶贫资金400万元,建成一座恒温库,并以租赁方式出租,让所有贫困户人均收入达500元左右;为该村道路硬化达600多米,大大方便了村民出行;安装了50盏路灯,亮化了村庄道路;修复了350米饮水管道;四个村安置8个垃圾桶……

作为卫生系统派出干部,健康扶贫,义不容辞。他先后多次协调县医院、镇卫生院为每位村民免费体检两次,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全覆盖,为村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建档立卡户83户139人免交合作医疗,办理慢性病卡3户3人,住院报销36户36人,共计3612。45万元。通过摸排,有个别老人常年吃药,年老多病,卧床不起。付__个人出资为__村老革命军人陈万山等3户老人买棉被、棉衣、棉裤、买药、办慢性病卡等;为贫困户肖利军置换假肢;他还上门为行动不便的村民王恒做鸡眼手术,节约手术费用500多元。

“一剂良方治贫疾,一颗真心暖百家”。付__通过两年多的努力,让全村贫困户(83户139人)全部脱贫。2019、2020年省市验收组到该村验收,驻村工作队各项工作得到了验收组充分的肯定。在市、县组织的对驻村工作队考核中,付__带领的驻村工作队,群众满意度三年都是100%,付__也被__县__镇党委、镇人民政府评为2018年度“真情帮扶标兵”,被张家口市委、市政府评为2018年度“张家口市优秀退役军人”。

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先进事迹(精选篇7)

任__,男,汉族,196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1982年参军,1988年退役。现任__县__镇一街党支部委员,__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初心就是情怀

“度过寒冬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对于3岁丧父、13岁辍学的任__来说,是最懂得生活艰辛的。平淡的日子是舒坦,但“三十亩地一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的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每每见到街头的贫困群众、见到还在农村生活的战友的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生活状态,任__心里总不是滋味!七年的军旅生涯,部队大熔炉的锤炼,总让他感到自己得为大家做点什么才行,得有点社会担当才行!

在2012年底的一个晚上,躺在床上的任__辗转无眠。偶然浏览到“__县吧”,看到原县医院因设备、管道陈旧,再加上服务管理上不去,卫生脏乱差,就医群众意见很大、反应非常强烈。医院领导有意改善这种状况。看了这则消息,他心里翻腾开了,“这是个机会,我得去试试!”。虽然已是深夜了,但他立即拨通了战友刘占利的电话,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哥俩一拍即合,聊了很多的想法。

使命就是担当

说干就干。天亮后二人就去找县医院的领导,表达了自己想承包医院物业管理的想法,并表示一定想办法办好。医院领导正有改变医院卫生状况的想法,看到他们的决心,答应他们先试试看,但前提是必须有资质。这下,老哥俩犯难了,光注册资金就得50万元,再加上十几万元的启动资金,得60多万元!

没资质就成立自己的公司,没资金就想办法筹措。有了方向就动手干,医院的保洁工作,先由几个战友干着,工资先由个人垫着,启动资金由大家一起想办法。经过近一个月的忙碌,跑手续的难题解决了,50万的注册资金也凑齐了,2012年4月1日,__县__物业公司终于正式运营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打拼,__物业公司逐渐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在短短八年多时间里,任__和他的战友、朋友,一起组建了__物业、__电子、__保安、金诚劳务等几个公司,业务范围遍及张家口市各个县区,均以“满意百分百,服务百分百”的服务宗旨,赢得了客户的普遍好评。

信念就是未来

公司形成规模、步入了正轨,任__和战友开始考虑如何回馈社会。为此,他们在__总公司和各个分公司都明确规定:同等条件优先录用退役军人;同等条件优先录用困难下岗职工;公司内部奖励优先向退役军人、弱势群体倾斜;员工遇突发变故公司管理人员要带头捐赠。几年来,任__个人共捐赠人民币5万多元。

为增加退役军人及家属就业渠道,经多方争取,在公司不盈利的情况下,从张家口霖辉物业“挖了”18个岗位,安排保洁、保安人员,其中退役军人及家属占了一半多。几年来,__公司创造就业岗位350余个,先后安排50多名退役军人就业。

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先进事迹(精选篇8)

春日羊城,风和日丽。广东省广州市开元学校的操场上,师生们早早集合完毕。

他们在等待一堂国防教育课的开讲,授课人是广州市黄埔区“永和街东纵精神传承连”的“政治指导员”卢运柏,一位上过战场、立过战功的老兵。

讲台上,讲起当兵时作为连队副指导员带着“敢死队”冲锋陷阵的往事,卢运柏的声音有些哽咽。当老兵闪烁的泪光与学生明亮的目光相遇,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与牺牲的战友相比,我能够活着回来,就是最大的幸福。我今年68岁了,总想着为老兵、为社会多做些事,就是因为经常想起一同上过战场的战友们。他们教会我如何当一名称职的指导员,如何当一名合格的人民子弟兵。”卢运柏说。

冲锋,向着胜利的方向

1976年2月,穿上新军装、戴上大红花的那一刻,21岁的卢运柏心里乐开了花。

“怎么跟你形容呢?没办法形容,真的太高兴了……”回忆“兵之初”,卢运柏言语间透着激动,“保家卫国是我从小的梦想。大好的男儿,谁不想当兵?”

出生于南粤大地的卢运柏,爷爷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一员,父亲为新中国公安事业奉献半生。从入伍来到原广州军区某部“红一团”那天起,卢运柏就下定决心苦练本领,为家门再添荣耀,为集体再立新功。他刻苦训练,遇事冲在最前面,入伍第二年就担任了班长。

当班长不久,一道难题摆在卢运柏眼前——兵龄短、资历浅,年轻的他一时有些“压不住阵脚”。

“工作经验不足,我就用行动赢得战友信任。”卢运柏回忆,初任班长的日子,他“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日复一日的付出,让卢运柏获得战友们的认可,也让他渐渐体会到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诀窍:“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生活中与战友同甘共苦,在执行任务时身先士卒。”

1979年,卢运柏所在部队奉命奔赴前线执行作战任务,他和战友们争相请战出征。卢运柏告诉记者,出发前战友们纷纷写下遗书,唯独他只字未留。

“我不是独生子,家里有弟妹在,没什么好交代的。”卢运柏顿了顿,随后面带微笑地补充道,“为国牺牲,使命光荣。”

在作战一线,卢运柏所在连队奉命穿越雷区,为后续部队开辟通路。已是连队副指导员的卢运柏向连长建议,由自己担任队长,每班选出一名战士组建“敢死队”,完成这项任务。

卢运柏回忆,当时一个班只抽一人,战友们抢着报名。“我告诉大家,这次任务不是儿戏,一个不留神就可能牺牲。他们说,‘我们知道,我们不怕牺牲’。”

3天4夜的战斗中,卢运柏和战友们歼灭守敌,攻占18个高地,圆满完成任务。战斗结束,卢运柏荣立二等功。

“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大家的。”直到今天,卢运柏还时常讲起震撼他心灵的那一幕:一名受重伤奄奄一息的战士掏出衣袋里的5元钱,托他转交给党组织,作为最后的党费。“当时,战士的津贴是每月6元。”卢运柏说。

后来,卢运柏先后担任指导员、副教导员、师文化补习学校校长等。战争的经历、战友的故事,成为他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财富。向着胜利的方向,他一次次发起新的冲锋,每一个岗位都干得有声有色。

开拓,书写春天的故事

1992年,神州大地春潮涌动。结束16年军旅生涯的卢运柏回到家乡广州。

上过战场、立过战功……在亲友看来,凭借卢运柏的条件,完全可以选择一个称心的单位。然而,卢运柏没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转业成为增城区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三江开发办的一名办事员。

“当时开发办征地任务比较重,有的群众不理解,工作开展比较困难。”卢运柏回忆。

为了顺利完成征地任务,卢运柏发挥在部队多年从事政治工作的经验,卷起裤管走到田间地头,用心用情与群众谈心交流,寻找开展工作的突破口。从国家大政方针到地方产业规划,从政府的好政策到百姓的钱袋子,卢运柏的劝说入情入理、有理有据,征地工作渐渐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短短3个月,征地2000亩,超额完成任务——卢运柏交出的“成绩单”,在单位引起轰动。领导由衷赞叹:“当过兵的人就是能干。以后有退役军人转业回来,我们都欢迎!”

1994年,随着开发办撤编,卢运柏被安排到一家企业负责经营管理工作。企业负债较重,职工缺乏动力……面对新的挑战,卢运柏一边做员工的思想工作,一边大刀阔斧调整经营思路,让企业重回正轨。如一头勤勤恳恳的“拓荒牛”,卢运柏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一次次书写精彩的奋斗故事。

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2002年,卢运柏所在企业改制,40余名员工都面临下岗。为帮助大家渡过难关,卢运柏凭借多年经验,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后大胆决定:创办一家机械制造企业,为员工解愁,为社会分忧。

靠着广州当地退役战友的大力支持,卢运柏再次闯出一片新天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不仅解决了下岗职工就业难题,还吸引越来越多的退役军人加入。后来,他们又依托企业成立了一家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前来学习技术的退役军人提供免费培训,对退役军人子女给予优惠。

传承,凝聚老兵的力量

“我40多年前在部队是指导员,现在还是‘指导员’。”谈起退休后在广州市黄埔区组建“永和街东纵精神传承连”并担任“政治指导员”的经历,卢运柏言语间满是自豪。

2018年,永和街道成立退役军人服务站。面对分散在街道几十家企业的500余名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黄媛媛时常思考:如何更好发挥服务站作用,让老兵有归属感?如何把老兵们组织起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家住永和街道,多年来心系老兵、服务老兵的卢叔。”黄媛媛找到卢运柏,请他出谋划策。

“部队最强调组织性纪律性。”在卢运柏看来,凝聚老兵力量,关键是帮助他们找到“心灵的落脚处”。上世纪40年代,东江纵队第四支队活跃于永和地区,如今位于永和街道的东江纵队纪念广场就是为纪念这段革命历史而建。基于红色传统,卢运柏提议组建“永和街东纵精神传承连”,搭建老兵交流沟通的平台。

卢运柏介绍,“永和街东纵精神传承连”模拟连队编制,将永和街道退役军人按照退役年份编班,设立“连长”“指导员”“班长”等岗位,定期召开连务会、班务会,建立比、学、赶、超制度。针对永和街道退役军人人数众多且相对分散的情况,街道还成立了退役军人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有了统一的组织,如何让退役军人更好服务社会?在卢运柏的号召下,“永和街东纵精神传承连”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

“人人都在组织中,个个都是战斗员。党员模范带头,全员奋勇争先。”卢运柏告诉记者,他们根据老兵特长和社会需要,陆续孵化出多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引导老兵做好“矛盾纠纷调解员”“社会秩序维护员”“红色文化宣讲员”“突发事件战斗员”和“帮扶解困勤务员”,目前已开展10余类360余场次志愿服务。

作为一名“红色文化宣讲员”,近年来,卢运柏为弘扬东江纵队的红色历史不遗余力。逐一走访健在的游击队员、记录口述历史、拍摄视频资料,走进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现场宣讲……在卢运柏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红色故事被记录下来,在当地群众中口耳相传。

一声“指导员”,一生不褪色。对卢运柏而言,“指导员”3个字,是军旅生涯留给他的最美称谓,也是战友们对他的最大认可。为了不负这个称谓,卢运柏想得最多的,是“还能为群众做些什么,还能为老兵做些什么”……

6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