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职工典型先进事迹

| 福萍

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面对当前疫情防控复杂严峻形势,业达城发集团退役军人职工积极响应集团号召,主动请战、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彰显退役军人风采。

张保江,是集团一名退役军人职工,更是战“疫”一线的急先锋和守护者。在收到上级疫情防控任务后,他毅然舍小家为大家,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带领公司防疫志愿者进驻中高风险隔离酒店100余个日日夜夜。他认真学习,主动请教,参考其他隔离点管理经验,从一片空白到成为什么都懂的行家里手,为隔离点各项工作规范、平稳、有序开展做出贡献。在2020年防护物资特别紧缺的时候,他个人捐赠40套防护服和10副防护眼镜。为确保防疫工作不出纰漏,他在完成日常疫情防控任务后,坚持每晚去防疫站点执勤,引导劝返居民,提醒做好防护,筑牢防控安全线。疫情期间,他还帮助社区居民购买生活物资并且配送到户,发放口罩,并在暴雪天气里义务扫雪清路。很多居民可能并不知道张保江的名字,但对这名志愿者的印象非常深刻,纷纷为他的行为点赞。

在业达城发集团,还有很多像张保江这样为疫情防控工作默默付出的退役军人。王鹏飞,深入点位小区开展核酸检测,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采集核酸样本累计5000多次,为居民解答咨询上万次。丛炜力,作为一名“95”后退役军人和单位疫情防控主力,主动请缨参与社区核酸检测志愿工作,不厌其烦地为没有二维码的老大爷老大妈注册信息,口干舌燥不敢喝一口水,只怕浪费一身宝贵的防护服。葛晋生,把军人的优良作风带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咬牙克服腰椎间盘突出毛病,头疼难耐时戴上两个医用防护头套坚持到最后。韩涛,作为社区防疫负责人,带头扑到防疫一线工作中去,凌晨四点在所有工作人员还未到岗之时,已经开始准备一天的调度工作,在防疫第一天开始就没有停歇过,将“铁血军人”的气概带到防疫工作中。杨建林,挂职马家沟村第一书记,始终坚守在农村疫情防控一线,他与基层防疫工作者挨家挨户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带领全村严防死守、不漏一人。张惠超,连续两周加班加点为各个检测点位提供服务,有时一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有时为了方便参与后勤保障,就直接睡在办公室。

现在仍然处于战“疫”的关键时期,这些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退役军人职工,他们把决心刻进骨髓,疫情不退,战斗不止。他们坚信,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战“疫”的最终胜利。

退役军人职工典型先进事迹精选篇2

蒋__,男,现年31岁,2013年9月入伍,2015年9月退伍,现任__镇人民政府党政办主任。

该同志退伍后,退伍不退色,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主动“请缨”,放弃了回家过春节的机会,迅速进入岗位、投入战位,扛起综合协调、服务保障、参谋助手等职责。作为防疫的综合协调部门,在指挥部统一领导下,统筹做好部门之间的通力协作、参战人员之间的密切配合,是指挥部里的“好参谋”、“多面手”。

党政办工作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工作琐碎、复杂,而且看不到成绩。该同志在工作期间,时刻做到“三勤”即嘴勤、手勤、脚勤,在收文发文时,按照来文处理程序,第一时间把文件送达到各办公室,并及时把领导阅处文件收回归档,从来没有出现过公文处理失误;完成全市乡村振兴拉链、全县乡村振兴拉链、全县“双百”现场会等会场的安排部署;及时收全镇各类信息,主动对外宣传,先后在省级媒体刊登新闻信息2篇、市级媒体刊登新闻信息35篇、县级媒体刊登新闻信息300余篇。在工作中主动向老干部们请教,了解全镇村(社区)的基本情况,同时对全镇下辖的39个村(社区)进行了逐一走访,对全镇行政区划有了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该同志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热爱本职工作,对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总是想方设法、竭尽所能予以解决,始终能够任劳任怨,尽职尽责。面对工作都能全力以赴,认真完成,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服务群众,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永葆军人本色。

退役军人职工典型先进事迹精选篇3

李彬赫,中共党员,2006年8月参加工作,现为市军休五所办公室副主任。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党员一道岗。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冲锋在前、主动作为,为军休干部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在战疫一线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李彬赫在接到所里下达全体干部职工的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后,果断舍弃在家里的春节假期生活,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他主动请缨参与门卫安保执勤、政策宣传教育、杀菌消毒多项工作;对进出人员进行严密排查,确认每一个住户的信息,每天定期五次消毒;参与拟定《致全所军休干部的一封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知识手册》等相关资料,利用微信群、短信平台、宣传栏等平台宣传防控知识;积极向社会和身边的群众宣传有关疫情防控相关信息,号召积极转发国家有关宣传报道,不信谣、不传谣;针对个别军休干部的烦躁情绪,他利用上门送资料等机会开展心理慰藉服务,增强军休干部对疫情防控的信心。

李彬赫不仅是一个疫情防控工作的“放心人”,更是广大军休干部的“暖心人”“热心人”。 工作中,李彬赫发现军休干部普遍反映出行困难、身体不便,购物买菜等难题后,为了方便军休干部,更大限度的减少人员流动,保证军休干部的生产生活要求,他第一时间向所领导汇报情况,最终所里集中统购一批新鲜蔬菜发放到军休干部手中,让军休干部和家属感动不已。

退役军人职工典型先进事迹精选篇4

昔日,陆付军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退伍战士,如今扛起国产汽车制造厂知名企业的大旗,将一家频临倒闭的企业重新推向正轨。2020年5月,将某军工企业的总部从北京落户至青岛莱西市姜山镇湿地汽车工业园区,成为青岛历史上第一家一线品牌总部基地。

百折不挠,艰苦创业

回味创业历史,陆付军感慨万千:“这些年,经常有人问,凭什么历经坎坷、危难而能够力挽狂澜、重振雄风?我的回答是,因为我是军队大熔炉培养的战士,始终拥有军人的精神。军人不知道什么是艰难险阻,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我的座右铭是:不是有希望了才努力,而是努力了才有希望。”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陆付军从部队退伍后,起初担任供销社的普通职员,凭着出色的才干和积极向上的拼劲,很快得到领导的赏识,被列入重点培养对象。1994年,陆付军辞去公职,用仅有的四千元人民币,组织四名下岗职工,租用了三间门市房,成立陵县天鹏摩托车销售有限公司,做起走门串户推销摩托车的生意。凭借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机动灵活的经营方式,6年间,吸纳了100多名下岗人员,资金也积累了1000多万元,成为山东德州地区小有名气的中等企业。从销售摩托车到制造摩托车、小型电动车以及商用车等多种汽车品类。媒体曾以“昨日退伍兵,今日篷车王”为题,专题报道他的艰苦创业的事迹。看准了三轮篷车会是未来市场发展方向,陆付军带领技术人员自主研发,终于在2002年,第一辆三轮篷车研发成功。

服务社会、服务国家

2006年,陆付军创建德州富路车业有限公司。十年奋战,富路集团就占领了篷车市场80%的份额。2018年,成立北京汽车制造厂(简称“北汽制造”)德州分公司,开始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在与北汽制造合作期间,逐步了解到企业已经连续亏损9年,经营十分困难。当时,想接手的人不少,但北汽制造时任领导姚长生是位老军人,军工情怀牢牢扎根于他心中。关键时刻,陆付军走进姚长生的办公室:“老首长,让我来扛北京汽车制造厂这杆大旗吧!”共同的军旅生涯、共同的爱国爱军情怀,使他们俩的双手握在了一起。2020年5月,山东富路集团实现了对北汽制造厂的间接控股,重新梳理了北汽制造的企业文化,把企业创始人冯克同志倡导的井冈山精神进行重新挖掘、传承,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敢闯新路、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立为企业的精神支柱;拟定“扛越野、战商用、抓改装、抢体量、保效益、快布局”的战略方针;坚持军工品质、军事作风,保持企业与国防事业的紧密联系。

两年来,陆付军带领北汽制造员工,克服新冠疫情带来的干扰,逆流而上,在艰难中开拓,在曲折中奋斗。仅用15个月,就在1700亩的土地上,建起了56万平方米的厂房。从今年一月开始工厂正式投入生产。根据市场需求,除了继续改造、提升老车型外,大力开拓军事建设所需车辆。

“我们以用户为中心,走访市场、调研需求,研发适合大众需求的车型,把重点放在新能源汽车开发上,使企业树立新时代的奋斗方向。”陆付军说。目前,北汽制造已有6款车型投入量产并走向市场。新能源汽车预计2022年全年整车销售12万辆、产值突破60亿元。北汽制造本着“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规划,力争五年内实现年产整车50万辆,产值突破300亿元。如今,北京汽车制造厂拥有河北黄骅,山东青岛、德州、临沂等四个生产基地,具备年产45万辆汽车的制造能力,是山东省唯一一家全资质整车制造企业。 北汽制造全新纯电动MPV多功能汽车荣获山东省第四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铜奖,企业被青岛市莱西市评为汽车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青岛整车制造总部基地项目被列为2021年省重大项目,今年作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5年取得突破”重点观摩项目之一。

秉持军人情怀,履行社会责任

陆付军始终以感恩之心忠诚于爱军拥军,以赤诚之心维护于企业使命。

2017年,陆付军捐赠200万元成立全国首个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对生活上有困难的退役军人进行帮扶。还对500多名战友进行资金和物资帮助,资助款项120多万元。每年优先录用退役军人,努力搞好军民共建;坚持经常性地走访驻军单位、慰问军烈属,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多年来,为退役军人、烈军属和社会各界共捐款5000多万元。2019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退役军人。企业也多年被评为省拥军模范单位。2021年,公司被中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聘为副理事长会员。

退役军人职工典型先进事迹精选篇5

我1980年入伍,先后在广州军区某师小车班担任专车司机,在总政某干休所任车队队长,两次荣立三等功。1989年转业,在北京大发公司工作两年,任车队队长,在北京丽都啤酒厂工作5年,担任北京地区销售负责人。在这7年里,年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1997年底,我创办了北京平谷凯超机动车检测场。企业现有总资产两个多亿,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我也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家。

一、为政府分忧,立志创办私营企业

在我国继续深化改革的九十年代,企业员工下岗比比皆是,机关干部下海经商的也大有人在,复员退伍军人安置问题困扰着政府。我看到深化改革中带来的阵痛,尤其是和自己一样在部队奉献了几年、十几年青春和热血的战友,退伍返乡后工作没有着落,这一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琢磨着,自己能不能下海经商,创办一个私有企业,既为政府分忧,也为退伍军人就业解难。

我在部队服役十几年,从学车、开车到管车,和车结下了不解之缘,对车情有独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市场调查,创办一个机动车检测场想法孕育而生。于是,我工作之余奔走在政府部门之间,跑项目、报审批、办手续,政府部门一路绿灯,批准我开办“北京平谷凯超机动车检测场”,“八”字写了一半,另一半就是资金,我和爱人商量,把家里全部积蓄拿出来,又东凑西借了几万元,1997年底,“北京平谷凯超机动车检测场”终于挂牌上岗了。开张营业时,我就招聘了十几名在部队会开车、会修理、当过教练的退伍军人到我的企业工作。

二、立精图治,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随着业绩不断攀升,信誉不断提高,我的想法也越来越大,我想真正要使私有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断拓展企业的经营范围。仅机动车检测,日检测能力达600辆,拥有10吨全自动安检线一条、6吨全自动安检线一条、全自动摩托车检测线一条、自动大柴、小柴工况和汽油检测线10条。20__年3月,检测场顺利通过了iso9001-20__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取得认证书。同时,以检测为龙头,拓展企业内容和服务项目,相继成立了北京佳艺汽车修理厂、交通队违章车辆停车场、保险代理公司、司机体检中心、车辆尾气检测中心和北京柒粮液寅午宝酒业有限公司等7个下属企业,企业总资产达两个多亿,累计纳税20__多万元。企业先后多次被北京市工商局、北京市技术监督局分别评为“守信企业”、全国“诚信企业”、银行系统aaa企业,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我也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家”,20__年我还被评为“全国诚信企业家”、“守信先进个人”。

我在创办企业的历程中深刻认识到优秀企业、诚信企业,取决于企业形象,企业形象取决员工形象,员工形象就是员工的工作作风、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道德、业务素质、服务态度等各方面的总和。为此,我注意用部队的过硬作风、优良品德、敬业精神影响企业,带动员工。在企业开展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严格执法、优质服务”学习教育活动。在退伍军人中开展了“退伍不褪色”、“岗变志不变”、“适应社会、服务人民”教育活动,还吸收发展了36名同志入党。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打下了良好思想基础。

三、企业发展,不忘回报社会和军营

我常说:“企业发展了,我们不忘党的政策英明,不忘部队的培养,不忘对社会的奉献。”1997年以来,我的企业先后帮助安排复员转业军人、下岗职工400多人,其中复转军人186人,下岗职工115人,待业青年68人,农民工31人。

我和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虽然退伍20年了,但时刻牢记部队的培养,不忘为退伍军人排忧解难。我在企业招工时都是优先考虑复转军人,对其中家庭困难多、困难大的,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河南籍退伍战士余本昌,刚来企业时劲头很足,时间一长思想便开始不够稳定,细心的我看到他的变化,便与他促膝谈心,了解到他家的实际困难后,一方面从思想上帮助他,鼓励积极工作,另一方面从生活上给予关心,为他解决住房。后来,余本昌不仅年年被评为“优秀员工”,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谈到我的战友情,员工们都知道我“千里迢迢请连长”的故事。在20__年10月,我和四川籍退伍战士李树杰交谈时,得知自己的老连长雷发喜86年转业后创办的企业已倒闭多年,负债不少,且工作没有着落,家里生活比较困难。于是我专程赶往江西丰城市把老连长请来安排到北京平谷凯超机动车检测场工作,为了使老连长安心工作,顺心生活,又将他爱人和儿子一同从江西接到北京。我对老连长一家人无微不至的体贴和关怀,不仅感动了老连长,也感动了江西省有关领导,称赞我是复员军人的典范。

我对退伍军人怀有兄弟般的感情,对培养我的军营更是时刻不忘 感恩。每年“八一”我即使再忙,也不忘部队,年年都带上慰问金和物品到驻地炮兵旅和消防支队进行慰问。20__年“八一”,我到消防支队看望战士时,发现部队官兵在高温炎热的天气里练兵,屋里没有空调,第二天,我二话没说,送去价值6万多元的空调和食品,可空调安装完成后,因电力不足带不起来,我又投资十多万元为部队更新改装了线路,进行了电路增容,解决了部队多年来想解决而无力解决的困难。第三天,平谷消防支队领导为我送来“共同携手谋发展,拥军爱军情谊深“的锦旗。20__年我的公司被北京市民政局评为爱国拥军模范单位。

我感到,自己的企业能有今天的业绩,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得益于各级政府关怀和扶持,得益于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我时刻不忘回报社会,把为平谷区人民政府解难,为百姓造福作为企业的责任和义务。20__年我投资2300多万元,为平谷区交通队盖了新的办公大楼,无偿提其供使用,受到平谷区委的高度赞扬。近几年,我还捐款十几万元,水泥500多吨,帮助贫困村修路脱贫,捐款8万多元用于帮贫助学。去年,向四川灾区捐款5万多元。今年,捐款12万元为平谷金海湖镇洙水村王桂珍女士换了股骨头并做了膝盖手术,让瘫痪在床10多年的王桂珍女士又重新站了起来。

退役军人职工典型先进事迹精选篇6

春日羊城,风和日丽。广东省广州市开元学校的操场上,师生们早早集合完毕。

他们在等待一堂国防教育课的开讲,授课人是广州市黄埔区“永和街东纵精神传承连”的“政治指导员”卢运柏,一位上过战场、立过战功的老兵。

讲台上,讲起当兵时作为连队副指导员带着“敢死队”冲锋陷阵的往事,卢运柏的声音有些哽咽。当老兵闪烁的泪光与学生明亮的目光相遇,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与牺牲的战友相比,我能够活着回来,就是最大的幸福。我今年68岁了,总想着为老兵、为社会多做些事,就是因为经常想起一同上过战场的战友们。他们教会我如何当一名称职的指导员,如何当一名合格的人民子弟兵。”卢运柏说。

冲锋,向着胜利的方向

1976年2月,穿上新军装、戴上大红花的那一刻,21岁的卢运柏心里乐开了花。

“怎么跟你形容呢?没办法形容,真的太高兴了……”回忆“兵之初”,卢运柏言语间透着激动,“保家卫国是我从小的梦想。大好的男儿,谁不想当兵?”

出生于南粤大地的卢运柏,爷爷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一员,父亲为新中国公安事业奉献半生。从入伍来到原广州军区某部“红一团”那天起,卢运柏就下定决心苦练本领,为家门再添荣耀,为集体再立新功。他刻苦训练,遇事冲在最前面,入伍第二年就担任了班长。

当班长不久,一道难题摆在卢运柏眼前——兵龄短、资历浅,年轻的他一时有些“压不住阵脚”。

“工作经验不足,我就用行动赢得战友信任。”卢运柏回忆,初任班长的日子,他“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日复一日的付出,让卢运柏获得战友们的认可,也让他渐渐体会到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诀窍:“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生活中与战友同甘共苦,在执行任务时身先士卒。”

1979年,卢运柏所在部队奉命奔赴前线执行作战任务,他和战友们争相请战出征。卢运柏告诉记者,出发前战友们纷纷写下遗书,唯独他只字未留。

“我不是独生子,家里有弟妹在,没什么好交代的。”卢运柏顿了顿,随后面带微笑地补充道,“为国牺牲,使命光荣。”

在作战一线,卢运柏所在连队奉命穿越雷区,为后续部队开辟通路。已是连队副指导员的卢运柏向连长建议,由自己担任队长,每班选出一名战士组建“敢死队”,完成这项任务。

卢运柏回忆,当时一个班只抽一人,战友们抢着报名。“我告诉大家,这次任务不是儿戏,一个不留神就可能牺牲。他们说,‘我们知道,我们不怕牺牲’。”

3天4夜的战斗中,卢运柏和战友们歼灭守敌,攻占18个高地,圆满完成任务。战斗结束,卢运柏荣立二等功。

“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是大家的。”直到今天,卢运柏还时常讲起震撼他心灵的那一幕:一名受重伤奄奄一息的战士掏出衣袋里的5元钱,托他转交给党组织,作为最后的党费。“当时,战士的津贴是每月6元。”卢运柏说。

后来,卢运柏先后担任指导员、副教导员、师文化补习学校校长等。战争的经历、战友的故事,成为他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财富。向着胜利的方向,他一次次发起新的冲锋,每一个岗位都干得有声有色。

开拓,书写春天的故事

1992年,神州大地春潮涌动。结束16年军旅生涯的卢运柏回到家乡广州。

上过战场、立过战功……在亲友看来,凭借卢运柏的条件,完全可以选择一个称心的单位。然而,卢运柏没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转业成为增城区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三江开发办的一名办事员。

“当时开发办征地任务比较重,有的群众不理解,工作开展比较困难。”卢运柏回忆。

为了顺利完成征地任务,卢运柏发挥在部队多年从事政治工作的经验,卷起裤管走到田间地头,用心用情与群众谈心交流,寻找开展工作的突破口。从国家大政方针到地方产业规划,从政府的好政策到百姓的钱袋子,卢运柏的劝说入情入理、有理有据,征地工作渐渐得到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短短3个月,征地2000亩,超额完成任务——卢运柏交出的“成绩单”,在单位引起轰动。领导由衷赞叹:“当过兵的人就是能干。以后有退役军人转业回来,我们都欢迎!”

1994年,随着开发办撤编,卢运柏被安排到一家企业负责经营管理工作。企业负债较重,职工缺乏动力……面对新的挑战,卢运柏一边做员工的思想工作,一边大刀阔斧调整经营思路,让企业重回正轨。如一头勤勤恳恳的“拓荒牛”,卢运柏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一次次书写精彩的奋斗故事。

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2002年,卢运柏所在企业改制,40余名员工都面临下岗。为帮助大家渡过难关,卢运柏凭借多年经验,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后大胆决定:创办一家机械制造企业,为员工解愁,为社会分忧。

靠着广州当地退役战友的大力支持,卢运柏再次闯出一片新天地。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不仅解决了下岗职工就业难题,还吸引越来越多的退役军人加入。后来,他们又依托企业成立了一家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前来学习技术的退役军人提供免费培训,对退役军人子女给予优惠。

传承,凝聚老兵的力量

“我40多年前在部队是指导员,现在还是‘指导员’。”谈起退休后在广州市黄埔区组建“永和街东纵精神传承连”并担任“政治指导员”的经历,卢运柏言语间满是自豪。

2018年,永和街道成立退役军人服务站。面对分散在街道几十家企业的500余名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黄媛媛时常思考:如何更好发挥服务站作用,让老兵有归属感?如何把老兵们组织起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家住永和街道,多年来心系老兵、服务老兵的卢叔。”黄媛媛找到卢运柏,请他出谋划策。

“部队最强调组织性纪律性。”在卢运柏看来,凝聚老兵力量,关键是帮助他们找到“心灵的落脚处”。上世纪40年代,东江纵队第四支队活跃于永和地区,如今位于永和街道的东江纵队纪念广场就是为纪念这段革命历史而建。基于红色传统,卢运柏提议组建“永和街东纵精神传承连”,搭建老兵交流沟通的平台。

卢运柏介绍,“永和街东纵精神传承连”模拟连队编制,将永和街道退役军人按照退役年份编班,设立“连长”“指导员”“班长”等岗位,定期召开连务会、班务会,建立比、学、赶、超制度。针对永和街道退役军人人数众多且相对分散的情况,街道还成立了退役军人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有了统一的组织,如何让退役军人更好服务社会?在卢运柏的号召下,“永和街东纵精神传承连”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

“人人都在组织中,个个都是战斗员。党员模范带头,全员奋勇争先。”卢运柏告诉记者,他们根据老兵特长和社会需要,陆续孵化出多支特色志愿服务队,引导老兵做好“矛盾纠纷调解员”“社会秩序维护员”“红色文化宣讲员”“突发事件战斗员”和“帮扶解困勤务员”,目前已开展10余类360余场次志愿服务。

作为一名“红色文化宣讲员”,近年来,卢运柏为弘扬东江纵队的红色历史不遗余力。逐一走访健在的游击队员、记录口述历史、拍摄视频资料,走进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现场宣讲……在卢运柏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红色故事被记录下来,在当地群众中口耳相传。

一声“指导员”,一生不褪色。对卢运柏而言,“指导员”3个字,是军旅生涯留给他的最美称谓,也是战友们对他的最大认可。为了不负这个称谓,卢运柏想得最多的,是“还能为群众做些什么,还能为老兵做些什么”……

退役军人职工典型先进事迹精选篇7

刘__,男,汉族,中共党员,1978年10月出生,现任__市军粮供应站站长。刘__同志,1994年入伍参军,在部队一干就是12年。曾荣获三等功5次,师、团嘉奖多次,2006年转业参加工作又光荣的成为一名军粮工作者。因为在部队曾当过司务长,深知军粮工作的重要性,所以一直在军粮保障一线。因工作表现突出,2015年7月被任命为军供站站长。在担任站长期间,他牢固树立“以兵为本”思想,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团结带领干部职工艰苦创业,热情服务,有力保障了驻沧部队的军粮供应。并以“军民融合式发展”为中心,拓展业务,与驻沧部队签订了副食调味品的保障合同,并圆满完成了部队的各种重大任务的保障,取得了出色的工作业绩。

军供站被省、市评为先进单位,被部队的相关部门表彰与认可,并荣获2015年9。3阅兵保障先进单位和个人,被受阅部队表彰。他本人多次被市粮商党委、市粮食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2016年被驻沧部队授予优秀军供站、双拥模范代表,赢得了各方面的广泛赞誉。

实践宗旨保军供

军粮供应管理工作事关国防安全,事关军民关系,事关社会安定,刘__同志深知自己所肩负的责任。他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子弟兵服务”的宗旨,把部队方便不方便、官兵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标准,想部队官兵之所想,急部队官兵之所急,忧部队官兵之所忧。辛勤工作,在军粮供应工作第一线,他十年如一日,克服站内人少事重的困难,每天早上班晚下班,既当站长又当供应员,有时还兼当司机装卸工。

不论是寒冬酷暑、风霜雨雪,只要部队有需要,每天24小时随叫随到,召之即来,来之能供。2015年阅兵、受阅部队进驻我市,部队首长要求,军供站供应军粮、副食、水果等,他立即向中心和局领导汇报,局领导高度重视,制定保障预案,他亲自带领职工24小时值班,不分节假日,严把进货关、每天都出现在保障一线。当时正值酷暑,他就背着藿香正气水,外场温度高达60度,他说官兵们能受得了,我就受得了。整整三个月,他圆满完成了受阅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受到了广大官兵的一致好评,被官兵们亲切的称为不穿军装的老班长,也受到了部队的表彰,为军粮供应系统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也为“河北军粮”创下了品牌。

艰苦创业搞经营

2015年,刘__同志担任__市军供站负责人时,全站只有3名员工,基础设施条件比较简陋,只有一间几十平米的仓库,面对困难,他没有气馁,更没有退缩,结合实际积极谋划,军供粮站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落实政策保军供,争取政策强军供,加强建设促军供,多种经营活军供”的工作思想。在坚决贯彻执行上级部署要求和军粮供应管理政策,保障部队官兵军粮供应的同时,一方面身体力行,发扬“不怕千辛万苦,不管千方百计,不惜千言万语”的“三千”精神,努力争取上级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扩大经营范围,向市场要效益,经过几年努力,在省军粮供应管理中心、市粮食局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功的与驻沧部队签订了以“军民融合式发展”框架的调味品,副食、禽、蛋、奶供应合同,年营业额达300万元。

军民融合促发展__以来,__着眼于实现强军梦、中国梦,鲜明地提出了军民深度融合的时代命题,并将之上升为国家战略,刘__同志审时度势,敏锐反应,在省、市军供中心的领导和支持下,充分认识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从理念创新、运营模式、发展路径等方面大胆探索,率先推进,切实做大做实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趟出了军民融合饮食保障发展新路子,取得了阶段性发展成果。军民融合核心就是一个“融”字,这就意味着不是简单的叠加、捆绑,而是要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需求,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拉动经济发展,富国才能强军,强军才能卫国,为了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军队饮食保障,他先后多次跑部队、走市场,联系食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养殖户,与他们积极沟通,密切联系、制定方案,先后与十几家企业与农户签订了供货合同。把给部队供应的副食产品,质量提升,价格下降了,百分之十以上让官兵们吃得更好更丰富,得到了广大官兵的一致好评与认可。

严于律己抓管理

刘__同志常说做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做就做一流。为此,他始终把抓管理强队伍作为重中之重,制定了军粮采购、调运、存储、供应以及服务公约,工作准则等,一整套的工作规章制度并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依制度办事,逐渐形成了规范高效的工作机制。为了使工作做得更好,他着力加强军粮网点规范化建设,全站职工持证上岗,购粮部队购粮手续尽量简化,营业厅设置公告栏意见簿、军粮价目表、复称台、军供粮标准样本台,自觉接受部队监督,树立起了军粮供应管理站良好的社会形象。

力促军地共建将双拥工作落到实处

经常组织各种活动推动军民共建,每年的“八一”建军节、春节,刘__同志都组织单位的干部职工,慰问驻沧部队官兵、军烈属,赠送慰问品,并组织年轻职工为军烈属送温暖,送劳动活动、尽力帮助解决他们的困难,他积极参加与军队政治、文化、体育等联谊活动,例如篮球友谊赛、联谊晚会等,与驻沧部队官兵增进了解,互建深厚友谊。

刘__同志以对工作的满腔热枕,对事业的无比忠诚,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诠释了一名党员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人生追求。在双拥工作中不断探索新思路,强化措施,多方位,多领域,多层次,为建设新型的军政军民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国防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

62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