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陈薇先进个人事迹学习心得范文五篇

| 傅维2

关于人民英雄陈薇先进个人事迹心得体会范文有哪些?从抗击非典,到援非抗埃,再到此次武汉抗疫,陈薇一直在努力超越自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人民英雄陈薇先进个人事迹学习心得范文最新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民英雄陈薇先进个人事迹学习心得范文五篇

人民英雄陈薇先进个人事迹心得体会1

1984年,陈薇考入浙江大学化工系就读本科,从此离开了家乡兰溪。走上科研岗位后,尽管一直很忙很忙,但她的家乡情结却浓得化也化不开。

“我们找她商量事情,亮出兰溪口音,她就热情得不得了。”李益民说,“其实只要是浙江人,她都热情呢。”

李益民以前跟陈薇并不熟悉。2016年夏天,兰溪一中80周年校庆前夕,时任兰一中校长的李益民去了趟北京。彼时,陈薇已升任少将。此行,他的任务就是“游说”陈薇在母校校庆时作一个专题讲座。“她的时间多么宝贵!一路上,我都在想怎么去说服她,心里那个忐忑啊。结果在北京一见面,她不仅热情地请我们吃了饭,还一口答应一定在母校校庆的日子里回一趟兰溪。”至今说起这件事,李益民还很开心,“当然,嘉宾讲座的事情她也满口答应。10月1日校庆那天,她在讲座中以自己的成长史不断鼓励学弟学妹,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

在兰溪人的记忆里,陈薇言语不多,穿着朴素,一点也没有“将军架子”。“她温文尔雅,完全就是一个学者呢!”李益民说。

“陈薇是60多万兰溪人民的骄傲。我们一帮同学中,现在她的名气最大,但她却是最没架子、最平和朴实的那个。”一直跟她保持联系的童增良说,“聚会时看到我们,她会主动过来跟老同学握个手、拉拉家常,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她。”

陈薇的重情重义,也让童增良敬佩不已。9年前,由童增良牵头,组织了一次初中同学会,陈薇听说后特意从青岛赶过来参加。“当时,她悄悄地把我拉到一边,拿出3000元硬塞给我。我说:‘大家已经商议好AA制,用不了这么多哪!’结果她说:‘我们同学会总要给一起参会的老师们买点礼物,我想着平时也没法回报老师们,所以礼物费用就由我出吧。’”

童增良还告诉记者:两年前有次偶然听说了初中班主任谢老师去世的消息,陈薇又拿出钱来委托同学们代为慰问,并让同学们转告她对谢老师的敬意。“后来又有一次,我们高中时的数学老师张老师写信问她要几张照片,陈薇很快就寄给张老师了。在她心目中,始终对恩师们充满感恩之心哪!”

人民英雄陈薇先进个人事迹心得体会2

2003年,“非典”爆发,也把陈薇推向了历史的舞台。

当时,很多医护人员感染了肺炎,陈薇带领着团队不分昼夜地攻关。

点击播放 GIF 1.6M在先后奋战了50多天后,他们终于如愿研制出了“重组人干扰素ω喷雾剂”。这种干扰素对“非典”有抑制作用。

当1.4万名医护人员使用后,没有一人染上肺炎。

而在这100多天的战场上,她没有见到过一次家人。

4岁半的儿子思母心切,看到妈妈在电视上出现,忍不住隔屏亲吻。

除却君身三尺雪,天下谁人配白衣,陈薇因此一战封神。

2008年,“汶川大地震”。

陈薇再次临危受命,担任抗震救灾防疫小组组长,在余震不断中率队入川,艰苦战“疫”两个月,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同年,北京奥运会。

她又参与“军队奥运安保指挥小组”专家组,带领队员进驻20个主要场馆,负责各场馆的核、生、化反恐任务,成功处置了数十起核生化疑似事件。

2014年,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

而荒唐的是,病毒初期,世卫组织和各国政府,对于埃博拉患者的呼救声视而不见,“全球性的不作为”,正是埃博拉病毒爆发的罪魁祸首。

而早在2006年,在多数国人还不知“埃博拉”为何物时,陈薇就针对这一烈性病原体展开了研究。

她敏锐的觉察出:“埃博拉离我们也许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

14年后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也证明了她当年的先见之明。

也正是在她的强烈坚持下,“重组埃博拉疫苗项目”,终于获得了国家“863计划”支持。

2014年,西非大规模暴发埃博拉疫情,致死率50%~90%,并向世界国家扩散。

而此时,后知后觉的世卫组织队伍,溃败!

欧美多国援非队伍,溃败!

一时间,世界谈“埃”色变。

又是危急关头。

陈薇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出征塞拉里昂!到西非一线去,把疫情挡在国门之外!

在塞拉里昂,经过多个夜以继日的攻关、多次的疫苗临床试验。

陈薇团队研发的世界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一举成功!

相关科研论文在12月23日凌晨发布在了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这也实现了中国疫苗在境外临床试验“零的突破”。

当地工作人员合力将陈薇托举起来,抛向空中

在塞拉利昂,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别人因为埃博拉走了,中国人却因为埃博拉来了”。连国家最高领导人,都要为她点赞。

三十年来,一次次与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一次次在无形战场拼死搏杀,她从未畏缩不前过。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她忘我地投入与奉献精神,儿子也耳濡目染。

埃博拉爆发后,她的儿子麻恩浩,是中国唯一一位在埃博拉疫情暴发后,到西非做志愿者的中国中学生。

图为2015年埃博拉疫情后,母子两人一起上台领奖

奔赴最前方的战场,做好最坏的打算,准备最充分的方案,开展最长期的奋战。

这是一名科学家的清醒,也是一名军人的坚毅。

2015年,因功勋卓著,陈薇晋少将。成为当天晋升的唯一一名女军官。

2016年,她与屠呦呦一起,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201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0年,新冠病毒再次肆虐,女将军披甲出征。

而之后,也就有了我们开篇的故事传说。

“与毒共舞”29年,女将军,威武!

大医精诚,巾帼英雄

已经有太久了,出门时战战兢兢,想喝杯奶茶都要冒着巨大的风险。而现在,我们终于有了盼头。病毒的问题,完全可以靠疫苗解决。

就像陈薇院士所说:“疫苗是终结新冠最有力的科技武器,这个武器如果由中国率先研制出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不仅体现中国科技的进步,也体现了我们的大国形象!”

在与病毒搏斗的过程中,只有疫苗才能实现真正的全民免疫。

“做好失去亲人的准备”,跟不战而降有什么区别?

曾经有人问陈薇:“去疫区那么危险的地方,万一回不来怎么办?”

陈薇轻描淡写地答道:“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除了热爱,我想不出其他理由,我愿这一生都能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为受困疫区的生命打开希望之门。”

也有些同事在转业前劝她:“陈薇,你少搞些魔鬼课题研究。”

可是炭疽、鼠疫、天花、埃博拉等烈性微生物,在她的头脑中挥之不去。这些东西既能用于战争,也能在和平时期导致疫情,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我希望这个世界上,再也不要因为埃博拉,让更多的孩子失去童年的色彩。”

这个愿望很难,但她一直在坚持!她不仅想为中国构建生物盾牌,也想用这个盾牌守护全世界。

她就像青山一样宁静淡泊,忍四时之落寞,渡寒暑之艰难。

当危险来临时,哪怕冒着身陨的风险,也毅然抵挡奔涌而来的猛烈火焰。

不得不感慨,真正担起民族重担的,从来不是光鲜亮丽的流星,而是默默耕耘的国士。

对比某些抱怨环境待遇,在疫情期间避难外国的明星,这种感觉尤其明显。

像陈薇院士这样为国为民的人,才够资格成为国民偶像。

“为了祖国的明天,我愿做一块普普通通的基石,铺成一条小路,让更多人走向明天”,

就是她践行一生的箴言,也是她过去、现在及未来人生的写照。

如果可以,请让更多人知道她的事迹。也许某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会用一生追随她的足迹。

人民英雄陈薇先进个人事迹心得体会3

有人把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和陈薇四位医生,并称为“抗疫F4”,C位出道,在这次生死时速的搏斗中,像李兰娟和陈薇一样的女性,或是科学家,或是医生、护士,或是义工,她们撑起了这次战役的多半边天。 

在“疫情”一线,她们没有年龄,不分性别,忘记家庭,忽略常规,每天仅睡2、3小时,时时奔波。她们是逆行的勇士,家国的英雄。这场战役中的核心女科学家们,采访很难,她们很累,TOP HER 依然试图将她们的故事还原记录下来,在3月8日这一天,让每一位读者在感受这份沉沉的责任与力量背后,认识到她们也是生动的女性。

陈薇是谁? 

她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抗击非典、埃博拉、炭疽等传染病的杰出科学家,新冠疫情中的“逆行者”。 

1966年,陈薇出生在浙江兰溪,被亲切地称为“兰江女儿”。1984年,陈薇从兰溪一中毕业,1988年从浙江大学本科毕业,1991年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同年4月特招入伍,1998年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毕业,2002年被破格评为教授。2015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2020年11月,陈薇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是现任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

不少朋友和同事问过陈薇,“怎么总喜欢搞些魔鬼性的课题研究”, 陈薇回答说:“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我愿这一生都能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为受困疫区的生命打开希望之门”。

人民英雄陈薇先进个人事迹心得体会4

“除了热爱,还有身为军人的使命和责任”!病毒是公共健康的最大杀手,是国家安全的隐形威胁。凭着职业敏感和军人使命,陈薇将抗病毒药物作为主攻方向。陈薇率领团队历时10余年,成功研制首个纳入国家战略储备的重组疫苗。这一科研成果,奠定了陈薇团队在该领域的领军地位。

工作热爱、担当责任

面对实验室里十年如一日的寂寞艰辛,陈薇说:“除了热爱,还有身为军人的使命和责任。”身为军人,必须随时准备战斗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凭着敏锐的科研直觉,陈薇预判自己正在研究的ω干扰素,对SARS冠状病毒有抑制作用。疫情防控十万火急。为了尽快验证这一判断,她率领课题组冒着生命危险,连夜进入生物安全三级负压实验室,与当时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病毒零距离接触。身着厚重的防护服、每次持续工作八到九个小时,其间不吃不喝,甚至不去上卫生间。实验关键阶段,整个课题组连续奋战,在最短时间内验证了干扰素的有效性。历史不会忘记陈薇团队的付出:1.4万名预防性使用“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的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

“作为军队科技工作者,更要善于下先手棋、打主动仗”

危急时刻见行动,防疫战场显担当。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陈薇再次临危受命,担任国家抗震救灾专家委员会卫生防疫组组长。她冒着余震的危险率队在废墟上打响了一次又一次战“疫”。“给任务就是给信任。”在陈薇看来,身为军人,就必须随时准备应对下一场战斗;作为军队科技工作者,更要善于在科研领域下先手棋、打主动仗。

穿上这身军装,一切都是应该做的

“别人因为埃博拉走了,中国人却因为埃博拉来了。”在非洲的许多地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这里的人一提到中国,都会流露出发自内心的敬佩和感激。

埃博拉疫苗为了研发重组埃博拉疫苗,陈薇先后4次带领团队去非洲,与埃博拉患者零距离接触,开展临床试验。曾经有人问陈薇:“去疫区那么危险的地方,有没有想过万一回不来怎么办?”陈薇的回答是:“穿上这身军装,一切都是我应该做的。”在这场不分国界的战斗中,陈薇带领团队凭借着中国军人的血性和智慧,研发出世界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世界为之瞩目,国人为之振奋。临床试验结果,在全球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2017年,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研发的疫苗成为全球首个获批新药的埃博拉疫苗。大爱担当在塞拉利昂开展临床试验的间隙,陈薇和团队访问了一家孤儿院,这里收留了49名被埃博拉病毒夺去双亲的孤儿。“我也是一位母亲,被可爱的孩子们簇拥着,注视着一双双渴望关注和爱护的大眼睛,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真希望不再有孩子因为埃博拉而成为孤儿。”这句话的背后,饱含着中国军人对非洲人民的真情厚谊,彰显了中国军人的大爱担当。

成功的人目标不变,方法在变

荣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求是杰出青年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当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两次……陈薇赢得了诸多荣誉,但她始终把荣誉的取得归功于团队。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离不开强有力的创新团队和平台。伴随军事科研机构的调整改革,陈薇瞄准生物安全领域学科交叉的特点,积极引入自动化、信息安全、工程力学等专业人才,搭建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梯队。“科研创新永远在路上。”这是陈薇经常说的一句话。在这条路上,她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未来还有无数个难关,等待着她和她的团队去创造。有人问陈薇成功的诀窍,陈薇说:“成功的人,往往是目标不变,方法在变;而目标在变,方法不变的人容易受挫折。如果一个人20多年坚持一个研究方向,专注做一件事,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得当,换了谁都一样会成功。”

带着家人的支持,选择逆行

多年来,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给了陈薇心无旁骛做科研的支持和力量。前往非洲之前的实验攻关阶段,废寝忘食的她让丈夫心疼。多年来他也早已习惯了在能看见她的地方,默默地守候与等待。“在工作中淡化你的性别,在生活中突出你的性别,睿智与亲和并存,执着与从容合一,出色工作,享受生活。”这是陈薇对幸福女人的定义。

每年春节,陈薇和丈夫都穿梭于她的老家浙江和她爱人的老家山东之间,带着浓浓的亲情开始新的一年。然而,2020年的春节,他们以别样的方式开启了新的一年。在自然的顺时针转动中,陈薇选择了逆行。她是女儿、妻子和母亲,而此时,她是专业的院士、勇猛的战士,是有担当的共和国少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正在进行。或许,陈薇和她的研究团队还将经历许多个不眠之夜。让我们默默地祝福与祈祷,愿勇士早日平安归来!

人民英雄陈薇先进个人事迹心得体会5

“最艰难的成功,不是超越别人,而是超越自己。”

从抗击非典,到援非抗埃,再到此次武汉抗疫,在生物安全领域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一直在努力超越自己。

1月26日,陈薇受命率军事医学专家组紧急赶赴武汉,率领团队围绕新型冠状病毒的病原传播变异、快速检测技术、疫苗抗体研制等,与军地有关单位迅速建立起联防、联控、联治、联研工作机制。 

核酸检测是有效防控新冠疫情的关键技术支撑。抵达武汉后,陈薇带领专家组仅用一天即完成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和检测平台搭建工作,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迅速形成日检1000人份的核酸检测能力。 

为加快推进科研与临床有效融合,陈薇率领科研人员在病原学、免疫学、空气动力学等领域展开研究,快速建立“核酸检测—抗体筛查—多重病原检测”的鉴定链条,精准诊断临床患者感染类型,率先在火神山医院等3家医院推广应用,有效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率和治愈率。

疫苗,是终结新冠疫情最有力的科技武器。在武汉,陈薇率领团队与后方科研基地联合作战,集中力量展开应急科研攻关,争分夺秒开展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究。 

这是一个个值得铭记的闪光时刻——

3月16日,陈薇带领科研团队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成为国内第一个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

4月10日,完成疫苗一期临床试验接种的108位志愿者,全部结束集中医学观察,健康状况良好。

4月12日,该疫苗开展二期临床试验,成为当时全球唯一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

谈及疫苗研发,陈薇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疫苗成功进入临床试验,是我国科技进步的体现,也是大国形象、大国担当的体现,更是对人类的贡献。”

建设国家生物安全科学与产业创新中心,是陈薇的梦想。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她一直在为此积极建言、大声呼吁。 

“已知有手段,未知有能力。”这是陈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面对已知和未知,她带领团队时刻枕戈待旦,不断超越自己……

在陈薇看来,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如果能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个人价值就会成倍放大。在数十年如一日为国奉献、为民解难中,陈薇和战友们竭力实现自己的价值,成倍放大自己的价值。

作为一名军人,她闻令而动、敢打敢拼,展现了钢铁战士的血性本色;作为一名党员,她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一名院士,她领衔研发全球第一个进入二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病毒疫苗,彰显了我国的科技实力,用实际行动谱写了绚丽的奋斗篇章。

8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