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援鄂医疗队感人事迹

| 广辉2

疫情面前,援鄂医疗队义无反顾地冲到疫情一线,令人感动。这里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疫情援鄂医疗队感人事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疫情援鄂医疗队感人事迹1

“身为党员,身为医生,疫情面前,我更应该化身为战士,冲向一线,我有信心和大家一起打赢这场战役,不辜负家乡领导和人民的期望。”这是克山县援鄂医疗队领队王然在临行前说的话。

疫情爆发后,齐齐哈尔市克山县人民医院肾内科责任主治医师王然主动请缨,申请到医院传染科隔离病房及发热门诊工作,并成为县人民医院重症救治小组成员之一。

2月23日早上克山县接到上级通知,紧急组建医疗队援助湖北省应对新冠疫情。电话就是集结号,正在本县疫情防控一线隔离病房连续工作了18天的王然得知后,第一时间报名参战。王然的妻子李冰冰是县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她也主动报名参战。由于高龄的爷爷奶奶双双患病卧床,一直由他和爱人在照料,医院领导考虑到他家庭负担重,只批准了王然。

离开家乡后,到达湖北省孝感市,王然按照组织安排,到应城市中医院,与哈尔滨、牡丹江和齐齐哈尔的专家及克东的医疗队组成63人的团队,承担起治疗重症和危重症的任务,在重症区开展工作,真正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最前沿。

身在湖北一线的王然仍然惦记着家乡的父老乡亲,通过视频连线,他嘱托家乡人,“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减少外出,避免聚餐,外出要戴口罩,保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1米以上,勤洗手、多通风,不要随地吐痰,要多运动,保证良好的休息和睡眠。”一句句质朴而又发自肺腑的话语,让人感受到王然对家乡人民无尽的牵挂之情。

作为一名党员,王然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湖北省政府、孝感市政府以慰问金的形式为我县援鄂医疗队员每人打卡发放6500元人民币。他援鄂不忘献爱心,认为接受慰问金违背了无条件支援湖北的初心和使命,且湖北孝感更需要支持和帮助,决定将慰问金捐献孝感市,与李绍华、孔佳宁将慰问金19500元已由县红十字会转入孝感市红十字会账户。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在这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战争中,王然与他的同伴们用爱岗敬业、勇于担当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自己,他们是人民群众心中可靠的“隔离墙”,用自己行动书写着人生中最精彩的,也是最美的韶华篇章。

疫情援鄂医疗队感人事迹2

2020年2月4日下午2时30分,中日医院第四批援鄂抗疫医疗队从医院出发,同时提前出动5台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大型救援车奔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第一线。截至今天,中日医院在武汉疫区的医务人员总数将达到88人,是目前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中援鄂抗疫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医院。

中日医院第四批援鄂抗疫医疗队出征

本批医疗队共有队员36人,其中医生10人、护士14人,医技人员3人,管理人员3人,后勤人员6人。队员分别来自我院内科、外科、中医、医技、行政、后勤6大系统共17个科室和部门,是目前派出医疗队中涉及科室最多、岗位类别最多的一次。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从第一到第四批医疗队均派出科室骨干力量;急诊科等科室也连续3次派出队员。第四批医疗队队长由心脏科副主任任景怡担任,副队长由护理部科护士长赵培玉担任。

下午2时,孙阳院长、高海鹏副院长、彭明强副院长、丁晶宏副院长、刘鹏副书记、崔勇副院长,各科室、部门职工代表不约而同地来到出发点,为医疗队员们送行。本周医院恢复了部分门诊,今天来为医疗队送行的医务人员特别多,真有“壮士出征”的感觉。

很多科主任、护士长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多次申请赴鄂支援,他们说“我经历过非典的战斗,有防控疫情的经验”、“我年龄长、心态稳,应该先上战场,让年轻同志留在更安全的地方”。在他们的带动下,全院职工踊跃参加疫情防控。自1月26日医院发起疫情防控志愿者报名通知以来,已经收到2000多名职工的报名响应。

出发前,许多科室、部门的队员、职工紧握拳头,喊出整齐的口号:“中国加油!”、“战胜疫情!”、“我们必胜!”。值守医院大后方的人和即将出征武汉疫区的人,此刻紧紧拥抱在一起。许多人流泪了,流泪不是害怕,这是爱的暖流:“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虽然即将分别,走向不同的战场,但我们是为了同一个目标,我们的心始终在一起跳动。”

科主任传授经验,牢牢地记在心里

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大家

用一个拥抱给彼此勇气

奔赴不同战场,为了同样的目标

全体集合,医疗队赵队长点名啦

齐刷刷举起手机,记录英雄踏上征程这一刻

再见吧战友,期待你们平安凯旋

登上列车,向武汉进军

“有信心,有力量,先战胜疫情,十亿人民尽开颜,后全身而退,三百勇士俱凯旋!”——医疗队员 急诊科李刚

截止2月4日,中日医院已向武汉派出医疗队员共计88人。随着外科、手术麻醉科、医技科室和医疗管理队员的加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即将进入攻坚战,或许面对的战役更艰难、更危险,但我们有信心!我院医疗队将在战疫前线团结一心,更加努力地开展工作、救治患者。相信被爱和信念点亮的江城武汉,终将迎来曙光,取得胜利!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保障的力量//

2月2日下午,我院接到再次派出医疗队任务。后勤安保处立即组织10余名人员分组采购,当晚上9时完成采购任务,10时开始将医疗、防护、生活物资及食品装箱,至3日凌晨4时全部装完。3日下午,我院接到调整医疗队人数通知,需要将已打包好的80余份物资重新整理成36人份。彭明强副院长与后勤安保处职工一起争分夺秒打包装箱,于4日0时整理完毕。

医疗队员个人装备

抓紧时间准备物资

2月4日凌晨2时,一支由5辆满载着医疗救援及防护物资的大型救援车组成的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车队从中日医院出发,连夜奔袭1500公里,开往我院国家医疗队武汉驻地。5辆救援车共有6名司机驾驶,对5名平均年龄超过40岁的司机师傅的驾驶技能、心理素质和体能都是考验。车队队长袁斌和队员李全友刚刚从武汉返回,来不及休息,又立刻踏上征程。

疫情援鄂医疗队感人事迹3

“一个多月前,我们跨越912公里来到这战疫大本营,来的时候迅速又安静,转眼间到离别的时候,心中感慨万千”。国家紧急医学救援福建队副队长、福建省立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钱欣在即将结束武昌方舱医院的工作时表示,一起战斗过的地方,情谊总是最深厚的,关于武昌方舱医院这一个月的记忆,应该说是整个救援队珍贵的回忆。

开舱:方舱里的多面手

凌晨2:00—6:00,武昌方舱医院外下着小雨,体感温度只有2-3度,比福建冷多了。福建援鄂医疗队里部分的医生正在一边查房一边预检。两天后,根据指令,福建援鄂医疗队转战到汉阳方舱医院。因为有了前期的方舱的开舱救治经验,所以在汉阳方舱医院从一开始,全队就参与到医院的感染控制的流程和病房布局的设置。这一系列工作迫使副队长钱欣和队员们一边承担整个方舱医院的预警、分证,一边分担病房内的查房、护理工作,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感染控制的督导监督。因为方舱医院内的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很多并没有接触过感染控制的内容,为了确保整个方舱医院内人员的个人防护安全,福建援鄂医疗队就加入到感染控制的督导培训监督当中。截至目前,汉阳方舱安全运行,舱内工作人员没有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实现了战役中的医护0感染。

暖仓:治病同时更要治心

在谈及关于方舱医院中轻症患者的治疗,钱欣说“治心比治病更重要。”记者了解到,医疗队员们在救治的同时大量释放温暖,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抚慰。“避免患者焦躁和紧张的情绪是他们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避免出现一些抑郁的影响”,钱欣在接受采访时说,因为患者在最开始时经历过一床难求的焦虑和不安,来到方舱医院进行治疗时,更加需要安抚,安慰,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事实证明,好的情绪是可以感染人的,轻症病患中,不乏出现正能量的传播,良好的心境从一个人慢慢扩散到一群人,不得不说轻症患者的治愈率上,“治心”占了一大功。

助舱:惦记与被惦记着

抗击疫情中本是医生救治病患,而在方舱病患中,却也有一群“勤劳的小蜜蜂”,帮忙叫号,统计病人表格,给需要帮助的病患替拿饭,领水果,力所能及地帮助医务人员减轻工作压力。让队员们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叫汪洋的年轻人,一直牵挂着每一个队员的心。他自从生病进来,就一直不停地帮助救援队医护人员和患者整理东西,帮大家传递物品,帮助舱内维持秩序。救援队员们都说“他自己身体还是一个患者,但他却能者多劳,化为方舱内的一股春风。”直到转院时,队里大家还对他依依不舍。援鄂队伍从福建来到武汉,实际上每一天都被武汉人感动着,被武汉感动着。

几天前,护送最后一批治愈患者出院后,福建援鄂医疗队也准备告别方舱。启程返乡,队伍带着行李走出酒店大门的一瞬间,钱欣看到不少酒店工作人员红着眼睛在抹眼泪,想起刚到武汉参加新冠疫情战斗的时候,全队都带着一种豪迈的心情。虽然面对史无前例的方舱医院救治任务,大家心里都在打鼓,“来战斗,无论多艰难都得冲上去!”钱欣说。

疫情援鄂医疗队感人事迹4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向他们和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鼓舞和激励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电信学部研究生认真学习回信精神,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总书记的回信温暖亲切、语重心长、催人奋进,殷切期望为广大青年指引了人生航向,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电信学部学子纷纷表示,一定牢记嘱托,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争做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电子学院研究生标兵钟华博士:“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更多的90后选择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奋斗在抗疫工作中。从前线治疗到基层防控,90后的身影无处不在,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们。在习近平主席的回信中,我们看到了90后的责任与担当,也看到了祖国的希望与未来。病毒无情人有情,隔离病毒不隔离爱,致敬最美逆行者。

电信学部研究生会主席张紫阳:在这场党和国家领导的全民抗“疫”中,成千上万的同辈榜样走上前线。他们中有在疫情一线的90后医生、护士,有参与社区防疫工作的志愿者,也有更多人在自己岗位上为疫情工作保驾护航。在他们身上涌现着90后的责任与担当。中国的崛起,民族的强大,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与奉献。作为90后的我们,正逐渐担负起建设祖国繁荣富强的历史重任。我们要把自己的梦同国家的梦联系在一起。在学习和实践中增长本领,努力做一个能担当时代大任的好青年,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之花。

电信学部团工委兼职副书记李小轩: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后,作为一名“90”后的我,深受振奋和鼓舞。曾几何时,“90”后还是“不懂事”的代名词,现在,“90”后已经可以奋战在抗疫一线,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了。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援鄂医疗队的这群同龄人中,我看到了这样的本领和担当。而我,也将向他们学习,牢记_总书记的教导,认真科研、学好专业知识、练就专业技能,时刻准备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电信学部研究生会秘书长田博文: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003年非典爆发,当年坐在课堂读书的孩子如今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不惧艰险、勇往直前。这次疫情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青年一代绝不仅仅是以个人的身份生活,而是与所处的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在积极应对挑战的同时,我们需要正视这样的磨练,需要反思诸多问题,汲取经验教训,真正在努力为人民服务中思考与成长。

电信学部兼职辅导员、硕9071党支部书记郝梓棋:昔日的少年已成长为今日的青年,“90后”逐渐成为了国家青年力量的主力军,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广大的“90后”党员也不辱使命,不怕危险,奋斗在医疗防控的第一线,在他们的身上彰显了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也肩负起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这种勇气和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让我们担负起这一重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硕9066党支部书记白燕飞:疫情期间,每每在新闻里看到对奋战在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的报道,我都感到无比钦佩与感恩,这其中又有很多90后甚至00后党员的身影,他们是青年党员,也是伟大的逆行者,更是我们的榜样,他们在防疫一线勇担使命、舍生忘死、救死扶伤,以大无畏的精神充分展现了我们中国青年的力量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让我更加明白了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与使命,作为一名90后党员,我一定会时刻牢记_总书记教导,学好专业知识,练就扎实本领,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电信学部兼职辅导员李思婕:自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四万余医护人员响应号召奔赴武汉。在援鄂医疗团队中,涌现出大批“90”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新一代的青年在疫情大考中破茧成蝶,展现出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疫中有情,疫中见义。作为新青年、作为党员看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我对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有信心,对国家的发展更加有信心。

硕9060党支部书记苗鸿易: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提到,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我们90后已经逐渐走上社会舞台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党员应当以什么样的信念与姿态融入社会,是每个青年人都要思考的问题。而疫情中每一个冲锋在前的90后都给出了自己的答卷:那就是牢记_总书记的教诲,不断坚定理想、磨练本领、勇于担当。我们90后越是怀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就越是有不惧风雨、勇挑重担的进步动力,越是能发挥好党员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硕9072团支部书记李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与疫情的激战中,我看到了很多年轻的身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标签——“90后”。这群曾经大家眼里的“孩子”冲上了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面对这场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且充满危险的疫情,他们义无反顾、坚定勇敢,亮出的正是新时代青年人敢于担当的底色。当初在长辈们庇护之下的幼苗,如今已成长为参天大树,他们展现出了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他们正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捍卫着人民的生命与健康;他们成为了保卫国家、守护人民的中坚力量;他们用行动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当年的“90”后,如今已经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成为抗击疫情的主力军。我相信每一位“90后”都将学用所用,为党和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向负重前行的“90后”致敬!希望如约而至的不只是春天,还有灾难过后平安无损的你们。冬将尽,春可期。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硕9077团支部书记杨尧尧:最近看到一个句话,“17年前你们保护我们,现在我们来保护你们。”疫情之下,一个年轻的群体始终活跃在抗疫一线,他们就是“90后”等新生代力量。“非典”期间他们多是懵懂的见证者,如今却已然成为战“疫”的主力军之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历史也好,现实也好,未来更需要我们青少年去努力奋斗。作为一名交大学子,我们一定要传承发扬好西迁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主动将青春汇入时代发展的滚滚洪流中去,将个人的理想信念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用奋斗的青春书写人生华章,描绘民族的未来,时刻绽放光芒。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愿我们时刻绽放光芒,愿我们勇担责任奉献自我。相信在我们所有人的努力下,疫情终将过去,阳光终将驱散阴霾。

电信学部兼职辅导员王雅雯:读完回信,我激动万分。我深知这封回信不仅仅是给北大学生的,更是给所有的中国青年的,是对这群有抱负有理想敢担当的青年们的充分肯定,饱含着对新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一场疫情,一次考验,一堂大课。在这场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中,一群90后白衣战士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抗“疫”前线,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成为守护人民健康的生力军。同样的,身为一名青年学生党员,我也会练就过硬本领,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疫情终将过去,但过去之后,有人依然停留在原地,有人已经迭代升级。通过这次战疫教育,我一定会更加有责任、有担当,做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青年,树立爱国心、报国志,让爱国成为破茧成蝶的不竭动力,让青春绽放光彩,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硕8064班孙天旭: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体现了90后的时代担当,90后已经逐渐肩负起这个时代所赋予的责任与使命,疫情面前我们虽不能像医护人员工作在战“疫”一线,但我们同样可以用我们力所能及的方式为战“疫”助力,不随意外出,在公众场所佩戴口罩,对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进行判断,不造谣,不传谣,为身边的亲朋好友普及相关的疫情防控知识等,用科学和理性面对疫情,相信在所有人民群众和党员的努力下我们一定会迎来最后的胜利。

疫情援鄂医疗队感人事迹5

2月23日一个周日的下午,一场京鄂两地高级别远程多点多学科会诊正在进行。一边是由北京协和医院院长赵玉沛院士亲自领衔的多学科专家团队,包括吴文铭副院长,医务处潘慧处长,远程医学中心秦明伟处长,风湿免疫科张奉春教授、曾小峰教授、赵岩教授和张文教授,血液内科赵永强教授,肾内科李雪梅教授。一边是由张抒扬书记领队的协和援鄂医疗队,韩丁副院长、护理部吴欣娟主任和孙红副主任护师、感染内科李太生教授、刘正印教授和曹玮副教授,心内科严晓伟教授、重症医学科周翔副教授、消化内科吴东副教授等核心组成员参加。医疗队驻地、中法新城院区ICU、北京协和医院多点接入,近10个顶尖学科的20余位专家共同为一位极危重症患者的炎症风暴问题展开讨论。而这样的高级别远程会诊,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北京协和医院举全院之力支援武汉前线医疗队,从学术支持到物资调配,从科学救治到精准施策,以期新冠疫情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早日见到曙光。

2月23日下午,协和援鄂医疗队与北京协和医院多学科专家团队进行远程会诊

远程会诊:全面学术支持武汉前线

病人为什么会死亡?这是每一个医务人员在职业生涯中苦苦求索的问题。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至今没有特效药,“炎症风暴”引起单器官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对患者致命的打击。而协和医疗队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ICU病房里救治的患者,绝大部分属于这一类。

在赵玉沛院长的亲自领导部署下,协和大后方对武汉前线的支持,已从选派专家医护团队、提供丰富物资与生活保障,转入提供全面学术支持的新阶段。院领导要求后方多学科专家团队针对前方提出的临床问题及时研究讨论,第一时间提供最合理的治疗策略方案,指导科学精准施治。

“这个病人存在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他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同步升高,这肯定不是纤溶亢进,他还在高凝阶段,应采取抗凝治疗。”“他的气道压力很高,我们需要建立血流动力学监测评估,如果是全身的原因,要从全身去想办法。”在另外一场高级别远程会诊中,血液内科赵永强教授、重症医学科隆云教授、血管外科郑月宏教授针对新冠疫情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且持续时间长的高凝状态,达成技术共识,要在无禁忌症情况下广泛开展抗凝治疗,减少DIC发生。

2月19日下午,协和多学科专家团队针对前线提出的临床问题及时研究讨论

此外,还有更多的学术交流与探讨在武汉与北京两地通过电话、微信群等各种方式展开,前后方拧成一股绳,殚思竭虑地寻求新冠疫情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并发症的解决方案,一个面向重症患者的诊治建议方案正在酝酿形成。在降低病死率方面,协和要承担起国家队的重要责任,加强研究推动救治工作水平提升,在湖北、中国乃至世界体现中国水平,提供中国经验。

三军会师:“全村的龙已把最硬的鳞给你”

中法院区协和ICU的病人有多重?第一批医疗队队长、感染内科刘正印教授告诉我们,“工作量最高的时候,32张床有28名患者上呼吸机。这里收治病人的严重情况已经超过了北京协和医院ICU的病人。”

1月26日、2月7日,北京协和医院先后派出2支医疗队,共计164人驰援武汉,整建制承担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ICU病房32张床的危重症患者救治任务。

第一批援鄂队员出发前与院领导合影

第二批援鄂队员出发前大合影

在这164名队员中,包括重症医学、呼吸与危重症、感染疾病、消化病等多个相关学科,绝大多数队员经历过重症医学及相关专业的轮转培训。协和3名专家入选国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组成员,其中2名都在武汉第一线。

医院根据武汉前线的专业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又组建了第三批医疗队。这支由心脏专业、肾脏专业和重症医学专业医护人员组成的20名“特种兵”,于2月19日完成与协和第一二批医疗队164人大部队的会师,向重症新冠疫情救治发起“总攻”。

第三批援鄂队员在高铁站合影

正如赵院长在第三批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出征时的讲话指出:“你们肩负着攻城克坚的特殊使命,医院是你们的坚强后盾,我们要用鲜花和掌声迎接你们的归来。”

战在你身边:从物资保障到心理支持

医疗队的队员有多累?第二批医疗队员、消化内科吴东副教授说:“一天下来全身都湿透了,连鞋垫都是湿的。回到驻地的时候整个人都是飘的。”身体上的疲劳只是一部分,由于病人离去所带来的揪心和压力,同样是压在他们心头沉甸甸的石头。

脱下防护服后全身湿透的队员们

赵院长多次在医院各种会议上强调对前线队员的关心关怀。他每天都与前线的张抒扬书记、韩丁副院长电话联系,了解医疗队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亲自部署人财物全面支持。应急物资保障与管理小组对前方医疗队的需求第一时间响应,做到“前线需要什么,后方就满足什么”。前方23日远程会诊时提出需要气管镜,立刻调配了30根一次性气管镜当日寄出,24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王京岚教授、范俊平医生就已经用上了。前方需要排痰机,马上调剂送到,同批寄出的还有呼吸湿化器、易撕胶带、一次性成人呼吸管路等。

第一时间送抵前线的震动排痰机

大量的生活物资和医用物资,从工会、器材处、开发公司,到总支、科室、支部、分工会、个人……源源不断地输向前线,几乎每天都有数十个箱子甚至上百个承载着全院职工的牵挂,风雨无阻地向着武汉进发。为此,后勤保障处负责对接“北京-武汉”的绿色专递,专车配送援鄂物资,保证“爱的包裹”以最快速度抵达武汉。

医院成立生活保障与员工关怀组,通过“一对一爱心联络人”了解队员本人各方面需求,慰问队员家属及解决家庭困难。内科党总支与分工会建立“心手相连,共渡难关”工作群,拟定了切合前线人员及后方家属实际需求的暖心驰援方案。外科党总支为每位队员购买智能音箱,希望队员们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能够休息好,心情好。健康医学系在队员出发前就成立“武汉一线临时党小组”工作群,总支书记、支部书记、分工会主席、总护士长、护士长成立后勤保障小组,密切保持与前线队员联系,解决实际困难。国际医疗部护士杨璐在日志中写道:“下班后掏出手机有二百多条未读信息,很多来自朋友们的关心问候,担心我的身体状况。他们还帮忙筹备物资,各种连我自己都想不到的贴心小物件纷纷打包从北京寄来……我的眼眶湿润了,爱你们!”

各种物资打包成箱,及时运送到援鄂队员身边

此外,医院各科室还自发为医疗队队员们定制各类健康科普知识。心理医学科与武汉协和医院联合编写《新冠疫情中各类人员心理防护实用手册》,并加急制作有声导读版,帮助前线队员减少心理上的压力。皮肤科编写《如何防治戴口罩带来的皮肤损伤》,骨科制作“能量恢复包”小视频,口腔科提供《口腔溃疡等黏膜病的防治及护理专家建议》……林林总总、点点滴滴,无不是对医疗队员的关心关爱,为他们加油鼓劲儿。

心理医学科与武汉协和医院联合编写的《新冠疫情中各类人员心理防护实用手册》

大后方的深情厚谊让前线队员们心怀感恩。2月14日情人节之际,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医疗队特别寄出了一封“战地情书”,信中这样写道:“前几天,国家接连出台多项关爱医务人员的务实举措,社会各界和医院大本营也给予了充足的保障。我们在这里衣食无忧,防护得当,一切安好。请你们不要牵挂,一定保护好自己。我们将在前方心无旁骛、英勇奋战,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用胜利的捷报守护好家的港湾。”

9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