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军人创业典范事迹材料2000字以上

| 福萍

退伍军人创业典范事迹材料2000字以上篇1

____,男,中共党员,1976年4月17日出生于____的一个小山村。他从一个毫无背景的高中学历退伍军人,自学、自主创业,到考上MBA、成为MBA培训学校的校长,他积极进取,不断自我完善。他做义工,关心环保,推动市容建设,以自己的能力,为人民安居和社会和谐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堪称为港城骄子、青年典范。

一、自我完善,从高中生到MBA

1995年12月____同志入伍至武警山东总队直属第一支队警卫部队,复转军人先进事迹并任二大队文书。三年的军旅生涯不但赋予了他更加强健的体魄,更培养了他雷厉风行、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1998年年底复员后,国家没有统一安排工作,回到家乡的____并没有抱怨,开始反思自己的不足,决定重新调整自己的社会角色。他深知: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终身教育的学习型社会,文化水平不高退伍军人最新先进事迹材料,将制约个人的发展。于是他一边自谋职业,一边开始自学大学英语。

而就在此时,父亲却突然被查出身患癌症,这对于当时年仅22岁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他奔波于医院与家之间,一边照料父亲,一边学习,1999年7月,父亲病重离开了人世。失去父亲的悲痛没有压倒他,就在这一年的时间内,军人二等功事迹材料他参加英语自考的7门课程全部通过(限报8门),并于2001年拿到了英语自学考试大专文凭。事迹材料网

20____年通过努力,考入大连海事大学,目前,工商管理硕士在读。20____年3月,他受聘为北京太奇(MBA联考辅导)烟台分校校长,希望能为更多渴望进取的青年提供充电的机会,壮大烟台的人才队伍。

二、自主创业,干一行专一行,做好一行

他始终坚持一边学习,一边自谋职业,先后从事过保险业、广告业。性格爽朗的他不论在哪个行业,都吃苦耐劳、勤学善思,能迅速入行并在行业内做到最好。

21世纪,是通信业大发展的时期。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加入到通信行业。2001年春天,经过筛选,25岁的他成为了中国网通(控股)烟台分公司的第一个代理商。在所有代理商中他是最年轻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单枪匹马拼搏的。

一年的时间里,他每天奔波于高档写字楼、知名外企,逐家逐户推销网通业务。军人个人事迹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发展到了中国网通烟台分公司18个代理商第一名,令很多颇具势力的代理商公司刮目相看。

2002年3月,____应聘进入大韩航空公司烟台办事处,凭借着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勤勉的工作态度,很快取得了老板的信任和好评,成为大韩航空公司烟台办事处第一个中方代表。

20____年5月11日,在烟台市政府外事办国交中心党支部(作为烟台市第一个外企雇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与韩方代表一起筹备、策划及烟台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下,2002年5月8日大韩航空公司中国烟台—韩国大邱航线成功首航;20____年4月8日军人先进事迹演讲稿,大韩航空公司威海—仁川航线成功首航;20____年8月25日,大韩航空公司烟台—首尔航线成功首航。可以说,____作为大韩航空公司烟台办事处一名中国行政管理人员,为该公司烟台和威海办事处的筹建和运作立下了汗马功劳,为烟台,威海的经济发展架起了中韩桥梁。而他本人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在公司运作、资源整合、为人处事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多年的社会历炼使____从一个不谙世事的毛头小子,成长为一名小有成就的职场白领。但他从未满足,因为他有一颗不甘于平凡的心。20____年12月28日,他毅然放弃了韩国大韩航空公司烟台办事处的高薪待遇,开始选择一个更大的舞台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践源于内心一直以来无比明晰的人生目标和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渴望着有一天有机会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人,服务更多人。

三、扶弱帮困,帮老百姓解决身边的事

烟台市金沟寨小区有三座危楼,是历时十年都未解决的豆腐渣工程,退伍军人创业先进事迹老百姓终年生活在危楼之中,欲诉无门。他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并下决心为弱势群体伸张正义。从20____年底开始,他利用下班后的休息时间,多次召集起48户居民开会,深入到居民们家中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开始了漫漫申诉路。

作为老百姓信任的首席代表,他深深感觉到自己肩上责任重大,而这三座危楼历时十载都没能得到解决的现实也使他认识到这件事情的难度,但一想到生活在危楼中那些人,就有一股抑制不住的力量激励着他把这件事情做完。为了加快事情解决的步伐,他给当时的烟台市委书记焉荣竹同志写了一封信,并很快得了焉书记对此事的批示,由建设局同志牵头协调开发商与居民代表进行谈判。经过无数次的谈判、协商,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军人立功事迹开发商同意斥资2000万拆楼重建,在老百姓心中压了十年的石头终于放下了,20____年5月份他们已搬进新居。

他对母亲说:“虽然我不在这楼上住,但是看到大家能欢天喜地地住进合格的新楼,我两年半的业余时间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人不管多么优秀,多么有钱,早晚都要死,活着就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困难,有需要帮助的时刻。有时候,个人微小的力量,汇聚起来,也可以积攒成一股暖流。生活安定的____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为周围人的生活做些改变。他一直追求着拥有有价值的人生,而帮助别人,无疑是快乐的。

退伍军人创业典范事迹材料2000字以上篇2

回首创业历程,__之所以能成就令县城人瞩目的大业,除了精明睿智和自强不息,还来自于生命中有过一段当兵的历史。“我是一名当过兵的人,军队的大熔炉煅就了我敢想敢干、吃苦耐劳、不怕挫折的性格。”__正是凭借军旅生涯炼就的优良作风,在回到地方后永葆军人本色,自谋职业勇闯商海,艰苦创业并获得成功。在经济的战场上书写了人生辉煌篇章,为军旗添了光彩。

一、千锤百炼,在部队是优秀战士

1980年12月25日,__如愿以偿地穿上绿军装,到吉林省镇来县81763部队92分队服兵役。军营生活使__增长了知识,磨练了意志,在高强度的训练中造就了一身铁骨,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三次获得团嘉奖,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

二、艰苦创业,自谋出路“掘”得人生第一桶金

1983年,__退伍后回到家乡勃利县,1984年5月被安置在勃利制酒厂工作。在该企业工作的10年中,__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优 良品质,踏实做人,勤恳做事,从一名普通的半成品车间工人,升任为生产副厂长。

当过兵的人,敢拼才能赢的军人本色是致富“法宝”。1994年,__看到市场经济发展了,物流运输业方兴未艾,很有发展前途。他便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满怀信心地筹措了资金10万余元,购买了一辆东风加长大货车,加入到了运输行业。__很能吃苦,为多跑几趟业务,困了就在车上打个盹,饿了就在车上啃两口干粮,渴了喝口凉水,有时,一天连饭都吃不上。经过三年的艰苦打拼,__不仅还完了购车的欠款,还略有盈余。__在跑运输时,不仅取得了经济效益,还拓宽了视野。1997年,他看到了新商机——经销哈啤是一项光明产业,于是与厂家洽谈成功,拿下了哈啤集团获准在勃利县的经营销售权。经过紧张的筹备,__投资450余万元的新世纪酒类经销有限公司在鞭炮声中开张了,安排下岗职工50余人。

在经营中,__继续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将“团结拼搏,求精创新,百折不挠,勇攀高峰”的优良作风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中,充分依靠企业职工实施科学管理和规范运作,使新世纪酒类经销有限公司的效益节节攀升,企业逐年发展壮大,__由此“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10年中,尽管市场经济几度起伏,__和他的新世纪酒类经销有限公司却始终“不差钱”,一跃成为县里的个体私营经济大户。

三、再接再厉,科学发展势头强劲

靠着诚信经营赢得市场,__的酒类经销事业如日中天,他又加盟了华润雪花啤酒以及可口可乐的经销队伍,占领了勃利县城酒店业近80%的销售份额。

又一个10年过去了,20____年,__又将发展的眼光投在旅游服务业上,他大胆收购了原县中银宾馆。投入资金800万元进行内部改造,使宾馆通过了全国旅游星级宾馆评定委员会审核,被评定为二星级宾馆。宾馆还安置了20余名青年就业。

发展的路上永无止境。拥有了事业上的“天时”和勃利县发现毛公山的“地利”,以及市、县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发展旅游事业的“人和”,20____年,__的勃利县玄羊河毛公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应运而生。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一期工程投入680万元,现在正在建设中。建成后,毛公山将与勃利密塞、西大圈、南山公园、小黄山等景区连成勃利县红色旅游环线,届时可安排就业150余人。

四、奉献为先,履行社会责任

当过兵的人,为国分忧的绿色情怀永驻心间。作为一个私营大户,如何做到知恩图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对每一个企业经营者最现实的考验。近年来,在加快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__积极纳税,缴纳税金260余万元。

20____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__看到电视新闻后落泪了,于5月13日就捐款了5000元;原制酒厂白酒车间工人韩群山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因病致贫。__每年都在节假日来到他家,为他送去钱物;现在就读在东北林业大学的孙亚琦是__的一个远亲,她的父母均是勃利县大四站镇吉祥村的农民,家里贫穷供不起孩子读高中,在即将辍学之际,__来了。他让孙亚琦住在自己家里,提供食宿和学杂费用,直到孩子考上大学。

__是一个军人情结很重的人,虽然退伍20多年了,但他仍然关注着部队官兵,更关注着那些为共和国流血牺牲的烈士遗属和残疾军人。10年来,他秉承“拥军贵在真诚、优属重在务实”的理念,积极为部队官兵办实事、解忧困,还接收安置退役士兵10余人。复员军人杨学通从1994年便在__那里做工,得到了__的诸多照顾,不仅安排杨学通的妻子到经销部工作,还在20____年杨学通买房子,急需50000元钱的时候,给他拿去了50000元,解决了杨学通的资金难题;20____年,__拿出6万元,买了两辆长安客货车,赊给两名复员军人跑运输。

10余年来,谢先后无偿拿出10多万元用于捐资助学、扶贫帮困、抗洪救灾、修桥筑路。同时,努力为退伍军人、残疾人、“4050”人员、无地无业无岗人员和困难户创造就业岗位,公司现有员工100名,其中,退伍军人12人,残疾人4人,下岗“4050”人员17人。

五、保持本色,做人做事皆楷模

在__的办公桌上,放这一本《七分做人,三分做事》的书籍,__深谙其中的道理,这些年来,他也是这么做的。从部队转业以后,他是兢兢业业的企业生产者,又是投身市场经济的商界楷模,在做人和做事上有口皆碑,为地方经济发展,为创建和谐社会和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尽了一名退伍军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展望未来,__踌躇满志,他说,有各级党政领导的关心和鼓励,我继续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将继续把部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融入到工作中,用新的工作业绩继续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人民。20____年1月,__被评选为“全省优秀复员退伍军人”。

用自谋出路,含辛茹苦书写当兵人的创业历史,__成功了。用饱蘸真情的浓笔关爱弱势群体,给予他们帮助,__做到了。他将继续保持革命军人政治本色,着力搞好企业经营发展,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税收,倾心社会公益事业,为军旗再添光彩!

退伍军人创业典范事迹材料2000字以上篇3

___,____县____乡____村人,1962年12月出生,初中学历,军人英雄事迹中共党员。1981年入伍,1985年自海洋县退伍,现任____村党支部书记。

改变农村落后面貌

____村原本是个闭塞的小村,村民常年靠“春种几垄地、秋摘几筐果”谋生。1981年高中毕业后,他穿上军装,走出了大山。4年服役期满,怀着一腔豪情他回到____。见识了外面的世界,学习了新鲜的知识,家乡依然贫穷如故,城市乡村之间的巨大反差,他备感心痛。自退伍后,他修理过摩托车、搞过运输。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经济有了一定积累。1997年,在____乡政府驻地附近购买了宅基,投资11万元,建起了8间大瓦房。

“罗坡(他的小名)能干,让他带着大伙儿干准能发家致富!”20____年7月,村里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在全村党员的一致推举下,他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在上任后开的第一次村民大会上,他郑重承诺:“豁出他这100多斤,也要把____变个样。如果3年不让大伙都富起来,他自动辞职!军人立功事迹”万事开头难,穷村创业更难。当时,村集体是个空架子,没有一分钱。更让大部分群众不满的是,村里有160多亩土地到期后无法收回,掌握在个别人手里,集体经济分配不公,致使多数人怨声载道。他通过与多数党员、群众代表座谈,决心收回土地。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群众的一致拥护另行发包。在发包现场,有的人手持斧头相威胁,他和村班子成员率先上前,义正词严地驳斥了原承包人们的无理行为,另行发包得以顺利进行。上任后,他和村班子成员先从解决村民意见最大的道路、自来水入手。____以往只有一条又弯又窄的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让群众集资,人均至少500元,村民拿不起。不到一周的时间,终于凑足了修路的资金。为了尽快将道路修通,他组织17名民兵组成突击队,急活抢在前,累活冲在先,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退伍军人个人先进事迹昼夜盯在工地上。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村民齐上阵,冒雨顶日、开山辟坡,啃掉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经过40个日日夜夜,一条全长2公里,总投资16万元,二纵一横通往外界的柏油路终于建成。20____年又筹措资金16万元,疏通、开挖了农田的一级沟2600米,是全村的耕地全部实现了一级提水。路修通了,他又马不停蹄地筹集资金,并自己垫资2万元,改造了村里的自来水管道,整修街道,安装路灯,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抓好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是群众的最大利益所在。从担任支部书记那天起,他就苦苦思索____村人的致富路。他四处搜集信息,一次听到冬枣生产致富的经验,心中为之一亮,全村老枣树资源多,嫁接后第二年就能结果。他在带领群众抓好传统农业生产的同时,通过走访座谈和调查了解,转业军人事迹确定了大力发展冬枣产业的新思路。

____村1999年时就有枣树5万多株,结果数1.8万株,具有嫁接冬枣的资源优势,因此,他把冬枣作为产业调整的主导产业抓在手上。但一开始推广就遇到了阻力。因为他村大多数枣树处于盛果期,一说搞高接换头,群众心疼枣树,加上对冬枣嫁接的效益认识不够,有的抱怨,有的等待,工作一时难以开展。针对这一情况,他决定首先从支部成员做起,抓好工作的开展。村民王秀臣不同意嫁接,端起马扎坐在树下,并说:“谁要砍树头,就先砍了他的头。”他反复做工作,最后他说如果以后有损失,他自己给王秀臣经济补偿,最后工作做通了,他家的200多株枣树全部进行了嫁接。王秀臣200株冬枣树第二年就收入了2万余元。这时,他不但再不反对冬枣嫁接,反而成了发展冬枣的义务宣传员,村里谁要是不愿搞冬枣生产,他就拿自己的例子去现身说法做工作。冬枣显著的经济效益,终于使冬枣产业在全村立住了脚,全村现以发展结果冬枣树11万株,现役军人先进事迹每年枣业年收入超万元的有20余户。同时,为了延长销售期,他又出资2.4万元,带头建起了冬枣保鲜库。在他的带动下,目前全村有3座冬枣保鲜库已运行了10余年。为解决枣农卖枣的难题,在铃枣、婆枣、小枣、冬枣收获的近100天时间里,他每年带领部分群众都到江南销售,他自己年均销售20万斤。

另外,在他的带领下,目前全村有11户搞起了规模养殖,主要是肉鸡和洼地绵羊饲养。他及时与兽医站联系,为养殖户提供资金、信息、防疫等技术,户均年收入达3万元。

建设文明村庄

抓好思想教育,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由于农村经济利益分散化、多元化、地方化和个人化,一些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集体主义观念和道德责任感淡化,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滋长,艰苦创业精神和传统美德低下。坚持提高了村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为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

他一直把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建设了道德教育“路灯一条街”,印制了道德建设标语,进一步推动了创建文明村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和《评选文明农户、“五好家庭”标准》发放到了各家各户,要求各家各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以此来不断规范村民们的言行举止,引导广大村民争做“四有”新人。他们积极探索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精心举办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使村民在自他教育、自他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从而大大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一个崇尚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已经形成。坚持依法进行民主选举、突出民主决策、实行民主监督、搞好民主测评,认真落实“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等制度,提高了广大村民的参政议政能力,优秀复转军人事迹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政治上的民主权利。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干部是工作中的核心,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村民,因此,在文明建设的实践中,他时刻把两委班子及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来抓,从不松懈。在工作中要走在前,干在前,不接受吃请,不以权谋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带动全体党员干部和村民。围绕经济建设,积极开动脑盘,出谋划策,真正当好村民的“领头雁”,真正为群众当好家、理好财。

退伍军人创业典范事迹材料2000字以上篇4

伤残老兵菅继光:黄河救人不留名

“喂,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

“小伙子,好样的!”

夜幕中,一位身着蓝色上衣的中年男人朝着身后问询的人群摆了摆手,头也不回地消失在了兰州马拉松公园红色走廊的尽头……

落水少年命悬际 无名英雄勇救人

年末的兰州,多少有些寒意。谁也想不到,就在几分钟前,这个被路人误认为“小伙子”的中年男人,奋不顾身跳进十二月的黄河,救回了一位落水的少年。

他叫菅继光,今年58岁,是兰州市城关区拱星墩街道的一名伤残退役军人。晚饭后和老伴一起去黄河边散步是他每日必做的事。

2021年12月28日晚上7点左右,刚刚吃过晚饭的菅继光和往常一样来到了马拉松公园散步。由于天气太冷,又值饭点,公园内除了保安和环卫工人外,几乎没有行人。突然,附近传来女人的喊叫,起初他以为有人吵架,便没当回事。接着又从河里传来几声明显的求救声,菅继光这才明白有人落水了。他寻声望去,只见不远处一位环卫工人紧盯着河水,一边跑,一边喊。他顺着环卫工人的视线望去,隐约看到数十米开外的上游河水中一个黑影挣扎着冲了下来。

他顾不上思考,一边脱上衣,一边朝着落水者的方向跑去。由于天色太暗,自己的视力又不太好,差点就将目标盯丢。他估摸好抢救距离后,脱掉剩下的衣服,迅速走进水里,朝着人影漂来的方向游了过去。

“我知道下游的水很深,而且下游没有人,如果我不在这儿拦住他,被冲到下游就没希望了。”菅继光后来说。

原本漂浮在河面的人影随着距离的不断接近,反而越来越小。这时环卫工人找来了竹竿,示意他抓住,防止被河水冲走,但距离太远,竹竿根本够不着,于是他决然丢开了竹竿,奋力向河中央游去,当人影靠近时,他下意识地伸手去抓,恰好拽住了对方的肩膀,对方已经没有了挣扎,他用尽浑身气力努力将落水者朝河岸拖去。

靠近河岸时,他已经精疲力尽,这时河岸上已经沾站满了前来帮忙的行人,在他们的帮助下,落水少年成功救起。

虽然人已经上岸,但落水少年仍昏迷不醒,菅继光想起自己在部队时学过的急救方法,将少年抬至近旁的一块大石上边,很快便让其腹中的河水吐了出来,人也渐渐清醒了过来。

此时民警也赶到了现场,菅继光与众人一起,将少年抬上了警车取暖,等待救护车的到来。

看到落水少年已无大碍,菅继光这才想到自己还没有穿衣服,不禁打了个冷颤,哆嗦着穿好衣服后,转身朝家的方向走去。

“喂,小伙子,你叫什么名字?”菅继光摆了摆手,头也不回地消失在了兰州马拉松公园红色走廊的尽头……

“小伙子好样的!”身后围观的群众冲他一边喊,一边用手机拍下了这位英雄的背影,发到了网上,很快便刷爆了朋友圈。

见义勇为红网络 众里寻他齐声赞

几日后,有细心的群众从视频中的认出了他,通过核实,最终找到了不愿留名的救人英雄——菅继光。

“人在那种情况下居然有着那么大的能量。”一想到当时的情景,菅继光就发出了不可思议的惊叹。后来,当他得知自己救回的是个正值青春的少年时,他露出了一位父亲才有的慈祥笑容。“值了,不管怎样都值了”他说。

66岁的环卫工人周香兰说:“我看到那个小孩背着个书包,一边走一边哭,走得很快。我刚察觉到不对劲,他就从公园厕所后面的台子上跳了下去。我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等赶到河边时男孩已经往河中央走去。我一边跑一边喊,让他想开些,到岸边来,什么事都能解决。不知道那孩子有没有听到我的话,很快他就被水流冲倒了。”

周香兰回忆,那位救人的勇士似乎忘记了寒冷,把孩子救上岸后一直在关注孩子的情况。“我提醒他,赶紧把衣服穿上,他才好像回过神来,哆哆嗦嗦往身上套衣服。”

“救人的那位同志,我非常佩服。”兰州马拉松公园保安班班长王世来竖起了大拇指。“那么冷的天,那么冰的水,他二话没说就跳了下去,完全不顾自己的安危。”王世来说,“这样见义勇为的好人,应该受到表彰。”

救起一个人、挽起一个家,菅继光没发一言就在警灯的照耀下默默离开了。他让冰冷的黄河水有了温度,自己却带着一身寒意离去。

深藏功名非偶然 __真本色

“我没空去看别的,生怕那个黑影从视线里消失。等我游到他身边时,他只有肩膀和头露在水面上,已经失去了意识。当时救人是出于人的本能,和对生命的敬畏,我的父亲是军人,我自己又是军人出身,面对这样的情景更是义不容辞,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多么值得炫耀的事情,不论什么时候遇到,我都会这样做。”菅继光平静地说。

据了解,菅继光祖籍山东,1979年入伍,在新疆某部队服役。在部队,他成为了一名工程兵,将青春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工程建设。期间,因公负伤,导致脚骨粉碎性骨折,鉴定为伤残军人。退伍后,去了江西工作,1984年再次回到兰州。告别军营后的他继续发扬部队传统,生活勤俭节约,工作从不懈怠,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只要自己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任务,绝不会麻烦第二个人。”他坚定地说。

兰州新冠疫情发生后,菅继光主动请缨,成为了城关区拱星墩街道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站岗执勤,消杀宣传……充分彰显了一名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的本色,得到了街道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如今再次提及曾经的军旅往事时,这位山东大汉的眼神里依旧有激情燃烧。

菅继光说,服役时,连队有位姓邹的指导员,对他的影响特别深。有一次,邹指导员在视察连队食堂时,看到战士们将未吃完的馒头、花卷完好无缺地扔进了门口的泔水桶里,六月的新疆天气异常炎热,泔水桶周围爬满了黄豆大小的苍蝇,人一靠近,它们就轰地一声从桶里飞涌而出。邹指导员随即将战士们全部集合到了食堂门前,所有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各个面面相觑,指导员目一言不发地盯着苍蝇纷飞的泔水桶,过了许久,他缓缓走向泔水桶,将手伸进了污水里,随手抓起一块已经泡发的馒头,转向早已目瞪口呆的战士,一口一口吃了起来。战士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得羞愧难当,随着馒头一点一点减少,所有人都泪流满面。自那以后,泔水桶里再也看不到一点干粮的影子。那一幕深深刻进了菅继光的心里,即使离开部队,他依然不忘邹指导员那次无声的教导,以此勉励和警戒自己,以及身边的朋友和家人。

他说:“是部队教会了做人!”

几天后,菅继光如往常一样来到兰州马拉松公园散步,却悄悄避开了公园的岗亭。“他们都见过我,我不想被他们认出来。”

退伍军人创业典范事迹材料2000字以上篇5

我叫___,___市___区____石镇____人,____出生,____年入伍,____年退伍。我从借款购买一台小钻床开始创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努力拼搏、艰苦奋斗,企业从一个家庭式小手工作坊,发展到今天员工700多人、年产值近2亿元的福利企业,解决了98名残疾人、33名退伍军人和369名农民工就业,年上交国家税收400多万元,每年固定捐助社会公益事业资金50万元,谱写了自己人生光辉的一页,先后荣获了“成才致富明星”、“爱国拥军先进个人”、“双拥工作先进个人”、“军地两用人才先进个人”等20多项省、市级荣誉称号。

知难而上 艰苦创业 甘当时代弄潮儿

___年,我从部队退伍后,被当地乡政府安排当放映员。稳定的工作环境,并没有消磨我上进的心,在认真做好放映员工作的同时,我买来许多技术书籍自学,结合在安徽蚌埠坦克学院服役时参加培训班学到的知识,利用晚上空闲时间在家中研究和制作机器配件,希望有一天能开创一片新的天地。当年,中央1号文件下发,我在乡政府借回了文件认真研究几天后,萌生了办一个机械加工企业的念头,因为我在军事院校服役时也学了一些机械制造知识,在技术上相对有一定的优势。在家庭会中,我把文件给家人进行了宣读,父亲坚决反对办企业。我和两个姐姐轮番做父亲的工作,最终取得一致意见。第二年,家人东拼西凑了6000元钱,企业在艰难中宣布成立。厂子搭起了,产品出来了,我一边打理厂里的事,一边穿着雨靴、戴着草帽、背着装满样品的背篓,遍访市内数十家国营企业,几乎没有一家国营企业相信我这个乡下人办的厂能出好产品。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诚意和价兼物美的产品终于打动了国营企业负责人。___87年,企业迎来重大转机,以我为法人代表的___机电厂宣布成立,员工发展到30多人,10多家国营企业向我发出了产品定单。接到定单后,我不分昼夜带领员工拼命工作,从计划到加工,从生产到监督,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同时,我要求员工把质量视为生命,不得有丝毫马虎。正是这种踏实的经营作风为企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强不息 开拓创新 勇当科技先行军

___95年,随产品规模生产,企业更名为___实业有限公司,员工达到300多人,生产范围开始向重型机械领域拓展,___实业公司越做越大。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我在企业职工大会提出“谁会管理谁就是赢家”、“谁能管理谁就上来”的口号,积极引进和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打破家族管理模式,广召高学历人才进入企业管理层,推行现代化管理,不断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路子。___5年,公司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通过计算机网络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公司主要产品质量已领先于国内同行业,为企业与国际接轨,引进先进国外生产技术和工艺迈出了关健的一步。___7年,公司下属企业纳川重型机械厂承担了国家科研项目风力动力发电研发,获得了有关部门专项资金投入。___年,等离子井下呼吸设备试产,填补了国家该类产品空白。通过20多年的努力,___实业公司成功转型为科技型、规模型企业,员工突破了7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0人,从事技术操作工人280人,固定资产总值达1.5亿。公司以其强大的实力,成为___市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之一,产品涵盖了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电、齿轮传动装置、船舶机械、矿山机械、石油机械、航天和冶金等领域的大型机械零部件,在___地区装备制造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近年来,公司的产业触角涉及了军工领域,参与了“神七”及国家大型舰艇有关部件的生产,部队长期有军事代表在企业入驻,这是民营企业至高无上的光荣。

忠诚于党 热爱人民 勇当模范带头人

我时常告诫企业领导班子,没有党就没有民营企业,永远忠于党是企业发展的宗旨。近年来,公司先后成立了党支部、工会、团委、妇联,党支部对领导班子重大决策有一票否决权,党员每周有__,工会对企业有监督权,团委则是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培训班”。公司在组织员工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还组织员工学习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要求员工有坚定的职业理想,培养员工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公司坚持以人为本,维护职工的各项合法权益,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有职工食堂为员工提供免费午餐、修建了职工宿舍、盥洗间,宿舍都配置了空调、电视机、风扇和取暖器。为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公司修建了“职工之家”和“图书阅览室 ”,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拥军优属 回报人民 甘当致富领路人

企业发展后,公司招聘员工首先注重的是社会效益。公司现招聘的职工全部签订了劳动合同,办理了“五险”,一线工人月工资高的可以达到7000元,解决了一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使区内优抚对象、贫困农民通过到工厂工作,增加了收入,摆脱了贫困的生活,不少人已走上了富裕之路,有的职工还购买了大户型商品房。致富后,我没有忘记父老乡亲,每逢节日,都要带领企业员工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到优抚对象和困难群众家中发放慰问金,为贫困党员发放补助金和粮油等物资,邀请他们来企业工作。我个人出资修建了纳川广场,现已成为当地村民日常文体活动的主要场所;企业稍有起色后,我邀请了一批老战友和当地复员退伍军人来到企业管理层工作,教他们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学成后鼓励他们“跳槽”独立创业;每逢“八一”和春节,我总要把全村退伍军人请到企业来作客,共叙峥嵘岁月,共商发展大计。除每年节日期间走访辖区驻军部队外,我代表___实业公司主动找到武警___区消防支队,签订共建协议书,结为军民共建对子,定期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力所能及帮助部队做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

企业的飞速发展和我参与的社会公益活动得到了各界群众的认可,党和政府也给予了我极高的荣誉。在荣誉面前,我倍感鼓舞,也深感要做的事还很多。我所在的公司己在江津德感工业园区购得土地75亩,修建厂房面积___平方米,行车最大起重量100T,土地、厂房和设备等投资2亿元,于今年6月份部份产品投产。公司还将购地80亩,把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和___实业有限公司搬迁至茶园工业园区,修建厂房35000平方米,总投资1.6亿元。我将继续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将机械制造业与跨国企业接轨,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大社会公益事业投入,特别是支持部队建设方面力争创造佳绩,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退伍军人创业典范事迹材料2000字以上篇6

我叫___,出生在___区___村一个农民家庭,83年入伍,中共党员,88年退伍。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我和大家一道,把一个经济落后的乡村,建设成为和谐稳定、科学发展的文明村,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从不足1000元上升到6400元,全村集体资产由负债400万元发展为现有的500万元,荣获全国“精神文明村”、___市“文明村社”、___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我本人也被当选为___区人大代表。

含辛茹苦闯商海

退伍后,我回到了依然贫穷的家乡。凭着部队给我的胆识和勇气,毅然闯荡商海,多方筹资买来1辆解放牌大货车搞起长途运输。为多跑几趟业务,困了就在车上打个盹,饿了就在车上啃两口红苕,渴了就在路边喝口井水,有时,一天连饭都吃不上。但天有不测风云,不到4个月就出了车祸,一下就亏损了8万多元。正当我一筹莫展之际,战友们借给我3万多元。我拿着这笔资金,又开始了第二次创业。由于缺乏经营经验,投资项目没选准,两个月下来,又亏损了7万多元。

创业接连受挫,我没有退缩。冷静思考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之后,意识到自己还是知识缺乏、信息闭塞,于是,我购买市场经济的书籍给自己充电,又边打工边考察市场,不断提高自己的经营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获得___区一块土地的开发项目。用汗水和智慧挖掘到了创业的“第一桶金”。随着三峡工程的上马,建筑行业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将承包的一个乡镇建筑企业改制组建成___集团公司。并以诚信、严格、优质、高效的行为,赢得了企业的大发展。公司从二级企业晋升为一级企业,业务范围已拓展到17个省市,成为拥有18家分公司,员工11000人,其中,退伍军人2500人,集工程建设、对外投资、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综合企业,跨入了___企业100强和___民营企业50强。

当村官情注三峡移民

通过10多年的拼搏,我已拥有上亿元的资产。时至2001年11月,我作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参加___村村主任的竞选!

这是怎么回事?质疑声、劝阻声不绝于耳。他们全然不知,深藏我心中的一个秘密:那是上个世纪60年代,在我几岁的时候,由于家穷,我已经一天多没吃饭了,饿得躺在柴房里。这时,村里的老支书给我家送来了半袋苞谷。从此,在我幼小的心中深深播下这样一颗种子:长大后,我一定要当村支书,一定要做老支书那样的人!

我深知,人生如同一个天平,一头是个人财富,一头是社会贡献,个人财富再多,没有对社会的贡献,人生的价值就等于“零”。我力排众议,不顾家人和公司高层人士的反对,如期参加竞选,全票当选为___村主任。次年,我又当选为村支部书记。

上任后,第一个攻坚战就是三峡移民。全村需搬迁359户1141名村民,有的要迁往福建等外省安置,有的迁往本市___等地安置,有的原地后靠安置。说实话,要按政策和移民计划把他们一户一户地动员搬迁,工作的难度和繁重程度可想而知。面对这道世界级难题,我把国家利益和移民利益两副重担扛在肩上,把公司的事交给一位副总打理,全身心地投入到移民工作中。

一期移民外迁福建晋江,我和村干部们一起,挨家挨户走访,耐心讲政策,真心地与他们交流,得到了大多数移民的理解和支持。但村民黄德华,拒绝签订协议。第一次去他家,劈头盖脸就是责骂,我耐心地倾听着,在责骂声中听出他对政策还有疑惑和误解。等他骂完了,我再给他讲移民政策。一次、两次,不知做了多少次工作,他才同意签订协议。但在搬迁的节骨眼上,他感到背井离乡,又不想走了,一家人蹲在院坝里大哭。此时,已是深夜,我和村干部们坐在院坝里给他和家人拉家常,凌晨4点钟,他拉着我的手动情地说,你是大老板,来当村支书就不容易,你又把政策讲得这样透彻,我再不搬迁,情理上也说不过去。天刚亮,我又帮他们搬运东西,一直目送他们远去。现在,黄德华一家已经在福___居乐业,还开了一家面条加工厂,年收入达20万元。

村民___,以在路边卖馒头为生。移民安置时,死活不愿搬。我和村里的同志去他家做工作,刚到院坝前,他就把一条大黄狗放出来咬我。还威胁说:“如果你再来,我就抱着你一起跳长江”。后来,干脆把门锁了,避而不见。白天见不到人,那就晚上去找。连续几天,我们每天晚上就到他家门外守候,终于在一天的凌晨5点钟见到了___。看着我们一身的雾水,他被我们的真诚所感动,脸色较过去也好些了,主动邀请我们到他家去坐。在签订协议的那天,他拍着我的肩膀动情地说:“说真话,要不是你的苦口婆心和真情实意,我怕到现在还转不过弯来。” 如今,他重新开了一家杂货铺,年收入3万多元。每次见到我就说:“书记,你是个好心人啦!”

___村三期移民有60人需搬迁到500公里以外的___县。我虽然多次组织召开各种会议进行层层动员,但一个月过去了,仍然没有一个人来报名,怎么办?我干脆从企业拿出一笔钱,对每个报名的移民奖励1000元,但还是没人来报名。思前想后,我只有动员自己年迈的父母外迁,以打开工作僵局。一天,我来到二老的住处,先和他们拉家常,然后,试探着说:“爸爸妈妈,现在移民工作实在太难,干脆你们先带个头,支持儿子的工作”。二老一听,当即就是一顿责备:“我们都70多岁了,你不让我们好好过几年安身日子,还要搬这搬哪,你的孝心被狗吃了?”二老的话,深深地刺痛了我。作为儿子,我该尽孝心,作为村支书,我应完成党和政府交给的移民任务。为了三峡移民,我只有得罪亲人。我说服兄弟姐妹,一起来给父母做工作,在子女们的劝说下,父母终于同意外迁。临走时,老人拉着我的手说:“儿啊,背井离乡哪个都不愿意,但是,三峡移民是国家大事,你又是村里的带头人,只要你的工作好做,我们再不情愿也支持你!”在二老的带动下,不到半个月,全村就有63人报名外迁,超额完成了移民外迁任务。

___村地处长江边上一个狭谷地带,移民搬迁前多数村民居住在靠江边一块平坝上,后靠搬迁的难度很大。为后靠移民的搬迁,我把修路作为“一号工程”来抓,由公司出资100多万元,移民负责出土地,投工投劳。经过半年多时间,硬是从半山腰中修出了一条宽8米、长1.8公里的碎石路,解除了制约移民搬迁的“瓶颈”。路通了,后靠安置的移民既找到了建房的地方,又节省了搬迁建房的材料转运费。全村后靠安置的移民每户节省材料转运费近3万元,总计达200万元。同时,为使后靠移民尽快搬迁,我还说服公司其他领导,承建了当时低于市场成本价每平方米100元的二栋5000平米的移民安置住房,保证了10多户移民的安置,仅此一项公司就补贴50万元。后靠移民搬迁安置后,因无钱缴纳水电初装费,我又从公司拿出一部分钱,为移民们支付了水电初装费,保障了他们的正常生活。

谋发展率领乡亲致富

完成移民搬迁任务,如万里长征才走完了第一步,关键是要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才是移民工作的最终落脚点。我曾经滋生过这样的念头:每年给乡亲们一笔钱,改善他们的生活。转念又一想,光靠我的“输血”,乡亲们能致富吗?如何找到___村发展的路子,壮大集体经济,使他们既稳得住,又逐步能致富,成了我为之奋斗的最大目标。于是,我和村干部们利用两个多月时间,研究移民政策,多方走访调研,召开相关会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形成了“依托现有的交通和地理优势,发展集体经济,解决移民就业,提高村民收入”的发展路子。

___村地处城郊、交通便捷,沙石资源丰富,经过考察论证后,决定在村里修建码头、沙石场。方向找准了,我带着村干部,奔波于政府各部门、国有和民营企业之间,建货场、修码头,拉动辖区经济发展,解决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目前,___村货场、码头年货物吞吐量可达100万吨,年创产值800万元,安置村内外移民就业1000余名,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我还通过各种生意上的合作商,招商引资,邀请各种产业集团来村里安营扎寨办企业,拉动和壮大集体经济。现在,村里已成功引进玉松煤矿等20余家个体私营企业落户,涉及电器、设备租赁和养殖业等,使___村发展很快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为给辖区企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我经常深入辖区企业走访,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的就当即拍板,能够次日解决的,绝不往后拖。到目前,全村集体经济达到500万元,后靠安置的移民人均年收入6000多元。家乡的父老乡亲终于过上了好日子。

追寻自己的人生道路,是党的教育培养了我,是火热的军旅生活磨砺了我,没有党的正确领导,没有部队的锤炼,没有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没有三峡移民的历史机遇,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和荣誉。我将继续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继续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继续开拓复退军人创业新路,浓笔书写当兵人的历史,以实际行动回报军队、奉献社会、报答党的恩情。

退伍军人创业典范事迹材料2000字以上篇7

脱下军装,他们用军人本色续写人生崭新篇章;走出军营,他们始终战斗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2022年度“最美退役军人”先进事迹。一个个整装再出发的动人故事,汇成一曲激昂奋进的时代之歌。今天,让我们走近2022年度“最美退役军人”——王琼。

王琼,女,中共党员,1988年11月出生, 2006年12月入伍,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某部,2010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为兰州市公安局七里河分局敦煌路派出所社区民警,三级警长,被评为2022年度“最美退役军人”。

在部队服役期间,王琼信念坚定、不畏艰苦、忠诚履行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退役后,她继承部队的优良传统,将祖国边陲“喀喇昆仑精神”带到了公安工作中,把严谨过硬的作风和一心为民的情怀融入了社区警务工作实践中,用心用情守护着一方平安,打造了百姓满意的“无毒无诈无黑无访”平安社区。王琼以对公安事业的无限热爱、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创新进取,竭诚奉献,书写了一名退役女兵心怀大爱、服务人民的精彩华章!

社区女警:平安社区的建设者

脱下绿军装,穿上蓝警服。王琼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退伍后,经过甘肃警察职业学院2年和特警5年的磨砺,她对公安工作产生了由衷的热爱。2015年,她调至兰州市公安局七里河分局小西湖派出所,成为了小西湖街道西津桥社区一名社区民警。

王琼所在的小西湖派出所是公安部命名的全国首批“枫桥式”派出所,她负责的西津桥警务区辖区面积0.34平方公里,是多民族集聚区,辖区有商业综合体、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以及各类行业场所289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辖区复杂的治安形势。

初任社区民警,王琼有点无从下手,但她并没有犹豫和退缩,而是以在军营里锻造出的坚韧意志和过硬作风迅速投入工作。她有事没事下社区,走家串户,户户不漏,还把联系方式印在反诈宣传海报上,贴在单元楼门口,告诉辖区群众:我是新来的社区民警,有事请给我打电话。

派出所实行值班民警和社区民警同处警的警务模式,邻里纠纷、家庭矛盾、非正常死亡等警情,社区民警都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很快王琼不仅快速融入了社区,而且对社区的各种信息情况都了如指掌。

7年多的社区工作,王琼创造性地提出“热心帮办服务、爱心预约服务、耐心延时服务、贴心代办服务、暖心回访服务”的“五心”服务标准,探索出“随时叫、有问必答,随时办、有事必管,随时帮、有求必应”的“三随三有”工作法,她将辖区当作是自己的家,真心实意对待辖区群众,已经变成了辖区群众的贴心闺女。

辖区居民老陈和对门邻居老李恩恩怨怨30多年,左邻右舍一提起他们都直摇头。老陈家安装了个可视门铃,老李知道后不乐意了,说窃取了他家的隐私,老李就在两家中间的楼道里粘了个帘子,为此两人吵得不可开交。王琼从多家邻居那里了解到事情前因后果后,就想法子给两人做工作。她提着水果找老李,一口一个李叔叫着,还协调街坊邻居也给老李做工作,最终老李被她说动了,表示愿意和老陈好好商量。老陈生病住院,王琼又赶紧买了牛奶去看望,陈叔长、陈叔短,给陈叔讲道理,讲体会,前前后后历时三个月,两人两家终于握手言和。

以真诚、真心、真情对待群众,设身处地以当事人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是王琼的工作法宝。7年来,西津桥警务室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37起,提供服务2300余次,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群众满意率100%!

为了更好地守护辖区平安,王琼牵头整合社区资源、发挥社区力量,形成了以居民区巡逻、敬老助幼、邻里照应的社区防范力量,持续开展治安巡逻、矛盾调解、安全宣传、疫情防控等工作,做到了社区管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筑牢了第一道防线。

今年年初,王琼调往七里河分局敦煌路派出所工作,利用“小兰帮办”、警务终端、二维码门楼牌、建设智慧安防小区、综治中心协同等科技信息化手段,她再次创造性地建成运营的“24小时不打烊线上王琼警务室”,网上办、家里办、线上办、预约办,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工作效率,辖区居民连竖大拇指。

反诈先锋:百姓钱袋的守护者

2019年7月,随着电信诈骗案件的高发,王琼通过向全国各地的警察战友咨询、网络查询等方式,了解电诈案件、制作宣传课件,热火朝天地开始了她的反诈宣传。

“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电信诈骗,您千万不能相信!”拿着手机,王琼向群众讲解着电信诈骗的伎俩和手段,教会大家如何防范电信诈骗。日常工作中,反电诈宣传是王琼的一项重点工作,想要把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牢牢印刻在群众心中不容易,怎么才能做好这项工作?王琼想了很多办法。

“宁可辣子多来几勺,也不能给骗子转去一分”,这是贴在一家牛肉面馆的反电诈宣传画中的语言,这样的宣传画几乎贴遍了西津桥社区的牛肉面馆,而这些反电诈宣传画恰恰是王琼自己设计印刷、自行沟通商家张贴上去的。

“你知道反电诈灵魂8问吗?”为了让辖区老人能够明白反电诈的重要性,王琼把这些问题印在了杯子上,发给老百姓。辖区的张大爷今年70多岁了,每次拿着王琼给他的反电诈杯子喝水时都会看一看杯子上面写的宣传语言,张大爷说:“小王警官工作真用心,把要宣传的东西印在杯子上送给我们,这个方法好!”

王琼还把反诈的想法和疫情防控常结合在一起,找到制作口罩的厂家,把反诈信息印在口罩上发给过往群众。一时间,兰州市街头的反诈口罩成了一道风景,此举还被全国公安系统的反诈民警学习效仿。

此外,王琼还精心设计了反诈鸡蛋、反诈八宝茶、反诈荧光背心、反诈荧光肩章,就连辖区商家的纯净水器和水桶上也印上了她的反诈宣传标语……这些创意,让王琼的反诈宣传深入到了辖区每一位居民心中。

通过王琼穷尽一切办法的覆盖宣传,辖区反诈宣传入户率98%,“金钟罩”小程序受保护人数8900余人,5000余人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面对面精准劝阻700人次,挽回群众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西津桥社区连续两年没有发生一起电诈案件,被评为“无诈社区”,王琼本人也连续6次被评为兰州市公安局“反诈之星”,并荣立三等功1次。

“社区百合”:心怀大爱的爱心使者

兰州市七里河区是全国闻名的百合之乡。“社区百合”是辖区百姓送给王琼的称呼,表达着大家对王琼的肯定和喜爱,这也是对她作为社区民警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最高褒奖。

得知辖区一名参加空军招飞学生正在进行政审,在电梯维修的情况下,王琼和招飞干部一口气爬到了30楼,顺利为其完成了政审工作。

李奶奶是独居老人,一生好强只要自己可以身体力行的事绝不给王琼说。每到逢年过节,王琼都会买些李奶奶爱吃的食物水果去看她......

高爷爷是位抗战老兵,今年96岁了。自从入户时认识高爷爷后,王琼隔三差五跑去看他,陪他聊天、说话,帮着做一些家务,高爷爷把王琼当成了自己的孙女,给她讲故事,上党课,嘱咐她革命军人要永远听党的话......

辖区张大妈每次见到王琼都会跟她说:“小王,你这么忙,孩子肯定没有时间照看,你把孩子带过来大妈帮你照看哦”。因为同是警察的丈夫也不能正常回家照看孩子,两个孩子只能轮流由双方老人帮忙照顾。

2008年以来,王琼每年都坚持义务献血。2013年,她从网上看到兰州市一个因脾脏大出血的患者家属求助信息后,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献血,挽救了患者生命。在抗击新冠疫情中,王琼积极献血,甘肃省输血协会、甘肃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特发“感谢状”,褒扬她热血战“疫”、敬佑生命的事迹。

从2020年开始,王琼每月都从自己工资中捐出100元钱,参加联合国儿童基金项目“月捐为救灾”活动。2021年,王琼与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签订骨髓捐献协议,为挽救患者生命奉献爱心。

青春无悔,淬炼成钢。两年的军旅岁月,十二载警察生涯,王琼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用实际行动彰显了踏实进取、爱岗敬业的优秀品质和心怀人民、向上向善的高尚情操。正如一朵清秀淡雅、品性高洁的“琼花”,悄然绽放在千家万户的百姓心中,散发着新时代退役军人和人民警察的双重光芒。

退伍军人创业典范事迹材料2000字以上篇8

退伍不褪色 争做自主创业排头兵

李树荣,男,汉族,1971年11月生。作为一名下岗失业的退役军人,李树荣一直不等、不靠、不要,从未以个人的名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却将在部队大熔炉中锻造的优秀品格,投入到家乡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中,成就了一位退伍军人爱家爱国爱民的大爱情怀。

一、主动适应形势下岗创业,不等不靠闯出新天地

1990年初,李树荣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服役于山西省武警总队吕梁支队从事武警内卫和武装弹药押运工作,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献出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服役期间,由于表现优异,李树荣多次受到部队的嘉奖,并于1992年3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退伍。退伍后被安置在托县电控厂工作。2001年,在国企改革的浪潮中,李树荣自觉响应国家政策,离开他心爱的岗位开始了自主创业。

三年的军旅生涯不算长,但是艰苦的军事训练、令行禁止的部队作风、军人爱党爱国的正义感培养了李树荣刚正不阿、勇于担当、不达目标永不言弃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鼓舞和帮助他开启了每一段创业生涯。下岗后的李树荣为了生计,与同时下岗的妻子摆起了地摊开始学做生意,慢慢积累了一些资金和经商的经验,便在闹市区租了一间店面经营五金门市。因李树荣吃苦耐劳、服务热情、诚信经营,生意也越做越大,十几年后,李树荣从一个小摊主摇身变成了建材领域的老板。2017年,随着托克托县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园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产生的煤矸石深加工高岭土在市场中也火热起来。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固体废弃物”----煤矸石。在过去,煤矸石往往被随意丢弃,不仅占用了土地,还造成了资源浪费,煤系高岭土深加工,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李树荣瞅准了市场先机,开始以废物利用引进资金,在托清工业园区投资煤矸石转换成高岭土项目,成立了内蒙古三友高岭土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建成后,李树荣一直秉承“低碳、环保、节能、绿色、循环发展”的宗旨,引进新型设备、利用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源再利用事业,不仅解决了托克托工业园区的一部分固体废料,将垃圾变废为宝,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真正实现循环经济,同时还解决周边群众85人就业问题,其中退役军人8人。

二、奋战疫情一线,捐款出力献爱心

在新冠疫情突发的情况下,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李树荣积极响应中央、自治区、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奋力践行“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退役军人誓言,主动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加入到双河镇云中小区临时党支部,冲在疫情防控一线,率先投入疫情防控战斗,并多方筹措各类防疫物资,一个多月中按时对小区进出口进行环境消杀、人员摸排。“疫情就是命令,生命重于泰山”。李树荣自疫情发生后,总觉得投身到抗疫一线后还远远不够,他以党支部党员身份捐款500元后,又将自己的2万元积蓄,无偿捐赠给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主动伸出援手。“白衣天使奋战一线,我在后方捐款”这句朴实无华的言语,真实地反映出了一名下岗退役军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也体现了一名受党培养多年的共产党员以自身实际行动支持疫情防控的坚定信念。

50多个日日夜夜,李树荣和同志们坚守在小区门口的军用帐篷里,克服严寒气候等困难条件,坚持24小时值守不断岗,为进出的居民测量体温、盘查登记、宣讲防疫知识、统计人员数据……为小区住户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疫情防线。

三、坚持扶贫济困,彰显大爱情怀

2019年8月的一天,李树荣和本家大哥在一起吃饭,席间说起燕山营村有个考上大学的孩子,因父亲早年得脑瘤丧失了劳动能力,母亲一个人一边务农一边照顾病人,孩子懂事又有出息,可惜家里供不起,真难为这对母子了。李树荣听到这里,心里不由泛起一股酸涩滋味,再也无心吃饭了,马上筹了一万元直奔孩子家,把学费交到愁肠百结的母子手里,并留下联系方式,让孩子有困难随时给他打电话,千万别放弃了学业。这不是李树荣第一个资助的贫困大学生,他亲戚朋友的孩子只要考上大学,家境不好的他总会伸出援手帮他们筹集学费,家境好的他也会送上一份心意,说是只为了激励孩子努力上进的。

家住郝家窑村的退役军人王天明,父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加之母亲体弱多病,常年药不离身,一直属于贫困村里典型的贫困户。王天明成家后,妻子身体也不太好,家里全靠王天明一个人务农,日子常常过得捉襟见肘。李树荣退役后,时常伸出援助之手,帮王天明渡过难关。知道他们的女儿学习成绩很优秀,李树荣每次去战友家送资助物资时,都会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并承诺以后孩子上大学的学费他都包了,要是孩子将来考研,他还会一如既往资助,直到孩子工作。高考成绩公布后,李树荣得知战友女儿考上了大学,他在高兴之余,担心战友因孩子的学费问题焦虑,便在百忙之中抽空带了一万元现金,给战友一家人送去“定心丸”,兑现他多年来的诺言。

2020年初,单位各部门都在忙着为春节放假做准备的时候,有个职工却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四处向同事借钱。李树荣从下属口中得知是这个员工的妹妹查出了重病,需要马上去北京做手术,而他们一家人都是普通农民,一下子凑不出这么多钱。这眼看就要过年了,等春节假期结束后再去恐怕就要错过了最佳手术期。救命如救火,李树荣听到这里,即刻呼吁大家伸出援手,帮同事解燃眉之急。他义不容辞个人捐助了五千元后,又以公司名义为员工的妹妹捐赠了一万元。在他的提议下,大家纷纷解囊相助,献出一份自己的爱心。

每一次和亲友聚会,他都会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做个有用的人,将来好回报社会。只要是关乎下一代健康成长的事,李树荣不管是亲友的,还是陌生人的,他都会献出一份自己的爱心,还时常带动身边的人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看到街上募捐的、听说战友孩子病了的、亲戚朋友有难的……他眉头都不皱一下,三千、五千,一万、两万,只要卡里有钱或身上有现金,他都舍得支援。他总说:“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全部的希望,也是国家的希望,再苦都不能苦了孩子”。其实他何止是只为孩子们伸援手,托县东营子村有一个得癌症的老人,李树荣听说因看不起病放弃了治疗,他瞒着爱人一直给老人支助钱看病,让老人又多活了六七年,最后无憾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爱就是一盏灯,一经点燃,就会照亮周围所有的人,给他人带来生活的希望。自1998年抗洪抢险到2008年汶川地震再到2020年新冠疫情,每一次国家和同胞有难,李树荣总会第一时间找到组织,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从起初手头拮据时的一百元到两万元不等,他也不知这么多年一共捐了多少钱?资助了多少人?他说哪能记住这些啊,他不抽烟、不喝酒,也没有其他嗜好,爱人也有自己的事业,他挣的钱除了必要的生活开支外都捐了,反正亲戚朋友、街坊邻居、认识的不认识的,只要有困难需要救助他总会想方设法资助他们,自己也没想过索要回报,记这些干啥?!他甚至没有和支助过的人留一张合影,那些不认识的也没记一个名字。

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说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李树荣说“社会上还是有爱心的人多,只要有人愿意牵头组织、带头行动,必然能给那些身处困境的人带来生活的希望。何况帮助群众,热心公益事业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从入伍到退役,30多年来,李树荣一直保持着军人的优良传统,默默无闻、自力更生,在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和财富的同时,仍不忘反哺社会。回看来路,他一路艰苦创业,热心公益事业,充分体现了一名退伍军人敢于担当,甘于奉献,不断开拓奋斗的精神,闪耀着他“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光芒。“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今后,我还会一如既往、无怨无悔地做下去的”。李树荣坚定地说。

2020年,李树荣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

14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