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夫妻防疫事迹材料

| 刘慧

家庭夫妻防疫事迹材料(精选篇1)

徐__、陆__家庭

徐__,如东县中医院检验师,陆__,如东县融媒体中心记者,他俩既是夫妻,也是“战友”。疫情发生以来,这对战疫夫妻毅然奔赴各自战线,连续奋战将近一个月,他们互相鼓励、互相扶持,只为那一份肩上的责任与担当。

3月10日,南通组建援助连云港医疗队,徐__报名参加,随时待命。陆__的神经一下子紧绷起来,他知道,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这是妻子必须承担的责任。晚上,徐__跟女儿做了很久的“铺垫课”,总算让小家伙理解了“打妖怪”是怎么回事。次日下午,她收拾好行李出发。到达目的地后,徐__快速投入到核酸检测工作中,负压环境下,一批批标本操作下来,闷热、头晕、恶心,脸上也留下一道道深深的压痕。

徐__的丈夫陆__接受党组织抽调,参与疫情防控卡口执勤。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不少大货车必须从高速指定出口通行,加上面广量大的私家车,陆__和其他执勤人员全时段状态在线。到了饭点,同一查验车道的几个执勤人员轮流吃好饭,马上投入工作,一班下来口干舌燥、精疲力尽,洗手间都没空去。

在外抗疫的日子里,徐__最牵挂的就是女儿。每次和女儿视频,女儿都要问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当妈妈告诉她那边的病毒还没有消灭完,她总是喜欢举起小手,握起稚嫩的拳头,奶声奶气地说:“连云港加油!上海加油!”虽然女儿还小,但她已经隐约懂得责任的含义,而作为父母,也很骄傲能在为抗疫作出自身微小贡献的同时,用实际行动为孩子做出榜样!

家庭夫妻防疫事迹材料(精选篇2)

吴__、刘__家庭

奥密克戎病毒来势汹汹,它变得更为狡猾,隐匿性更强,原本“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因为它成了“疫”何长,困意的春天突然变得忙碌起来。

四月初整个南通按下了暂停键,医院的同事们逆行而上,上海、隔离点、核酸采样,到处充满他们的身影,他们有的是哺乳期的年轻妈妈,有的是需要照顾一家老小的青年骨干,还有的是年长的叔叔阿姨们,他们都舍弃休息时间,在一线的卡口站点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每个时代都是觉醒年代,每一代青年都有时代赋予的使命,曾经被父母所看不上的90后的我们这一代,如今也成长成为防疫抗灾的重要力量。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同时又是入党积极分子,我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外进修的我虽然不能参与到自己医院的防疫工作当中,但是我主动报名了市中医院核酸采样队伍当中,积极参与到南通市崇川区全民核酸、预检分诊及海门市全民核酸采样任务当中。在这场攻坚战中,贡献出自己一份绵薄之力,也是对自己青春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的妻子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那天晚上十一点多突然接到赶赴洋口镇隔离点支援的通知,挂完电话后立马收拾好行囊奔赴隔离点参与密接人员的管理接收工作,自此我们俩过上了一个多月的“异地恋”生活,她打趣的说道我们俩自从认识以来,这次是两个人分别最长的一次,思念彼此的时候只能通过视频互相安慰,聊一聊彼此当天发生的趣事,有一次受伤骗我说太忙没时间视频,后来过了几天被我发现伤疤才和盘托出。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我们相信前路光明,疫情终会散去,此时此刻,也感谢每一位抗击疫情而努力的你、我、他……

家庭夫妻防疫事迹材料(精选篇3)

某_、魏__家庭

某_,栟茶镇中心卫生院检验师,他的妻子魏__是县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师。这对90后夫妻将一袭白衣化作铠甲,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担负起非常时期的使命和责任。

作为一名检验人,某_连夜驰援连云港!“我是科里唯一的小伙子,这次周期可能很长,也积累了大半年的工作经验,让我上吧”支援任务发出,某_立即递上请战书。妻子对他说“你放心的去吧,家里两个孩子,我和爸妈照顾,你不要有思想包袱,两个宝宝都说爸爸是大英雄呢。”

初入连云港,某_主要负责标本制备区的工作。他们是离病毒最近的一群人,不仅要把自身的防护做好,还面临着样品量大、交接困难、机器型号与惯用机器型号不符的情况。但困难只是暂时的,经过不断的和队友磨合,不到半天时间,所有工作都步入了正轨。工作时间大多集中在夜间,有时需要连续工作10多个小时,每个工作组每天检测量达7到8万人份。密不透气的防护服,一天穿下来,衣服早已湿透,就连每次脱下的鞋套都在滴水。经过连续奋战,连云港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但上海疫情形势突然严峻。栟茶镇中心卫生院需抽调检验人员支援上海核酸检测,某_不顾已奋战20天的疲惫,当即转战支援,至今仍战斗在检测一线!

妻子魏__是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护士,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神经外科素来危重症多,工作量繁重,为了支援抗疫工作,科内多人被抽调,魏__主动承担科室排班,并积极投身县全民接种点疫苗接种工作。

这世上本没有什么超级英雄,他们只是挺身而出的普通人,这对夫妻,只是万千逆行者中的小小缩影,大疫面前,他们以大爱,携手奋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就像点点星光,汇聚成星河,照亮我们的世界,温暖我们的内心。

家庭夫妻防疫事迹材料(精选篇4)

__,中共党员,老河口市薛集镇张岗村卫生室医生;妻子张春芝,老河口市薛集镇杜王营村卫生室医生;女儿张军辉,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梨园医院急诊科护士长。疫情来袭,一家三口毫不犹豫、勇敢地担起了守卫张岗村和杜王营村村民健康安全的重担。

大年初一一早,天还蒙蒙亮,__就开始走家串户统计武汉返襄人员的工作。经过一天紧密排查,统计了近一百名人员名单,按要求及时上报,并安排相关人员居家隔离。他每天定时前往武汉返襄人员家中,为居民测量体温、询问健康情况、发放防护用品。

远在武汉的大女儿张军辉,作为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梨园医院的急诊科护士长,她同样第一时间坚守在抗疫一线,夜以继日、不辞劳苦地照顾着病患。一天,张军辉突然想起有一种药方在防治非典时有明显效果,在查阅研究资料后,她发现免疫力低下者更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于是她立即将中药预防方法告诉了父母。在得到父母的赞同后,__和张春芝夫妇马上寻药熬制,每天在道路卡点处向保卫人员及劝返村民免费发放中药,他们坚毅的脸庞和熬制的中药药方仿佛是一根“定海神针”,及时有效地消除了村民们面对疫情的担忧和害怕。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__一家三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村民的健康安全。大义面前他们是逆行者,是最美的“抗疫家庭”。

家庭夫妻防疫事迹材料(精选篇5)

__,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妻子张志琴,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感控办主任。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这对夫妻主动放弃了与远方亲人团聚的机会,选择了奋斗在抗击疫情的临床一线,以医院为家园,以患者为亲人,以同事为战友,以尽责为使命。

1月22日,襄州区人民医院召开紧急会议,部署防疫工作。__和张志琴夫妇原本约定年前回恩施老家看望、陪伴父母的愿望落空了,答应陪伴孩子的承诺也无法兑现了。在接到疫情防控工作通知后,__立即给家里打了个电话:“爸、妈,今年过年我们不回来了。”夫妻二人对家人的愧疚难以言表。

__因常年劳累,膝关节经常疼痛肿胀。尽管患有腿疾,但__和张志琴夫妇一直驻守在医院,积极参与新冠疫情的诊断救治和防疫工作,一直在临床一线奔波忙碌。作为防控专班组成员、专家组成员、重要部门负责人,__、张志琴夫妇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的重担。从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全员救治防控培训、医护人员授课、专家会诊,到各种数据分析上传、医护人员心理安抚、患者关爱等,事无巨细,不论什么工作都要亲力亲为。工作期间,__的身影时常穿梭在发热门诊、发热病区、传染病区,不管在哪儿,总是能看到他的手机连着充电宝,边走边通话指挥各区工作,忙地不可开交,他索性以医院为家,困了直接躺在办公室的躺椅上休息。

妻子张志琴自负责院感工作以来,每天奔波、穿梭在几个发热病区里,监控院感情况,负责审批防护物资的发放等工作。

__从业25年以来,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品行,丹心仁术、精益求精的医德,在整个襄州区医疗行业内已深入人心。他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宗旨,恪守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极不平凡的光辉业绩和对基层医技服务术疗工作的执着追求与奉献,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同行的尊敬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展现了新时期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崇高风范。并先后获得过“襄阳市卫生系统医政管理先进个人”“襄阳市医院管理学会医院管理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这对夫妇,曾经在2003年抗击“非典”中主动请缨,冲锋在前。17年后的今天,他们又一次背起行囊,当起了“排头兵”,冲在前线,成为了最美“逆行者”。

家庭夫妻防疫事迹材料(精选篇6)

__,襄城区余家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丈夫郭思朦,襄城区重点项目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全家人勤于学习、工作踏实、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崇尚科学、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疫情暴发后,__主动放弃休假,奔赴抗疫一线。大年初一阖家团圆的时候,她作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参与到襄城客运站等场所开展体温检测工作,向乘客宣传疫情防护知识。为了防止疫情进一步传播,保障家人和周围人员的安全,尽管社区医院的居住条件艰苦,__还是主动选择吃住在医院。工作中,她不顾个人安危,总是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医护人员的职责及担当。生活中,__也是个热心人,她帮助周围邻居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从饮食搭配到居家事务,再到常见传染病预防,她耐心、细致地为居民们答疑解惑,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疫情来袭,丈夫郭思朦作为一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单位包保的襄城区文昌门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工作,积极做好配合社区人员入户宣传、协助配送蔬菜等工作,为抗击疫情议工作贡献了一份力量。

疫情在前,白衣天使逆行,疫情不退,志愿卫士不休。面对疫情,夫妻二人有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使命,他们携手并肩,同心战疫。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家庭夫妻防疫事迹材料(精选篇7)

在新型冠状肺炎患者救治一线奋战不足一个月,__瘦了9斤。

__是广东省中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同时还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应对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副组长、国家援助湖北第二支中医医疗队队长、广东省中医医疗队队长。

17年前,他冲锋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在救治重症非典患者时不幸感染,在生死线上走过一回。这一次,已56岁的他又来到火线,“我只不过是换了个工作地点”。

除夕夜逆行奔赴武汉

1月24日,大年三十。下午3点多,__坐上开往武汉的高铁,当晚8点多钟到达。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赶到了武汉最早、最集中收治新冠疫情患者的金银潭医院。来不及多说,__就穿上防护服进入病区采集相关资料。“采集直到下午1点才结束,干了5个多小时,共采集了28名患者,通过中医四诊合参,了解他们的发病症状、流行病学史等。”__说。草草吃过午饭,他们就开会研究。

正月初二,专家组兵分四路,分头出击。__带队前往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病区,花了近3个小时采集数据,“把重症患者都看了一遍”。当天还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来自全国的专家顾问一起,讨论了新冠疫情诊疗方案第二版。

“我的工作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来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成员,要采集好临床患者的第一手资料,制定和修订国家推出的中医治疗方案;二来我们还援助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组建病区,共3个病区105张床,其中广东省中医医疗队管理两个病区70张床。”__告诉记者,在组建过程中,大家对疾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我们对广东省中医医疗队60名队员进行严格培训,坚决做好防护、杜绝感染。”__说,以前的培训全部归零,现在培训合格才能上岗。60名队员中,有37人是共产党员。“我们开了党支部会议,决定第一批进隔离病房的,必须是党员。”一个星期之内,医疗队有20人写下入党申请书。

辨证施治对症下药

救治过程中,__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采用中药“组合拳”对症下药。“药物有汤药、冲剂、颗粒剂,也有中成药和注射剂。”他说,他们针对每个病人的特殊情况,又在后续治疗方案中进行了个性化调整。

除此之外,还对病人采取了外治法治疗。外治法主要采取针灸、按摩,打八段锦、太极等方式,“在一些病人的身上,效果立竿见影。之前有焦虑得睡不着觉、腹胀得吃不下饭的病人,用了外治法之后,既睡得着觉,又有了胃口。”

“目前的手段,就是中西医结合、协同作战。”__说,对新冠疫情重症、危重症患者的中西医治疗,目前取得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到目前为止,我们总共收治了124个病人,出院跟转出的病人到18日下午刚好是50个,我们也感到很欣慰。”__说:“我们这个团队,虽然是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病救人,但我们得到的是全国中医人的支持,是集全国中医人的智慧来制定诊疗方案的。”

据了解,从临床数据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协同治疗手段介入后,重症转轻症率有所提升、重症转危重症率有所下降。“在缩短平均住院天数、降低危重症死亡率方面,数据显示也较有效,后续还需要更进一步观察,目前中医、西医团队都正在做这方面研究。”__说。

任何医生都会全力以赴

“今天早晨称了一下,发现体重降了9斤。”__笑着说,前线医生工作都很累,“现在,很多危重症患者收进来以后,你得想办法不让患者的病情继续恶化下去,要想办法治好病。任何一个医生看到这种情况,都会全力以赴的。掉几斤肉没问题,回到广州一个月又长起来了。而且,我年纪大了,还难得老来瘦。”

在武汉,早晨6点多起床后,__就一直忙碌,每天都要工作十五六个小时。“白天没时间休息,就在坐车时见缝插针眯一会儿,吃饭也很快。”2月17日,__从早晨7点开始工作,晚上回到宾馆已经10点多。“又接着修改治疗方案,等弄完已经深夜1点多。”

在医院,遇到焦虑、紧张的患者,__常常拿自己举例子:“我得过非典,现在还不是好好的,你们更要有信心挺过去!”

__说,此次新冠疫情提醒我们,务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既要勤洗手,又要规律作息,增强抵抗力。“现在的人,有的太不爱惜身体了,经常熬夜,吃饭也不规律。”他说:“中医有句话,叫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就是说,增强体质才是最好的预防。”

“我所在两家医院的发热门诊病人数量在大幅度下降,收治病人的数量也有所下降。看媒体公布的数据,和我们了解的情况大致符合。战胜疫情,我的信心很足,胜利曙光就在前方。”__说。

4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