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清事迹材料7篇

| 吴泽

张富清事迹材料(篇1)

近日,央视新闻频道播放战斗英雄张富清的英雄事迹,观看后,让我们真是万分敬佩和感动。他一直以来默默的深藏功与名在来凤县工作,默默无名与普通退休干部一样。但是,连他家人都不是清楚,他曾荣获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团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和师战斗英雄称号。

在万分敬佩和感动之余,我们也十分渴望和呼唤张富清精神在现代广大党员干部中体现。观看后,我想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发挥榜样力量,努力在党员干部中形成争先创优、甘愿奉献的浓厚氛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多年来,他从来不向组织要求什么。因为采访时他说,与已牺牲的战友相比,他的功劳与他们相比不算什么,可他还活着,还享受那么多好的待遇,他已经很知足了。在张富清老人眼中,他谦虚说自己不算什么,因为他当时周围的优秀共产党英勇事迹深深影响着他,就应该这样。在我们眼中,他的先进事迹令我们敬佩,我们不仅要努力宣传优秀共产党员榜样,也要争当榜样,影响更多的人成为榜样。

二是铭记家国一体,没有国家的繁荣昌盛,哪里来家庭的幸福安康。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从当时战争年代,国破家亡畏难之时走过来的张富清,更加深刻理解“先集体、后个人”精神内涵,也更加明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救千千万万的“小家”。所以,他总是站在一个国家的大角度,去思考该干什么,自己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具体表现在,无论是他年轻时候在部队复员就业中选择来凤县,还是为国家节约一点而选择便宜晶体安装(他老年的时候,做了白内障手术)。这样的行为,我们感到不已,而他觉得理当如此。

三是永远干字当头,只有是党的需要、国家的需要,就要无畏艰辛、一往无前。英勇战斗称英雄,甘于平淡藏功名。他部队复员转业后,原本可回老家,凭军功安排到一个舒服的工作岗位,但却选择去最困难的湖北来凤县,只因为响应“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建设祖国”的部队号召。央视采访他时,他说在工作中也有委屈,但想想牺牲的战友,就马上没事了,继续奋斗。现在,我们干工作状况可能不一样,但缺乏他这样不畏艰辛、一往无前的干劲,总是患得患失、拈轻怕重。

回归本色最动人。深藏功与名60载,不仅以一名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也近乎“苛刻”的要求自己家人,如在精简退职时,首先动员自己妻子离职;在大儿子遇到去恩施市工作机会是,却让其放弃机会,下乡当知青。作为____________党员干部,我们都应该向张富清精神学习,学习他忠诚于党、失志奉献的政治品格,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战斗精神,淡泊名利深藏功名的高尚情操。

张富清事迹材料(篇2)

人生在世,难以回避“功名”二字。有人把功名看得很重,把荣誉作为向人炫耀的资本,躺在功名薄上睡大觉,殊不知功名成为前行的负担和累赘。老英雄张富清深藏功与名,把功名看得很淡,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彰显了初心与使命的伟大力量。

“荣誉的桂冠,都用荆棘编织而成”。在解放战争中,张富清荣立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团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和师战斗英雄称号。张富清面对人们对他多年“低调”十分不解的追问说:“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唯有经历过血与火的生死考验,才能在荣誉面前如此云淡风轻。应该说,为人民求解放、谋幸福的初心与使命,促使张富清几乎每次战斗都是当先锋、打头阵。他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以英勇与无畏书写下保家卫国的英雄篇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战争年代,枪林弹雨冲锋在前,他立下赫赫战功。在和平建设时期,离家征战已经7年的他,转业时本可以选择回原籍工作。当听到“在湖北,恩施地区最艰苦,最缺乏人去建设”时,张富清当即决定要到艰苦、困难的地区为党工作,为人民做事。为百姓脱贫、为民造福的初心与使命,促使张富清深藏功与名,从零开始、从新出发,努力迎接新挑战。张富清带领群众肩挑背扛、开山修路,哪里最贫困往哪里跑得最勤,哪家最困难为哪家想得最多,他全心全意为百姓乡亲谋发展,为贫穷山区奉献了自己的大半生。

“非淡泊无以明志,故非宁静无以致远”。张富清1955年转业以来却从未向人提及自己辉煌的历史,甚至连自己儿女都不知道。如果不是去年底退役军人的信息采集,这个秘密也许还将一直保守下去。张富清深藏功与名,坚守“赶考”初心与使命,把清廉自守作为鲜明政治本色。他克勤克俭,公私分明,严把小事守好小节,管好家人树好家风。1985年从来凤建行离休的张富清,现在仍旧和老伴孙玉兰住在建行一栋20世纪80年代的房改房里。

不朽之名誉,独存于德。初心与使命,是我们党不忘来路、开辟未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老英雄张富清深藏功与名的令人震撼的事迹中,我们要感悟初心与使命的力量,学习老英雄张富清身上那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张富清事迹材料(篇3)

张富清,男,汉族,1924年12月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194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12月离休,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来凤支行原副行长。2019年5月,入选中国好人榜。6月17日,中宣部授予张富清“时代楷模”称号。6月27日,党中央决定,授予张富清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9月,全国妇联授予张富清家庭“全国五好家庭”荣誉。9月17日,国家主席_签署主席令,授予张富清“共和国勋章”。

95岁的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来刻意尘封功绩,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这样的感人事迹,正如_在重要指示中所指出的:“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张富清同志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战斗中英勇善战、舍生忘死,荣立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师战斗英雄称号和人民功臣奖章。然而,他深藏功名六十余载,连至亲好友都不知道他曾经立下过赫赫战功,直到进行退役军人信息采集时,才了解到他是一名功勋卓著的战斗英雄。当他被问到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功绩“尘封”起来,老英雄说,他牺牲的战友们才是真正的英雄,他没有资格把自己的军功拿出来显摆。他想起和他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很多都已不在了,比起他们来,他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来显摆自己啊,比起他们他又有什么功劳啊!越是平凡处,越是见初心。

战争年代,张富清担任的是最危险的突击任务,因为他坚信“越是艰险,越要向前”。建设时期,他二话没说立刻启程赶赴偏远落后地区,因为他抱定“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建设祖国”的坚定信念。有着征战沙场的英勇事迹,有着屡立战功的不朽功勋,却从不显摆,而是深藏功名。张富清用一生的默默付出、无私奉献、克己奉公,诠释了共产党人的高尚人格和崇高品质。这既是一位老党员的初心本色,更是一笔启迪后人的精神财富。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从“愚公”李保国,到“樵夫”廖俊波;从“燃灯者”邹碧华,到老英雄张富清,正是一个又一个实干家、奋斗者的无悔奉献,换来了新中国的辉煌成就。让我们以他们为镜、为标杆,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在本职岗位上恪尽职守,奋斗新时代、筑梦新征程。

张富清事迹材料(篇4)

近一段时间内,各大新闻媒体争相报道湖北省来凤县95岁战斗英雄的故事,老人退休前是一名银行的干部,只是对老伴儿提起过自己的军旅事迹,连子女都不知道父亲是个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在此次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信息采集时,才发现这名普通的老人竟然是意味有着卓越功勋的战斗英雄。这位名叫张富清的退役老兵用六十年的坚守为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而又深刻的“党课”,他诠释了如何在成就伟绩后保持低调品行,他注释了如何在获得骄人功绩后保持不骄不躁,他刻画了如何在转业他岗后保持奉献精神,值得所有公职人员学习和靠拢。

谦逊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和人格,它一般与文化程度、能力及地位没有必然联系。只是地位越高,谦逊品质的社会正能量效应越大,反之亦然。谦逊风范体现在社会公众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是我们和谐人文环境的重要基础。谦逊的人生活看似低调,但内涵丰富有情趣,浑身充满正能量,并能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我们常说,保持自身快乐也许不难,但是要让你周围朋友快乐就不是一件容易事情。谦逊首先为自己,然后才是为别人;谦逊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利益”。著名的“颠覆性创新大师-克里斯”认为,谦逊是一个人的重要人格。

我国传统文化一般认为谦逊主要针对那些“学问高深”的“大家”。这些“大家”的行为举止能给社会公众以“行为世范”作用。谦逊风格在学术界往往表现为:少说务实;宁静致远;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倾听;善待委屈;能团结人,包括上辈、平辈和晚辈。谦逊品质既有先天遗传因素,更有后天修炼。例如我长期以来诚心诚意地向学生和同事中的谦逊楷模学习,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谦逊的人,为我的晚辈做出榜样。然而,我们似乎不应该将“谦逊”风格与“窝囊”现象混为一谈。我们一般认为“窝囊”首先属于“不思进取”,“思想守旧”,“能力不强”,看似“与世无争”,实则没有底气。而拥有谦逊风范的人坚守社会道德“底线”,“内敛”,“功夫在内”,“藏而不露”,身教重于言教是拥有谦逊品质的人向社会公众展现的正能量。当然,人无完人,我们不该将具有谦逊风格的人看成“高大上”,“不食人间烟火”,他们只是我们一生中众多学习榜样中的一个而已。

战斗英雄张富清用一生的实际行动传达出谦逊的可贵,从这两个字所散发出的芬芳值得所有领导干部用坚定的党性去体会和感悟。

张富清事迹材料(篇5)

5月25日晚上的新闻联播,讲述了一名深藏功名、坚守初心的老英雄张富清的故事。我认真的听完新闻,终究忍不住潸然泪下。很久以来,看电视已经没有过这样的感觉了。今日回到党校,我在报纸上找到关于张富清同志的所有报道,夜深人静时,细细读来,眼眶再度湿润。真正的英雄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一直在我的心里。今夜,多年的疑问在心中有了答案:“平凡处见初心,淡然中显英雄”。

作为战斗英雄、特等功臣,在革命战争年代,张富清同志不怕牺牲、浴血奋战,为国家和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峥嵘岁月之后,服从大局扎根贫困山区,深藏功与名,艰苦奋斗一辈子。

参加工作以来,我看过、听过许多的优秀党员事迹,也参加过不少的典型英模报告会。但是我才觉得,那些高亢入心的播报、那些抑扬顿挫的讲述,那些动情的渲染、那些煽情的镜头,这个年代发生的各种感人故事,却都不及张福清老人朴实、淡然而纯粹的语言,让我的心跳加速、泪眼迷蒙。革命年代不怕死,和平时期不伸手。这才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本色!这才是一名英雄的选择。

张富清同志的生活其实并非一帆风顺。战斗留下的头部创伤一变天就痛,88岁高龄截肢后装上假肢,女儿从小有脑膜炎长期患病在家,贫困县的工作条件也不好。我觉得,他只要亮出军功章、表明战斗英雄的身份,是完全可以名正言顺…

张富清事迹材料(篇6)

张富清对于奉献选择了高调,对于功名选择了低调,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彰显了一名老英雄的英姿,锤炼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党性,不禁让人们肃然起敬。让人们敬佩的,不仅是因为他有着赫赫战功,以及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劲头;更是因为他面对荣誉选择的“深藏”,以及不为利益所扰继续前进的境界。

充分发挥榜样力量,努力在党员干部中形成争先创优、甘愿奉献的浓厚氛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多年来,他从来不向组织要求什么。因为采访时他说,与已牺牲的战友相比,他的功劳与他们相比不算什么,可他还活着,还享受那么多好的待遇,他已经很知足了。在张富清老人眼中,他谦虚说自己不算什么,因为他当时周围的优秀共产党英勇事迹深深影响着他,就应该这样。在我们眼中,他的先进事迹令我们敬佩,我们不仅要努力宣传优秀共产党员榜样,也要争当榜样,影响更多的'人成为榜样。

功名源于担当和奋斗,“深藏”更显初心之炽烈。正如张富清的日记中所写“勋章箱底压,子女犹未白。整天一脸笑,只知是老兵。”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因为他一直都认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没什么特别,所以,从来没有居功自傲,从来都不会给组织添麻烦。“功名”记录其担当之勇毅、奋斗之艰辛,“深藏”更凸显其精神之伟大、境界之高远。

敢担当冲锋在前,践初心一以贯之。“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行胜于言,张富清一次次挺身而出的行动,践行了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的初心。不因为战场上的烽火四起而选择丝毫退缩,不因为工作条件的艰苦而挑肥拣瘦,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冲锋陷阵中,在砥砺奋斗中,在勇毅笃行中,不断擦拭初心,不断锤炼党性,树起了精神标杆。

回归本色最动人。深藏功与名60载,不仅以一名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也近乎“苛刻”的要求自己家人,如在精简退职时,首先动员自己妻子离职;在大儿子遇到去恩施市工作机会是,却让其放弃机会,下乡当知青。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都应该向张富清精袖学习,学习他中诚干党、失志奉献的政治品格,不畏艰险、勇干牺牲的战斗精神,淡泊名利深藏功名的高尚情操。

张富清事迹材料(篇7)

不久前,在国家开展的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中,老英雄张富清舍我其谁、勇于担当的感人故事引发社会各界热烈反响。

舍我其谁的满腔热忱,是他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写照。解放战争中,他奋勇杀敌,于九死一生中立下赫赫战功。面对“你为什么不怕死”的疑问,他坦然作答:“有了坚定的信念,就不怕死”;转业到地方,珍藏好用生命换来的军功章,他动员新婚妻子选择最偏远的山区、做最艰苦的工作,他曾说“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从粮食局到三胡区、卯洞公社再到外贸局、建设银行……几十年来,每到一地,他便带领当地人民群众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将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期望变成一个又一个现实。从军队到地方,从转业到离休,张富清的岗位在变、工作在变、身份在变,但他对党和国家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始终没变。

勇于担当的英雄气魄,让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写就不平凡的人生。自然灾害时期,党和国家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全面精简机构人员,张富清率先动员妻子,辞去公职,从供销社下岗;得知大儿子有机会招工到恩施市一家国企,为了不照顾亲属,他动员儿子放弃招工,下放林场;眼部手术时,他放弃享受离休干部待遇,坚持不用高档晶体,只为给国家“节约一点是一点”;左腿截肢,为了不给组织添麻烦,为了让子女“安心为党和人民工作”,他装上假肢,顽强地站了起来……这位从枪林弹雨中拼杀出来的英雄,一不怕死,二不怕苦,只怕占公家便宜、脱离群众;这位走到哪里奉献到哪里的党员干部,不怕冲锋陷阵、不怕艰难坎坷,就怕党的事业干不好、党的形象受损害。个人干净、勇于担当,坦坦荡荡,踏踏实实,几十年来,他这么要求着自己,也这么要求着家人。

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像张富清这样“只问为民耕耘,不求自己收获”的干事者,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不断前进,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学习张富清,我们要把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铭刻于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勇担重任,不断夺取新的伟大胜利!

43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