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

| 福萍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要振兴,就要寻根于农业、扎根于农村、生根于农民,多维度提升农村发展的综合实力。我们要以更昂扬的姿态,聚焦粮食生产、产业发展和系统推进,点面结合,绘就乡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

聚焦粮食生产,保障粮食生产基础性地位。粮食安,天下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要稳定粮食产能,端牢“中国饭碗”,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农业供给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要做好科技融合,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子库建设,确保种源安全,积极有序开展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

聚焦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对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实施仍需要保持一鼓作气的状态,决不能歇歇脚、松口气。要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狠抓“增收致富”与“防止返贫”,以产业兴旺为重点,以特色为支撑,结合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资源和种养习惯,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既巩固现有的产业,又拓宽新的产业,不断把产业做大做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巩固基本兜底保障线,实行防返贫动态监测常态化,筑牢防止返贫的坚实堤坝,精准做到防止返贫。

聚焦系统推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全方位的振兴。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要有系统思维、着眼全局,注重环境整治,降碳减污,美化绿化,持续打造青山绿水的农村环境;要做到物质、精神同步富有,积极引导农民讲文明,树新风,大力推进农村地区移风易俗、摒弃陈规陋习,开展多样化的农村娱乐活动,丰富农民业余生活;要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水、路、电、网等多维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一盘棋,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篇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发扬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越要坚持到最后。我们紧握“青春之锤”“初心之锤”“实干之锤”,始终保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奋力写好乡村振兴后半篇文章。

紧握“青春之锤”,凿出“不偏不倚”的“信念渠”。20世纪60年代,为早日实现林县人民萦绕千年的吃水梦,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经过1年5个月的奋战,凿通616米的青年洞。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青年洞闪耀着信念坚定、无私奉献、实干奋进的精神,是前行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广大基层干部只有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与党的前行方向保持一致性,传承弘扬无私奉献精神,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奋勇前行的方向,才能不断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紧握“初心之锤”,凿出“不离不弃”的“为民渠”。红旗渠是10万林县英雄儿女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靠人一锤一钎建成的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人民谋福祉,提升基层农村生活的幸福。想要答好乡村振兴这张“考卷”,广大基层干部要根植为民情怀,时刻保持拼搏的姿态,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方能在乡村振兴的事业上“行稳致远”。

紧握“实干之锤”,凿出“不等不靠”的“奋斗渠”。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战胜种种困难,在万仞壁立的太行山上开山凿渠,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色和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幸福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要靠艰苦奋斗来创造。广大基层干部要从红旗渠精神中,追寻自力更生的精神,不断锤炼“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过硬本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带领群众一起向着富足幸福的生活而努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篇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为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责任体系、推动建立强有力的乡村振兴推进机制和加快形成全党全社会合力促振兴的工作格局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从脱贫攻坚宣告胜利,到乡村振兴风帆正扬,在这片希望的大地上,正如火如荼地绘就一幅生机盎然的新画卷。

握党的领导核心之“笔”,勾勒乡村振兴“轮廓”。“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基层党组织是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实践证明,要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必须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现实中,一些乡村发展滞后,往往与基层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作风优势未能有效发挥密切相关。通过持续推行“过硬支部+标准化建设”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强化实施基层党组织分类推进整体提升“重点攻坚”行动,深化“红色头雁”工程抓实抓细基层党组织书记的选拔培育,切实提升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力。

研特色产业之“墨”,填充乡村振兴“底色”。“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突出强调了产业发展与强村富民的必然联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促进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乡村特色产业抓什么、怎么抓,因地制宜是关键,需要从实际出发,做好“特”字文章。立足特色资源优势,培育不同层次类型的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创建特色产业链共富党建联盟,开展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带动全产业链条融合发展。

展基层治理之“纸”,绘就乡村振兴“画卷”。“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作为基层党组织应主动扛起政治责任,激发乡村治理的向心力。通过构建“镇街—村—网格—巷—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架构,完善信息联通、事件联商、问题联治、服务联抓、考核联动、平安联建“六联”管理机制,探索“党建+契约+信用”“党员联四邻”“街巷长负责制”“码上连心”智慧化治理等多种治理模式,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绘就乡村振兴“同心圆”。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也是党在农村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坚持党的领导、强化产业支撑、提升基层治理,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引擎”,向未来,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变成新时代农村的现实风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篇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指出,“构建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巩固提升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做人民满意的“答卷人”,练就“下笔如有神”的硬本领,起好“凤头”、充实“猪肚”、强化“豹尾”,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担当与能力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起好“凤头”,坚守初心、明确方向“不跑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关注国家方针政策,聚焦重大问题,坚守为民服务初心,将乡村振兴责任制落到实处。懂农业,让“农业强”成色更足,自觉学习农业相关知识,夯实农业基础本领,加强与“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的联系,助力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爱农村,让“农村美”特色更浓,深入贯彻“两山理论”,因地制宜探索绿色发展模式,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爱农民,让“农民富”底色更亮,关注农民诉求,充分发挥种植大户、致富能手等群体的积极作用,提供学习、培训和交流机会,构筑立体发展格局,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充实“猪肚”,科学规划、合理论证“扣紧题”。可持续发展还需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方能稳操胜券。规划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高标准建设的基础,也是答好乡村振兴这一大课题的关键所在。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学习其精神,秉承其要求,深刻领悟其内涵及实质,将其作为“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行动指南和方法步骤,严格对照此方针开展各项工作。紧紧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方面要求,聚焦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专业人才素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加强生态环保力度、强化基层党建等实际任务,帮助乡村实现全面振兴。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方案,因地制宜做好现状综合分析、村庄发展定位、村域国土空间管控与规划、产业发展引导、村庄整治行动、历史文化保护、居民点建设等若干规划,让乡村振兴有规可循。

强化“豹尾”,扎实推进、落地见效“破难题”。“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好办法需践行,好项目要落地,有了好想法还需有好做法,有了不俗“开篇”和科学规划后,最重要的是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抓好具体任务落实上下功夫,细化责任分工,严格按照建设内容、建设标准、资金安排、实施进度等有关规定推动建设,确保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村级工程项目建设任务;常态化上门入户走访群众,倾听群众诉求意见,及时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在发展成效“回头看”上下功夫,详细梳理已完成的工作并建立工作台账,及时消化、解决、整改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紧密联系人民群众,加强与帮扶工作队的沟通,定期向上汇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通过“回头看”巩固发展成效,实现“认识再提升、责任再明确、工作再发力、作风再转变”,确保各项工作形成闭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篇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指出推动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广大党员干部要紧紧围绕聚集人才、培育人才、善用人才,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各领域人才扎根基层土壤、奉献乡村事业,推动人才在学习中提升、在实践中成长,为乡村振兴赋能增力。

以“筑巢引凤”为笔,绘出“求贤若渴”的乡风。巨海纳百川,麟阁多才贤。乡村人才招引工作,是推动人才振兴的活力源泉和不竭动力,应坚持按需引才、精准引才,深入种植养殖、乡村治理、公共服务、产业经营等乡村振兴工作前沿,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更大的力度摸排走访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招引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人才,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立足本地实际,紧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多元化引才的政策措施,延伸人才引进工作触角,拓宽发现人才渠道,做到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实现电子商务、休闲旅游、品牌营销等各领域人才的精准回引,为乡村振兴注入磅礴力量。

以“千锤百炼”为墨,绘出“提才增干”的沃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不能一引了事,培得出、育得好方为“活水之源” ,要鲜明人才流向基层、育在基层、服务基层工作导向,将乡村振兴人才培训纳入地方年度培训计划,制定乡村人才专项培育计划,优化乡村培训课程,无缝隙全方位地为乡村人才提供技术服务,不断提升乡村人才专业技能水平,增强聚焦难点、解决难题的硬实力。以乡村振兴人才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培训资源,完善培养体系,分批分类强化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乡村人才的培训教育,把懂行、在行、内行的人才放在急难险重一线,在风吹浪打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不断砥砺人才无惧困难的勇气、越挫越勇的品质、善作善成的本领。

以“知人善用”为纸,绘出“才尽其用”的舞台。长材靡入用,大厦失巨楹。用好人才是“广聚天下英才”的最终目的,当树牢实干为先的鲜明导向,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氛围,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让“吃苦”者“吃香”、“埋头”者“出头”、“实干”者“实惠”,有效激励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担当作为、建功立业。聚力乡村振兴,既需要创新型人才、管理型人才,也需要能工巧匠、乡土艺术家,要坚持“以事择人”,提高乡村人才个人能力优势与本地发展实际的匹配度,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用其所长、拓其所能,让人才在乡村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形成“乡村爱人才,人才爱乡村”的生动景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篇6)

为响应我国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近日,由_学院组织的“乡村振兴路,青年逐梦旅”志愿活动在焦作市李万乡北睢村正式拉开序幕。我们对所在乡村开展暑期支教活动,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为志愿者团队的一员,此次暑期实践活动也让我收获颇丰。

我们仍记得第一次踏进教室里的情景,到达目的地后,一群五年级的孩子,端端正正地坐在位子上,一张张稚嫩的脸上带着惊喜与好奇。看着孩子们纯真而清澈的眼睛,我们也迫切地期待着和他们相处。在课上,我们认真地为孩子们讲解的知识,为了避免孩子上课走神,我们也会时不时穿插一些相联系的趣事和益智游戏来增强我们与学生的互动,培养孩子们的兴趣,这样才能寓教于乐,寓学于趣,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课下,小朋友们时常围在我们身边缠着我们讲大学校园里的故事,小孩子的心里总是有着无限的好奇和憧憬,一个小男孩特别坚定的说:“老师,我一定会好好学习,长大了要去北京上最好的大学!”是啊,少年强则国强,播下种子才能收获果实,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孩子,一种绵长的幸福感在我心中流淌。在新的时代背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都与教育息息相关,各领域和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重在教育。作为大学生,我深知实现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之间,而是需要一代代有能力和有知识的青年为乡村注入新鲜的血液,为乡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而我愿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虽然满腔热情,但由于经验不足,在支教过程中,我们也曾遇到过困难。我们备课不够充分,教学计划不完善,使得教学效果未达预期。幸运的是,退休的老教师们都耐心的为我们提供经验,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在我们快结束的时候,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老教师们把我们召集在一起,告诉我们一些让我到现在仍然记忆犹新的话,他们说:“你们刚刚来这里的时候,虽然经验不足但是你们认真的态度让我非常的感动,你们的认真负责和对待孩子们的耐心,使孩子们非常喜欢你们,有一些孩子私下里找我们说不想让你们离开,想让你们一直教他们,你们这些大学生好样的”。在李万乡北睢村的支教活动结束了,但是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结束,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以后的我一定更加积极的充盈我的知识,有能力帮助那些自己可以帮助的孩子们。这次支教经历也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全新的理解,每个看似平凡的岗位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与不易。对教师来说,想要讲好一堂课,从知识点的讲解到课堂互动安排,课后的巩固复习,每一步都需要足够的认真与细致。如果说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那么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作为一名师范院校的学生,我深感自己肩上责任与使命的重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当代青年正生逢最伟大的时代,该勇担重任,志存高远,积极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奋斗中释放出具有时代价值的青春激情。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努力学好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自己所学专业特长,带动乡村与时俱进,为乡村振兴建设新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做贡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心得体会(篇7)

经过这次培训,我对如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有了深入的学习和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__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我们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书写新历史、创造新未来、铸就新辉煌,真正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紧紧扭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做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大文章。基层党建这一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因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更是如此。必须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作用,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农村千家万户,关乎农民切身利益,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积极主动作为,按照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推动各项措施落地生根,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活力,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强保证和有力支撑。

做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大文章,关键是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干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各项部署落到实处。目前,基层党组织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两委”班子不团结、村集体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我们将定期对基层党组织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工作台账集中进行整治,建立定期滚动倒排机制,对工作推进中新发现的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及时纳入整顿。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化“四强”过硬支部建设,深化基层党组织评星定级和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管理考核、监督约束,待遇保障、政策激励“五位一体”的激发式村干部管理体系,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助力全面乡村振兴。

要以服务乡村振兴为导向,从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制订并实施培训计划,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村级后备力量人才库,下一步计划对现有村班子成员和村级后备人才进行有针对性得培训教育,旨在打造一支善谋发展、善带致富、善待百姓的农村村干部队伍。

抓好党的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要在转变作风上来一场革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打赢乡村振兴这场硬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敢抓敢干、勇于担当的精神,加大调研力度,善于学习思考,改进工作方法,深入开展农村干部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对各项工作任务中落实不力的干部及时进行谈心谈话,让崇尚实干、狠抓落实在齐鲁大地蔚然成风,以苦干实干业绩诠释对党的忠诚。

抓好党的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要着力解决履行“两个责任”不到位问题。要强化组织监督职能,对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线索进行认真查处,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推动从严治党走向严紧硬。强化警示教育,通过让村两委成员观看警示教育片、定期对主职干部进行警示教育谈话、聘请县纪委人员上警示教育课、党员会上观看警示教育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开展警示教育。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围绕扫黑除恶、清产核资、脱贫攻坚等工作,加强对村级工作的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障。

7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