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 康华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篇1)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黑色金属只有三种:铁、锰、铬。

6、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

(1)金属元素、

(2)非金属元素、

(3)稀有气体元素。

7,铁的氧化物有三种,其化学式为

(1)FeO、

(2)Fe2O3、

(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个

(1)均一性;

(2)稳定性;

(3)混合物。

9、化学方程式有三个意义:

(1)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

(2)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问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数比;

(3)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方程式有两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10、生铁一般分为三种:白口铁、灰口铁、球墨铸铁。

11、碳素钢可分为三种:高碳钢、中碳钢、低碳钢。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

(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

(2)磁铁矿(Fe3O4);

(3)菱铁矿(FeCO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

(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篇2)

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坚硬的碳酸钙。将氢氧化钙、粘土和沙子混合,用来作建筑材料,就是利用氢氧化钙的这一性质。

②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潮解(物理变化),同时还会发生下列反应:2NaOH+CO2====Na2CO3+H2O(化学变化)。所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

Ca(OH)2+CO2====CaCO3↓+H2O,2NaOH+CO2====Na2CO3+H2O,这两个反应都是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都生成水.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SO2==Na2SO3+H2O (Na2SO3化学名称:亚硫酸钠)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篇3)

氧化物的性质:

①有四种碱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碱,其他的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Na2O+H2O=2NaOH

CaO+H2O=Ca(OH)2

K2O+H2O=2KOH

BaO+H2O=Ba(OH)2

②酸性氧化物: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化合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2 +H2O=H2CO3

SO2 +H2O=H2SO3

SO3 +H2O=H2SO4

盐酸和硫酸用途:硫酸和盐酸可除去金属表面的锈,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盐酸(氢氯酸,HCl气体的水溶液,无色液体)浓盐酸有挥发性,会挥发出HCl

硫酸(H2SO4)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气体的干燥剂

浓硫酸的稀释:稀释浓硫酸时,必须把浓硫酸沿着容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盐酸(或氯化物)和硫酸(硫酸盐)的`不同方法:最好用可溶性钡的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硫酸(硫酸盐),无现象的是盐酸不可以用硝酸银溶液,因硝酸银跟硫酸反应有硫酸银白色沉淀生成。

硝酸(HNO3)有酸的通性,但跟金属反应不生成氢气

磷酸H3PO4

氢氧化钠(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化学式:NaOH)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热,有吸水性,易潮解氢氧化钠易潮解,称量时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烧杯、表面皿)里称量。 NaOH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又会跟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必须密封保存用途:作中性或碱性气体的干燥剂,不可以干燥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氯化氢,可干燥H2、O2、N2、CO、NH3 、CH4等;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等工业化学性质:(KOH的化学性质跟NaOH相同)

①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分别通入氢氧化钠溶液里(无明显现象)

CO2 +2NaOH=Na2CO3 +H2O

SO2 +2NaOH=Na2SO3+H2O

SO3 +2NaOH=Na2SO4 +H2O

②硫酸和硝酸分别跟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无明显现象)

③氢氧化钠跟盐反应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溶液的现象和方程式:

现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6NaOH +Fe2(SO4)3=3Na2SO4 +2Fe(OH)3↓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铜、硫酸铜、硝酸铜溶液的现象和方程式

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

2NaOH CuSO4=Na2SO4 +Cu(OH)2↓

氢氧化钠溶液跟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铝溶液的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方程式:

2NaOH+MgSO4=Na2SO4 +Mg(OH)2↓

氢氧化钙(俗名:消石灰、熟石灰化学式Ca(OH)2)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用生石灰跟水反应制得。用途:与硫酸铜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可用来降低土壤酸性,制建筑业的三合土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不同点: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钾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氢氧化钠则无沉淀生成。

CO2 +Ca(OH)2=CaCO3↓ +H2O

Na2CO3 +Ca(OH)2 =CaCO3↓ +2NaOH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篇4)

——选择题在考试中是容易失分的点也是容易得分的带你,大家多加练习总结答题方法,下面老师整理的选择题提高训练及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详情请看

选择题提高训练

1. 在SO3 + H2O == H2SO4 反应中,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

A.分子总数 B.元素种类 C.各元素化合价 D.原子种类

2.关于“3CO2”的'含义叙述正确的是

①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 ②表示三个碳原子和六个氧原子

③表示三个二氧化碳分子 ④表示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分子构成

⑤相对分子质量为132 ⑥碳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为3∶8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③⑥ D.②⑥

3.某化学反应可以用X+Y→M+R表示。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中 初中学习方法,正确的是

A.若X是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若Y 为金属,则该反应一定生成氢气

C.若X为紫红色金属,则该反应在常温下进行时一定生成蓝色溶液

D.若X和Y的质量之和为10 g,则生成M和R的质量之和一定是10 g

4.原煤(含硫元素)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会生成CO、CO2 和SO2。若测得CO、CO2、和SO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SO2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A.10% B.30% C.50% D.70%

答案 ACCB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篇5)

1.实验时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固体药品用药匙取用,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密度大的金属不能竖直放入容器。

3.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要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对准手心,瓶口与试管口挨紧。 用完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4.试管:可用作反应器,可收集少量气体,可直接加热。盛放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试管与桌面成45°角;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

5.烧杯:溶解物质配制溶液用,可用作反应器,可加热,加热时要下垫石棉网。

6.平底烧瓶:用作固体和液体之间的反应器,可加热,要下垫石棉网。

7.酒精灯:熄灭时要用盖灭,不可用嘴吹灭,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另一只酒精灯。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用外焰。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可用于加热但必须在下面垫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水槽、量筒、集气瓶

8.量筒: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使用时应尽量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不能作反应器,不能溶解物质,不能加热读数时,量筒平放,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数比实际值小,俯视读数比实际值大

9.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可准确到0.1克。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要用镊子夹取。药品 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易潮解的药品(氢氧化钠)必须放在玻璃器皿(烧杯、表面皿)里。

10.胶头滴管:滴液时应竖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里。吸满液体的滴管不能倒置。

1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12.过滤:分离没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的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过滤时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的边缘,

漏斗内液 体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

玻璃棒的末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下端紧靠接收的烧杯。

13.粗盐提纯实验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漏斗、量筒、酒精灯、铁架台、

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1.溶解 2.过滤 3.蒸发 4.称量并计算粗盐的产率

14.浓酸、浓碱有腐蚀性,必须小心。不慎将酸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碱溶液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 涂上硼酸溶液。浓硫酸沾在衣物或皮肤上,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再用水冲洗。 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

15.洗涤玻璃仪器:玻璃仪器附有不溶的碱性氧化物、碱、碳酸盐,可用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油脂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16.连接仪器:连接玻璃管和橡皮塞或胶皮管时,先用水润湿,再小心用力转动插入。给试管、玻璃容器盖橡皮塞时,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使劲塞进去。

17.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18.蒸发: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动,了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加热过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要放在石棉网上。

19.物质的鉴别:

①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 各气体的性质:

氢气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

CO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甲烷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既有水又有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先用燃着的木条: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是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是二氧化碳。

能燃烧的气体是氢气、甲烷、一氧化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篇6)

1、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②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④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2、金属+酸→盐+H2↑中:

①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②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③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3、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水银不是银是汞;铅笔不是铅是石墨

纯碱不是碱是盐(碳酸钠);塑钢不是钢是塑料。

4、物质的检验

(1)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3)CO32-或HCO3-的检验。

将少量的盐酸或硝酸倒入盛有少量待测物的试管中,如果有无色气体放出,将此气体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果石灰水变浑,则证明原待测物中CO32-或HCO3-的存在。

(4)铵盐(NH4+):

用浓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5、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

①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②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③在金属+酸→盐+H2↑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6、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①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②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③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④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7、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①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②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③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8、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①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②同一族中的元素核外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从上至下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9、原子结构知识中的八种决定关系:

①质子数决定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

②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③质子数、中子数决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因为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④电子能量的高低决定电子运动区域距离原子核的远近

因为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远的能量越高。

⑤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类别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金属,>或=4为非金属,=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稀有气体元素。

⑥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因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4为失电子,>或=4为得电子,=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2)为稳定。

⑦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失电子后元素显正价,得电子后元素显负价,化合价数值=得失电子数

⑧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原子失电子后为阳离子,得电子后为阴离子,电荷数=得失电子数

10、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

①使用托盘天平ナ褂猛信烫炱绞保首先要调节平衡。调节平衡时,先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然后转动平衡螺母到达平衡。

②加热ナ褂檬怨芑蛏掌扛药品加热时,先预热,然后集中加热。

③制取气体ブ迫∑体时,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药品。

④固体和液体的混合ス烫逡禾逑嗷セ旌匣蚍从κ保要先加入固体,然后加入液体。

⑤试验可燃性气体ピ谑匝榍馄等的可燃性时,要先检验氢气等气体的纯度,然后试验其可燃性等性质。

⑥氧化还原反应ビ没乖性的气体(如H2、CO)还原氧化铜等固体物质时,一般需要加热。实验时,要先通一会儿气体,然后再加热。实验完毕,继续通氢气,先移去酒精灯直到试管冷却,然后再移去导气管。

⑦稀释浓硫酸ハ∈团硫酸时,先往烧杯里加入蒸馏水,然后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冷却后装瓶。

⑧分离混合物ビ弥亟峋У姆椒ǚ掷胧逞魏拖跛峒氐幕旌衔铮当食盐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加热蒸发饱和溶液,析出食盐晶体,过滤,然后再冷却母液析出硝酸钾晶体;当硝酸钾占相当多量时,可以先冷却热饱和溶液,析出硝酸钾晶体,过滤,然后再蒸发母液,析出食盐晶体。

⑨中和滴定ピ谧鲋泻偷味ǖ氖笛槭保待测溶液一般选用碱溶液,应先向待测溶液中加入酚酞试剂,使之显红色,然后逐滴加入酸溶液,搅拌,直至红色恰好退去。

⑩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コ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浓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然后接着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⑾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ピ诩煅榛旌掀体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时,应把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干燥管,然后再通过盛有石灰水的洗气瓶。

⑿金属和盐溶液的置换反应セ旌先芤河胍恢纸鹗舴⑸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金属混合物与一种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也是“先远”“后近”。

11、反应中的一些规律:

①跟盐酸反应产生能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一定是CO32-(也可能为HCO3-离子,但一般不予以考虑)凡碳酸盐与酸都能反应产生CO2气体

②跟碱反应能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的,一定为NH4+(即为铵盐)。

●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只有NH3(NH3+H2O=NH3·H2O)

③可溶性的碳酸盐加热不能分解,只有不溶性碳酸盐受热才能分解。CaCO3=CaO+CO2↑

酸式碳酸盐也不稳定,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12、实验中的规律:

①凡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都选用高锰酸钾制O2装置(固固加热型);

凡用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加热制气体的都选用双氧水制O2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②凡是给试管固体加热,都要先预热,试管口都应略向下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④凡是制气体实验时,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导管应露出橡皮塞1-2ml,铁夹应夹在距管口1/3处。

⑤凡是用长颈漏斗制气体实验时,长颈漏斗的末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时,一定先要检验它的纯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气体做实验时,最后一定要处理尾气。

⑧凡是使用还原性气体还原金属氧化物时,一定是“一通、二点、三灭、四停”

13、实验基本操作中的数据:

1、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但酒精量不得超过灯身容积的

2、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还应注意液体体积不宜超过试管容积的。加热时试管宜倾斜,约与台面成角。

3、用试管盛装固体加热时,铁夹应夹在距管口的处。

4、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克。

5、用蒸发皿盛装液体时,其液体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6、如果不慎将酸溶液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

7、在实验时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8、使用试管夹时,应该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固定在离试管口的处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篇7)

盐的化学性质:

盐与金属反应生成另 一种金属和另 一种盐;如Zn+CuSO4==ZnSO4+Cu。

盐和酸反应生成 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酸;如:BaCl2+H2SO4==BaSO4↓+2HCl。

盐和碱反应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 种碱;如:CuSO4+2NaOH==Cu(OH)2↓+Na2SO4。

盐和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如:NaCl+AgNO3==AgCl↓ +NaNO3。

盐的复分解反应

定义: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如NaOH+HCl==NaCl+H2O。

发生的.条件: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反应,只有当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水或气体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能发生。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篇8)

——下面是老师介绍的初中化学与氧有关反应的方程式大全以及方程式反应现象。

与氧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Mg+O2点燃====2MgO 现象: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放出耀眼的.白光

S+O2 点燃====SO2 现象:空气中是淡蓝色的火焰;纯氧中是蓝紫色的火焰;同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O2点燃====CO2 现象:生成能够让纯净的石灰水浑浊的气体

2C+O2点燃====2CO 现象:燃烧现象外,其他现象不明显

4P+5O2点燃====2P2O5 现象::生成白烟

3Fe+2O2点燃====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2H2+O2点燃====2H2O 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2H2O2MnO2====2H2O+O2↑ 现象: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气泡

2HgO△====2Hg+O2↑ 现象:生成银白色的液体金属

2KClO3MnO2====2KCl+3O2↑ 现象:生成能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2KMnO4△====K2MnO4+MnO2+O2↑ 现象:同上,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篇9)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3、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4、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5、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篇10)

——下面是关于初三化学元素的,同学们认真学习。

元素的概念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学习元素概念请注意如下几点:

(1)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一种元素区别于另一种元素的关键在于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 中考,或者说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一定相同,而中子数和电子数可能不同;

(3)原子和元素的比较

原子

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特征:表示具体的粒子,也表示种类。既有微观和数量含义,也有宏观含义表示种类,不是针对具体的某个粒子而言。只具有宏观含义

元素

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特征:表示种类,不是针对具体的'某个粒子而言。只具有宏观含义。

通过上面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对元素的知识点能很好的掌握,并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篇11)

一.使用仪器的使用和识别

主要包括试管、试管夹、烧杯、烧瓶、锥形瓶、集气瓶、滴瓶、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蒸发皿、水槽、量筒、胶头滴管、药匙、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玻璃棒

二.化学实验简单操作

固体和液体的取用、量筒的使用、玻璃仪器的洗涤、物质的称量、酒精灯的特点和使用

三.气体的制备、收集和检验

(1)气体发生装置(固体混和加热型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型);

(2)气体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向上排气法、向下排气法);

(3)根据气体各自的`性质进行检验;

(4)实验装置合理连接,实验合理操作。

四.物质的分离

物理方法(1)溶解(2)过滤(3)蒸发

(4)冷却结晶

化学方法(1)沉淀法(2)气体法

五.物质的鉴别

(1)盐酸、硫酸的鉴别

(2)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鉴别

(3)碳酸根的鉴别

(4)酸、碱的鉴别

六.溶液

该重要考点分值为(2-4)分,近两年考题中该考点以考核学生的能力为主,在思维和分析能力上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理解运用。但在该考点的计算上的要求不是很高,基本上都是简单的计算。主要掌握溶液的概念、固体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溶液的配制、氯气消毒和明矾净水。

七.元素及其和化合物

元素及其和化合物主要内容有空气、水、氧、氢、碳、常用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是化学学科中考(微博)的重要考点,该考点知识点多,内容广泛,分值也比较多,每年必考。它无论是在填空题、选择题,还是在实验题、计算题都可涉及到。要善于捕捉有用的信息,学会分类归纳,做到系统掌握,合理、灵活、综合的运用。例如:单质碳、氢气和一氧化碳,系统的记忆,它们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碳、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现象都是使黑色粉末变红;借助化学方程式,牢记物质的化学性质及现象等,这样有助于在该考点上获取高分。

八.化学计算

化学计算主要包括化学式的计算、化合价的计算、溶液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实验计算。近两年化学计算占总分的比率不高,计算难度降低,计算题都比较容易。同学们只要掌握好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通常情况下,决不会因为计算而难倒大家的。计算是容易得分的。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篇12)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化学的学习方法及技巧

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

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课前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初中化学内容比较多,知识比较零散,老师在讲课时,着重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因此大家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复习,掌握重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上课时“走神”。不过在记笔记时,要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逐渐的培养对化学的兴趣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兴趣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为了高效地学习化学,学生要努力培养对化学的`“好感”。首先,对化学课堂中的实验课,一定要认真看、认真学习,课下勤于思考,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还可以主动搜集一些与课本相关的化学小故事,通过这些方式逐渐建立起对化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水的净化》这部分内容时,课本中涉及了一个自制简易净水器的小实验,学生完全可以在家制作这个小装置:找一个空饮料瓶,瓶口用一个单孔胶塞塞住,然后将瓶子倒立过来,瓶子里放一些纱布、活性炭等,制作好后测试它的净化效果。通过动手制作这样一个小装置,学生既能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神奇之处,还能为自己做好这样一个装置而感受到满满的成就感。

要有自己的错题本。把自己在平时作业或考试中遇到的一些重要的错题记录下来,可以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笔,黑色记录题目,蓝色记录解题过程,红色记录解题关键点。

除此之外,化学方程式也是化学科目的一个重点,我们需要看看记住化学方程式的原理及其相关实验。

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物质

A、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B、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篇13)

1、化学计算

化学式子要配平,必须纯量代方程,单位上下要统一,左右倍数要相等。

质量单位若用克,标况气体对应升,遇到两个已知量,应照不足来进行。

含量损失与产量,乘除多少应分清。

2、气体制备

气体制备首至尾,操作步骤各有位,发生装置位于头,洗涤装置紧随后,除杂装置分干湿,干燥装置把水留;

集气要分气和水,性质实验分先后,有毒气体必除尽,吸气试剂选对头。

有时装置少几个,基本顺序不可丢,偶尔出现小变化,相对位置仔细求。

3、氢气还原氧化铜

试管被夹向下倾,实验开始先通氢,空气排尽再点灯,冷至室温再停氢

先点灯,会爆炸,先停氢,会氧化,由黑变红即变化,云长脸上笑哈哈。

4、化合价口诀

一价钾钠氟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5、溶解性口诀

钾钠铵盐溶水快①硫酸盐除去钡铅钙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硝酸盐溶液都透明。③口诀中未有皆下沉。

6、120号元素顺序口诀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7、金属活动性口诀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8、制氧气口诀

二氧化锰氯酸钾;混和均匀把热加。制氧装置有特点;底高口低略倾斜。

7、集气口诀

与水作用用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不溶微溶排水法;所得气体纯度大。

10、电解水口诀

正氧体小能助燃;负氢体大能燃烧。

11、化合价口诀

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12、常见根价口诀

一价铵根硝酸根;氢卤酸根氢氧根。高锰酸根氯酸根;高氯酸根醋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氢硫酸根锰酸根。暂记铵根为正价;负三有个磷酸根。

13、化合价口诀二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以二价最常见。

14、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篇14)

初中化学分子与原子知识点一:认识分子

1、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气态液态固态

(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2、分子的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应用分子的观点认识:

(1)纯净物、混合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为混合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2)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水蒸发是发生了物理变化,而水分解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间隔。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改变。水分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子变了,生成的氢分子和氧分子不具有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注意: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组成一定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

初中化学分子与原子知识点二:认识原子

1、原子定义: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3、分子、原子的主要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分子、原子的相互关系:

5、原子的基本性质: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其质量、体积都非常小。

(2)原子同分子一样,也是时刻不停地做高速的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能量越大,运动速度就越快。

(3)原子之间也有一定的间隔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篇15)

一、中考化学:初中化学各阶段易错知识点

1、明明冰和水混合了,偏说它是纯净物。

这是关于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冰和水的混合物,虽然看上去是两种物质,但是水——冰之间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因此在化学上,冰水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2、明明只含是一种元素,偏说它是混合物。

与第一题相反,有时候由同一种元素沟成的物质,反而是混合物,例如:还有石墨和金刚石(均由碳元素构成)、红磷和白磷,等等。

3、明明讲的是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非说氢原子核不含中子。

原子由原子核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这是正确的。

但是有例外,元素周期表中的第1号元素、也是最轻的元素——氢原子的三种同位素中,有一种不含有中子。

4、明明一瓶水是无色透明的,还说它不一定是纯净物。

是否是纯净物,判断的依据是看其中是含有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生活中的水中含有大量金属离子例如镁盐、钙盐、钠离子、钾离子等等,当然属于混合物。有色无色,是否透明,不作为判断纯净物的标志。

5、明明说燃烧是可燃物跟氧发生的反应,又说没有氧气也行。

燃烧,通常情况下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发生的反应。后来扩充了定义为:燃烧是发光、光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所以有些可燃物也可以在氯气、氮气中燃烧,没有氧气也行。

6、明明说爆炸是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造成的,却说锅炉爆炸不是化学变化。

锅炉爆炸,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锅炉中的可燃物质爆炸,属于化学变化;锅炉本身的金属破碎,是物理变化。

7、明明合金“合”的是金属,却说铁和碳也能形成合金。

合金,是一种金属与其他物质熔化在一起形成的混合物。铜和金属锡能形成合金(青铜),铁和非金属也能形成合金(钢)。

8、明明说二氧化碳可以灭火,又说镁着火不能用它来灭。

我们知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这是一般情形,一些活泼金属可以在二氧化碳、氮气这样的惰性气体中燃烧,比如Mg就可以在CO2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单质碳。

9、明明写的是“铅笔”,非说它不是用铅做的。

铅笔是习惯用的名字,中文名字,与金属铅不搭界。

10、明明催化剂的“催”字是加快的意思,却说减慢也算。

催化剂,开始的时候指的是“加快反应速率的物质”,但是后来科学进步了,发现减慢反应速率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就把前者叫做正“催化剂”,后者叫做负“催化剂”,通称还是催化剂。例如核反应的时候就需要减慢反应速率,需要负催化剂(重水)。类似地,经济上也不说减慢增速,而叫做负增长;管理上也不叫惩罚,叫做负激励。

11、明明说是水银,可是偏偏说水银不是银。

水银是汞元素(Hg)的中文习惯称呼,水一样的银,与银不搭界。

12、明明铁生锈不发热,非说它产生了热。

铁生锈,是反应速率非常慢的化学反应,它发热了你也不会感觉到。

13、明明一种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非说它不一定是碱溶液。

根据酸碱性的定义:能够使石蕊溶液变蓝的是碱性溶液,而不一定是碱溶液。最有代表性的是一些钠盐、钾盐、铵盐等,例如醋酸钠、碳酸氢铵等等。

14、明明是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还说不饱和溶液可能更浓。

溶液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密切关系,见教材上的溶解度曲线。以硝酸钾为例,20°时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大约30克,溶液的质量分数大约23%。而在更高温度、例如50°时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可以达到90克,溶液的质量分数可以达到41%。即便不饱和,50°的硝酸钾溶液也可能比20°时候的溶液更浓一些。

15、明明是50毫升水与50毫升酒精倒在一起,非说不到100毫升。

两种液体混合,分子之间会互相“填空”,大小搭配,因此体积可以减小。

16、明明白金更宝贵,还说白金丝毫不含金。

白金,是铂元素(Pt)的俗称,中文意思是“白色的金子”,像金子,当然不含金。

17、明明大家都叫“银粉”,非说它不是银做的。

银粉,是形象的说法,银子一样的粉,是铅粉和铝粉的混合物,与银不搭界。金粉也是如此,是研细的铜粉,同样不含金。

18、明明纯碱就是碱不应怀疑了,偏说纯碱它是盐。

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是生活中的习惯用法。说它是盐,是从化学结构上讲,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组成的是盐,碳酸钠是盐。

19、明明说分子由原子构成,又说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

分子由原子构成,这是正确的。但是世界上有114种元素、几百种原子,最大的原子是钫原子(Fr,半径1.53A),最小的分子是氢分子(H2,半径1。15A)。二者的比较示意图如下。

20、明明KClO3中含氧元素,却说它不是氧化物。

这是源自于“氧化物”的定义: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KClO3由三种元素组成,当然不属于氧化物了。

21、明明书上写着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又说硝酸铵也是盐。

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正确。但是,铵根离子和钠离子有很多相似之处。结构上,铵根离子和钠离子都是一价的阳离子,都含有11个质子、10个电子;化学性质上,钠离子和铵根离子的很多盐都具有良好的可溶性。因此,常常把铵根离子看成是金属离子。铵盐例如硝酸铵、硫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铵等等都算作是盐。

22、明明饱和食盐水已经饱和了,却说它还能溶解硝酸钾。

溶液是否饱和,指的是在特定温度下、针对特定的溶质,不可再溶解了为饱和溶液。因此,食盐水饱和了,还可以溶解硝酸钾,即使食盐和硝酸钾都饱和了,还可以溶解碳酸钠……等等。

23、明明瓶内只含一种元素,还说它不一定是纯净物

还是纯净物的概念,只含同一种物质是纯净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虽然都只含同一种元素,但是含有两种物质,因此不符合纯净物的定义。

24、明明说含碳的化合物是有机物,可是CO、SiC、碳酸盐等等还算是无机物。

有机物的定义:含碳的化合物。有机物的性质:有机物一般熔点较低,受热易分解、容易燃烧,反应比较缓慢,并常伴有副反应发生。

含碳的简单分子(CO、CO2、SiC、碳酸盐等等),或者受热不分解,或者不容易燃烧,参加化学反应都很快,副反应很少,所以不像有机物,就算无机物了。

25、明明5克溶质在95克水中全溶解了,还说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

质量分数的定义:是溶质占溶液的百分比。

如果5克溶质A在95克水中溶解了,而水中原来还有其他溶质,A溶质的质量分数就小于5%。

只有在只有A溶质和水存在、溶解后没有气体生成并放出的时候,A的质量分数就是5%。

二、易错点练习

(下面的说法都有错,一定要注意,红色部分就是错误的)

1、氧气可以燃烧,具有可燃性。

2、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

3、氮气占空气78%,故100g空气中氮气的质量为78g。

4、我们吸入的气体是氧气,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5、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是有水和二氧化碳的生成。

6、红磷或白磷燃烧时生成大量白雾。

7、催化剂都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

8、灭火的方法之一是降低物质的着火点。

9、在双氧水分解反应中只有二氧化锰才能作为反应的催化剂。

10、冰水共存物是混合物,因为冰和水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11、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12、原子构成分子,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13、物质的膨胀现象说明,分子的体积可以变大。

14、任何原子核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15、n个氧原子可表示为On。

16、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也是由氢氧两种原子构成。

17、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18、所谓硬水就是硬度大的水。

19、矿泉水是纯净物,长期饮用对人体有益。

20、某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中,只显一种化合价。

21、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2、agA物质跟bgB物质充分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为(a+b)g。

2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8g酒精和8g水互溶之后总质量为16g。

24、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显的白色烟雾。

25、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26、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熄灭,可推知瓶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27、可用硫酸溶液清洗附有碳酸钙的玻璃仪器。

28、Na2CO3、NaHCO3、NH4HCO3等物质都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29、任何化学式的书写,正价部分(元素或原子团)一定写前面,负价则放在后头。

30、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显-2价,故在H2O2中氧元素也显-2价。

31、涂改液中含有有毒成分二氯甲烷(CH2Cl2),它是由多种原子构成的。

32、合金一定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熔合而成的。

33、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34、任何无色透明的液体一定是纯净物。

35、A溶液的体积为V1L,B溶液的体积为V2L,互溶后体积为(V1+V2)L。

36、降温之后,任何饱和溶液都会析出晶体。

37、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38、ag某物质溶于(100-a)g水中,得到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

39、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

40、中性溶液的pH=0。

41、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如氢氧化铜)一定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一定变红色。

42、复合肥就是多种肥料混和而成的,一定是混合物。

43、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

44、最外层的电子数为8个电子的微粒一定处于稳定结构,且该微粒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45、铁跟盐反应生成铁盐和另外一种金属;它跟酸(盐酸、稀硫酸)起置换反应时也是生成铁盐,同时生成氢气。

如:2Fe+6HCl=2FeCl3+3H2↑。

46、由于锌的活动性比银强,故Zn+2AgCl=ZnCl2+2Ag。

47、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

48、盐一定含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49、酸(碱)液就是酸(碱)性溶液。

50、复分解反应,就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CuSO4+H2O=CuO↓+H2SO4

51、干燥氧气可以选择浓的氢氧化钠溶液。

52、纯碱即碳酸钠,其化学式为NaCO3。

195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