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

| 徐球

先进就是榜样,典型就是丰碑。2023年度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大家了解哪些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年度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推荐7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

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精选篇1

隐身战机歼-20、“神舟”系列飞船、“东风”系列导弹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国之重器,它们的模型都曾在风洞中经受考验,模拟高空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今年已经95岁的俞鸿儒院士,就是将“天空”搬到地面的人,被誉为“中国激波风洞第一人”。但他却告诉《吾家吾国》节目主持人王宁,自己做的工作只是帮了点小忙。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促使俞老甘愿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奉献一生的,是对恩师郭永怀的庄重承诺,是敢为人先的气魄担当,是心中科研报国的坚定信念。

1958年初,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成立激波管组。当时30岁的俞鸿儒担任组长,带领组员着手研究。面对基础技术短缺、科研经费不足的难题,俞鸿儒选择了当时国际上已经弃用的驱动方式——氢氧燃烧驱动,但这种方式极易发生爆炸。在前辈钱学森、郭永怀的鼓励和支持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复试错中,俞鸿儒和团队终于为我国风洞研究“炸”出了一条新路。1958年8月,激波风洞的核心部件,我国第一代激波管研制成功。

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精选篇2

俞鸿儒:气体不得了,一个静电就会爆炸,充气过程中有小灰尘,碰出火花就爆炸,防不胜防,有一次把一个房子都炸掉了。爆炸后钱学森先生、郭永怀先生首先就提出表扬。不弄清楚爆炸原因,就不能更好预防,郭永怀先生要求,绝不能有人受伤。房子炸掉再盖,钱学森先生、郭永怀先生说爆炸了我们负责。很多事,要慢慢摸索。发生爆炸要思考,想通了,最后跟学的理论一致了,而且改正了,确实没有问题了,那才算结束。

1969年,我国第一座大型高超声速风洞——JF-8激波风洞建成,不仅淬炼出一批批的航天重器,也磨炼了俞鸿儒潜心钻研的意志。对于曾目睹家国被毁、立志科研报国的他来说,为国家做事的每分每秒,都弥足珍贵。唯图国强,不图己荣。俞老用自己半个世纪的坚守,向国家交出答卷。

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精选篇3

俞鸿儒投入的更多精力在实验上,期待着有成果的那一天。只是,“风洞”项目研究难度实在太大了,而且成本不低,每次失败的研究背后,都要损失不少金钱。在当时,实验室爆炸都成了常态,好在每次做实验前,相关工作人员都会撤离很远,并未出现伤亡。

面对一次又一次的爆炸,郭永怀不但没有失落,反而给研究人员更多的鼓励,失败乃是成功之母,他已经开始期待成功那一天了。而事实证明,他挑人的眼光非常之好,俞鸿儒经历多次失败实验后总结出了爆炸的原因。他追根溯源的,很快解决了爆炸问题,为研究所挽回不少损失。

“风洞”研究进程虽然很艰难,但并未受到外界影响,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事情。因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国内很多研究项目都被迫告一段落。郭永怀坚信“风洞”项目方向正确,一直在争取资金研究,在他的保护下,项目得以保全,只可惜,后续项目资金还是锐减太多。

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精选篇4

如何快速建立起我们自己的风洞技术平台?俞鸿儒没有紧跟当时的国际潮流,而是选择了更加省钱的办法——氢氧燃烧驱动方式。但这种方式容易发生爆炸,危险程度高。

“有一次把一个房子都炸掉了,爆炸后,郭永怀首先提出表扬。”俞鸿儒回忆道,老师考虑的是房子炸掉了可以再盖,但不弄清楚爆炸原因,就不能更好预防。

在老师的鼓励下,在一次次地试错和复盘后,俞鸿儒带领团队终于在风洞研究方面“炸”开了一条新路。

俞鸿儒上任当年,团队就研制出了中国第一代激波管;四年后,JF-4直通型激波风洞问世;七年后,他们又成功研制出尺寸和参数均达国际水平的大型激波风洞JF-8,而且造价低廉、无人伤亡。

彼时,中国研制的导弹、火箭、人造卫星等重点型号飞行器陆续进入到攻关阶段,亟需大型风洞的检验。俞鸿儒主抓的JF-8激波风洞的建成恰逢其时,为各种试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精选篇5

俞鸿儒院士,1982年出生于江西广丰。1949年至1953年,在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1953年至1956年留校任教。1956年报考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生,师从郭永怀攻读流体力学。

1963年研究生毕业,留在力学研究所工作。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俞鸿儒院士是我国激波管、激波风洞研究及其应用的开拓者之一,长期致力于激波与激波管的理论、实验与应用研究,为我国创建了多种高性能气动实验装置,在高超声速、高焓流动实验研究方面获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为国防和经济建设作出贡献。隐身战机歼-20、“神舟”系列飞船、“东风”系列导弹……这些国之重器横空出世前都曾在风洞中经受考验,模拟高空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俞鸿儒就是将“天空”搬到地面的人,被誉为“中国激波风洞第一人”。

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精选篇6

4月8日晚,“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俞鸿儒院士获颁“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

俞鸿儒院士,空气动力学家。江西广丰人。1953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1956年报考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生,师从郭永怀攻读流体力学。1963年研究生毕业,留在力学研究所工作。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俞鸿儒院士是我国激波管、激波风洞研究及其应用的开拓者之一。长期致力于激波与激波管的理论、实验与应用研究,为我国创建了多种高性能气动实验装置,在高超声速、高焓流动实验研究方面获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为国防和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感动中国俞鸿儒人物事迹精选篇7

如何快速建立起我们自己的风洞技术平台?俞鸿儒没有紧跟当时的国际潮流,而是选择了更加省钱的办法——氢氧燃烧驱动方式。但这种方式容易发生爆炸,危险程度高。

“有一次把一个房子都炸掉了,爆炸后,郭永怀首先提出表扬。”俞鸿儒回忆道,老师考虑的是房子炸掉了可以再盖,但不弄清楚爆炸原因,就不能更好预防。在老师的鼓励下,在一次次地试错和复盘后,俞鸿儒带领团队终于在风洞研究方面“炸”开了一条新路。俞鸿儒上任当年,团队就研制出了中国第一代激波管;四年后,JF-4直通型激波风洞问世;七年后,他们又成功研制出尺寸和参数均达国际水平的大型激波风洞JF-8,而且造价低廉、无人伤亡。

彼时,中国研制的导弹、火箭、人造卫星等重点型号飞行器陆续进入到攻关阶段,亟需大型风洞的检验。俞鸿儒主抓的JF-8激波风洞的建成恰逢其时,为各种试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0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