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大全

| 徐球

感动中国的人物事迹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大家了解哪些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大全(8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大全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大全精选篇1

1956年初,党中央号召“向科学进军”,俞鸿儒报考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研究生。他报考时导师为钱伟长,报到后改为郭永怀指导。1957年3月报到以前,他在清华大学与力学所合办的工程力学研究班当助教,郭永怀讲授流体力学。郭非常重视实验,带领流体力学助教们到北航拜访陆士嘉先生并参观北航气动实验室。

1958年初,力学所成立激波管组,该组由俞鸿儒和陈致英、范良藻三名研究生以及从北大分配来所的张德华、何永年等五人组成,郭永怀指定俞鸿儒为组长。他和同事们研制出国内第一台激波管,并于当年“八一”节送进中南海向党中央献礼。

在力学所,俞鸿儒得以尽情沐浴在名家大师的春风中。钱学森和郭永怀的办公室在一起,俞鸿儒的办公室曾经在二人对面,因此跟钱学森有接触机会,并跟着二人去拜访前辈。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大全精选篇2

作为郭永怀回国后第一批弟子中的一员,俞鸿儒“习得”了一项“技能”——花小钱办大事。在科研生涯中,俞鸿儒一直坚持这种作风。他是一位一生只做一件事情的院士,把全身心都献给了“激波管”研究,践行了当初大学毕业时许下的承诺。

1953年,俞鸿儒在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毕业时的“决心书”中写道:“亲爱的母校:我衷心感谢您4年来的哺育,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候,我向您保证:坚决服从祖国分配,用您教育的科学技术知识,终身不懈地建设伟大的祖国。请您相信:我将用自己的劳动维护您的荣誉并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这封“决心书”表达了俞鸿儒为祖国奉献终身的决定,而这60年来,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承诺。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大全精选篇3

俞鸿儒被誉为“中国激波风洞第一人”,为我国风洞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全世界都认为激波风洞的试验时间只有几毫秒,俞鸿儒却提出,要建高超声速复现激波风洞,并达到100毫秒的试验时间。在俞鸿儒的指导下,力学所建成了JF-12高超声速复现激波风洞。JF12高超声速复现风洞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技术水平在国际上遥遥领先。他的付出与奉献,永远照耀在科学的高峰。

俞鸿儒从同济大学数学系学有所成,走上科研报国之路,他的这种为国为民的精神正是母校同济大学“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价值追求的体现。作为俞鸿儒本科求学之路的起点,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始终坚持育人初心,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栋梁。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大全精选篇4

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和“统计学”两个本科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学院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2020年学院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数学科学学院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建设了全国工科数学教学基地,积极参加教育部创新人才试验区的工作,获得多项国家级和上海市精品课程,以及国家级和上海市教学成果奖,“高等数学”和“金融数学”课程进入了教育部精品共享课程。

数学科学学院既重视对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培养,也重视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在学院全方位指导下,在科研创新文化氛围的感染下,同济学子的竞争潜能被激发,频频亮相各大赛事,拔得头筹。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大全精选篇5

在前辈的鼓励支持下,在一次次的试错和复盘后,俞鸿儒带领团队,终于为我国风洞研究,“炸”出了一条新路

几十年如一日,笃定一个研究方向,坚持做深做透。这让俞鸿儒突破了激波风洞试验时间短的世界级难题

这种坚持的背后,离不开钱学森、郭永怀在科研上的放手,以及中科院尊重科研人员自主性的科研环境

当记者采访时问他,看到东风-5弹道导弹,经过天安门广场主席台时,内心是什么感受?

俞鸿儒说:“我们帮了一点忙,主要工作还是人家做的”。

他今年96岁了,潜心研究风洞技术已经50年。如今,俞老依然提携后辈,他的智慧与谦逊,也点亮了无数新星

在跟大家相处时,俞鸿儒丝毫没有大科学家的架子,即使向青年学者提建议,他也非常客气。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大全精选篇6

20世纪80年代,为了开展高超声速飞行试验,发达国家纷纷筹建大型自由活塞驱动高焓激波风洞。俞鸿儒却颠覆性地提出,用爆轰驱动的方式,来产生高焓实验气流。爆轰驱动的危险性极高,这个想法遭到了一致反对。但俞鸿儒却说,“我不怕反对,没人反对可能是平庸的工作”。他没有放弃,继续心无旁骛地搞研究。

1988年,俞鸿儒在德国完成爆轰驱动的原理性实验,回国后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爆轰驱动方法。1998年,俞鸿儒终于领导建成了国际上第一座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JF-10。

“国家的科学事业需要我们来做铺路石”这是导师郭永怀对俞鸿儒的教导。俞鸿儒也像当年的导师一样,成为下一代年轻人的引路人。在他的指导下,2012年,我国建成了国际首座复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的超大型激波风洞JF-12,实现了从“模拟”到“复现”的跨越,为我国航空航天重大任务研制提供了关键支撑。当JF-12风洞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时,俞鸿儒却坚持将自己的名字写在最后一位。“工作要一代一代接下去,年轻人做完有成就感,有威望和威信,工作就好开展了”“人的时间有限,谁也不能干一辈子,这个工作没人接手可不行”。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大全精选篇7

俞鸿儒认为,当时自己之所以能被导师选中,可能是因为他特殊的教育背景。“我念过两个大学,念过数学系又念过机械系,在化工系、水利系都教过课,是个万金油。”传奇的求学经历,还得从俞鸿儒孩提时代说起。1928年6月,俞鸿儒生于文风蔚然的上饶广丰。儿时的俞鸿儒安静沉稳,聪颖过人。父亲深知落后带来苦难,要求他好好读书,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自那时起,读书自强的种子,种进了小鸿儒的心里。战争年代,动荡的时局并没有阻挡俞鸿儒求学的脚步。

1946年高中毕业后,他考取同济大学数学系。大学时代的俞鸿儒一边发奋读书,一边投身社会运动,参加罢课游行,积极追求进步。为建设发展东北工业基地,1949年,党中央决定创办大连大学。青年时代的俞鸿儒深知工程学科对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毅然决定二次参加高考,并顺利考入大连大学机械工程系。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大全精选篇8

逢人来家拜访,俞鸿儒总会迎到电梯口,等候客人上来。

虽然岁月压低了个头,但他的腰杆依然笔直。看外表,很难想象他已经94岁,心脏放了支架,股骨还做过置换手术。

年纪大了难免念旧。俞鸿儒时常想起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力学所)攻读研究生时,先后跟随的三位导师——钱伟长、郭永怀和林同骥。这三位力学大师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永怀更是“两弹一星”元勋。

俞鸿儒的人生还与另一位“两弹一星”元勋有过交集,那就是力学所的创始人、首任所长钱学森。俞鸿儒的办公室是311,恰好靠近钱学森的办公室,他得以不时给钱学森打个下手,近距离感受大师的言传身教。

1975年,社会上“批林批孔”运动声势浩大。“鸿儒”两字容易招事,钱学森两次建议俞鸿儒改名,连名字都替他想好了——“轰儒”,这样一来,发论文时署名的拼音都不用改,尽显关切之情。

俞鸿儒自认是郭永怀布下的一颗“闲子”。围棋高手对弈,喜欢下几手闲棋冷子,看似无用,却对未来战局影响巨大。

20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