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

| 徐球

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新鲜出炉,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通用8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帮助。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篇1)

俞鸿儒,气体动力学家。1928年6月生于江西省广丰县,1946年考入同济大学,就读于数学系,1949年再次考入大连大学(大连大学,后改为大连工学院,现为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1953年毕业留校任助教。1956年报考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生,师从郭永怀攻读流体力学。1963年研究生毕业,留任力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是我国激波管、激波风洞研究及其应用的开拓者之一。长期致力于激波与激波管的理论、实验与应用研究,为我国创建了多种高性能气动实验装置,在高超声速、高焓流动实验研究方面获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为国防和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今年89岁的俞鸿儒院士是位享誉世界的气体动力学家。他身体力行,几十年来,对待工作和事业始终不改初心、脚踏实地、淡泊名利,勇于探索新途径。

江西上饶广丰风景秀丽,人杰地灵。唐代广丰籍诗人王贞白的名句“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脍炙人口、传诵千古。俞氏作为当地大家族,长居依山傍水的杉溪古镇。此地民风开化,早有先辈远赴东洋,追随孙中山革命。俞氏家族设有公共财产用于赈灾,修桥补路,创办学校。俞父以贩卖烟叶为生,诚信经营,热心帮助乡邻,家境小康。父亲50岁生日时不办生日宴,而是将沿河一段崎岖难行的小径改建成平坦的道路,便利行人通行。他还在家族创办杉江中学时捐资100大洋。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篇2)

作为郭永怀回国后第一批弟子中的一员,俞鸿儒“习得”了一项“技能”——花小钱办大事。在科研生涯中,俞鸿儒一直坚持这种作风。他是一位一生只做一件事情的院士,把全身心都献给了“激波管”研究,践行了当初大学毕业时许下的承诺。

1953年,俞鸿儒在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毕业时的“决心书”中写道:“亲爱的母校:我衷心感谢您4年来的哺育,在这即将离别的时候,我向您保证:坚决服从祖国分配,用您教育的科学技术知识,终身不懈地建设伟大的祖国。请您相信:我将用自己的劳动维护您的荣誉并为党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这封“决心书”表达了俞鸿儒为祖国奉献终身的决定,而这60年来,他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承诺。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篇3)

俞鸿儒, 气体动力学家。1928年6月15日生于江西广丰。1953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机械系。1963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速空气动力学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在国内首先开展激波管研究,建成高性能激波风洞和配套的瞬态测量系统。提出方案并参与实现对激波管流动和有关瞬态测量的关键难点的突破。开创了在航天器研制中广泛应用激波风洞的实践,为中国高超声速流实验开创出一条节省资金的独具特色的新途径,并促进了国内激波管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利用普通激波管产生完整0波的构思,已成功地用于冲击伤试验装置中。提出并采用爆轰驱动新方法建成爆轰驱动激波风洞,为提高实验气流焓值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致力于将气体动力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改善和革新与气体流动有关的生产工艺研究。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篇4)

1958年,在郭永怀的鼓励与支持下,俞鸿儒提出研究氢氧燃烧驱动激波管。起初,由于尚未摸清事故原因,实验过程中多次发生事故,最严重的一次,整个临时搭建的实验室被炸毁。但每次事故后,俞鸿儒不仅未遭责难,反而受到安慰和鼓励。尽管也有非议的声音,但所里的领导们,包括钱学森、郭永怀等无不大力支持,力学所索性一次性地申请了许多水泥和木材,每次实验室炸坏了就立刻重建。最终,俞鸿儒彻底弄清了事故原因并采取了防范措施,他创立的氢氧燃烧驱动方法沿用至今再未发生过严重事故。

“从事科学研究,一定要勇于独立思考,不盲从,不怕犯错。”俞鸿儒说,当年,郭永怀和钱学森大概也是因为看中他的这一点。后来,当俞鸿儒自己培养学生时,他也最喜欢能说出自己的见解、乐于创新的学生。“有个学生,能力很强,什么话都敢说,也不怕得罪领导,我就喜欢这样的学生。”他笑着说。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篇5)

俞鸿儒院士是位享誉世界的气体动力学家,中国激波管、激波风洞研究及其应用的开拓者之一

他为国防和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他始终关注中国航天事业,在解决航空航天关键技术难题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他为长征2号戊(CZ-2E)的研制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对待工作和事业始终不改初心、脚踏实地、淡泊名利,勇于探索新途径

他随和、亲切,气度从容、非常淡定,对学生和下属极少有愠色,总是循循善诱,培养了多位硕士和博士,成为学术精英和国家栋梁,多年来热心培养人才,并大力支持这些单位的力学学科建设,推动了中国高校的力学教育。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篇6)

1928年,俞鸿儒在江西省广丰县出生,28岁那年,他考入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导师是钱伟长

说起钱伟长,大家可能并不是很熟悉,但是若说起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大家肯定不陌生,而钱伟长就是和钱学森一起工作的

所以钱学森院士也是俞鸿儒院士的老师,而俞鸿儒院士之所以能取得当今的成绩,其中也有钱学森院士的影响

当时,因为我国经济基础薄弱,条件也不好,俞老做研究的时候没有很好的条件,很多时候只能选择更加省钱的方式,有时候甚至是危险的,

在这种情况下,俞老之所以能心无旁骛地做研究,也是因为有钱学森等人的支持。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篇7)

俞鸿儒院士,空气动力学家。江西广丰人。1953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1956年报考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生,师从郭永怀攻读流体力学。1963年研究生毕业,留在力学研究所工作。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俞鸿儒院士是我国激波管、激波风洞研究及其应用的开拓者之一。长期致力于激波与激波管的理论、实验与应用研究,为我国创建了多种高性能气动实验装置,在高超声速、高焓流动实验研究方面获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为国防和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2024年《感动中国》颁奖辞前辈布下的奇子,蛰伏深空的巨龙。做别人不敢做的,做别人做不成的,他独辟蹊径,一往无前。拨开科学的雾,荡去岁月的尘,我们看到一位科学家黄金般的心。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俞鸿儒事迹(篇8)

这些国之重器横空出世前,都曾在风洞中经受考验,而95岁的他,就是我国高超声速风洞奠基人。

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俞鸿儒被誉为“中国激波风洞第一人”。1928年,俞鸿儒在江西省广丰县出生。28岁那年他考入中科院力学研究所,跟随导师郭永怀,从事激波风洞的建造。

风洞被称作“飞行器的摇篮”能人工产生可控制气流,模拟飞行器在空中飞行的复杂状态,从而发现设计缺陷并改进。1958年,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成立激波管组,年仅30岁的俞鸿儒担任组长。当时的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电力短缺,无法效仿国外风洞的发展路线,俞鸿儒选择了更加省钱的氢氧燃烧驱动方式,但这种方式极易发生爆炸,危险程度非常高,“有一次把一个房子都炸掉了”爆炸后钱学森先生、郭永怀先生首先就提出表扬。俞鸿儒回忆说“钱学森、郭永怀考虑的是房子炸掉了可以再盖,但不弄清楚爆炸原因,就不能更好预防”,“只要人不受伤,在失败中摸索出经验,发生意外了我们担着”。

20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