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赵梦桃事迹(10篇)

| 刘慧

赵梦桃事迹

1958年,中国共产党八届二次会议召开,全国进入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相继成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天安门广场落成,包兰铁路建成通车,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第一台“东方红”牌拖拉机在洛阳第一拖拉机厂下线,第一辆“红旗”轿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

奋进的年代,奋斗的青春,这个时期,纺织工人赵梦桃以忘我的工作热情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成为新中国纺织战线的一面旗帜。

01

赵梦桃,生于1935年11月。1949年春天,14岁的赵梦桃与母亲逃荒来到陕西蔡家坡,靠捡煤渣、挖野菜苦熬到解放。1951年,她考入西北第一棉纺织厂,成为一名细纱车间值车工。

从旧社会走进细纱车间,万锭飞转、银线如流的场景给予了她生活的曙光。她暗下决心,好好干、下苦干、老实干,报答共产党的恩情。别人一个巡回3至5分钟,她仅用2分50秒。进厂不到两年,就创造了千锭小时断头只有55根、皮辊花率1.89%的好成绩。

起初,细纱车间机台安装逐步到位,但因为人手短缺,不少机台闲置。赵梦桃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主动请缨,率先在车间要求扩台,由400锭扩到600锭。

车间里的同事都劝她:“梦桃呀,看400锭够累了,你要增加到600锭,吃得消吗?再说,扩台还是那么些钱,未免有点傻。”而她却笑着说:“现在咱可是国家的主人,工厂就是咱的家,咱要让安装好的机台都转起来,多纺纱、多织布啊!”

在她的带动下,姐妹们纷纷效仿,要求扩台,车间机台很快就运转开齐。最终,她一人就扩台至1000锭。

02

车间中有一台“老虎车”,值车工三番五次抱怨其难操纵:“不是我不努力,是车太难开了,就是把赵梦桃调过来,恐怕她也没法子。”

此话传到赵梦桃耳里,她二话不说找到车间领导,铁了心要换机台试一试。当时正值她发出“大干一百天,按日完成计划”的倡议,姐妹们都劝她别去,倘若完不成,不光丢了荣誉,连提出的倡议也会落空。

赵梦桃坚定地说:“一人先进孤单单,众人先进推倒山。我渴望的是党的事业,不是个人的荣誉。”

赵梦桃去的当天,车头车尾聚集了好多人,都为她悬着一颗心,担心她完不成任务。赵梦桃上了“老虎车”就抓两点:先找机台毛病,让修机工及时处理;而后,她手脚麻利地做好机台清洁工作,当天就完成了计划,打破了“老虎车”的魔咒。

下班时,那位值车工从远处跑来,紧握赵梦桃的手说:“真……真难为你!”赵梦桃说:“车是死的,人可是活的,对不?”这种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的“梦桃精神”,不仅激励着车间的工友,更成为挺立在万千劳动者间的精神标杆。

03

有了困难,抢着干;有了方便,主动让给别人。赵梦桃先后和别人换过11次车,谁的纺织车子不好使,谁的车子毛病多,她就主动将自己修好、用惯的好车让出去。她认为,主动让出好车,不只是为了在技术上去支援别人,更重要的是为了坚定同志们的信心,鼓舞同志们的斗志。

1952年至1959年的7年间,她创造了月月完成生产计划、年年均衡生产的好成绩。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人人当先进,个个争劳模”蔚然成风。

在纺织厂的11年时间里,她把毕生心血都倾注给了纺织事业,由于表现优异、贡献突出,赵梦桃连续42次被评为各级先进生产者,2次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并光荣地出席了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04

正当这株“红花”初绽的时候,她却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然而,在卧床的日子里,她依然想着工厂、工人姐妹和新操作法的实施情况。

为了不影响工厂的生产,她劝退了组织上派来护理她的姐妹。在刚能由护士搀扶下床时,就挣扎着自己洗脸、倒水,还帮助重病人洗脚、搓澡,为护士裁剪油纱布,打扫病房、擦窗子,一样也不落下。护士和病友劝她休息,她却总是说:“我能动,就要干!”

1963年4月27日,中共陕西省委在咸阳召开了表彰赵梦桃及其小组先进事迹大会,并正式将赵梦桃所在小组命名为“赵梦桃小组”。然而,就在同年6月23日,赵梦桃因肺癌病逝,鲜活的生命永远停在了28岁。但“梦桃精神”早已成为“赵梦桃小组”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榜样,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赵梦桃生前曾真挚地说过:“我要和全组全厂同志一起,像雷锋同志那样,用共产主义的革命精神为党工作,永远不骄傲、不自满,再接再厉,做坚强的突击队旗手,让这面红旗不歇气、不换肩,稳稳地扛到社会主义去!”

榜样引领时代,使命召唤担当。“梦桃精神”也是我们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伟业不可缺少的时代力量。同时,也激励我们做新时代的接力者,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的成就,策马扬鞭、奋起超越,争当新时代“最美奋斗者”。

感动中国人物赵梦桃事迹

56年前,一位年仅28岁的纺织女工突然离世,她的精神感动整整一个时代。她那种用主人的身份好好干、下苦干、老实干的敬业品质,让人为之感动;她那种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的精神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

她就是赵梦桃——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和时代典范。

1987年4月,习仲勋同志为赵梦桃塑像题写“梦桃精神代代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梦桃传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用心血和汗水铸就了劳动者的巍峨丰碑。

56年来,梦桃精神和赵梦桃小组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路程,所出劳模之多、所获荣誉之高,全国少有。这个团结战斗的小组,历经我国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巨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始终保持“全国优秀先进班组”的称号。2019年,赵梦桃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赵梦桃:纺织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赵梦桃,1935年11月出生在河南省洛阳一个贫苦的家庭。家中共有兄妹4人,大哥被日本侵略者抓去折磨致死,小妹在逃难中丧生,二哥在蔡家坡西北机器厂当学徒。

1949年春天,14岁的赵梦桃与母亲逃荒来到陕西蔡家坡,靠捡煤渣、挖野菜苦熬到解放。

1951年,16岁的赵梦桃进入西北第一棉纺织厂,成为一名细纱车间值车工。

这位从旧社会走出来的苦命丫头,走进细纱车间,万锭飞转,银线如流,看见女工轻盈地走在弄档里,让她心生羡慕,最叫她眼热的还是老师傅戴着的红围腰,中间缀着“郝建秀工作者。”赵梦桃仿佛看见了生活的曙光,在心里暗暗发誓要好好干!下苦干!老实干!报答共产党的恩情!

为了掌握技术,赵梦桃抓住一切有效时间,苦练操作技术。别人一个巡回三到五分钟,她用二分五十秒;别人在车头车尾说话,她上厕所都是小跑。1952年5月,在学习“郝建秀工作法”活动中,赵梦桃以最优异的成绩第一个戴上了“郝建秀红围腰”。

不久,赵梦桃被选为细纱乙班四组第一任工会组长。当时,为了做好清洁工作,抹净毛辊,每部车头放着一把蘸水的棉花。每部车每天因蘸水用掉的棉花约三四两,一个轮班就要400多两,三个轮班就要1200多两,全年浪费2万多斤。赵梦桃看到这是很大的浪费,就试用湿抹布抹毛,效果挺好,这个建议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原棉。

从1952年至1959年的7年间,赵梦桃创造了月月完成生产计划、年年均衡生产的好成绩,仅节约棉花就达1200多千克,她创造的这一套先进的清洁检查操作法,在陕西省全面推广。

一次开会期间,赵梦桃学会了用“双手捘皮辊花”技术,创造了千锭小时“断头”只有55根、皮辊花率1.89%的好成绩,使之在全省各个纺织厂开花结果。

进厂不到两年,赵梦桃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响应厂党委“扩台扩锭”的号召,看车能力从200锭扩大到600锭,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

“党教导我们要做个火车头,我们要鼓足更大的力气,把火车头开稳,开快,不辜负党的希望。”回忆起梦桃生前常常说的话,梦桃小组组员82岁的李桂英眼里噙满泪花。

1963年4月27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将赵梦桃工作的细纱车间乙班四组命名为“赵梦桃小组”。不幸的是,6月23日,这位把青春奉献给千丝万缕、纺织事业的细纱女工因病去世,年仅28岁。

从赵梦桃走进纺织车间到去世,只有短短的11年,可她却42次被评为劳动模范、红旗手,创造了月月完成国家计划,年年均衡生产的好成绩。2009年9月14日,她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梦桃小组:不让一个伙伴掉队!

赵梦桃提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时至今日,这个小组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1954年,16岁的翟福兰考进西北国棉一厂,和赵梦桃一个组,那时候,技术老过不了关,完不成计划,白花出得多,姐妹们都称其“白花大王。”

这件事儿,梦桃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天,她看完翟福兰的操作表演,亲切地对翟福兰说:“你的缺点一是目光运用不好,漏头多;另一个是计划性差,抓不住轻重缓急。”

在赵梦桃的帮助下,经过训练,翟福兰后来成为著名的操作标兵,摸索出的一套“化纤值车操作法”在全国推广。

一个姐妹刚调来值车,赵梦桃主动把好用的纺纱车让给姐妹,给自己留下难开的“老虎车”。她11次跟别人换车,帮助17位姐妹成为企业的先进工作者。

小组当时有28名组员,大家都争先恐后学梦桃、做梦桃。谁在寒风里推着车子挨家挨户送东西?一下能猜着,那一定是组里孩子拖累最多的陈泽珍;谁在刮风下雨时悄悄收回姐妹的衣裳,不用问就知道是小组的“好管家”高引引……

如今,梦桃小组组里最小年纪的李玉兰80岁了,回忆起和梦桃一起工作的点点滴滴,李玉兰不禁红了眼眶。

“那时候,我和丈夫去医院看望病中的梦桃,梦桃对我丈夫说,玉兰刚结婚,你要支持玉兰的工作。梦桃在工作和生活中会关心人,把我们组员团结成了一个人。”李玉兰娓娓道来。

梦桃小组30多次被评为全国或省部级先进班组。小组组员翟福兰、韩玉梅、周惠芝、刘小萍等十余位同志被授予全国、省部级劳动模范;有6人分别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参加国庆50周年观礼;19人获省部级技术标兵、操作能手称号。

梦桃精神:感染影响一代又一代

赵梦桃离开我们已56年了,但她那“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不让一个姐妹掉队”的梦桃精神,成为宝贵的财富流传后人,一代又一代的纺织工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梦桃精神,使这面旗帜至今仍放射着灿烂的光辉。

从吴桂贤开始,每一任梦桃小组时刻牢记老组长的嘱咐,不忘传旗接班。

吴桂贤接过重担后,把这一传统发扬光大,吴桂贤和组员制定的“家访谈心制度”和“察言观色”的工作法,对小组的生产建设和思想建设发挥着独特的功效。小组从建立健全班组管理制度入手,用“两全三化”的方法搞好文明生产,用“四长五员”的形式搞好民主管理,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管理规章制度。

吴桂贤对小组姐妹亲如家人,在其指导下,组员中夫妻闹别扭、婆媳有隔阂,邻里生活有纠纷等问题,基本上都一一化解。

1970年3月,16岁的王西京被招入西北国棉一厂,王西京被分配到赵梦桃小组,并和吴桂贤同一寝室,同吃同住同劳动。

身为党小组组长的吴桂贤对王西京悉心指导,言传身教。“在小组老师傅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赵梦桃的身影,暗下决心学梦桃,做梦桃。”今年已经退休的王西京依旧干练、快人快语。

寒来暑往,梦桃小组一直坚持早进车间接好班,晚出车间交好班的习惯。王西京后来成为赵梦桃小组第3任组长,王西京说,当年,布匹供不应求,车间经常扩台扩锭,减人不关车。过去每位值车工定额两台半机车,有时在病事假较多的情况下,曾经自己和吴组长看管过五台半机车,一个班次,起码得走百里路。

如今,已经退休的王西京全身心投入到公益事业中,为法律困难、法律知识缺乏的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

“梦桃小组就是一座熔炉,我在这座熔炉中锻炼了8年,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了我一生。”王西京回忆说:“这8年给我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我从事什么工作,梦桃精神都是我的精神动力源泉。”

赵梦桃虽然去世了,但她用短暂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她的精神激励鼓舞着全国纺织战线上的纺织工人不断前进,这一株红桃引发了千万株红桃,竞相开放,伸枝吐蕾!

赵梦桃事迹和“梦桃精神”

56年前,年轻的全国纺织劳动模范赵梦桃英年早逝,但是,“梦桃小组”(原陕西西北国棉一厂细纱车间乙班四组)作为一个先进的生产集体,却在以后的岁月里先后涌现出了吴桂贤、翟福兰、周惠芝等一批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数十年来,“梦桃精神”像一块发光的金子,被一代又一代的劳动者不断擦拭,也激励着无数一线工作者砥砺前行。

赵梦桃出生在洛阳的一个贫苦家庭,11岁时就曾到毛衣厂织毛衣贴补家用,父亲生病去世后,她和母亲投奔陕西岐山蔡家坡的亲戚,靠捡煤渣度日。1951年,16岁的赵梦桃进入当时的陕西西北国棉一厂,成了细纱车间乙班四组的挡车工,工作内容是看管一定数量的纺织机器,并负责所看管机器上的产品产量和质量。

赵梦桃格外珍惜这份工作,她不仅干活勤快,还善于动脑子。看到厂里用湿棉花清洁抹毛辊,她十分心疼,就尝试改用湿抹布。没想到,这一做法得到肯定,被全厂推广,每年为厂里节省原棉一万多公斤。在挡车时,别人巡回一次需要3至5分钟,她只用2分50秒。

1952年,在全国纺织系统学习“郝建秀工作法”活动中,赵梦桃成为第一个戴上“郝建秀红围腰”的工人。进厂不到两年,她就创造了千锭小时断头55根、皮辊花率1.89%的优异成绩,并第一个响应厂党委“扩台扩锭”的号召,将看车能力从200锭扩大到600锭,生产效率提高了两倍。

1953年,赵梦桃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又当选党的八大代表。她十几年如一日,出色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从1952年至1959年的7年间,仅节约的棉花就有1200多公斤。她曾42次被评为劳动模范、红旗手,创造了月月全面完成国家计划,年年均衡生产的好成绩。

赵梦桃说:“能帮助别人前进,是人生的最大幸福!我们要把每一个同志心里的火都煽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不让周围有一个掉队的小组!”她身体力行,把方便让给别人,困难留给自己。一个姐妹刚调来值车,赵梦桃就主动把好用的纺纱车让给她。她先后11次跟别人换车,帮助17位姐妹成为企业的先进工作者。她还总结创造了《细纱巡回清洁检查工作法》,实现了“一定要把技术变成集体的财富”的心愿。

在赵梦桃的带动下,小组“人人当先进、个个争劳模”蔚然成风。1959年,她和她的“梦桃小组”一同出席了全国群英会,成为纺织战线的一面旗帜。

1963年,这位全国劳动模范因患肺癌病逝,年仅28岁。赵梦桃生前曾诚挚深情地说:“党给我们的荣誉,是党交给我们的任务,现在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相信,全组同志一定会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每时每刻都听党的话。我要和全组全厂同志一起,像雷锋同志那样,用共产主义的革命精神为党工作,永远不骄傲、不自满,再接再厉,做坚强的突击队旗手,把这面红旗不歇气、不换肩,稳稳地扛到共产主义去!”

本报记者 智慧 通讯员 张珂

精神传承大家谈

赵梦桃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生活艰苦但没有牢骚,遇到困难也不气馁,无论社会如何发展,这些都是当代青年人值得学习的品质。我们应当像她一样,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

——嵩县田湖镇小安头村驻村第一团支书 潘海云

在同等条件下,脚踏实地把工作做到最好,是我理解的当今时代背景下的“梦桃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青年人要充分发挥生力军、突击队作用,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做好当下的事情,勤于学习、善于实践,这样才能青春无悔、人生无憾。

——孟津县民间剪纸艺术展示中心剪纸传承人 畅杨杨

时代变迁,“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始终是闪闪发光的词语。身为先进劳动者代表,就应当像赵梦桃一样,发挥积极引领作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通过示范带动,在企业内部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氛围,既提高自身素质,也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效益。

“三秦楷模”赵梦桃事迹

赵梦桃(1935—1963),女,汉族,中共党员,1935年11月生,河南洛阳人,生前系原西北国棉一厂工人。她是我国纺织战线的一面旗帜。1952年,国营西北第一棉纺织厂成立,17岁的赵梦桃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以忘我的工作热情,积极投身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1952年至1959年期间,她创造了月月完成生产计划、年年均衡生产的好成绩。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人人当先进,个个争劳模”蔚然成风。在纺织厂工作的11年时间里,她把毕生心血都倾注给了纺织事业,由于表现优异、贡献突出,赵梦桃连续42次被评为各级先进生产者,两次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并光荣地出席了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年,在参加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期间,她观摩了同行“双手咬皮辊花”的技术表演,当即用糖葫芦杆当咬花辊反复练习,回厂第二天就把这种操作技术传授给大家。1963年,她又创造了一套先进的清洁检查操作法,并在陕西省全面推广,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年,这位全国劳动模范因患肺癌病逝,年仅28岁。

赵梦桃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1963年,陕西省授予赵梦桃“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共青团员”“先进工人的典范”荣誉称号,命名赵梦桃所在班组为“赵梦桃小组”。

2009年,赵梦桃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赵梦桃荣获全国“最美奋斗者”称号。

2019年9月,赵梦桃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2020年1月,赵梦桃小组荣获陕西省第六批“三秦楷模”荣誉称号。

57年来,几代赵梦桃小组组员传承“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的梦桃精神,在工作中作表率、当先锋,生产指标月月领先,工作任务年年超额完成,为全省和全国班组建设树立了旗帜。

赵梦桃——新中国纺织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她是新中国纺织战线上一面屹立不倒的旗帜,她以朴实无华的奋斗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乐章。她就是赵梦桃,缔造了“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的“梦桃精神”,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永远的精神坐标和前行灯塔。

赵梦桃,生于1935年11月25日,祖籍安徽,后全家逃荒至河南洛阳,家住洛阳西关坛脚(贫民区)。她在家中排行老三,上有两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出生的那天清晨,她的父亲做了一个美妙的梦。梦境里,朵朵桃花盛开,团团簇拥,挤满了整个枝丫,微风拂过,暗香浮动,桃花摇曳,花香四溢,沁人心脾。于是父亲给她起名叫“梦桃”。可惜事与愿违,童年的小梦桃并没有过上如名字般美好的生活。

从小,她家境贫寒,全家都靠着父亲经营一些小本买卖维持生计。大哥在兵荒马乱的年月被日本侵略者折磨致死,小妹在逃难中丧生。为了生活,年幼的二哥也被迫背井离乡,从河南洛阳前往陕西宝鸡蔡家坡当学徒,想着学门手艺来谋生。长期的劳作使父亲身体不堪重负,患上了重疾肺痨。然而对赵梦桃一家来说,治疗费用简直是天文数字,难以支付。后来父亲病情逐渐恶化,卧床不起,全家的重担落到了母亲和年仅十岁的小梦桃身上。

为了给父亲筹钱治病,年幼的小梦桃开始外出找活干。经过一番努力,她在洛阳市马市街的一家小纺织作坊做工。每天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赶去纺织作坊工作,她不畏辛苦,拼命干活,常常忘了休息,一工作就是一整天。在她的心里,只想着可以多干些活,多赚些钱,好给父亲治病。但是,天不遂人愿,父亲最终还是撒手人寰,离她而去。从此以后,家里便留下了小梦桃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苦苦度日。

1951年年底,在陕西宝鸡蔡家坡的二哥给母亲和妹妹寄来了一封信,信中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西北国棉一厂即将修建好,目前蔡家坡陕棉二厂正在为西北国棉一厂招考培训工人,可以让梦桃小妹来陕西这边试试看。得知这个好消息后,母女二人脸上挂满了笑容,内心十分喜悦。赵梦桃和母亲商量了一番,最后决定一起前往陕西宝鸡蔡家坡。母女二人简单收拾了些家当,坐上一辆拉货的铁轮车,一摇一甩地从河南洛阳出发,前往陕西宝鸡蔡家坡。

赶去面试那天,赵梦桃特意穿着一双蒙了白布的孝鞋。她在心里不断暗示自己,这次考工一定要选上,一定要为死去的父亲争口气。从小家境贫寒的她营养跟不上,个子矮矮的,身材瘦瘦的,站在人群之中,很不起眼。招考当天,大路上拥满了人,摩肩接踵挤得车轮难转。她的同学小桂云看到这阵仗悄悄凑到梦桃耳边说:“你又瘦又小,怕是达不到选拔的标准!梦桃,你看我这儿……”梦桃于是转过身来,发现小桂云的衣襟下塞得圆鼓鼓的,原来是装了一口袋满满当当的碎石,赵梦桃笑着对小桂云说道:“只要我走进了工厂,五条老牛也拽不出我来……”

的确如此,对于赵梦桃来说,西北国棉一厂这次招考培训工人,是一个绝对不能放弃的好机会。几年的纺织作坊经历,让她不仅喜欢上了纺织,还对纺织怀有一颗敬畏之心,渴望有一天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纺织女工。在这次招工过程中,为了不被淘汰掉,赵梦桃想出了一些应对的办法。担心自己的体重不够,于是她找来了一堆碎石破瓦,藏在衣服里面的口袋里。顾虑到自己的身高,赵梦桃采取了两个办法,一是在自己的鞋子里面垫上了厚鞋垫,二是趁着检查不注意,测量身高的时候,她踮起了脚跟。一番努力之后,赵梦桃终于通过了这次招工面试,进入了培训班,实现了自己的梦想。1951年11月26日,16岁的赵梦桃正式成为一名纺织女工。这一天,在她的记忆里,永远也无法忘怀。

饱尝生活磨难的赵梦桃,皮肤黝黑,身材矮小瘦弱,双眼透露着紧张与不自信,刚进厂里的她还需要时间来慢慢地适应。但是,作为新中国的一名正式纺织女工,赵梦桃有了一种当家做主人的自豪感。她内心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了热爱和感激之情,对这份纺织工作也无比珍惜。

不久,培训班正式开班了。厂里编组的时候,好床铺她主动让给别人睡,苦活累活她都抢着干,话不多说一句,手上从不闲着。刚进厂没多久时间,大家都发现这个瘦女娃,咋那么懂事有礼貌。每次到了饭点,当大家都去食堂吃饭时,赵梦桃总还要坚持工作一会儿。等大家都快要吃完时,赵梦桃才放下手中的活,匆匆地走进食堂吃饭。这段时间她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等到培训班选组长的时候,大家异口同声地指着赵梦桃说:“就选那个瘦娃了!”厂里的师傅老蔺走到赵梦桃的身前,向大家郑重地说道,“她不叫瘦娃,她叫赵梦桃!”赵梦桃慌张地连连摆手,摇头说道:“不行不行,我当不了组长。”老蔺耐心地说:“以前怎么干,以后还怎么干就行了,大家都信任你呢……”

第一次到车间参观学习的情景,给赵梦桃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透过细纱车间的大玻璃窗,一缕暖阳投射下来,车间里万锭飞转,银线如流。女工们熟练地操作着机器,手这么一拨,那么一捻,可神气了。面前这一幕,赵梦桃不觉看呆了,然而,最让她羡慕和敬佩的还是车间里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所拥有的红围腰。这条红围腰的正中间绣着“郝建秀工作者”几个醒目的大字。得知这是缘于一个名叫郝建秀的工人,创造“郝建秀工作法”而大大提升了纺织工人的工作效率时,赵梦桃心驰神往。她心想:“啥时候我也可以系上那条红围腰?啥时候我也可以成为像郝建秀那样的优秀纺织工作者?”

赵梦桃吃苦耐劳,勤奋学习,认真钻研技术,每天好像都有使不完的干劲,只要一进到工作车间里,她就像上足了发条的钟表。车间里的纺织机器快速运转,伴随着轰隆隆的响声,在空气闷热、四周嘈杂的工作环境中,赵梦桃不畏辛苦,始终努力寻找各种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她是车间里旋转不停的“陀螺”,任何时候她都会严格按照“郝建秀工作法”练习技术,掐分扣秒,毫不懈怠,连上厕所都是一溜小跑。一看见哪个小姐妹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她就马上虚心求教,跟人家拜师学艺,端水递手巾,没有一丝嫉妒。经过努力练习技术,别人一个巡回需要3至5分钟,她只用2分50秒。仅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赵梦桃就熟练地掌握了“郝建秀工作法”,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从培训班顺利毕业了。在毕业典礼上,赵梦桃终于如愿地带上了心仪已久的红围腰,厂里的其他小姐妹都投来了赞赏的目光,大家都夸赞赵梦桃光荣威武。

1952年5月17日,西北国棉一厂正式开工投产,赵梦桃和其他工人一起参加了隆重的开工典礼。她的内心充满了无比的喜悦,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在西北国棉一厂的统一分配下,赵梦桃成为一名细纱挡车工。

从此,“好好地干!下苦干!老实干!”成了赵梦桃的口头禅。在工作中,赵梦桃好像总有使不完的干劲。当时有工友埋怨说:“多看一台车,少看一台车,工资还是那么多,何必呢?”赵梦桃斩钉截铁地回应道,咱不能只为了挣工资!1952年深秋,赵梦桃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榜样郝建秀,备受鼓舞。在榜样力量的激励下,赵梦桃对待工作更加踏实认真了。

1953年4月,赵梦桃因表现突出被选为细纱乙班四组第一任工会组长,这个小组也就是后来的赵梦桃小组。同年8月,赵梦桃出席了全国纺织系统劳模大会。9月17日,赵梦桃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天,她的内心无比欣喜。作为工会组长以及一名共产党员,她深感责任在肩。除了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之外,她开始思考一些更为深刻的问题:我们到底为什么干、怎么干,怎么让大家一起干好?

进厂不到两年,赵梦桃就成长为厂里的技术骨干。她革新发明的“双手绞皮辊花圈”技术,便创造了千锭小时“断头”只有55根、皮辊花率1.89%的好成绩。她第一个响应工厂“扩台扩锭”号召,看车能力从200锭扩大到600锭,生产效率提高3倍。

为了让更多的好姐妹一起进步,提高工作效率,赵梦桃将自己平时所积累的实践经验倾囊相授。在车间,她常把有问题不好开的纺车换给自己。原西北国棉一厂赵梦桃小组的工会组长梁福云回忆道:“当时我们有些人还自私,不想叫她去换车。你去征服人家,我们这计划完不成咋办,赵梦桃就说,咱不能这样做,咱要红红一片,不能说光咱们自己完成计划,咱要帮助人家完成计划。”原西北国棉一厂赵梦桃小组生产组长李桂英回忆道:“无论年龄比她小还是年龄比她大,所有的人都叫她梦桃姐,因为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工作中,她总是愿意帮助别人,尤其是工作上,她总愿意手把手地教别人。”

也正是在这间厂里,赵梦桃与一个名叫郑喜旺的青年结缘。劳动中产生的爱情,朴实又浪漫。1956年,俩人结婚了。这一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鼓舞着新中国的每一位劳动者,为了更好地工作,报效祖国,赵梦桃和丈夫约定三年内不要孩子。

1956年9月,作为纺织工人中的优秀党员代表,赵梦桃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对她来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赵梦桃说,参加完这次大会,才真正体会到要做人民勤务员的含义。从此以后,她更加严于律己,积极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帮助和带动他人,真诚善良,体贴细致。从1952年到1959年,连续八年赵梦桃寒冬酷暑坚守岗位,每月都能按时完成计划,每年都能实现均衡生产,仅节约棉花这一项就达到了2400多斤。不仅如此,赵梦桃还先后帮助了17名工人,在赵梦桃的带动下,“抢困难,送方便,不让一个姐妹掉队”成为一种集体精神,人人争当先进蔚然成风。

1959年,看着车间的产量逐年提高,夫妻俩内心十分欣喜,想起了三年之约,计划想要有一个孩子,建立幸福的三口之家。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赵梦桃被诊断出患了癌症,需要立即动手术,住院期间,她无时无刻不挂念着工作,术后不久,就拖着虚弱的身体重返工作岗位。

1962年,为了改善棉布的质量,解决棉纱条干均匀度问题,赵梦桃深入钻研技术,经过不断尝试,最终提出了巡回清洁检查操作法,这个方法十分有效,使纺纱断头减少三分之二,粗细节坏纱比之前减少70%左右。当年,这套方法被陕西省纺织工业局总结并大力推广。

可是,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1963年初,赵梦桃旧病复发,又一次住进了医院,此时她的病情已经恶化,癌细胞扩散到了全身。但是赵梦桃和郑喜旺依旧乐观向上,他们又有了新的约定,病好了还要一起回到工厂。这位倔强的女工曾经说过,“我要像钟表一样不停顿地干到我白发苍苍”。直到生命结束前,她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对党和人民的诺言。

1963年4月27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在咸阳召开表彰赵梦桃及赵梦桃小组先进事迹大会,宣布授予赵梦桃“优秀的共产党员、模范的共产党员、先进工人的典范”光荣称号,她所在的班组被命名为“赵梦桃小组”。

这时的赵梦桃却无法来到现场,也听不见人们发自内心的如潮掌声。在医院的病床上,她通过电波,录下了一段鼓励工友的话:“我一定要战胜疾病,争取早日回到车间,我要和全组同志一起,贡献最大的力量。再接再厉,勇往直前,做坚强的突击队旗手。”录音在会场上播放时,整个赵梦桃小组的工友都失声痛哭。那天过后,赵梦桃小组的24个工友一起来到西安看望她。1963年6月23日,也就是先进事迹大会结束后的第57天,年仅28岁的赵梦桃病逝,永远闭上了眼睛。

赵梦桃是新中国纺织战线上的一面旗帜。11年间,她连续42次被评为各级先进生产者、红旗手和先进生产者,先后九次出席陕西省和全国英模会议,两次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她的感人事迹在大家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的“梦桃精神”仍然在全省、全国广泛传播,成为永恒的精神坐标和永远催人奋进的灯塔,感染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群体……

赵梦桃事迹

赵梦桃,原西北国棉一厂纺织工人,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几十年来,“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和“不让一个伙伴掉队”的梦桃精神,同样激励着广大生产工作者奋勇拼搏、建功立业。

1951年,16岁的赵梦桃进入正在筹建中的西北国棉一厂,当了一名学徒工。1952年5月,西北国棉一厂正式开工投产,赵梦桃成为一名细纱挡车工。勤学肯干,成了她最明显的标签。“好好干,下苦干,老实干”,就是她平日的口头禅。为了提高效率,赵梦桃在工作中都是小跑着。挡车时,别人巡回一次要用3到5分钟,她只用2分50秒。她进厂不到两年,就创造了千锭小时断头只有55根、皮辊花率1.89%的好成绩。她积极响应厂党委“扩台扩锭”的号召,看车能力从200锭扩大到600锭,生产效率由此提高了两倍。

1953年8月,赵梦桃出席全国纺织系统劳模大会。这一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6年,她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于9月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共八大。在与来自各行各业的代表的交流中,赵梦桃有了更深的感触。她说,能帮助别人前进,是人生的最大幸福。我们要把每一个同志心里的火都煽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不让周围有一个小组掉队。

有刚调来的帮车工技术不熟练,赵梦桃主动承担起传教技能的任务;有用着不顺手的纺纱车,她就把好用的车子换给别人,自己使用这些不好用的。她外出学习回来,立即把学会的新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其他伙伴,让大家共同提高工作效率。在她的帮助和带动下,有十几名工人成为工厂和车间的先进工作者,她所在的小组“人人当先进、个个争劳模”,形成了你追我赶、积极争先的工作氛围。

在热情帮助同伴的同时,赵梦桃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在1952年至1959年的7年间,她累计节约棉花1200多公斤,创造了月月全面完成国家计划、年年均衡生产的好成绩。她刻苦钻研技术,摸索出一套科学的巡回清洁检查操作法,使细纱车的清洁能力大大提高,断头减少了三分之二,粗细节坏纱减少70%左右,对提高棉纱条干均匀度和棉布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她42次被评为各级劳动模范、红旗手,并于1956年和1959年出席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和全国“群英会”,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成为纺织战线的一面旗帜。

1963年4月27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召开大会,表彰赵梦桃及赵梦桃小组先进事迹,授予赵梦桃“优秀的共产党员、模范的共产党员、先进工人的典范”光荣称号。她所在的细纱车间乙班四组,被命名为赵梦桃小组。1963年6月23日,由于旧疾复发,赵梦桃病逝,年仅28岁。

2009年9月,赵梦桃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17年7月,“梦桃公园”和“赵梦桃纪念馆”在陕西咸阳建成。多年以来,赵梦桃小组始终传承梦桃精神,先后多次被评为国家、省部级先进班组,培养出多位国家、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多位省部级技术标兵或操作能手。

近年来,陕西咸阳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哈萨克斯坦建设咸阳纺织工业园区。随之,一批又一批当地纺织技术人员走出国门,积极传承梦桃精神,投身新的建设热潮。

红色记忆纺织能手赵梦桃

赵梦桃,西北国棉一厂细纱挡车工,扎实工作,勤奋好学,注重技术的革新,为全国的纺织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56年和1959年全国劳动模范,被树为全国纺织战线的一面红旗。1952年5月,在学习"郝建秀工作法"活动中,赵梦桃以最优异的成绩第一个戴上了"郝建秀红围腰"。她第一个响应厂党委"扩台扩锭"的号召,看车能力从200锭扩大到600锭,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人人当先进,个个争劳模"蔚然成风。1956年9月,赵梦桃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两次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荣誉称号。

赵梦桃倡导和表现出来的“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和“不让一个伙伴掉队”的思想品德,被概括为“梦桃精神”。

全国劳动模范——赵梦桃

她是全国劳动模范、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最美奋斗者。

赵梦桃,是国营西北第一棉纺织厂的细纱挡车工,她领导的“赵梦桃小组”成为我国纺织战线的一面旗帜。

赵梦桃1935年出生在河南洛阳的一个贫苦家庭,从小跟着父亲逃过荒、要过饭。抗日战争时期,和母亲逃荒到陕西做工。1951年底,赵梦桃考入国营西北第一棉纺厂,成为一名细纱车间的挡车工,从开工那天起,好好干、下苦干、老实干就成了她的口头禅。1952年5月,在生产竞赛中,赵梦桃取得最优异的成绩,在挡车时,别人巡回一次需要3到5分钟,她只用了2分50秒,进厂不到两年,就创造了千锭小时断头只有55根,皮辊花率1.89%的好成绩,看车能力从200锭扩大到600锭,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1952年到1959年的7年之间,赵梦桃创造了月月完成生产计划,年年均衡生产的先进纪录。

1953年8月出席了全国纺织系统劳模大会,同年9月,赵梦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她的模范带动下,全场掀起了“人人当先进,个个争劳模”的竞赛运动,为了不让一个姐妹掉队,不让周围有一个小组掉队,先后帮助12名女工成为工厂的车间的先进生产者。

1956年9月,赵梦桃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6年、1959年,她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1963年,赵梦桃刻苦钻研技术,在实践中创造了一套先进的清洁检查操作法,并在全省推广,极大的提高了生产质量和工作效率。同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把她所在的小组命名为“赵梦桃小组”。

1963年6月23日,这位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全部献给社会主义建设的细纱女工,不幸过早得被病魔夺去了年轻的生命,年仅28岁。“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的“梦桃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纺织工人。赵梦桃小组这个旗帜,至今仍绽放着灿烂的光辉。

感动中国人物赵梦桃事迹简介

赵梦桃(1935年11月—1963年6月),出生于河南洛阳,读小学三年级时失学,14岁其父病故,后随母亲到西安三桥、宝鸡蔡家坡。

1951年11月考入咸阳国棉一厂担任值车工。她勤奋好学努力奋进,工作后不久就在学习“郝建秀工作法”的毕业典礼上获得第一名,被选为工会小组长、先进生产者。“好好地干!下苦干!老实干”成了她的口头禅。别人一个巡回3~5分钟,她只用2分50秒;别人在车头车尾说话,她上厕所都是小跑。她第一个响应厂党委“扩台扩锭”的号召,看车能力从200锭扩大到600锭,生产效率提高3倍。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人人当先进,个个争劳模”蔚然成风。

1953年8月,出席全国纺织系统劳模大会。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她乐于助人,曾十多次将好车主动让给别人,自己开陈旧的“老虎车”,并年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1956年9月,赵梦桃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从1952年起,她创造了连续7年月月全面完成生产计划的先进记录,并帮助13名工人成为工厂和车间的先进生产者。赵梦桃倡导和表现出来的“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和“不让一个伙伴掉队”的思想品德,被陕西省概括为“梦桃精神”。她领导的小组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赵本人也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56年和1959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她和她的“赵梦桃小组”双双出席了全国群英会,成为纺织战线一面旗帜。

赵梦桃刻苦钻研技术,在吸取其他纺织能手经验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巡回清洁检查操作法在陕西全面推广,对提高棉纱条干均匀度和棉布的质量起了重要作用。她对大家说:“一个党员不能像我过去那样,只懂得个好好干、下苦干,还要懂得为谁好好干,为什么好好干,怎样好好干才行!”

1963年4月27日,陕西省召开表彰赵梦桃及赵梦桃小组先进事迹大会,授予赵梦桃“优秀的共产党员、模范的共产党员、先进工人的典范”光荣称号。同年6月23日,赵梦桃因旧病复发治疗无效去世。

赵梦桃小组继承和弘扬梦桃精神,不断创新进取,扎实有效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始终保持了全国优秀先进班组和纺织战线一面旗帜的称号。小组先后多次被评选为全国纺织系统“先进标杆班组”“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岗”等称号,多人被评选为全国、省、部级劳动模范称号,多人获得过省部级技术标兵、操作能手称号。

梦 桃 公 园 及 赵 梦 桃 纪 念 馆

梦桃公园由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管委会2017年7月建成开放。紧邻咸兴大道,总面积2.7万平方米,园内建有梦桃纪念碑、梦桃雕塑、赵梦桃纪念馆广场等。其中,赵梦桃纪念馆室内总面积500平方米,通过25000余文字,1500余张图片,400多件珍贵实物,充分展示了赵梦桃及“赵梦桃小组”的先进事迹,反映了咸阳纺织工业发展历程和纺织工业园区建设的辉煌成就。

赵梦桃纪念馆先后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及咸阳市委宣传部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赵梦桃纪念馆将立足园区,面向全市党员干部职工及青少年队伍,进一步深入挖掘赵梦桃及赵梦桃小组的先进事迹,创新载体、丰富梦桃精神的时代内涵,充分发挥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及党性教育基地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力争将赵梦桃纪念馆建成全市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梦桃精神

赵梦桃生前曾诚挚深情地说:“党给我们的荣誉,是党交给我们的任务,现在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相信,全组同志一定会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每时每刻都听党的话。我要和全组全厂同志一起,像雷锋同志那样,用共产主义的革命精神为党工作,永远不骄傲,不自满,再接再厉,做坚强的突击队的旗手,把这面红旗不歇气,不换肩,稳稳地扛到共产主义去!”

“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是激励一代又一代纺织工人的“梦桃精神”。赵梦桃离开我们已40多年了,但她那“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不让一个姐妹掉队”的“梦桃精神”成为宝贵的财富流传后人,一代又代的纺织工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梦桃精神,使“赵梦桃小组”这面旗帜至今仍放射着灿烂的光辉 [3] 。

咸阳纺织集团工会主席王艳梅说: “‘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和‘不让一个姐妹掉队’的 ‘梦桃精神’,一直是全国纺织系统的一 面旗帜。新时代倡导的工匠精神与‘梦 桃精神’一脉相承,是产业工人对工作的 热爱、对业务的自信、对责任的担当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5]

40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