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的由来简介

| 跃瀚

处暑节气的由来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定气法”划分,当太阳黄经达150度是处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

处暑气候

处暑时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华南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下的低温,影响杂交水稻开花。

但是,由于华南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华南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华南东部高于35℃的天气出现。特别是长江沿岸低海拔地区,在伏旱延续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西北高原进入处暑秋意正浓,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渐萎,霜雪日增。

处暑是华南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前期。这时华南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为多。因此,为了保证冬春农田用水,必须认真抓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

高原地区处暑至秋分会出现连续阴雨水天气,对农牧业生产不利。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时也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一般年辰处暑节气内,华南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了华南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

可是少数年份也有如杜诗所“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的景况,秋绵雨会提前到来。所以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每个晴好天气,不失时机地搞好抢收抢晒。

处暑节气有什么特点

处暑节气的特点是气温逐渐下降,暑气渐消,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太阳辐射减弱,副热带高压也向南撤退。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这期间天气虽仍热,但已是呈下降趋势。

处暑时炎热的酷暑已渐消退,虽暑气呈退减趋势,气温不会异峰突起,但此期间仍然会出现短期回热天气(秋老虎),气温虽高,但是总的来说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气温相差不会太高,但天气很闷热,并未真正凉爽。

处暑谚语

1、处暑收黍,白露收谷。

2、处暑见新花。

3、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4、处暑开花不见花(絮)。

5、处暑花,不归家。

6、处暑花,捡到家;白露花,不归家;白露花,温高霜晚才收花。

7、处暑长薯。

8、处暑就把白菜移,十年准有九不离。

9、处暑移白菜,猛锄蹲苗晒。

10、处暑栽,白露上,再晚跟不上。

11、处暑栽白菜,有利没有害。

12、处暑栽,白露追,秋分放大水。

13、处暑拔麻摘老瓜。

14、处暑见红枣,秋分打净了。

15、处暑花红枣 ,秋分打尽了。

处暑诗词

1、《早秋曲江感怀》(唐)

白居易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去年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2、《长江二首》(宋)

苏泂其一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其二长江无六月,大地绝纤埃。暑向风前退,秋从雨后来。问桐知叶落,修桂待花开。畴昔扁舟兴,分明欲唤回。

3、《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宋)

王之道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4、《处暑后风雨》(宋)

仇远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5、《闲适(节选)》(宋)

陆游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6、《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宋)

张嵲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四海犹多垒,余生久息机。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7、《二十四节气之处暑》

贵谷子天地乾坤始渐肃,鹰隼捕鸟稷乃登。冷热交换试拳脚,一场秋雨一场寒。

10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