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三伏天养生知识

| 跃瀚

黄帝内经三伏天养生知识

一 “清淡饮食”的原则

三伏天饮食宜清淡,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比如多喝绿豆汤、红豆薏米水、苦瓜汤等以清热解暑,多吃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夏季出汗多容易耗气伤阴,因此也需要适当养阴,日常饮食宜偶尔吃吃山药、红枣、莲藕等。

二 “适当运动”的原则

运动是养生健身的重要方式之一,适当的晨练或夜跑可以发汗排毒。但白天烈日当空的时候不要室外运动,平时也不要剧烈运动,避免中暑。此外,运动后不要立马冲冷水澡,这样会使毛孔骤然收缩,热量散发不出。也不应立马喝冷饮,可适当饮用常温的电解质水。

三 “习惯饮茶”的原则

夏天出汗多,可通过习惯性日常饮茶补充水份和微量元素,茶是天然的电解质水,每天泡一杯,简单方便且消暑散热。夏季推荐饮用一些清淡的绿茶,润肺的陈皮白茶,以及养胃的陈皮普洱等,且淡淡的茶香还能缓解工作压力,舒缓烦躁情绪。

四 “适度吹空调”的原则

夏天易得“空调病”,由于三伏天实在太热,我们都喜欢躲在空调房里乘凉。为了避免中暑是可以适度吹空调的,但长时间待在空调下面,便会给身体造成“冬藏”的错觉,不符合四时养生之道。

五 “夜卧早起”的原则

“夜卧早起”是《黄帝内经》中对夏季作息的说法,因为夏季日长,根据万物“春生夏长”的规律,这时阳气旺盛,长势也旺盛。可适当晚一点睡觉,早些起床,但不要熬夜,最好子时之前入睡,即晚上11点之前。午休也很重要,但最好不要超过一个小时。

六 “冬病夏治”的原则

寒气重导致的手脚冰冷、吃寒食后腹痛腹泻、遇冷感冒腰酸背痛等这些都属于“冬病”。三伏天阳气最盛,皮肤毛孔舒张,贴三伏贴、泡脚、药浴等效果都比较好,因为药效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中。此外,平时也可以饮用一些姜茶以发热散寒补虚助阳。

2023年三伏天完整时间表

2023年三伏天从7月11日开始,8月19日结束,历时40天。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三伏天一共多少天

三伏天的时间不是很固定,一般来说,三伏天有30天或40天。每年年份不一样,三伏天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具体情况以当年的实际情况为准。

三伏天的天数主要与中伏的时间有关。初伏和末伏都是固定的10天;只有中伏的时间不固定,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

中伏时间是由夏至到立秋之间共有几个庚日来决定的。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四个庚日,则中伏为10天,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五个庚日,则中伏为20天。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末伏,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

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个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首日,末伏十天。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个字,庚日每十天重复一次。伏天的起讫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具体是怎样计算的呢?我国流行的“干支纪日法”用天干与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三伏日期计算方法

它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来确定的。每年夏至日起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日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叫做“三伏”。

“庚”就是十天干中的“庚”,庚与庚相隔是10天,初伏到中伏的时间固定是10天。中伏到末伏的时间,由于末伏日期是定在立秋日起第一个庚日,所以相隔的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前有四个庚日时,则中伏到末伏的时间间隔为10天;夏至到立秋之前有五个庚日时,则中伏到末伏的时间间隔为20天。

11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