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美教师范徽丽事迹

| 李金

学习身边榜样。范徽丽:边防海岛的最美教师。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全国最美教师范徽丽事迹(精选7篇)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全国最美教师范徽丽事迹

全国最美教师范徽丽事迹(精选篇1)

在范徽丽的影响和带动下,十几名青年教师满怀热忱,默默扎根海岛,接力奋斗。范徽丽特别心疼这些驻岛教师,努力为她们争取驻岛补贴、乡镇补贴等优惠政策,协调解决住宿等难题,评优、培训等也向她们倾斜。她还探索出城岛“4+1”教育协同育人新模式,即“同一个法人、同一个账本、同一支队伍、同一制度和不同的课程文化”,教师在岛上服务满三年后可调回城市总园。这种教育管理模式解决了偏远海岛招不到教师、留不住教师的难题,也为西部地区及农村学校提供了可复制的教育改革经验,荣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如今,涠洲岛幼儿园已从最初的两个班拓展为四个班,幼儿数量由50名增至130名。幼儿园现有规模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入园需求。范徽丽和涠管委正在筹划建设新园,相关设计工作已经完成。新园计划设置12个班,可容纳360名孩子。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对于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的这句名言,范徽丽深以为然。她认为,唤醒的对象不仅是学生,还有教师。近几年,不少院校邀请她去作师德讲座。只要有时间,她都会参加。她希望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与大家交流分享教育改革创新实践,彼此唤醒和激发内心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汇聚推动教育变革发展的强大力量,让孩子们能够享受更优质的教育,更好地成长成才。

这些年来,为拉平学龄前孩子的起跑线,范徽丽不知疲倦地奔波于海岛与北海市区之间,在探索中勇毅前行。她率先推行集团化办园模式,与薄弱园共享优质资源,带动教育均衡发展。2020年开始,她打造托幼一体化学前教育体系,在北海市机关幼儿园设置早教中心——蒙养园,开拓0—3岁的亲子早教课堂,为6个月以上幼儿量身打造早教公益课,吸引了160多个家庭参加,得到广泛好评。

全国最美教师范徽丽事迹(精选篇2)

范徽丽是北海市机关幼儿园(涠洲岛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从事幼儿教育工作27年,从普通幼师成长为名园长,为幼教改革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2013年,她主动请缨,挑起创立涠洲岛公办幼儿园的重担,带领她的团队排除万难,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将优质的学前教育送到海岛,成为岛民们心中的“灯塔”。

范徽丽跨海送教、海岛教育“拓荒”的感人事迹被媒体争相报道,广为人知。

全国最美教师范徽丽事迹(精选篇3)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专业的执著追求让范徽丽形成对幼儿教育独特的思考和丰富的经验。2015年范徽丽被评为广西特级教师、2017年入选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培养对象、2018年入选第二十一批“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她成为广西50万教师中的佼佼者。在她的带领下,北海市机关幼儿园成为广西的知名示范性幼儿园,多次接待美国、香港、台湾、北京、贵阳等地的教育访问和交流。

范徽丽始终坚持教育要做到“大家都好、大家不同”。她成立范徽丽特级教师工作坊,带领全市青年骨干教师共同成长,引领教师用自己的教育故事来诠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指导教师如何去观察发现解读孩子的学习故事、如何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她主持广西“十二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北海市公办幼儿园帮助农村幼儿园开展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指导广西30多所普惠性幼儿园、乡村幼儿园开展园长跟班学习和师资培训。她经常带领工作坊教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帮助农村教师读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她兼职大学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训工作,担任学前教育“国培”“区培”项目的培训专家,她把引领教师成长作为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平台,在领域内和区域内实现了教育的传递和领航。

范徽丽先后荣获2016年全国最美教师、第十二届宋庆龄幼儿教育奖、广西特级教师、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广西三八红旗手、自治区幼儿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没有最美,只有更美,范徽丽还在不停地追寻孩子们更美的童梦!

全国最美教师范徽丽事迹(精选篇4)

1994年,范徽丽从广西幼师毕业,回到北海成为一名幼儿教师。2013年,范徽丽上涠洲岛调研,看着岛上孩子们艰苦落后的幼教环境,她暗下决心,要让海岛的孩子和市区的孩子一样享受优质学前教育。于是,范徽丽主动承担了建设涠洲岛幼儿园的任务。2015年秋季学期,涠洲岛幼儿园开园了,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涠洲岛幼儿园冉冉升起,范徽丽眼眶红了:“我觉得面对着国旗,我心里面很踏实,起码说我无愧于一个共产党员,无愧于一个人民教师。”

在涠洲岛,范徽丽因地制宜,带领团队创设富有北海地域特色的“海丫丫365成长行动”。在总园和涠洲岛分园,分别设立海丫丫寻丝路、海丫丫海岛课程,编制“海丫丫上学了”“神奇的涠洲岛”“缤纷海洋”等8个主题活动。这一课程建设弥补了国内学前教育领域中海洋课程的不足,其研究成果荣获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范徽丽:“我们的'海丫丫'是两层含义,第一个代表我们海边生活的海娃,一种灵动一种阳光的姿态。另外一个丫丫就是一个足迹的意思,就是孩子成长足迹的一个记录。”

在范徽丽的带领下,北海市机关幼儿园(涠洲岛幼儿园)成为广西知名示范性幼儿园,海岛成功办学经验和“海丫丫365成长行动”课程建设也得到社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范徽丽还成立了自己的特级教师工作坊,承担大学院校学前教育系学生培训工作,并帮助农村幼儿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全国最美教师范徽丽事迹(精选篇5)

范徽丽说:“教育是人影响人的活动,教育仅仅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走不远的。”她想方设法留住岛上教师,努力争取更多的教师来支持海岛教育。海岛上招进教师不易,留住教师更难,这是范徽丽海岛办学的最大困惑。涠洲岛上少有娱乐场所,许多地方连路灯也没有。老师们白天有孩子们的陪伴,海天美景,灿烂的阳光,但当夜深人静,陪伴这批“80后”“90后”老师的只有窗外的虫鸣声,单调、枯燥、停水、停电成了老师们的生活常态。驻岛教师有的身为人母,心里牵挂着儿女;有的是独生子女,想着妈妈的拿手好菜。岛上物资匮乏,日常所需的日用品、食物、教具等,都需要老师们每周用拖车拉上岛。每周五送走孩子后,老师们匆忙追赶最后一班船回市区的家,周日下午又得收拾行李返回海岛,遇到暴风雨等恶劣天气,还要经受海浪的颠簸,忍受乘船的眩晕和呕吐,天气预报成了范徽丽每天关注的焦点。

当老师上岛支教的激情过后,范徽丽经常收到他们深夜发来的短信:“园长,我想回家……”那时,她心如刀割,内心无数次谴责自己:老师们本可以在市区享受阖家团圆的幸福,是自己把老师带到了这艰苦的海岛,把老师给连累了。但一想起当初孩子们那清澈透亮充满渴望的眼神,想起与幼儿园一墙之隔的圣母教堂传教士的故事——他能在一百多年前,漂洋过海到这个荒凉的海岛宣扬他的教义,并建设了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教堂。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范徽丽,觉得更有责任有义务去超越,用党的教育来影响、改变这个海岛。不服输的个性让她一边强忍着眼眶里的泪水,一边耐心安慰老师:海岛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想想上课时孩子们看你的眼神,想想岛民对老师的无比尊重和崇拜。为了岛上的这些孩子,我们必须坚守,必须把幼儿园办下去!

在范徽丽的影响下,一种充满正能量的价值观在老师们心中渐渐树立起来。卜纯纯老师在日记中写道:“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伟大。”这是海岛上最美的教师青春誓言,正是这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教育使命感让范徽丽和老师们克服从城市到海岛的种种“水土不服”,甘守海岛,以仁爱善良铸就“大爱守望”的教师文化,以劈波斩浪、屹立不倒的师魂铸成幼儿教师最美的丰碑。2016年,范徽丽荣膺全国“最美教师”称号,她带着老师们走进中央电视台演播厅,向全国人民讲述海岛艰苦办学的教育故事。新华社、《中国教师报》《广西日报》《广西教育》等新闻媒体先后报道了范徽丽的先进事迹。

全国最美教师范徽丽事迹(精选篇6)

涠洲岛是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岛上淳朴的民风及原生态自然风光无疑是现代人梦寐以求的“天堂”。但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交通往来不便,岛上少有现代化的设施和物资,岛民的生活仍然停留在落后状态,刚进园的幼儿到处乱跑、大声喧嚷、随手乱扔垃圾、随处小便。更让范徽丽头痛的是,岛上居民交流以客家方言为主,幼儿、家长不会说普通话,与市区总园幼儿相比发展水平悬殊。曾经计划共享总园教育资源的计划落空,总园课程无法在海岛上实施,幼儿园的教学开展遇到严重阻碍。

基于海岛幼儿发展现状,范徽丽开始思考:如何构建基于海岛生活、体现海洋文化的课程?对于海岛幼儿,海与岛就是他们童年生活的全部想象,这里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始发港之一;新中国成立,涠洲岛成为重要的海疆边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又赋予北海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的新使命;海洋文化是幼教资源的短板,而涠洲岛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范徽丽带领教师从读《涠洲岛志》开始,充分挖掘边防海岛的教育资源,深入开展海岛特色课程研究,以培养具有海洋意识、家国情怀兼具世界视野的海洋公民为目标,开展“海丫丫365成长行动”的探索与实践。编制“海丫丫上学了”“神奇的涠洲岛”“缤纷海洋”“海岛花园”等八个主题的“海丫丫课程”,向幼儿讲述人与海岛的故事,培养幼儿热爱家乡、保护海岛的家园情怀。为推动课程有效实施,范徽丽因地制宜,把海岛上“夜不闭户”的淳朴民风和落后的交通作为开展户外教学的有利条件,开创“自然情境教学法”,把芭蕉林、大榕树、海滩等整个海岛变成生动的教育场所。该研究成果弥补了国内学前教育领域中海洋课程的不足,荣获2018年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7年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2017年北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海丫丫365成长行动”将优质学前教育资源送到海岛,让幸福童年充满阳光。孩子们可以在家门口的幼儿园经历人生的“十个第一”:第一次叫“老师好!”、第一次晨检、第一次做早操、第一次玩“娃娃家”、第一次在幼儿园午睡、第一次当值日生、第一次升国旗、第一次参加运动会、第一次过“六一”、第一次出席毕业典礼。范徽丽带来的这些看似普通的“第一次”,恰是为海岛之子的人生奠基,引领幼儿人生启航,予以边防海岛温暖与希望。

全国最美教师范徽丽事迹(精选篇7)

范徽丽始终认为教育要“一个都不能少”,要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她希望教育能影响更多的孩子,给更多的家庭带来幸福和快乐。

2013年,北海市政府启动《北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要求“每个乡镇要建立一所公办幼儿园”。涠洲岛由于交通不便,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幼教师资匮乏,学前教育一直处于空白状态。家境宽裕的岛民乘船涉海将幼儿送到市区入园,更多的岛民只能任由幼儿在海滩地头玩耍度日,孩子适龄后再进入小学就读。

为填补海岛学前教育的空白,范徽丽应邀参加海岛学前教育调研。涠洲岛城仔小学于2003年撤并后一直闲置,十年狂风暴雨的洗礼让校园破败不堪,校园内仅存两幢缺门少窗的教学楼,一幢收养着十几个大大小小年龄不一的孩子,相距不到10米的另一幢教学楼里圈养着村民的一群羊,不时传来“咩咩”的叫声和刺鼻的粪便味道。一个教室养孩子,一个教室养羊,这种触目惊心的“原生态”教育让范徽丽内心无比震撼。面对那十几个或光着脚、或穿着拖鞋的孩子,范徽丽怜爱之心油然而生,她走近孩子,拿出口袋中防晕船的点心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交流。孩子们似懂非懂地望着她,在她的鼓励下,腼腆地拿走她手中的糖,除了张望,孩子始终没有张口说一句话……离开时,她好几次向孩子道别,可这些孩子们一直尾随着她迟迟不肯离开。孩子那充满渴望、清澈透亮的眼神令她至今无法忘怀:“这里的孩子太需要教育了”。调研回来,范徽丽主动承担了建设涠洲岛幼儿园的任务,她要让海岛的孩子们也能和市区的孩子一样享受童年的幸福。

海岛建园,困难远远比想象中更艰巨。范徽丽辗转于海岛与城市,颠簸于大海,想方设法解决跨海办学中种种意想不到的难题。海岛办学最大的困难是招不到老师,没有老师愿意到海岛任教,也没有老师愿意报考涠洲岛幼儿园教师岗位。也许一颗真诚的心总能感动你我,一份热烈的爱总能融化一切,就在岗位报考结束前最后两天,范徽丽挨个走访了所有符合条件的老师以及她们的家庭。也许是被范徽丽的诚意所打动,也许是注定要完成教育的神圣使命。终于,在网络报名截止的最后一刻,报考教师岗位人数达到了开考比例,第一批驻岛教师终于如期而至。

苦尽甘来,幼儿园迎来了第一批入园的孩子,当海岛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涠洲岛幼儿园冉冉升起的鲜艳的五星红旗上,昭示着在祖国的南疆真正实现了“幼有所育,幼有优育”。幼儿园响起了欢快的早操音乐,村民们会不约而同地来围观幼儿的早操活动,这是海岛上最美的风景。岛民亲切地把范徽丽和老师们称作“七仙女”,因为她们给海岛带来了美好和希望。因为“把最宝贵的教育送给了海岛的孩子”,范徽丽荣获“第十二届宋庆龄幼儿教育奖”。

200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