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的英雄抗战事迹700字左右

| 郑诗2

当神州大地处于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末期,一批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进步青年,为了中华民族的自由与民主,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是他们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主张,它的领导人就是受人敬仰孙中山。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辛亥革命后的英雄事迹范文,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辛亥革命后的英雄事迹范文一

电影《辛亥革命》讲述的是我们国家由封建国家进入现代国家的那一段历史:

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和同盟会领导下的辛亥革命打响了反帝反封建的第一枪,斗士们众志成城,经过鏖战,武昌起义以胜利告终,随之产生连锁反应:湖南、江西、山西、云南、陕西五省宣布独立。不久,清政府彻底土崩瓦解。孙中山先生的智慧、大度和谦逊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和推崇,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宣布就职,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是一场人民的革命,是一场光荣的革命,他推翻了清王朝,同时也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变革,为重振中华铺平了一条崭新的路。随着时光的流逝,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是看着电影,我的耳边又响起那轰轰烈烈的枪炮声、呐喊声,眼前又清晰地浮现出一副副英雄的面孔……如果没有他们为真理、民主和自由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没有今天屹立于世界的中国!革命先辈们抛妻别子、心怀大爱、舍身赴死的精神,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世界,则国以屹立世界。”辛亥革命将永远激励着我们青少年勇往直前!

辛亥革命后的英雄事迹范文二

从整个起义计划来看,应该是比较周密的,并没有特别大的疏漏。但是,谁也不会想到,开封的历史此刻却掌握在三名毫不起眼的清廷军官手里,他们的名字是柴得贵、张光顺、江玉山。

柴得贵是开封巡防营的统领,先前曾支援革命,并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枪支弹药。他是张照发的上级,也是他的好朋友。但是,当齐耀琳任河南巡抚之后,柴得贵的思想起了变化。可耻的是,此刻的他,并未退出革命。而是静观时机,准备通过告密为自己的仕途加一筹码。

他去参加了革命者的大会,获悉了整个计划。然后,又将全盘计划密告给了自己的上级齐耀琳。

此刻,毫不知情的革命者正热血沸腾,各路军民也摩拳擦掌,等待着起义时刻的到来。

“我听二伯母说,二伯父光磨刀就磨了三天三夜,这可能有些夸张,意思就是说磨了很长时间的刀,准备了很长时间。”王梦兰烈士的侄子、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原副院长王茂林说。

农历十一月初三的晚上,十几位革命党人相继走进开封优级师范的小礼堂,这里是河南辛亥革命起义军司令部。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革命一触即发。

然而,他们没能走出这个房间,得到密报的巡抚齐耀琳已指使清军包围了他们,清军疯狂地进行搜捕。起义尚未开始便已结束,一场惨烈的屠杀也将到来。

历史,就这样被三个叛徒轻描淡写地改变了。

那次被捕和牺牲的不仅仅是11个人,据记载有三四十人被捕,然后,又被先后保释出,只余11位志士无人能保出。在《吹台梦华》(河南大学出版社作者杞子)一书中称,根据当时清廷公布的名单,开封出版的《中州日报》报道,被杀害的革命者还有张香妮、张树宝。

1981年,开封市人民政府将11位烈士墓迁入南关禹王台公园中,修建了陵园,并将原刻有烈士传记之碑嵌于墓周。即为现在的11位烈士墓。

辛亥革命后的英雄事迹范文三

十一月十五日,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爱国主义影片—— 《辛亥革命》。虽然我对这个名字很陌生,觉得好像不如动画片好看,也不很了解影片的具体内容,但我还是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一方面,是因为集体看电影是件很激动的事;另一方面,我想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影片到底是讲什么的。

影片开演后,首先出现的是烈士秋瑾,她带着铁链,走向刑场,我当时感觉很害怕,希望她不会死去。随着影片的播放,我知道了这些值得永远记忆的名字:孙文(孙中山)、黄克强(黄兴)、徐宗汉、林觉民、喻培伦…… 也知道了那些“ 可恶坏蛋” 的名字:慈禧太后、怡王爷、袁世凯、汪精卫…… 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枪炮声声,战火纷飞的场面,及革命者的坚强、勇敢,使我更加明白了学校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一句话: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那些我们从没有见过面的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还有就是影片中孙文(孙中山)的演说,他有力的话语和动作,总是感染我,尤其是他说服那些外国人的场面,让我十分感动。最可笑的是那个小皇帝和那些留着大长辫子,穿着大长袍的清朝人,动不动就下跪,让我们大笑了好几次,一幅落后可耻的奴才相,和现在的社会格格不入,并且置老百姓的死活于不顾,将中国的土地送给外国人,这样的政府就应该被推翻。外国侵略者仗着武器先进,用一些小恩小惠来贿赂中国的贪官污吏,想占领我们的土地,这是多么不公平的事情呀。我想:我们只有学好知识,学好本领,让科技更发达,才不会被别国欺负。

影片结束了,走出体育馆,外面明媚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使我的心情好了很多,但还是无法忘记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和片段。

当然,我还有个疑惑,这个事件为什么叫做“辛亥革命” 呢?晚上到家,妈妈告诉我:辛亥革命是发生在100 年前的1911 年10 月10 日的事情,因为那一年在中国传统干支纪年中是“ 辛亥年” ,所以叫“ 辛亥革命” ,并且这个事件对我们国家意义很重大。

我想:对于这部电影,我还有很多不懂的部分,以后我长大了就会更加理解这段历史故事了。

辛亥革命后的英雄事迹范文四

韩复榘,1890年生于河北霸县东台山村一个小康之家。1909年他到东北王冯玉祥部下当兵,由于他有文化,冯玉祥很器重他,从秘书到营长、团长、师长,一路都很顺利。1926年秋,国民军失败后,韩复榘投靠了阎锡山,被阎委任为晋军第十三师师长。1929年12月,韩复榘经冯玉祥推荐当上了河南省主席。1929年蒋冯战争爆发,韩复榘忘恩负义投靠了蒋介石,帮助老蒋打老冯。中原战争结束之后,蒋介石委任韩复榘为山东省主席。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开战时,韩复榘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负责指挥山东方面对日作战,承担黄河防洪任务。9月中旬第六战区冯治安请求拨一个师支援德州一线作战,韩却装聋作哑,蒋介石急电韩移师增援,他却置之不理,导致德州于10月5日失陷。日军占领德州之后,将主力集中到山西,蒋介石下令韩复榘、冯治安趁机反攻德州,并进击沧州,以牵制西线敌人。正当冯治安部向北反击乘胜追击日军的关键时刻,韩复榘突然下令,命部下展书堂第八十一师撤回原地,日军绝处逢生,分兵反扑过来,集中兵力攻打南京城,致使南京12月13日失陷,唐生智守城部队30万官兵全部遇难。

南京失陷之后,南路日军又逼近武汉,李宗仁下令韩复榘配合大部队行动,他却按兵不动,北路日军又逼近济南,韩复榘没有阻拦,反而一步一步撤退,望日而逃,并下令放火烧掉省府、日本领事馆和济南重要建筑物。蒋介石知道此事之后,令他死守济南,他却退到泰安,蒋介石令他死守泰安他却退到济宁,几天之后疯狂的日军占领了山东大部分地区。蒋介石召何应钦、白崇禧、陈诚举行军事会议,决定对韩复榘依法处办。1938年1月11日下午,蒋介石在河南洛阳将韩复榘诱捕,次日将韩用火军押送武昌,24日国民革命军法庭以违抗命令,擅自撤退罪将韩复榘处决。在处决路上韩复榘喊天说:“日本矮子就是龙卷风,它卷到哪里,哪里就天昏地暗,火光冲天,山东失守枪决我韩复榘,南京失守应该枪决你蒋介石,蒋介石你排除异己,借刀杀人,你不得好死。”蒋介石听了后,对韩复榘说:“如果我蒋某人不杀你韩复榘,就对不起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后的英雄事迹范文五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两千多年的时间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唱主角。延续了如此长时间的封建社会,如何过渡到平等民主的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清朝末年,封建王朝终于走到了末路。不仅仅内斗不断,外国列强也将中国看成了一只待宰的羔羊,时不时的就来咬上两口。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中国人自然不可能无动于衷。所以从最开始的“开阳看世界”到洋务运动再到戊戌变法,最后到结束封建王朝,开启民主共和时代的辛亥革命,中国人在不停的摸索和努力。

在这三种变法中,最可惜的应当就属戊戌变法了。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从影响和结局上来说,都算是成功了的。只有维新人士领导的戊戌变法,仅仅只持续了一百零三天,就以失败而告终,所以在历史上戊戌变法又叫做“百日维新”。

维新变法的失败,不仅仅意味着革命没有成功,未能结出促使中国进一步富强的果实,同时也意味着有一大批的维新派人士,因为革命的失败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了此次革命而牺牲了自己生命的维新人士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戊戌六君子”。而本文要为大家介绍的林旭,便是“戊戌六君子”之一。

林旭生于公元1875年,是福建侯官人。林旭家庭条件不好,可以说是苦寒之家。但好在家中之人都是开明之人,断吃断喝也不愿意委屈自己孩子的教育。所以林旭从小就入私塾读书,他聪明好学,勤奋聪慧,也是个读书的料子。

自幼接受儒家传统教育的林旭,思想发生转变是在他年长之时,随岳父游历武昌之时。在武昌林旭结实了一批赞成维新变法之人,诸如陈宝箴和陈三立父子。这个期间与陈氏父子等人的交往,可以说是为他种下了一颗变法的种子。

公元1893年,林旭回到家乡参加乡试,中一名举人。第二年,林旭赴京参加会考,未中。1895年,林旭再次来到京城,又不中,于是便暂时在内阁中书任职。当时正好是甲午中日战争,清廷战败,随后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

《马关条约》中的很多条约都涉及到了许多根本利益,特别是在领土方面,不仅仅是开放通商口岸,将领土租借给外国,而是直接将台湾及澎湖等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清廷签订《马关条约》,全国群情奋起,一同反抗条约的签订。林旭于同年五月二日,和同试举人“发愤上书,请拒和议”,反对割让辽东和台湾。

1897年,林旭进入张元济等人在北京创办的“通艺学堂”学习,接触了许多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技术。林旭的维新思想就是在这种国家积弊,外国列强实力远超中国之时培养而成的。

1898年1月31日,与寓居北京的福建微信认识,成立闽学会,与其他学会互通有无,传播西方先进的思想。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在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讨论一二之后,终于下定决心在中国实行变法。于是在在这日,颁布历史上著名的“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变法需要人才,在宣布变法的同时,光绪皇帝命四品以上各官荐举人才。林旭就是在这个时候被翰林学士王锡藩推荐给光绪帝的。王锡藩赞扬他:“才识明敏,能详究古今,以求致用,于西国政治之学,讨论最精,尤熟于交涉、商务,英年卓荦,其才具实属超群。”林旭因此在后来与谭嗣同、刘光第、杨锐等人一同被封为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实行变法各项事宜。

维新变法的许多像改革都触及了封建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利益,自然会引来众人的反扑。而大地主大官僚阶级中,最大的顽固守旧派就是慈禧太后老佛爷,这位执掌中国后期政治的女人。

在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派势力的反扑之下,光绪皇帝很快便支持不住,维新变法在维持了壹佰零三天之后,以失败而告终。慈禧太后重新掌握朝政大权,而她恢复权利的第一个动作,便是对一干维新人士进行打压。9月21日,林旭于谭嗣同等人被逮捕下狱,9月28日,被杀害于宣武门外菜市口,享年二十三岁。

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