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战争伟人的事迹

| 宏淼

丹尼斯·海斯

人类历的第一个“地球日”,是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的一个刚满25岁的学生——地球之父在校园发起和组织的。他因此被誉为“地球之父”

丹尼斯·海斯生长在美国华盛顿州环境幽美的哥伦比亚河峡谷,他从小养成了爱好大自然的个性。到了大学时代,他虽然就读于法律专业,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环境问题的关心。鉴于丹尼斯·海斯在环保事业中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他曾荣获联邦野生动物协会,美国慈善协会,美国太阳能协会,远离战争组织的荣誉奖项,并被国家奥杜邦协会评为“100个最杰出的环保人士”之一。

分析:英雄不问出处,也不论年龄的大小。年轻的丹尼斯·海斯一心致力于环保事业,持之以恒,最终为自己赢得了“地球日之父”的称号。

关于中国战争伟人的事迹(精选篇2)

包拯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关于中国战争伟人的事迹(精选篇3)

韩信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刻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说: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我们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

我们运用这成语时,必须透澈的了解它的含义,第一、真心诚意的乐于助人的人,是永远不会想人报答他的;第二、有钱人对穷人的救济,那是一种捐助,即使穷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报答他,也不能称之谓“一饭千金”;第三,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难的情形下,出于友爱、同情的去帮助别人,这样的帮助,在别人看来,确是“一饭”值得“千金”的。

关于中国战争伟人的事迹(精选篇4)

1889年夏天,在德国斯特拉堡的大街上,一条卷毛狗在路边的人行道上溜达。每到一棵树下,那条狗便把后腿抬起,在树根上撒泡尿,狗一离开,不知从哪飞来一群苍蝇,围着尿飞来飞去。

这情景,被一个过路的大胡子医生偶然发现了,他走过去,在离树几步远的地方仔细地观察。

看来看去,大胡子感到奇怪,苍蝇为什么对狗尿这么感兴趣呢?难道狗尿中有什么特别的成分不成?他很快对狗尿进行化验,分析结果表明,狗尿中有大量的糖分。

这个大胡子医生名叫冯梅林,是德国的大学教授,也是很有名气的内科医生,这几年,他一直和一个叫闵可夫斯基的病理学家在苦心研究胰腺在消化过程中的功能。狗尿引来苍蝇的怪事引起他极大的兴趣,他立刻想办法捉住了那条狗,一检查,发现那条狗的胰腺坏了,失去了应有的功能。为了弄清问题,他又将另一条狗的胰腺切除,发现那条狗的尿同样会引来苍蝇,这说明这只失去胰腺的狗的尿中也含有大量糖分。

他还想和朋友继续往下探讨,可贫困的生活和虚弱的身体使他们被迫中断了研究,这也成了他们终生的遗憾。

但他们的事业仍然在进行。30年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院讲师班丁对这个问题再次进行苦心的研究。

那时,人们把糖尿病视为不治之症。从摘除胰腺的狗撒的尿来看,班丁发现糖尿病一定与胰腺有关。经过研究,班丁发现,在健康人的胰腺上,分布着许多像岛屿一样的小暗点,而患糖尿病人的胰腺上,小暗点只是健康人的一半。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没有谁能说得清。

班丁是个肯动脑筋的年轻人,很快做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只要想方设法增加胰腺上的小暗点,就能攻克糖尿病这个难关。他把增加的小暗点称为“胰岛素”。通过一段时间的研制,终于实现可以在胰腺不受破坏的情况下,进行正常的提取,并且在实验室里把胰岛素分离出来。

班丁以自己的努力攀上了当时的医学之巅,填补了医学上的一个空白,并荣获了1920年诺贝尔奖。当荣誉向他走来时,他就想,要不是1889年德国的冯梅林教授的发现为他的研究打下了基础,他怎么可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呢!

关于中国战争伟人的事迹(精选篇5)

郑板桥有诗书画“三绝”。在诗文方面,他一生爱诗、写诗,“时时作诗,写乐鸣哀”,主张“直摅血性为文章”,常于嬉笑怒骂间浑然成文,真情流露。他在山东潍县任知县期间,著有《潍县竹枝词》40首,生动描绘了潍县风土人情及民生疾苦,毫不掩饰对当时黑暗势力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诗文脍炙人口,在民间广为流传。在为民请命被罢官后,他也未因此而间断诗作,反而在诗作的陶冶中益寿延年。

在绘画方面,他尤爱画竹画兰,“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曾创作不少精绝的作品,在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独树一帜。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书画不是为达官贵人而作,而是为黎民百姓而画,他说:“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安享之人也”。

郑板桥的书法艺术精湛,风格洒脱豪放,浑然天成。他自创的“六分半书”更是惊世骇俗,常给人以乱石铺街、闪电裂空的意象,表现出他率真坦白的灵魂,为历来书法家们称道。关于这种字体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有一段时间,郑板桥痴迷于临摹诸家法帖,白天练,夜里练,几乎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一天夜里,他在梦中竟将夫人的背当做纸,用手指在上面东指西横地划起来,夫人被惊醒,责备他:“你有你体,我有我体,你为何不用自体用我体?”郑板桥猛然醒悟,悟出“自体”二字,尽毁所有法帖,终于自创一体。

58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