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退役军人功勋事迹材料1000字

| 福萍

最美退役军人功勋事迹材料1000字精选篇1

刘东平,中共党员,邢台市内丘县人,2001年12月参军入伍,2018年10月退役,现任内丘县内大路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二级消防长救援衔。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曾获得市级以上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次,被评为邢台市“最美退役军人”,并被授予见义勇为“邢台好人”个人称号、所在集体被评为“河北好人”集体称号。

利剑千磨始成器,精铁百炼方成钢。每天一次3公里,每周一次10公里,每月一次21公里半程马拉松跑;负重上10楼、60米肩梯、单双杠,是每天体能训练的必修课;楼内救人操、纵深灭火操、枪炮协同等等,是每周技能训练的基础。队里200多种装备器材,刘东平样样讲得清、用得熟,是大家公认的“活教材”;书柜中,摆放整齐的装备技师证、特种车辆驾驶证、舟艇操作证、AOW潜水资格证等等,更是他刻苦努力的见证。

2016年7月19日,内丘县遭遇特大暴雨袭击。西部山区降雨量达500毫米以上,山洪暴发,道路、通讯、供电完全中断。临危受命的刘东平,和10名战友连夜冒雨向灾区进发。在翻越摩天岭时,前进的道路被湍急的洪水拦腰阻断。为了尽快与对面取得联系,刘东平主动请缨,携带通讯器材强行渡水。“事情紧急,得到同意的命令后就跳进了洪水,紧紧抓着抛射的绳索往前挪。”回想当时的情形,刘东平至今仍心有余悸,“由于洪水湍急,我被卷入暗河。在战友的帮助下,我才得以浮上来继续前行。”10米、8米、5米……最终,刘东平成功抵达对岸,最终安全转移了200多名群众。

2018年内丘深山区游客失联,深入茫茫大山,披荆斩棘、搜索定位,连夜带回失联人员。2019年12月21日,内丘县柳林镇仙人村两名群众落进水库冰窟窿。接到报警,他带领队友迅速到达现场,并第一个跳入刺骨寒水中,但游出没多远就被厚厚的冰层挡住了。救援刻不容缓,刘东平用手和肘一块一块地砸冰,为加快救援速度,在岸上指挥的战友携带破拆工具也跳进了冰水中,二人利用斧头、拳头使劲开砸,很快就砸出一条救援生命线。

一次次生死救援,一次次惊心动魄,刘东平都没有退缩过。在洪水面前,刘东平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在火场,他更是不畏生死,逆行向前。入职22年来,他累计参与灭火救援2237次,解救被困群众156人,挽回财产损失1000多万元。

为更好服务群众,刘东平牵头成立了“蓝朋友志愿服务队”,深入社区、学校进行防火宣传指导,对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在日常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随时在线答疑解惑;联合内丘二中“爱心社”,累计开展活动160多场次,募集善款价值超过24万元。当别人问他图啥,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役军人,就该用自己的爱心和力量去奉献社会。”

最美退役军人功勋事迹材料1000字精选篇2

王接平:永不“退役”的军人本色

在东乡退役军人圈里,有一个令人尊敬的成功者,他就是东乡区__委员、江西华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接平。从部队退役回到地方35年,他放弃条件优越的“铁饭碗”,主动“下海”弄潮办实业,成功创办资产过亿元的江西华宇科技有限公司。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先后获省、市“民营科技企业诚信企业”和“国家高新科技企业”称号,产品远销欧美、俄罗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王接平也因此于2020年元月,被授予“江西省模范退役军人”。

1980年入伍,1985年退伍。5年的军旅生涯,让王接平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军人情结,政治过硬、立说立行、铁血担当、扶弱济困终生与其结缘。事业发展了,他不忘关心帮助战友,公司优先招聘退役军人,先后安排30多名退役军人在公司就业。为响应“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号召,他主动找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商量出资设立“立功受奖”基金,启动“情暖战友工程”,对现役军人荣立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的,分别奖励10000元、6000元、1000元,奖金与立功喜报同时送到军属手中。2020年5月28日,为东乡籍2019年度荣立三等功以上的现役军人送上慰问金22000元。虽然脱下军装,但王接平却一直践行着“拥军”的承诺,创业19年来,始终难忘军人情怀,将爱国爱军的情感转化为拥军优属的实际行动。2020年春节前夕,王接平专程来到驻区部队,为部队送去一头猪肉,慰问部队官兵,以表达退役军人企业家对子弟兵的情深厚谊。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王接平致富思源、感恩国家,在全区率先向区红十字会捐款2万元,引发社会各界纷纷效仿。在得知重点优抚对象熊晓群养鸡场因疫情影响鸡蛋滞销后,他立即一次性购买5000枚鸡蛋,同时发动战友积极“带货”,帮助退役军人渡过难关。2020年7月18日,12名东乡籍老兵,在得知老部队星夜驰援九江防汛救灾一线后,积极与老部队取得联系,累计23人自发捐款,满载牛奶、饼干、八宝粥等价值1.1万元物资物品的货车,赶往九江慰问一线官兵。7月21日,慰问车再次满载物资开往九江,王接平驱车2个多小时,给抗洪英雄们送去雨衣、泡面、面包等价值2万多元物资。

王接平虽然脱下了军装,但军人的血性仍在他的身体里澎湃如初,他用满腔热情和无私奉献践行着初心使命。在2021新的一年里,王接平将牢记自己“全省模范退役军人”的身份,把“小我”融入“大我”,向着“我将无我”的境界奋进,积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以江西华宇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联合东乡区5名首届“东乡区最美退役军人”兴办8家企业,打造全省第一家由退役军人组建的企业”退役军人创业园”。“退役军人创业园”将重点打造中小微企业,弥补大型企业的短板。“退役军人创业园”建成后可预计可提供300余个就业岗位。同时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优势、资源集聚优势、平台影响优势,为退役军人创业减免场地租金,并提供宣传推广、投融资指导吸引更多退役军人优质企业、资金和技术到创业园落户,努力探索具有东乡特点的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措施、方法和路径,形成可供复制的经验模式,力争把东乡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产业园打造成全省优秀示范性园区。永做奋斗者,乐当追梦人,继续抒写“奋勇创业献大爱,树高千尺不忘根”的崭新篇章!

最美退役军人功勋事迹材料1000字精选篇3

马__,男,1979年4月生,中共党员,__市市委办干部,现任__区__乡__村支部书记。他不怕苦累,扎根山区,踏实苦干,守正创新,将原来的“落后贫困”村转变成了极富凝聚力、发展力的脱贫先进村。

马__出身农村,13岁丧母,16岁父亲离世。遵照父亲遗愿,他参军入伍。曾荣立个人三等功,先后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共产党员”,还被授予“天津市政府系统人民满意的政法优秀干警”荣誉称号。为更好服务农村,他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积极响应号召到村任职。

多方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多方争取,马__完成了村级活动场所改造提升,建强了党建阵地;上任伊始,他自掏腰包为村里买了水泵,出钱组织村民挑渠引水浇地,确保村民如期耕种。同时,他积极与帮扶单位河北大唐__热电公司和__国大电器有限公司对接,争取帮扶资金37万元;新建U型槽1200米,新建磨面坊1座,在村内主要路口和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5个,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争取帮扶,稳步推进乡村振兴。一是明确重点,做好户内脱贫。通过政策兜底、设置巡河员、护林员等生态扶贫公益岗位、实施帮扶救助、进行光伏分红等举措,圆满完成了贫困户脱贫的任务。同时,他对村内已经脱贫的贫困户进行重点关注,进行经常性的走访和针对性的帮扶,避免其再次返贫。二是规范管理,建立村集体资产机制。他将多年来未履行义务、未缴纳承包费的集体机动地、果园等集体资产全部收回,并进行重新发包,彻底理顺了集体与承包人的关系,化解了多年来未解决的难点问题,为村集体增收1。2万元。三是强基固本,完成香椿基地建设项目。2020年,他积极与帮扶单位大唐__热电公司对接,争取帮扶资金30万元。2020年,以村集体的2亩耕地为中心,又成功流转了农户的8亩耕地,完成了香椿采摘园项目一期建设。四是凝心聚力,积极争取企业帮扶。在脱贫攻坚中,马__积极与__国大电器联系,将闲置土地租赁给该公司,增加村集体经济6万元,助推了脱贫攻坚的决战胜利。五是引资入股,助推脱贫攻坚。通过积极争取,马__将河北大唐国际__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捐赠的帮扶资金30万,入股到__旭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用于旭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经营生产。投资本金仍归__村村委会所有,投资年回报率7%,回报收入全部归__村集体收入。

为了顾“大家”,他选择了舍“小家”。2018年妻子怀孕在身,他顾不上照顾,一心扑在脱贫攻坚上;2019年儿子小考,他顾不上辅导,全力忙着村集体发展;为了服务乡村,他选择了奉献自我,正是凭着“五加二”“白加黑”的干劲,__村实现了赶超跨越。

__村支部在2019年7月被__区委评为“全区先进基层党支部”,而他也从一个机关干部变成了村民关心拥护的领头人。

最美退役军人功勋事迹材料1000字精选篇4

本着保家卫国的初心,他选择参军入伍,在军营里,他磨砺了韧劲,培养了闯劲;退伍后,他选择返乡创业,继续发扬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作风,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他就是大鳌商会副会长霍代养。

霍代养,中共党员,1984年10月应征入伍,1989年2月退出现役,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舰队,现任大鳌商会副会长。

红色家风坚定入伍信念

“父亲曾经是一名村支书,从少就教育我们要‘永远跟党走’,所以我和哥哥都选择了参军入伍。”谈到为何选择军营,霍代养自豪地说道。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霍代养从小就厚植了爱党爱国的情怀,并立志加入中国共产党,努力成为一名军人,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据悉,霍代养的哥哥是一名对越自卫反击战参战老兵,哥哥英勇无畏、冲锋在前的战场经历,更是坚定了霍代养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的决心。值得一提的是,霍代养的儿子霍海涛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在父亲的影响下,霍海涛始终保持军人的优良作风,无私奉献,积极参加大鳌镇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军人本色和使命担当。

军旅生涯锻炼优秀品质

初入军营,告别了随性舒适的生活,来到了“直线+方块”的军营,面对艰苦的环境、辛苦的训练,霍代养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刻苦训练。“既然选择了军营,就要坚定地走下去!”霍代养说道。

霍代养在部队勤奋学习、刻苦训练,锻炼出了能在夜间复杂道路和地形熟练驾驶和修车等专业技能,后来从事教练员工作,负责培训新兵掌握各种道路条件下驾驶操作的技能、车辆管理和运输安全等工作。由于在部队工作表现突出,他多次获连队嘉奖并获“红旗驾驶员”称号,并在1986年湛江抗洪抢险工作中,连续19天不分昼夜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一次。

脱下戎装返乡创业续新篇

退役回乡后,霍代养凭借在部队锻炼出来的驾驶技能,在新会汽车总站担任一名公交司机。由于90年代的大鳌镇还未通桥,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公交班次较少,当地人出行不便,霍代养从中看到了商机,“坐不住”的他便从公交公司辞职,买了一台中巴车,做起了民营公交,后来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汽车的普及,霍代养又转做汽车修配生意。

多年来,霍代养延续在部队时拼搏进取、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和凭借敏锐的商机嗅觉,先后做过民营公交、汽修厂、饮食、娱乐、酒店等生意,目前在大鳌经营着一家汽车修配厂和一家酒店。

初心不忘回报社会显担当

作为一名党员退役军人,霍代养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多年来,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秉承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精神,经常参加商会和残联等社会组织的各类募捐活动和赞助镇内各项文体活动,疫情期间,更是主动把自家酒店腾出来作为隔离酒店,尽显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同时为积极履行拥军优属的社会担当,进一步支持壮大社会拥军力量,霍代养的酒店还主动申请加入葵乡拥军联盟单位,以实际行动参与社会化拥军工作,在全社会倡导“崇军拥军”的良好风尚。

成功从来没有侥幸,有的只是滴水穿石、聚沙成塔的坚持。无论在军营里还是创业路上,霍代养都勇于拼搏,凭着军人“不怕失败、敢打硬仗”的韧劲和闯劲,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最美退役军人功勋事迹材料1000字精选篇5

___,1998年入伍,2015年11月从部队转业安排到安丘市安监局从事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工作。他部队服役16年间,荣立“三等功”3次、基地优秀士兵标兵1次、旅优秀士兵标兵1次、优秀共产党员1次、十大学习标兵1次、优秀学员5次、优等生2次、优秀士兵3次、嘉奖12次;担任司务长期间所在单位被基地评为“先进食堂”、所带领的炊事班2次荣立集体“三等功”。部队特殊的经历和环境磨练了他不怕吃苦、甘于奉献、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培养了他严守纪律、服从组织、坚守责任的优良品质。从部队到安监局,他以军人的优秀品质,迅速完成了从一名军人到安监执法人员的转变。

一、勤奋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思想的定位,决定着事业成就的高度。在转业之初,有很多人在质疑他是否能够干好这份从未接触过的工作。但他坚信态度决定高度,勤奋改变眼界。3年来他不间断地学习,从最基本法律法规学起,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工作时间下企业看实情查隐患找事故根源,业余时间学习安全法律法规、不同行业安全监管知识,总结经验材料、工作报告,整理思路,碰到难题总是不耻下问,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向领导和老同志请教,不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在大家鼓励帮助下,于2017年10月顺利通过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

二、发扬军人作风,扎实做好安全执法工作

安监人的工作只有进行曲,没有休止符。3年来,他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曾是一名军人,始终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每天上班后列出一天要做的事情,始终保持着极大地工作热情和高昂的精神状态,投入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一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8年7月他与同事赵卫东代表安丘市安监局参加了潍坊市安监局组织的安全生产执法监察队伍岗位练兵竞赛活动,取得了优良成绩,团队被评为先进集体,他个人也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成绩,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好评。在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考核为优秀。

三、严于律己,做一名公正廉洁的安监执法人员

他在安全监管执法上一贯以“严”字当头,多年来在安全监管上狠抓严管,多次圆满地完成组织上交给的工作任务。打铁必须自身硬,执法还需廉生威。一直以来,他把公正执法做为自己工作的基本原则,他不徇私情,不讲情面,该处罚时不含糊,他深信对不法行为的严厉查处就是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有力保护。他经常告诫自己,作执法工作的人,一定要切记严格要求,一旦你拿了企业的钱和物,你的眼睛就会被蒙蔽,就会丧失人格,只有抵住了金钱的诱惑,才能堂堂正正做人,理直气壮做事,才能让违法行为无处可藏。

___常说:“我从一个大山走出来农民儿子,经过部队的锻炼,成长为今天的安监执法工作人员,我从内心真诚地感谢党、感谢部队、感谢组织。我惟一能回报的,就是为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勤奋工作,做一名合格的安监执法工作人员。”

最美退役军人功勋事迹材料1000字精选篇6

“服役时,忘我训练,不畏艰苦;退役后,本色不褪,勇当先锋”,阳春三月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上海却面临着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最严峻的考验。这些日子在战“疫”路上涌现出了很多的人和事,他即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位民防人,他的事迹深深鼓舞人心,凝聚社会的正能量,燃起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

李锋出生在河南开封的一个军人家庭,他的父亲李东来是一名退役老兵。

李锋同志1995年入伍,服役期间多次立功受奖,2008年转业至上海市奉贤区民防办公室工作,多次被区政府评为嘉奖和优秀共产党员。22年党龄的他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在疫情集结号吹响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加入到抗击疫情机关党员志愿服务队,为社区的千家万户建立起防疫的“保护伞”,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志愿者的担当。他说:“我是以一名退役军人,若有战、无召也必回,在疫情面前永不退役。”

我是党员,我来报到!一位胸口贴着党员志愿者写着“李锋”的“大白”出现在小区各个现场。他的工作职责是维持现场排队秩序,协助医护人员对小区做抗原检测,帮助群众在“健康云APP”上预约检测和打开随申码核酸系统,并现场扫码操作。“没登记的先扫码登记,登记完的准备好。”“大家请往后退,保持2米间距。”负责维持核酸检测秩序的李锋,不知道重复喊了多少遍,嗓子都疼得发不出声。每当遇到随意插队的群众,他总会第一个上前劝说,保证现场秩序不乱。人手不足时,他就变成多面手,哪儿有需要他就到哪儿帮忙。几天下来,社区干部都对这个志愿者有了深刻印象,社区书记评价他说,“他真有党员样儿,能带头、敢发声、有态度,是我们社区抗疫队伍中的主力队员。”

志愿者“暖心”,让老人安心下楼俯身蹲下,背上老爷爷,双手紧托,小心翼翼走下楼梯……今天,在小区的核酸检测点出现了温暖一幕,志愿者李锋“全副武装”,背着一位论虚岁已是百岁高龄老爷爷下楼,坐上社区准备的轮椅,通过绿色通道,快速完成核酸检测,引得现场人员纷纷点赞。“谢谢你,志愿者,你真的太辛苦了!”激动地道谢。老爷爷年岁已高,住在没有电梯的老式楼房,下楼做核酸检测是个难题。检测完回家的路上,老人家谈及近期的防疫工作表示一定会全力配合,努力做疫情防控的模范与表率。志愿者李锋表示作为抗疫党员志愿者的冲锋兵,我必定满腔热血、恪尽职守完成任务。

他早出晚归,每天忙碌到晚上八、九点才能吃上饭,爬楼送物资,微信运动步数已不能承载他的工作强度。因超负荷的工作,加上整夜头疼失眠,他整个人都消瘦了不少。同事们劝他歇一歇,而他却说在疫情面前,我们的工作片刻不容懈怠,“如果牺牲我一点点的时间,能换来社区的安定,值得!”他脸上深深的勒痕和汗水,这就是一名志愿者枕戈待旦的坚守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忘我,他以一名民防人“冲锋在前”的军人形象感动着社区的居民们。

如今,上海疫情正处于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的关键时期,他表示将坚守一线,与医护人员、街道工作人员并肩作战,助力上海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硬仗。

最美退役军人功勋事迹材料1000字精选篇7

追求更好的毕馨予

毕馨予,吉林市昌邑区税务局财务管理股副股长。十三年的军旅生涯,在她的生命里已经成为永不磨灭的记忆。曾经作为一名野战部队的军医,每一次的医疗救援、拉练演习、抗洪抢险……都历历在目,也曾多次荣获上级的嘉奖,也曾荣获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军营的锤炼培养了她坚强的毅力和执着向前、甘于奉献、不折不挠的精神。

华丽转身,迎难上。从事税务工作已有21载的她,1999年从部队转业到吉林市原国税局涉外分局工作,之后又由于工作需要,调入昌邑分局办公室任会计一职。从医务到会计不搭边的业务,让她的人生有了戏剧性的跳跃,生活抛给了她一个难题。年近四十从事如此陌生的工作,而且是从没涉猎的专业领域,难度可想而知,这种一切归零从零做起的感觉着实让她倍感茫然,手足无措,极大的挑战就这样摆在了面前。面对困难她没有退缩,而是知难而进,坚定信心从头学起,凭着自己的踏实、肯干、勤学的工作作风,苦心钻研会计业务知识,硬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了从部队医务工作者到税务会计工作者的转变,她对自己的转变也着实惊讶。虽然工作熟练了,但她从不放松,她求实、求精,面对财务工作中科目多、软件多、工作量多的实际,她不但追究效率,更追求质量,天天加班加点工作,项项不敢有半点疏忽。她持原则、求严谨,以极大的耐心和责任心,加强财务管理,特别是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日常开支精打细算,量入为出;她认认真真履行职责,坚持原则不放松,严格协助领导执行会计制度,严防违规违纪现象发生。先后被市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1-2012年度优秀公务员。

身陷痛苦,不气馁。她接任会计工作不久,刚刚退休没几年的父亲突然查出癌症晚期,突然的打击犹如晴天霹雳,顿时让她六神无主。但工作上又没人接替,单位又离不开,一边是亲人、一边是工作,处在两难境地的她每日里上午在单位处理工作的事情,下午又得急急忙忙去医院护理病中的父亲。就这样一直坚持4个来月,直到老人病逝,沉重的打击导致她身心疲惫。父亲在世的时候,每个周末都要去父母家团聚,父亲去世后,母亲去了外地的弟弟家。家中的变故,让她一时神情恍惚,每每像往常一样要去父母家,出了门才想起父亲不在了,再往回走,边走边哭,丧父之痛困扰了她很久很久。为了缓解工作和心理的压力,不至于影响工作,她参加了吉林市北华大学心理咨询师的学习,调整情绪状态,不但心情得到了缓解还考取了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疫情面前,有担当。因会计岗位工作量大,常年坐办公室,吃饭不应时,毕馨予慢慢患上了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和胃病,但她对工作从不松劲。2020年,新冠疫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作为基层一名普通党员干部,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勇担重责。5月在吉林市封城期间,她克服病痛,跟随社区工作人员下沉社区卡口,严格落实封闭小区的扫码、测温工作。每天是下午2点至晚上9点值班,每天除防疫值班外还不能耽误财务工作,两头跑两头忙。东北的五月乍暖还寒,特别是晚上竟冷得刺骨,有时工作忙一天不能喝一口水、吃一口饭,竟未觉得饥饿,晚上到了家才感觉胃部隐隐作痛,却因疫情期间无法就医,只能吃药维持,直到疫情结束才去医院看医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她的人生目标,也是她积极进取的本色。

最美退役军人功勋事迹材料1000字精选篇8

过去曾涌现过无数英雄豪杰,他们功勋卓著,为了保护家园甘愿牺牲。

可是,不是所有的英雄都在功勋簿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还有很多人虽然做出了牺牲,却始终默默无闻。

在这些人当中,吴华便是其中之一。

他曾在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成了荣获特级战功的伤残英雄。

伤残使得他不得不退出军队,却始终没有消磨掉他的斗志,他不愿意让自己拖累国家,所以选择以拉三轮车养活一家老小。如今,他每月可以领3000抚恤金。

而吴华这样的精神也感染了他的两个儿子。

在他们长大后,二人共同继承了父亲的英雄气概,一个参了军,一个上了警校,都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

01 为减轻家中负担退学参军

吴华出生在贵州的一个农民家庭中。

家境本就不宽裕,又有着许多的兄弟姐妹,所以一家人的生活都过得紧紧巴巴。

虽然成长于小地方,但是他的父母却很有先见之明。

他们知道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所以不惜勒紧裤腰带,为吴华节省出供他读书的钱。

然而,吴华却无法做到拿着一家人的辛苦钱去读书。

看着为了自己累弯了脊背的父母家人,吴华恨不得自己立刻长大,为家里分担经济压力。

当吴华知道自己可以去当兵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退学。

父母对他这一做法很是痛心,奈何吴华心意已决,他们最终还是没能阻止。

部队的生活比吴华想象的还要艰苦,但是吴华却从来没有半句怨言。

他看着和自己一样累得骨头都要散架,却还是神采奕奕的战友们,心中燃起的激动越来越多。

他希望自己也可以通过训练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然后和战友们一样冲上战场,保家卫国。

而这样的机会在他进入部队的第二年就到来了。

吴华参军的第二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吴华跟着大部队一起来到了位于中越边境的老山前线。

边境地区的防线有多危险?可以说,哪怕只是扔下一块大石头,都有可能被好几个地雷炸得四分五裂。

战士们就更不用多说了,他们都是肉体凡胎,一旦踩上地雷,就意味着基本不可能再活下去。

为此,参加这场战争的将士们,包括吴华在内都早已有了视死如归的决心和为国牺牲的心理准备。

02 成为特级伤残英雄

慷慨就义的精神为战士们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壁垒。

即便对面的敌军始终有炮火攻击过来,我军向前冲锋的军人也从来都没有退缩过。

在这一战中,不断有人倒下,也不断有人站起来。

当鲜血将脚下的路全部染红之后,我军终于打败了敌军,抢回了老山主峰。

当然了,这只是一时的胜利,之后如何将此处守住才是重中之重。

为了更好地防御,我军打算在高地挖出一条战壕,而要想安全地进行这项工作,就必须要先把地雷都排掉。

吴华便是负责这项任务的人之一。

这一任务十分危险,无论是吴华还是他的战友,在进行的过程当中一直十分小心。

可是,地雷实在太多了,即便所有人都万分谨慎,还是出现了意外。

当爆炸声在耳边响起的那一刻,吴华的眼前闪过了被炸血肉模糊的战友。

他根本来不及多想,一个箭步冲上去想要对其进行抢救,却没想到下一秒意外就发生在了自己身上。

当耳边巨大的轰鸣声消失,吴华再一次睁开眼睛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而他的双腿已经不见了。

这对吴华的打击毫无疑问是致命的。

要知道,当时的他还只是一个二十岁出头的男生,他的未来本应该非常美好,可是现在却成了一个生活无法自理的残疾人。

因为这一意外,吴华一度恨不得一死了之。

当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之后,他意识到,自己是这场爆炸当中唯一一个存活下来的人,其余的战友全部都牺牲了。

吴华幡然醒悟,虽然他失去了双腿,但是他却是唯一保住性命的人,就算是为了那些牺牲的战友们,他也要坚强一些,带着他们都那一份,继续活下去。

03 儿子一个参军一个上警校

吴华终于慢慢振作起来,他开始尝试正常的生活,与一个一直崇拜着他、陪伴着他的护士结了婚。

婚姻让吴华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他不想看到妻子自己一个人辛苦赚钱养家,也不想让自己的情况拖累国家。

于是,他找了一个自己能做的工作,那便是开三轮车赚钱。

这个工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十分不易。

不仅要承受身体所带来的极大不便,还要因此而受到社会上的各种白眼和冷遇。

吴华为了家庭,始终积极地开导自己,告诉自己这些都没什么,可命运从不肯高抬贵手,政策改革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城市里不再允许三轮车的存在,而此时的吴华还有身患疾病的妻子和两个孩子要养。

他陷入了巨大的迷茫和痛苦之中,不知道要如何冲出眼前的困境。

幸好,在关键时刻,他的战友帮了他一把。

在看到吴华的生活如此潦倒之后,战友忍不住将他的英雄事迹放到了公众视野当中,吴华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从那之后,吴华每个月都能得到政府补助的三千块钱,这极大地缓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后来,吴华的生活虽然依旧不宽裕,但是却也不像此前一般走投无路。

他开始认真培养他的两个儿子,将自己对国家的高度信仰传递给了下一代。

而在他的培养之下,两个孩子也都成了人中龙凤,大儿子参军,二儿子则是进入了警校,他们都将吴华的精神继续传递了下去。

138809